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4 12:43 人民网-福建频道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郑窈。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论你是在工作还是居家,无论是退休的老人还是在家上网课的孩子,都避免不了疫情给心理带来的影响。最近福建发生的疫情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知名心理学家叶一舵教授,和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内心的声音,一起来同心抗疫。叶教授您好,欢迎您。
叶一舵:主持人好,人民网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现在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今天的专访很特殊,采用连线的方式进行。叶教授,首先想特别问您,新冠肺炎疫情从202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2年多了,很多人都认为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我们早就已经习惯了,为什么我们在这个时候希望大家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呢?
叶一舵:我非常理解您讲的这个话,但是我理解您说的这个习惯,应该是加引号。虽然疫情已经发生几波了,也许对这样的消息我们可能有点习惯,但是我们在心理上,特别在内心上,是没有办法做到习惯的,也就是不存在“习惯了”。因为疫情对我们心理的冲击,每一轮都不完全一样,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心理上的反应甚至会有一种变本加厉的感觉。
今年3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科学简报》发布了一系列的结论,其中一个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郑窈。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论你是在工作还是居家,无论是退休的老人还是在家上网课的孩子,都避免不了疫情给心理带来的影响。最近福建发生的疫情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知名心理学家叶一舵教授,和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内心的声音,一起来同心抗疫。叶教授您好,欢迎您。
叶一舵:主持人好,人民网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现在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今天的专访很特殊,采用连线的方式进行。叶教授,首先想特别问您,新冠肺炎疫情从202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2年多了,很多人都认为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我们早就已经习惯了,为什么我们在这个时候希望大家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呢?
叶一舵:我非常理解您讲的这个话,但是我理解您说的这个习惯,应该是加引号。虽然疫情已经发生几波了,也许对这样的消息我们可能有点习惯,但是我们在心理上,特别在内心上,是没有办法做到习惯的,也就是不存在“习惯了”。因为疫情对我们心理的冲击,每一轮都不完全一样,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心理上的反应甚至会有一种变本加厉的感觉。
今年3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科学简报》发布了一系列的结论,其中一个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
心理因素的作用,在现在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同,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在防疫抗疫期间,因疫情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焦虑、恐惧、忧虑等等,都会左右我们的行为,支配我们的行动。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把心理建设好,大家心态好,我们就会有更强大的心理资本,有更好的自我效能感,去应对眼前、当下所发生的一切,所以心理因素,我们现在还有另外一个词叫心理抗疫。我们防疫和抗疫有两条线,一条是大家都知道的线,另外一条就是看不见的战线,那就是心理抗疫,因为它确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那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就您现在观察跟收集到的,需要我们去关注的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现象主要有哪些呢?
叶一舵:从第一轮疫情开始到现在,无论在临床上,还是实际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是情绪类的问题。情绪类问题里面有各种各样,比如说焦虑、抑郁、恐惧以及应急性的一些情绪反应。当然,情绪类也包含一些比如像失眠的情形。情绪类是最广泛的,应该有占有百分80以上。
我们国家的陆林院士(编者注:中国科学院院士,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曾经在疫情期间,对5万人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的结果有这样几个数据。一个是31.6%的居民伴有焦虑症状,29.2%的居民伴有失眠症状,27.9%的居民具有抑郁症状,24.4%的居民伴有急性应急症状。这些数据从侧面证明,情绪性的反应,尤其是负面的情绪,在这个期间是最为普遍的。
主持人:那您说大家要怎么及时的发现,自己现在情绪跟心情是属于焦虑,或者到了抑郁的范围呢?
