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四川>本地新闻联播

真实版“拆弹专家”!四川宜宾爆破专家成功处置三枚迫击炮弹

2022-04-10 09:22   


民警陈林正在穿排爆服。宜宾市公安局供图


民警正在转移迫击炮弹。宜宾市公安局供图


市民刘先生送到派出所的迫击炮弹。宜宾市公安局供图


民警正在做准备。宜宾市公安局供图


被陈林成功引爆的迫击炮弹。宜宾市公安局供图


被成功引爆的迫击炮弹。宜宾市公安局供图


夕阳下身着排爆服的民警。宜宾市公安局供图

人民网成都4月10日电 (王洪江、朱虹)4月7日19时许,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破声,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高场镇一空旷地带,三枚82毫米迫击炮弹被成功引爆。当主排爆手宜宾市公安局民警陈林脱下重达70多斤的排爆服时,全身已被汗水浸透。

在18年的排爆生涯里,陈林成功处置涉爆现场20余次,安全拆除和销毁自制爆炸物、军用手雷、炮弹等50多枚,完成全市大小防爆安检任务1300余件,销毁过期炸药40多公斤,雷管500余发。在任务和危险面前,他总是冲锋在前,甘当尖兵,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平安留给战友。陈林说,这是他完成的第28次高危排爆任务,也是最危险的一次,加上这三个大家伙,陈林处置的炮弹数量达到了58枚。

据悉,4月7日16时许,宜宾市高场镇居民刘先生在清理老房子杂物时发现三枚炮弹,于是赶紧用编织袋装起炮弹,送到了叙州区公安分局高场派出所。值班民警立即将炮弹妥善放置到了空旷地带,并派人看守,同时第一时间报告了分局联合指挥部。接到指令后,宜宾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三大队大队长陈林带着队员火速赶到了现场,立即对3枚炮弹进行检查鉴定。

“经过检查,3枚炮弹均为82毫米的迫击炮弹,引信仍在,炸弹体积较大,锈蚀严重,内部结构很不稳定,危险系数非常大,此类炮弹的杀伤半径为20米,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陈林说,同时为了安全、有效的处置这3枚炮弹,在和队员们进行商量后,他作出“两次引爆”的处理方案。

据了解,在将炮弹平稳转移到郊外一空旷地带后,排爆队员们开始有条不絮进行排爆前的准备。在队员协助下,陈林再次穿上重达70余斤的排爆服。在戴上头盔前,密不透风的排爆服已经让陈林满头大汗。经过长达90多分钟的排线、调试、引爆,19时许,两声巨响,三枚炸弹成功销毁,渐入林间的阳光刚好把排爆服镀上了一金色,这一幕被同事拍下发到了朋友圈,“逆着光,才发现你就是光”!

“我很感激上天,它让我每次行动的时候都选对。我很感激上天,让我用生命保护生命。”这是电影《拆弹专家》里的人物对白。然而现实生活不是电影,每一次排爆都是向死而生。

回忆从警生涯印象最深的一次任务,陈林说,他们身着的这套排爆服,重达70多斤,穿上它以后排爆手的身体是不太灵活的。“它是我们排爆手的‘生命之盾’,它也是挡在我们与死神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们是不会轻易脱掉它的。”可是,那一次任务为了排除危险,陈林脱下了排爆服。

“我记得2015年10月24日那天是个周未。我接到出警指令,在某县农村一座民房里面发现一个可疑物,怀疑是一枚炸弹。我和战友们到达现场后,立即穿上排爆服进入屋内开始搜索,当我搜索到电视机后面的时候,看到一个用塑料口袋紧紧包裹的可疑物,在可疑物的另外一头露着一段很短的导线,再仔细一看,那段露出来的导线其实就是雷管的引脚线!”陈林说,他的心里咯噔了一下,明白了,这是一枚货真价实的自制炸弹,而且设置的非常隐蔽!“嫌疑人将它隐藏在了电视机后面的夹缝里,根本没法看清它的起爆原理,如果想要拆除它,那就必须得从墙上取下电视机。但是,穿着厚重的排爆服,是很难完成这步操作的。”

在现场,空气仿佛都已经凝固,所有人都在看着陈林,等着他做出最后的选择。思考片刻后,陈林最终决定:脱掉排爆服,轻装上阵。经过20多分钟的时间,爆炸物被成功拆除。

“我知道,脱掉排爆服对我来说将意味着什么,但我的职责和使命,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排除危险,哪怕这种办法是以我的生命作为代价。”一到工作现场,陈林的心里只有一个目标: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任务,哪怕这种办法会让自己直面危险,也无所畏惧。

“排爆有技巧,但无捷径”,犯罪分子制造爆炸装置诡异多端,每一次排爆,都是巨大的挑战。为做到处置时心里有底,多年以来,陈林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曾经有人问他:“每次处置爆炸物的时候害不害怕?”他回答到:“没有人不会害怕,我也一样。但当我到达现场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只有怎样安全地把爆炸物拆除掉,我根本没有时间去害怕。”

电影的镜头可以重新拍,但是真实的工作现场,绝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陈林给队员们的要求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其实,这也是他自己的座右铭。为了处置成功,为了战友们的安全,他和队员平时进行着极为严苛的训练。夏天冒着40度的高温,穿着密不透风的排爆服在太阳的曝晒下进行3公里跑步,穿着排爆服双手端平衡板站立20分钟,穿着排爆服趴在地上夹黄豆30分钟。这些枯燥的动作,他们反反复复百余次!


