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7 08:34 山西日报
2021年12月13日,下午刚过两点,刘学梅校长就匆匆走进太原市十九中。刘学梅是交口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这两天本来是到省城办事,得知“谢丽卿名师工作室”请省教科院专家给学员做专题讲座,便来“蹭”课。“我和谢老师是省名师班的同学,这期讲‘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我们也很关注这个话题。”刘学梅说。
搭建起“家门口”的师训平台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地位历来“尴尬”。比如,山西全省该学科教师共9000多人,但约80%学校同年级教师超不过3人,教研活动怎么搞?比如,该学科“说得重要,实际次要”等现象,尽管随着国家重视近年来有所好转,但师资业务素养总体依旧不乐观。
2019年,中共太原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太原市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要求创建名师工作室。“谢丽卿名师工作室”就是在此背景下,经太原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太原市教育局审核成立,并于2020年12月在她所在的太原市十九中挂牌。
据介绍,目前太原市共30多个这样的名师工作室,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教等教育阶段及学科;同时还成立了名师工作站。其中,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必须是正高级或特级教师,名师工作站的主持人则需区域有影响力的高级教师。两者区别是,前者定位“培优”,并在主持人所在学校挂牌;后者“补差”,强调面向当地的若干薄弱学校,并在其中一所挂牌。二者互补,相得益彰,包括有些活动联手开展。比如,刘学梅校长所听的那场专题讲座,就是“谢丽卿名师工作室”与“张玉香名师工作站”联合主办的。名师工作室及名师工作站的成立,相当于在“家门口”搭建了一个平台,挖掘自身潜力,将当地名师资源充分利用;同时,彼此之间更容易沟通,类似同伴互助,轻松实现常态化。
当然,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尴尬”地位也凸显——太原仅有2名该学科正高级教师,相关名师工作室有2个,“谢丽卿名师工作室”是其中之一。
2021年12月13日,下午刚过两点,刘学梅校长就匆匆走进太原市十九中。刘学梅是交口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这两天本来是到省城办事,得知“谢丽卿名师工作室”请省教科院专家给学员做专题讲座,便来“蹭”课。“我和谢老师是省名师班的同学,这期讲‘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我们也很关注这个话题。”刘学梅说。
搭建起“家门口”的师训平台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地位历来“尴尬”。比如,山西全省该学科教师共9000多人,但约80%学校同年级教师超不过3人,教研活动怎么搞?比如,该学科“说得重要,实际次要”等现象,尽管随着国家重视近年来有所好转,但师资业务素养总体依旧不乐观。
2019年,中共太原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太原市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要求创建名师工作室。“谢丽卿名师工作室”就是在此背景下,经太原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太原市教育局审核成立,并于2020年12月在她所在的太原市十九中挂牌。
据介绍,目前太原市共30多个这样的名师工作室,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教等教育阶段及学科;同时还成立了名师工作站。其中,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必须是正高级或特级教师,名师工作站的主持人则需区域有影响力的高级教师。两者区别是,前者定位“培优”,并在主持人所在学校挂牌;后者“补差”,强调面向当地的若干薄弱学校,并在其中一所挂牌。二者互补,相得益彰,包括有些活动联手开展。比如,刘学梅校长所听的那场专题讲座,就是“谢丽卿名师工作室”与“张玉香名师工作站”联合主办的。名师工作室及名师工作站的成立,相当于在“家门口”搭建了一个平台,挖掘自身潜力,将当地名师资源充分利用;同时,彼此之间更容易沟通,类似同伴互助,轻松实现常态化。