叶一舵:这个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世界百年一遇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一些负面的情绪,焦虑、恐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忧虑,这都是难免的。那有了这样的情绪以后,我们首先需要学会洞察,洞察内在情绪,洞察完情绪以后,我们要承认自己有这样的情绪存在。这里需要告诉网友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很多网友都会说自己难受、恐慌或者很忧愁,觉得自己有非常大的问题,其实不是这样的。首先,处于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感受到这样的负面情绪反应,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恰恰因为我们是一个正常的人,在这个事件当中,早期阶段必然会出现的这种反应,这是很合理的。我们需要自己去识别它、洞察它,洞察完以后我们要去接受它,不要去拒绝它或者排斥它。
接纳这种负面情绪,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因为你接纳完以后,你才能够转化为改变自己的一个行动的力量。负面情绪也是有价值的,比如说我焦虑,焦虑没有什么可怕的,焦虑在心理学上也有积极的方面。它积极的方面在哪里呢?因为焦虑,会提高人的机体,人的心理对付外界的、阻碍你的一个警觉性,所以,焦虑它最大的好处、最大的价值就是它能够调动我们内在的力量,内心的力量,去更好的应对眼前的艰难险阻。
主持人:您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自己的内心安定了不少,希望看这期访谈的网友们能够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安定。您这二三十年来都在关注心理教育工作,可以说称得上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名家了。那么,在疫情当下的教育,老师、学生和家长分别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叶一舵:这个问题特别的好,但这个问题也特别的大,疫情当中的教育问题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它牵涉到好几个方面。我们去分析的话,会发现最大的原因或者最大的问题,是亲子问题、亲子问题叠加学业问题。因为在疫情期间,很多人居家隔离了,无法出门,父母跟子女的物理距离就会变得非常近,这时候心里摩擦就会增加。如怎么样去跟孩子进行沟通?能不能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能不能等孩子把话讲完以后你再讲?怎么样引导在跟孩子在同一个屋檐下,在这段时间里面好好相处等等。
我们大家都知道,上网课可能效果不如面对面教学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反馈相对困难,老师不太容易监管学生。我想有几点,家庭、学校可以一起努力的。首先,不管是学校对还是家里,事先要有心理准备,做好对上网课的准备工作。在上网课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想一些办法,让学生稍微主动一点,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有一些相应的设置。父母要给孩子一些规则,事先讲清楚一些规则的话,大多数孩子是可以遵守的。比如说,该上课的时候好好上课,然后有专门的时间活动,有专门的时间玩。另外在家里的时候,尽量要保持跟上学期间一样的习惯,保持常态化的生活。这里还要提一点,因为现在上网课可能还得要有一段时间,那么一段时间以后,又会出现前面第一轮,第二轮疫情所出现的情况——孩子学习效果可能不是太好。等孩子回到学校,老师、学校要考虑线上线下怎么衔接问题。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孩子在家里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回到学校之后都需要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如果家长和学校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孩子为本,然后再去考虑学业问题和其他的问题,我想可能会好一些。
主持人:您说非常好,相信学校、家长、老师和孩子们看到后,肯定也会有所改变,希望这方面大家的困扰会少一些。今天您能够接受我们的专访,事先我们也向网友征集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网友问:他在泉州,最近经常排队做核酸,家里又有八十岁的老人,行动也不太方便,还有不会走路的小孩,核酸点经常排队,有时排队很久,在这种夹击之下,他说自己都变得非常非常的烦躁,经常排队时情绪也很容易失控。这种情况是不是正常,需不需要调节,要怎么调节呢?
叶一舵:如果有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需要我们去稳定、调整一下自己的心理状态,以适应这样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希望相关的管理部门能够尽量组织好。当然,他们也非常的辛苦,出现这种情况也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所以,我想的无非是从这两个方面来相互理解,然后各自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主持人:叶教授您说的非常好,希望大家在疫情时期更多的配合,更多的理解。来看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挺特别的:他说我被隔离了,一开始也觉得没有什么,但是后面发现自己身边的同事、朋友,好像跟他交流起来有一些特别,就觉得自己好像受到了一些歧视。他想问自己这样的这种心态是不是正常,又该如何去调解呢?
