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3 08:10 成都商报电子版
4月1日,第三批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五周年。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中,有5个来自内陆地区,分别是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
其中,四川自贸区位置最西,有人称其为“最内陆”的试验区。四川自贸试验区也因此承担起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等任务。
5年来,四川进行了什么样的自由贸易“试验”?
1
外贸“洼地”的崛起
对外贸易制度创新的突破,无疑是这五年里内陆地区最具特色的探索。
其中,多式联运“一单制”、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新模式,均指向了陆上贸易新规则的探索;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区域外发保税维修监管模式,则在监管层面创新了贸易模式。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铁路、航空,以及由此衍生的多式联运,近年来频频被认为是内陆寻求开放格局的新通道。这也是内陆自贸试验区承担改革的关键领域。
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河南、陕西的发力点都是航空,而沿边的浙江、辽宁,明确从港口寻求突破。川渝两地的外贸突破,则均配置了两种口岸模式。成都市自贸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两种口岸通道,折射出的其实是同样的开放焦虑。
在海洋经济的长期发展下,地理位置带来了外贸“洼地”。比如,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是全国自贸试验区中唯一一个以铁路港为核心的自贸片区。成都双流机场目前客货运量稳居中西部第一,正在高标准建设投运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
4月1日,第三批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五周年。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中,有5个来自内陆地区,分别是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
其中,四川自贸区位置最西,有人称其为“最内陆”的试验区。四川自贸试验区也因此承担起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等任务。
5年来,四川进行了什么样的自由贸易“试验”?
1
外贸“洼地”的崛起
对外贸易制度创新的突破,无疑是这五年里内陆地区最具特色的探索。
其中,多式联运“一单制”、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新模式,均指向了陆上贸易新规则的探索;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区域外发保税维修监管模式,则在监管层面创新了贸易模式。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铁路、航空,以及由此衍生的多式联运,近年来频频被认为是内陆寻求开放格局的新通道。这也是内陆自贸试验区承担改革的关键领域。
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河南、陕西的发力点都是航空,而沿边的浙江、辽宁,明确从港口寻求突破。川渝两地的外贸突破,则均配置了两种口岸模式。成都市自贸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两种口岸通道,折射出的其实是同样的开放焦虑。
在海洋经济的长期发展下,地理位置带来了外贸“洼地”。比如,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是全国自贸试验区中唯一一个以铁路港为核心的自贸片区。成都双流机场目前客货运量稳居中西部第一,正在高标准建设投运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
当内陆和开放结合在一起被频频提及,说明中国的对外开放到了新的历史阶段。这种焦虑,也化成了动力。
获批五年,成果也是显著的。当前,成都国际班列开始出现从单向到双向稳定开行、从定制班列向公共班列、从单一货品门类向多元化货源的转变。成都市自贸办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国际班列的综合重载率、单柜货值、去回程开行比例等运行指标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成都市自贸办相关负责人提到,截至目前,四川自贸区总体方案赋予成都区域的155项改革试验任务,实施率99%,仅“设立全货运基地航空公司”尚未完成,“这也是2022年的一项关键工作”。
2
产业机遇的拓展
从更长远的影响看,通道为内陆自贸试验区带来的机遇,还关乎产业优化、贸易集散地的形成,以及城市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个细节是,去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4800列,约占全国开行总量的三分之一。同时,成都与川内市州协同联动共建全川“亚蓉欧”产业基地,去年中欧班列(成渝)省内货源占比超75%。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曾提到,近年来,西部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外向经济拉动增强、产业承受能力增强、内生增长动力增强等新特点。
根据各地统计公报,从1999年到2017年,西部在进出口总额上仅实现从4%到7%的增长。而2017年后,自贸试验区带动外贸的作用明显加强。据海关公布的数据,2021年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513.6亿元,规模位列全国第8,较上年增长17.6%,其中,出口5708.7亿元,增长22.7%;进口3804.9亿元,增长10.8%。与2019年相比,四川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40.1%、46.2%和31.8%。今年以来,四川外贸的进出口增幅依然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海关统计,1-2月,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587.5亿元,规模位列全国第8,较上年同比增长27.1%,增速位列全国第7。
“自贸试验区一定要逐步从实体经济向服务贸易开放,从商品(服务)贸易开放向贸易制度开放。”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吴垠强调,各地设有自由贸易区,则是为自由贸易在“双循环”的格局下实现商品、要素加速流动形成基础。
3
区域格局的改变
联通,不仅是通道建设,更是区域一体的协同合作和制度创新。
去年10月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就明确了“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的任务。
“川渝两地都要以合作协同为前提,建立良性的竞合关系,注重换位思考,以“动车组”的意识来促进双方的合作,共同把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的体制机制示范好。”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指出,同为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的重庆和四川,硬件上也要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尤其是利用好三个国际机场,加密国际和地区航线,在落地第五航权的基础上,继续在第六航权第七航权等方面进行探索。
对内,自贸试验区也在深刻影响城市格局。
成都市自贸办相关负责人提到,此前,成都自贸试验区推动温江、龙泉驿创建自贸协同改革先行区。带来的改变,是帮助打造全省首家花木(农产品)进出口基地,推动“川花”走向国际市场;也是将生物医药企业中低风险特殊物品进口审批时间压缩80%以上,探索汽车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和公路口岸“驼背运输”多式联运等创新改革,推动自贸红利延伸覆盖。(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