当然,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尴尬”地位也凸显——太原仅有2名该学科正高级教师,相关名师工作室有2个,“谢丽卿名师工作室”是其中之一。
“十八般武艺”齐上阵育名师
“谢丽卿名师工作室”的学员有34人——超了规定的30人,慕名而来的太多,便增加了编外学员,这还不算流动的“旁听生”。学员均来自省实验中学、太原市志达中学等十几所省城学校,其中不乏高级教师或研究生学历。“工作室有4位导师,分别‘承包’这30多位学员,带研究生似的。培养周期是3年,半个月至少活动1次,每次3小时。通过总共200多个小时,这30多位青年才俊就要出师,成为太原市的学科骨干,成为种子教师。那是要能打出去的名师。我们几个压力确实不小!”谢丽卿说。
工作室实行集中系统培训与现代“师带徒”的双轨运作模式,线下与线上结合,以此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并确立“从重外在引领向重内在成长的转变”的指导原则。
工作室的3年培养计划,每年各有侧重,但读书学习、专家讲座、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以赛促训、集中研讨、考察学习、网络交流、论坛展示、前沿探索等,是贯穿3年的十大举措。“读书学习”是十大举措之首。《教师人文读本》《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怎样上课才最棒》《首席教师》……这个书单在每个学员的案头越来越长,其中前两本成为本学年定期研讨的主题,不仅写读书心得及线上交流,“借鉴或复制人家大师的成功经验,对我们的成长极其重要,这些书籍就是他们的成功秘籍”。
工作室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每位学员一个学年讲1节“过关课”,并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反思,全过程接受工作室30多双眼睛的集中“扫描”。学员将此总结为“三锤两炼法”——教学设计至少与师傅或同伴打磨三遍,在自己班和工作室实际讲两遍。不仅如此,工作室成员还积极参加省市乃至全国各种教学赛讲,以赛促训。仅2021年一年,在山西省课改和中考研讨会及太原市各种教学大赛上,该工作室就有70%的学员频频亮相,大放异彩。比如,郭瑞红、赵泽丽被评选为太原市学科带头人;郭晓停被评为太原市教学能手;李辉平荣获太原市第三届“升华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太原市第四届“成长杯”课堂教学大赛中,5名学员进入决赛;太原市“时代新人”思政课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的5人……
或成为解决师训“最后一公里”难题的突破口
“假如周六,你和同学约好去打篮球,但你的母亲却坚持让你在家刷题,你该怎么办?”面对“评委”有点尖锐的提问,项目2组的同学冷静回答,赢得全班同学与在场听课老师的认可。这是2021年11月16日省实验中学七年级的一节项目性学习课,也是“谢丽卿名师工作室”的一节课改探究课。该项目要求全班分成四个组,各制作一本“我的交往宝典”,当天是展示环节,现场评委均由学生组成。
山西中考改革已走向全国,课改自然如影随“行”,但基层学校怎么把握和推进,始终是一个难题,这自然成为该工作室关注的焦点。比如,省实验中学的这节探究课后,学员们线上线下的研讨持续数日:项目性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它是研究性学习的时代变式吗?与山西中考“实践探究题”又有何区别?
山西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谢丽卿说:“这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教学空间,包括作业设计,比如制作一个红军长征或者八路军北上抗日的泥塑沙盘,学生自己评价,看谁或哪个组做得最好?这样的作业学生能不喜欢?项目性学习的天地确实更宽广。”
“现在课改节奏快,形态多,但无论如何变,新课程理念不会变:这就是在具体现实情境中,最大化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种靠题海战强化‘是什么’的传统学习方式必然淘汰,高质量内涵发展才是正道,国家‘双减’政策不正是一个强烈信号?”工作室成员在探索中逐渐形成共识。
“谢丽卿名师工作室”声名鹊起,受邀培训成为他们常规工作的一部分。2022年春季学期伊始,运城、大同等地同行便纷纷联系,咨询名师工作室成立的相关事宜。“政府搭台,让名师‘承包’戏台来‘唱戏’,如此,不但降低运作成本,名师作用也被充分释放,多方受益。要知道,培养一名高级教师周期起码20年,更不要说名师了。关键是它的着力点在基层课堂实践上,这是其他师训形式难以比拟的,如再加以改进,是有效解决师训‘最后一公里’难题的一个突破口。”一位省级专家对太原市的名师工作室及名师工作站进行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记者李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