叶一舵:这个朋友感觉到红码以后,周边的人看他的眼神不一样,我想准确一点说可能不一定是歧视。当然,他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我觉得他周围的人更多的是害怕这病毒,怕会受到传染,所以可能所传递的眼神,让他误以为有歧视的感觉,我想遇到这样的人,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前处于防疫抗疫的阶段,大家听到、看到这样的消息和个案,就会感觉如临大敌,这个也没有什么,即使不幸感染上了,那我们可以去隔离去治疗,也会很快重新回归社会的。
主持人:我们再看下一个问题,这位网友在物业上班,他说前几天福州进行核酸检测,自己其实非常辛苦了,一整夜都没睡,组织大家做核酸已经倾尽全力了,但是很多业主不理解。他觉得自己有些抑郁,家里人也都劝他辞职不要干了,所以想向您求助一下。
叶一舵:遇到这样的事情,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尽量先接受,不要因为别人讲一下,自己的情绪就非常高涨,对自己的健康也不利,对我们的工作也不利。首先要接受,接受完以后,有一个办法可以让自己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安慰。这类事情往往发生在公众场合,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周围的人多半是会给你声援的,你可以从周围人的声援中,得到心理上的支持。特别是如果对方是比较无理的责怪、无理的责难你,那么群众的声音一定是很亮的。也许你开始觉得有点委屈,之后你可能就会觉得自己的委屈会变得伟大,那么这就对你心理上是没有什么太坏的影响。你可以脱离当前的这个人,把自己放到更广泛的人群当中,去看他们对你的看法,他们对你的支持,那么这样会对提升你的心理资本是有用的。
主持人:好的,您说的非常好。也希望能够对这些网友们都能够有所帮助。叶教授,还想问问您,现在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阶段,我们有没有必要提前做好这个心理建设,防止在忽然遇到疫情的时候,出现心理上较大的情绪变化,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影响。
叶一舵:我觉得非常必要,因为刚才已经讲过,我们面对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发展性的、预防性的眼光。专业来说,就是我们要有一个积极取向,不能等到所有事情都发生以后,我们才再去当消防队员。所以在事情发生以前,我们事先要有一个心理准备。
在居家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五件事情:一是制定一个计划。我们每天安排好我想做什么,我有什么事情要做。把它安排的清清楚楚、妥妥当当,这个叫做制定一个计划。计划出来以后,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就是要求自己每天都按照以往一样正常的生活,这一点特别重要。
第二就是要钻研一件事情。无论是写一篇文章、写篇论文,或者去设计一个作品,都需要去钻研一件事情,钻研一件事情你就能够投入、能够沉浸进去,心无旁骛之后,你所有的负面情绪,所有不好的心态可能就会随风而去了。
第三就是寻找一种支持。我们无论在疫情期间,是在居家还是在哪里都没关系,我们非常需要社会支持,这就是一种生态链式的屏障。因为我们在居家的期间,我们人是社会动物,是群体动物,是需要跟人家交往的,那么,在这样一个特殊情况底下,面对面的交往被隔断了,如果这个时间持续长的话,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这样一个时期里,我们要每一天去寻找一种社会支持。
第四是思考一些体验。我们可以好好的利用这段时间,因为这样特殊的时间让我们的生活按下暂停键,是一个很难得的时机。利用时间好好思考一些人生的问题,思考一些生涯的问题,多一些思考、多一些体验,就可以在疫情结束的时候,能够把危机转化为一个机会,就是能够让自己获得心灵的成长。
第五就是进行一项体育锻炼。尤其在居家期间,体育锻炼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不能缺少。我自己之前在居家的时候,其他都做的挺好的,保持了非常好的工作状态,但是有一点就是居家期间的锻炼少了,然后吃的多了,所以一下子胖的十斤,很多毛病就跟着来了。所以在居家的时候锻炼特别重要,尤其青少年,可以做做广播体操,可以练练八段锦……这都是非常好的一些锻炼,让自己保持好的状态。
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的东西,就是在认知上,我们要练习积极的思维,在认知上要练习积极的正向的思维,也就是我们很多的困扰很多的问题,最后延伸都跟我们的认知有关,都跟我们的认识有关,都跟我们的态度有关。不同的人看问题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问题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影响,所以每个人都能够多一点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同样一个事情,那么很多事情就不成为问题了,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习惯,这就叫积极的正向思维,我们有了这种积极的正向思维,通过积极的思维就能够去扩展我们正的心理能量。
主持人:您的这个建议非常好,我刚才听完以后就决定马上回去就要这么做了。叶教授,您还有没有一些疏导情绪的口诀或者小妙招,再给我们提供一些好的方法?
