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陕西>社会

更作东风伴春来——节地生态安葬推广情况追踪

2022-04-05 08:23 新华网  作者:新华社记者李雨泽、毛俊、谢樱

在苍松翠柏间、在重茵叠翠处、在潮起浪卷中……近年来,树葬、花葬、草坪葬、抛撒葬(含海葬)等多种节地生态安葬方式逐步受到社会认可与欢迎,“回归自然”渐成殡葬文明的新风向标。

新华社记者发现,当前我国节地生态安葬推广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离在全社会普及的目标仍存一定差距。这其中涉及的技术、观念、规划和法律等领域问题值得有关方面注意。

节地生态安葬种类多、渐成风

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福寿苑陵园,被制作成以中国古代“24孝故事”为主题的浮雕装饰壁画墙掩映于郁郁葱葱的山腰处,每一处壁画的两侧,都有一排安放逝者骨灰的暗盒。孙女士过世父亲的骨灰就安放在此处。

“父亲不希望我们给他大操大办身后事。”孙女士告诉记者,相比于传统的墓穴葬,为父亲选择风景怡人之处的“节地葬”,更符合父亲生前的遗愿。

北京天寿陵园等处也会向丧属推荐采取骨灰存放、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提倡深埋,不留墓碑,让生命回归自然。

在江苏南京,雨花功德园推出市民可以选择将逝世亲友的骨灰制作成球状晶体,安葬于园内或是随身携带。

“骨灰体积大幅减少,有利于节地生态安放。”南京市雨花功德园负责人阮峰说。

砚台状的小型碑寓意着安息逝者的“翰墨人生”,银杏叶状的格位墓表达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生体悟……安徽宁国市给墓碑体积、墓位面积做减法,文化蕴含、艺术审美做加法。

“更具生态文明价值的安葬方式已开始渐成风尚。”安徽宁国市殡仪馆馆长杨巍告诉记者,曾有志愿军老战士表示想为子孙后代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专门向民政局咨询自己身故后如何安排“抛撒葬”。

在苍松翠柏间、在重茵叠翠处、在潮起浪卷中……近年来,树葬、花葬、草坪葬、抛撒葬(含海葬)等多种节地生态安葬方式逐步受到社会认可与欢迎,“回归自然”渐成殡葬文明的新风向标。

新华社记者发现,当前我国节地生态安葬推广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离在全社会普及的目标仍存一定差距。这其中涉及的技术、观念、规划和法律等领域问题值得有关方面注意。

节地生态安葬种类多、渐成风

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福寿苑陵园,被制作成以中国古代“24孝故事”为主题的浮雕装饰壁画墙掩映于郁郁葱葱的山腰处,每一处壁画的两侧,都有一排安放逝者骨灰的暗盒。孙女士过世父亲的骨灰就安放在此处。

“父亲不希望我们给他大操大办身后事。”孙女士告诉记者,相比于传统的墓穴葬,为父亲选择风景怡人之处的“节地葬”,更符合父亲生前的遗愿。

北京天寿陵园等处也会向丧属推荐采取骨灰存放、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提倡深埋,不留墓碑,让生命回归自然。

在江苏南京,雨花功德园推出市民可以选择将逝世亲友的骨灰制作成球状晶体,安葬于园内或是随身携带。

“骨灰体积大幅减少,有利于节地生态安放。”南京市雨花功德园负责人阮峰说。

砚台状的小型碑寓意着安息逝者的“翰墨人生”,银杏叶状的格位墓表达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生体悟……安徽宁国市给墓碑体积、墓位面积做减法,文化蕴含、艺术审美做加法。

“更具生态文明价值的安葬方式已开始渐成风尚。”安徽宁国市殡仪馆馆长杨巍告诉记者,曾有志愿军老战士表示想为子孙后代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专门向民政局咨询自己身故后如何安排“抛撒葬”。

补贴政策助推生态殡葬 但还不够

近年来,以“回归自然”为主旨的安葬形式在全国各地接受程度日高,这与各地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出台补贴鼓励政策密不可分。

在湖南,娄底市对城区居民实行树葬、草坪葬、花葬、撒散等绿色生态葬法的,给予每例2000元的奖励;郴州市对市城区农村户籍逝者火化后,采取骨灰撒散安葬方式的,在火化奖励1000元之外,再给予每例1000元的奖补。浙江、山东、辽宁、广东等多地也都出台了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对丧属补贴少则数百元,多或数千元。

但记者也了解到,目前节地生态安葬在各地推广程度不尽相同,部分地区间甚至差别巨大。专家指出,当前想要进一步扩大新殡葬方式普及范围,需要妥善解决技术、观念、规划、规范等多方面问题。

部分地方节地生态安葬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记者发现,一些地方采取花葬或花坛葬由于技术局限,下葬骨灰或骨灰坛无法降解,导致墓穴满后下葬骨灰或骨灰坛可能面临被迫重新安置的尴尬。

部分地方相关规划不够规范。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主任汪俊英表示,当前我国推广节地生态安葬的法律基础是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中对火葬区和土葬区进行划分的规定。实践中,部分地方出于经济利益和工作便利等考量,忽视了地区之间自然条件、人文习惯的差异性,没有严格依条例规定划分,而是粗放地、“一刀切”地将某个地区不加区别地全部划定为火葬区,强推新殡葬形式,这不但导致群众的不满和反感,甚至还会引发后期殡葬执法工作的困扰。

此外,我国目前对环保棺木、葬具等生态丧葬用品用具缺少系统的技术标准规范,也不利于扩大在全国范围的应用。

殡葬改革综合施策 助力技术、观念、规划、规范领域变革

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伊晓婷等多名专家表示,“骨灰分解和土地循环利用难”“薄葬误解”等这些推广节地生态安葬领域的传统难题要靠技术和殡仪综合创新来解决。“‘生态葬’不是随便葬,要通过一种很重视、很有温度的仪式和流程,让丧属感受到自己和逝者的尊严。”

汪俊英建议,未来的殡葬立法应当将墓园建设纳入林地建设计划中统筹考虑,使公墓建设与植树造林相结合,形成“一块墓园一片林”的效果。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将人们对墓地面积和款式的追求,转变成对墓地绿化面积及树种的选择。这种安葬模式将经济发展和绿化环保相结合。当人们前来扫墓、祭奠亲人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冷冰冰的坟头和墓地,而是郁郁葱葱、春意盎然的“生态公园”,这对安抚生者、寄托思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让逝者“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也更符合国人的生命观与审美观。

相关专业高校也将在创新研发和观念传播上着力更大。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与社会工作学院院长谭泽晶表示,学院建立了高标准多功能礼仪实训室和殡葬设备产品研发中心,对节地生态安葬葬式葬法的流程进行演练,对相关设备产品进行研发;在校外,学生通过阶段性实习,学以致用,在全国各地积极参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等新式丧葬礼俗,使学生一毕业就成为移风易俗的主力军。

“‘厚养礼葬’是一种美德”,南京市殡葬管理处工作人员夏旭光说,“如今,人们环保理念日益增强,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和文明祭祀,既顺应环保趋势,也符合节俭美德。新时代里,传承孝道文化本质上与移风易俗本质上相辅相成。”(参与采写:高蕾、栾若卉)

(责任编辑:邓楠)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