2022-04-02 10:05 人民网-山西频道
4月1日,高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本次会议回顾总结2021年全市工作,谋划部署2022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并向15个乡镇(街道)、11个市直单位颁发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目标责任状。
2021年,高平市围绕高质量转型发展和共同富裕城乡融合两件大事,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视挑战为机遇、化不利为有利,“三农”工作经受住大战大考、翻开了崭新篇章。据悉,召开此次会议旨在动员全市上下在目标上再明确、在措施上再强化、在责任上再压实、在落实上再加力,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高平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农业特色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农村发展基础较好,经济综合实力较强,城乡融合稳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基础、有优势。”高平市委书记、市长原健表示,全市上下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根据要求,2022年,高平市将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咬定目标任务,强化执行落实,在稳字当头、提质增效上作文章,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稳住粮食产能。把粮食稳产保供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供给、市场不能出问题。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抓好春耕备耕,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坚决兑现粮食生产目标责任状。守牢耕地保护红线。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加强耕地用途管控,不折不扣落实“六个严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动耕地集约高效利用。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决不能让重农抓粮吃亏。
发展乡村产业。要聚焦“特”“优”战略,建设“五主五辅”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围绕“产、加、销”,持续延链补链强链优链。抓住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体系平台机遇,大力推进生猪、黄梨、甘薯全产业链PPP项目,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要聚焦项目支撑,保障乡村产业发展。聚焦一产固投,突出规模化、链条化,围绕规模养殖、设施蔬菜、林带建设、中药材以及药茶等,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尽快形成更多的实物量。要聚焦增收致富,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一村一策”,立足村庄资源禀赋,宜农则农,宜旅则旅。要聚焦激发活力,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先行先试、稳慎推进、取得突破。
4月1日,高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本次会议回顾总结2021年全市工作,谋划部署2022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并向15个乡镇(街道)、11个市直单位颁发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目标责任状。
2021年,高平市围绕高质量转型发展和共同富裕城乡融合两件大事,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视挑战为机遇、化不利为有利,“三农”工作经受住大战大考、翻开了崭新篇章。据悉,召开此次会议旨在动员全市上下在目标上再明确、在措施上再强化、在责任上再压实、在落实上再加力,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高平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农业特色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农村发展基础较好,经济综合实力较强,城乡融合稳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基础、有优势。”高平市委书记、市长原健表示,全市上下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根据要求,2022年,高平市将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咬定目标任务,强化执行落实,在稳字当头、提质增效上作文章,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稳住粮食产能。把粮食稳产保供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供给、市场不能出问题。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抓好春耕备耕,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坚决兑现粮食生产目标责任状。守牢耕地保护红线。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加强耕地用途管控,不折不扣落实“六个严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动耕地集约高效利用。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决不能让重农抓粮吃亏。
发展乡村产业。要聚焦“特”“优”战略,建设“五主五辅”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围绕“产、加、销”,持续延链补链强链优链。抓住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体系平台机遇,大力推进生猪、黄梨、甘薯全产业链PPP项目,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要聚焦项目支撑,保障乡村产业发展。聚焦一产固投,突出规模化、链条化,围绕规模养殖、设施蔬菜、林带建设、中药材以及药茶等,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尽快形成更多的实物量。要聚焦增收致富,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一村一策”,立足村庄资源禀赋,宜农则农,宜旅则旅。要聚焦激发活力,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先行先试、稳慎推进、取得突破。
加大主体培育。以“市场主体建设年”为牵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加大对凯永和厦普赛尔等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发展更多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创新经营方式,培育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扶持和推广“替农民种地、给农民打工”的“土地银行”模式。市供销合作社、市农投公司要带动农业合作社发展。
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不能就城说城、就乡说乡、就村说村,必须走一条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路子。要以“一轴一带一廊”为牵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镇延伸,实现城乡一体化、就地城镇化。要聚焦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村、丹河沿线村、镇区所在地、历史文化名村、人口集聚村,一体推进供水、排水、改厕、治污。
深化乡村治理。突出党建引领,深入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推进县域集成改革,以“六个一”县域集成改革为抓手,点上突破、线上延伸、面上集成,打造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平样板”。深化“五治”融合,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乡村、法治乡村。
兜住返贫底线。强化扶贫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持续实施强弱项、促发展项目,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