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四川>本地新闻联播

前进!千里驰援上海的绵阳“抗疫雷达兵”

2022-04-08 14:20   

2020年7月,在绵阳市的核酸检测工作中,有一支队伍表现出色。他们20分钟完成集结,两天一夜不下火线,36小时内出具核酸标本结果49021人次,跑出了疫情防控的“加速度”。这个群体,就是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医护人员们。今年4月3日,这支队伍中的6名白衣“抗疫雷达兵”进驻援沪装备“解码号”气模实验室,再一次创造了绵阳三医的“抗疫加速度”。他们与204名四川医护人员一起,全力投入到守“沪”战斗中。

正面迎敌“老队长”:“闭上眼都是数据”

杨星悦是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队长。1985年以后才出生的他,却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老队长”。因为队员们基本都是1990年后出生的,于是,杨星悦“不得不老”。

杨星悦。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供图

其实,大家喊杨星悦“老队长”,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抗疫工作经验丰富。杨星悦是主管检验师,一直都是科室的业务骨干。这次援沪,除了专业工作,细化统筹、人员与物资的协调安排等工作,也由他一手负责。由于任务重、责任大,杨星悦在去上海的头三天连续整夜失眠。“本来睡眠时间就少,即便闭上眼,眼前还是数据和数据分析。”杨星悦说,他是检验师也是党员,总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在杨星悦带领下,这些奔赴上海进行排查的“抗疫雷达兵”正面迎敌,与病毒短兵相接、寸土不让,每个防疫队员都战斗到了生理极限。

2020年7月,在绵阳市的核酸检测工作中,有一支队伍表现出色。他们20分钟完成集结,两天一夜不下火线,36小时内出具核酸标本结果49021人次,跑出了疫情防控的“加速度”。这个群体,就是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医护人员们。今年4月3日,这支队伍中的6名白衣“抗疫雷达兵”进驻援沪装备“解码号”气模实验室,再一次创造了绵阳三医的“抗疫加速度”。他们与204名四川医护人员一起,全力投入到守“沪”战斗中。

正面迎敌“老队长”:“闭上眼都是数据”

杨星悦是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队长。1985年以后才出生的他,却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老队长”。因为队员们基本都是1990年后出生的,于是,杨星悦“不得不老”。

杨星悦。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供图

其实,大家喊杨星悦“老队长”,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抗疫工作经验丰富。杨星悦是主管检验师,一直都是科室的业务骨干。这次援沪,除了专业工作,细化统筹、人员与物资的协调安排等工作,也由他一手负责。由于任务重、责任大,杨星悦在去上海的头三天连续整夜失眠。“本来睡眠时间就少,即便闭上眼,眼前还是数据和数据分析。”杨星悦说,他是检验师也是党员,总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在杨星悦带领下,这些奔赴上海进行排查的“抗疫雷达兵”正面迎敌,与病毒短兵相接、寸土不让,每个防疫队员都战斗到了生理极限。

家里“幸福耙耳朵”,战场“抗疫硬骨头”

1996年出生的谭超,是这支队伍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但他也是一个抗疫老队员,曾作为核酸检验师支援过成都、河南等地的抗疫工作。“在女朋友面前是‘幸福耙耳朵’,上了核酸检测战场秒变‘抗疫硬骨头’。”同事们说,小谭年纪小却是个大丈夫,真正的能屈能伸。

“解码号”工作人员合影。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供图

“抗疫小谭哥,人狠话不多”,这点,在这次援沪时表现得尤为明显。队友们都说,除了必须的工作用语,谭超在舱内一天不会多说一个字。“要发挥核酸检测战斗力,就要专注、专注、专注。”谭超知道,专注的工作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可靠,才能交出最精确的数据和结果,从而制定优质的防疫决策。

去年支援成都、河南时,谭超是队伍里有名的“快签手”,不仅检测效率高,加班加点也毫无怨言。这次援沪,他一天睡三五个小时是常事,与队友们夜以继日地奋战抗疫,默默守护上海。

“战地一姐”:谁来喂猫?我要去抗疫

“90后”检验师任胜兰,是科室分子组的业务骨干。这次援沪,她依然是技术担当的中坚力量。工作之余,队友们常喊她“战地一姐”。

“战地一姐”任胜兰。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供图

这次申请去上海支援抗疫一线,任胜兰担心的不是自身安全,而是她从救助站收养的两只猫“小鱼儿”和“小元宝”没人喂。“我们也算是身经百战了,不担心安全问题。但我单身,一走就没人喂猫了。”援沪指令来得突然,任胜兰报名之后才想起两只猫的问题。

得知“一姐”有“难”,科室留守的同事们纷纷报名,轮流去帮着喂猫。其实疫情当前,检测任务非常重,4月5日医院单日核酸采集量就达到了5000管。即便如此,大家仍然在百忙中轮流照顾两只小猫,每天发图片给任胜兰,让她在援沪抗疫中没有后顾之忧。任胜兰非常感动,她决心为上海抗疫胜利作出更多贡献,让上海这座玉兰花之城重绽芳香,就像她自己的名字一样——人民胜利,兰花更香。

颜值在线、业务出色,三十岁出头的任胜兰却依然单身,笑言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安放恋情。在同事们眼里,任胜兰只要上了核酸检测战场,就像上了“发条”一样。“太可怕了,她可以像机器一样一直运转,只需要咖啡当‘油料’。”

两年多来,检验科的抗疫人员像雷达兵战士一样,24小时全天候开启战斗模式,时刻扫描疫情形势,尽职尽责守护安康。他们曾带着绵阳父老乡亲的祝福与期望,支援过北京、新疆、成都、河南等地,为全国抗疫贡献了重要力量。现在,他们又“挥师”上海,在全国战疫英雄谱上,继续写下了绵阳医护抗疫爱国的篇章。(刘海天 张瀚文 曾华军)

(责任编辑:罗昱)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