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四川>成都新闻

腾飞,以一架飞机为例看建圈强链

2022-04-08 07:40 四川日报  

4月7日,“行走新巴蜀”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来到位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一间维修机库里,只见5架飞机依次排开,机身以一种记者从未见过的方式离开地面——3台巨大的千斤顶分别置于机翼和机头下方,让整架飞机悬空,工程师们顺着梯架爬上爬下,各司其职。但这远不是飞机维修的全部。在机库对面的附件维修大楼,该公司附件大修成都产品部能够完成700多项6700多个件号的附件维修。身临其境,让采访小分队对两个词有了切身体会:庞大、精细。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5年来,成都既勇于开拓、扩大领域,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又精耕细作,向细分领域聚焦,塑造更加现代化的产业体系。2022年是成都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建圈强链,成为成都做强产业支撑、打响“成都制造”品牌的关键,如何做?记者试图以一架飞机为例来“解剖麻雀”。

行走新巴蜀

从数据中感受——

经济飘红的成都 蓝绿交织的成都

2021

成都GDP达19916.98亿元

同比增长8.6%

实现进出口总额8222.0亿元

同比增长14.8%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9天

累计建成绿道5188公里

2020

成都GDP达17716.7亿元

4月7日,“行走新巴蜀”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小分队来到位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一间维修机库里,只见5架飞机依次排开,机身以一种记者从未见过的方式离开地面——3台巨大的千斤顶分别置于机翼和机头下方,让整架飞机悬空,工程师们顺着梯架爬上爬下,各司其职。但这远不是飞机维修的全部。在机库对面的附件维修大楼,该公司附件大修成都产品部能够完成700多项6700多个件号的附件维修。身临其境,让采访小分队对两个词有了切身体会:庞大、精细。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5年来,成都既勇于开拓、扩大领域,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又精耕细作,向细分领域聚焦,塑造更加现代化的产业体系。2022年是成都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建圈强链,成为成都做强产业支撑、打响“成都制造”品牌的关键,如何做?记者试图以一架飞机为例来“解剖麻雀”。

行走新巴蜀

从数据中感受——

经济飘红的成都 蓝绿交织的成都

2021

成都GDP达19916.98亿元

同比增长8.6%

实现进出口总额8222.0亿元

同比增长14.8%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9天

累计建成绿道5188公里

2020

成都GDP达17716.7亿元

同比增长4.0%

实现进出口总额7154.2亿元

同比增长22.4%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0天

累计建成绿道4408公里

2019

成都GDP达17012.65亿元

同比增长7.8%

实现进出口总额5822.7亿元

同比增长16.9%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7天

累计建成绿道3429公里

2018

成都GDP达15342.77亿元

同比增长8.0%

实现进出口总额4983.2亿元

同比增长26.4%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51天

累计建成绿道2607公里

2017

成都GDP达13889.39亿元

同比增长8.1%

实现进出口总额3941.8亿元

同比增长45.4%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35天

建成绿道633公里

数据来源:成都统计公众信息网(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文雯 整理)

看生态

产业链上的硬实力,吸引空客项目落地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西区有3个独立机库,其中一个专门用于“客改货”。

“我们做波音757飞机的‘客改货’,前不久刚刚实现了一个纪录——将改装周期从最初的140多天压缩到100天以内。”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10分钟左右车程,不远处的四川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2号维修机库里,公司董事会秘书王利也告诉记者,该公司正将空客飞机“客改货”作为主攻方向之一。“大概在今年四季度能够启动首架空客321飞机的改装,预计后续每年的改装量将达到3到5架。”

今年1月,“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签约落地,这是成都启动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后落地的重要项目,也是空客公司在欧洲之外直接投资建设的首个飞机循环利用项目。根据规划,项目将进行飞机存放、拆解,以及“客改货”等,预计实现产业规模210.7亿元。

“无论是拆解飞机,还是‘客改货’,都是技术活,空客需要与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我们也希望依托这个项目,带动整个航空维修产业生态的发展。”成都市双流区航空经济局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还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插曲”——早在2019年,国家发改委与空客公司专项研究了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和循环利用问题,并确定在中国建设该项目。“我们得知消息去联系的时候,对方已经开始第二轮的考察选址。”

最终为何花落成都?答案是产业生态。

在成都,航空航天产业总规模已突破800亿元,基本形成了航空制造产业链、航天制造产业链,拥有一大批科研院所和航空制造企业,整机、发动机、大部件、航电系统、航空维修等领域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经过34个回合的谈判后,空客公司总部召开项目评审会现场打分,经过实地考察、专家评审、业内论证,项目最终落地成都。”该负责人说。

看未来

绘一张产业图谱,精准强链补链

打开发动机外壳,密密麻麻的线圈、管子,相互连接、交错,让人联想起科幻大片里巨型机器人的手臂。

第一次看见飞机发动机内部,记者不禁感慨,这可怎么修?

“其实跟修车差不多。”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会花大力气培育人才,提高技术、增强责任心。”在这位负责人看来,心中有数,才能“精准维修、稳扎稳打”。

成都也在绘就一张产业图谱,让发展心中有数。

成都明确,要聚焦产业生态“建圈”、围绕重点产业“强链”,在电子信息、医药健康、航空航天等12个产业生态圈全面推行“链长制”,打造“链主企业+领军人才+产业基金+中介机构+公共平台”产业生态体系,推动集成电路等20个产业细分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20个重点产业链中,既有产业规模在2020年达到122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也有产业规模约20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现有规模与未来前景并重,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让产业链向更广的范围衍生,创新、金融等要素活力被不断激发。尽管“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签约落地不久,双流区已经在谋划推出配套政策,鼓励空客选择与区域内企业合作。

“不只是航空维修产业,还有航空金融。”成都市双流区航空经济局相关负责人说,“很多航空公司都会租用空客的飞机,项目落地后的飞机租赁业务,也将带动整个航空金融业的发展,为成都航空产业发展补齐短板。”

据介绍,成都双流航空经济区成立以来,已累计实现航空经济主营业务收入6386亿元、税收153.7亿元、外贸1780亿元。

记者获悉,成都正加快推进天府实验室等的挂牌运行,强化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确定全年将力争开展技术攻关科研项目100个以上。截至目前,成都20条重点产业链已使用重产基金、科创投基金共93亿元、投资项目共77个。(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文雯)

(责任编辑:罗昱)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