叶一舵:冥想放松也是一种方法,我们很多女同志练瑜伽,其实也是一种冥想放松。比如你看节目也好,听课也好,坐久了觉得有点累了,你可以找个地方,坐在那里、躺在那里、靠在那里都可以,然后想象自己正躺在沙滩上,下面是柔软的细沙,上面是蓝天白云,前面是湛蓝湛蓝的海水,海风吹过来,海浪打上来,又退下去,带走了我的焦虑,阳光照耀我的头,全身暖洋洋,一股暖流流进右肩……你可以从头部一直放松到脚部。然后两分钟后睁开眼睛,一定会有一种非常清爽的感觉,就是你每天坚持十多分钟就会有效果的。这是一种放松训练,实际上就是一种冥想。
还有很多其他的,比如说蝴蝶拍。所谓的蝴蝶拍,就是当我们觉得有压力,有点困了,累了,我们把两只手这样交叉,像蝴蝶翅膀拍打一样,蝴蝶的翅膀拍打一样。“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这样念节拍。蝴蝶拍的时候有一点要注意,拍的时候跟随这个节奏,然后脑子里面一定要加工,回忆你曾经经历过的愉快的事情,经历过的幸福的事情,随着这种节奏去体验正向的事情,那么这就有助于自己放松。
还有一个是正向对话,我们找理由去说服自己,这也是一种稳定自我情绪的方法。比如很多学生在考场上考试,一旦遇到前几道题都会做,这个时候就会很开心,心中会觉得命题老师都很可爱,但是一看到第四题不会做,就觉得自己完蛋了,我终于碰到难题了。很多同学碰到这个难题一下子就慌了,导致考试没有考好,本来刚开始对自己很有信心。如果遇到这种事情,我们会鼓励学生去进行考场上的自我对话,这个自我对话就是正向对话,告诉自己我能行的。比如说,你看到难题前三道会做,第四题是难题不会做,告诉自己碰到难题是正常的。因为老师告诉过我们说任何一次考试都会有难题的,只不过对不同的人来说,难题是不一样的。可能这题对你是难题,对他不是难题,但是另外一题对他来说是难题,对你来说不一定是难题,所以基本上是公平的,所以当我终于碰到难题了,碰到难题我不会做,可能他也不会做。
一个人的心理资本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我们对什么东西都保有希望感;我们要有自我效能感,就是要有信心;我们要坚韧,就是韧性,是坚韧不拔的那个韧性;第四个就是要乐观,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我们要学会积极思维。这四个要素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正好就构成了一个英雄的英文单词。我们有了这样的四个要素,我们的心理资本增厚了。无论我们是这次对付疫情还是以后在每个人自己的漫漫人生路当中,我们可以真正成为自己的英雄。
主持人:今天其实聊了很多,也结合了一些案例。相信大家也都有所收获,希望通过今天的节目,能够对正处在疫情当中的你我他有一些帮助,那也希望咱们一起同“心”抗疫,一起用“心”抗疫。再次感谢叶教授,谢谢您。
叶一舵:谢谢大家,谢谢各位网友。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凡是过往皆是序章”,我们携手努力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春回大地。
主持人:我们这期访谈就到这里了,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再会。
(魏鹏飞 郑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