民警陈林正在穿排爆服。宜宾市公安局供图


民警正在转移迫击炮弹。宜宾市公安局供图


市民刘先生送到派出所的迫击炮弹。宜宾市公安局供图


民警正在做准备。宜宾市公安局供图


被陈林成功引爆的迫击炮弹。宜宾市公安局供图


被成功引爆的迫击炮弹。宜宾市公安局供图


夕阳下身着排爆服的民警。宜宾市公安局供图

人民网成都4月10日电 (王洪江、朱虹)4月7日19时许,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破声,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高场镇一空旷地带,三枚82毫米迫击炮弹被成功引爆。当主排爆手宜宾市公安局民警陈林脱下重达70多斤的排爆服时,全身已被汗水浸透。

在18年的排爆生涯里,陈林成功处置涉爆现场20余次,安全拆除和销毁自制爆炸物、军用手雷、炮弹等50多枚,完成全市大小防爆安检任务1300余件,销毁过期炸药40多公斤,雷管500余发。在任务和危险面前,他总是冲锋在前,甘当尖兵,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平安留给战友。陈林说,这是他完成的第28次高危排爆任务,也是最危险的一次,加上这三个大家伙,陈林处置的炮弹数量达到了58枚。

据悉,4月7日16时许,宜宾市高场镇居民刘先生在清理老房子杂物时发现三枚炮弹,于是赶紧用编织袋装起炮弹,送到了叙州区公安分局高场派出所。值班民警立即将炮弹妥善放置到了空旷地带,并派人看守,同时第一时间报告了分局联合指挥部。接到指令后,宜宾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三大队大队长陈林带着队员火速赶到了现场,立即对3枚炮弹进行检查鉴定。

“经过检查,3枚炮弹均为82毫米的迫击炮弹,引信仍在,炸弹体积较大,锈蚀严重,内部结构很不稳定,危险系数非常大,此类炮弹的杀伤半径为20米,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陈林说,同时为了安全、有效的处置这3枚炮弹,在和队员们进行商量后,他作出“两次引爆”的处理方案。

据了解,在将炮弹平稳转移到郊外一空旷地带后,排爆队员们开始有条不絮进行排爆前的准备。在队员协助下,陈林再次穿上重达70余斤的排爆服。在戴上头盔前,密不透风的排爆服已经让陈林满头大汗。经过长达90多分钟的排线、调试、引爆,19时许,两声巨响,三枚炸弹成功销毁,渐入林间的阳光刚好把排爆服镀上了一金色,这一幕被同事拍下发到了朋友圈,“逆着光,才发现你就是光”!

“我很感激上天,它让我每次行动的时候都选对。我很感激上天,让我用生命保护生命。”这是电影《拆弹专家》里的人物对白。然而现实生活不是电影,每一次排爆都是向死而生。

回忆从警生涯印象最深的一次任务,陈林说,他们身着的这套排爆服,重达70多斤,穿上它以后排爆手的身体是不太灵活的。“它是我们排爆手的‘生命之盾’,它也是挡在我们与死神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们是不会轻易脱掉它的。”可是,那一次任务为了排除危险,陈林脱下了排爆服。

“我记得2015年10月24日那天是个周未。我接到出警指令,在某县农村一座民房里面发现一个可疑物,怀疑是一枚炸弹。我和战友们到达现场后,立即穿上排爆服进入屋内开始搜索,当我搜索到电视机后面的时候,看到一个用塑料口袋紧紧包裹的可疑物,在可疑物的另外一头露着一段很短的导线,再仔细一看,那段露出来的导线其实就是雷管的引脚线!”陈林说,他的心里咯噔了一下,明白了,这是一枚货真价实的自制炸弹,而且设置的非常隐蔽!“嫌疑人将它隐藏在了电视机后面的夹缝里,根本没法看清它的起爆原理,如果想要拆除它,那就必须得从墙上取下电视机。但是,穿着厚重的排爆服,是很难完成这步操作的。”

在现场,空气仿佛都已经凝固,所有人都在看着陈林,等着他做出最后的选择。思考片刻后,陈林最终决定:脱掉排爆服,轻装上阵。经过20多分钟的时间,爆炸物被成功拆除。

“我知道,脱掉排爆服对我来说将意味着什么,但我的职责和使命,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排除危险,哪怕这种办法是以我的生命作为代价。”一到工作现场,陈林的心里只有一个目标: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任务,哪怕这种办法会让自己直面危险,也无所畏惧。

“排爆有技巧,但无捷径”,犯罪分子制造爆炸装置诡异多端,每一次排爆,都是巨大的挑战。为做到处置时心里有底,多年以来,陈林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曾经有人问他:“每次处置爆炸物的时候害不害怕?”他回答到:“没有人不会害怕,我也一样。但当我到达现场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只有怎样安全地把爆炸物拆除掉,我根本没有时间去害怕。”

电影的镜头可以重新拍,但是真实的工作现场,绝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陈林给队员们的要求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其实,这也是他自己的座右铭。为了处置成功,为了战友们的安全,他和队员平时进行着极为严苛的训练。夏天冒着40度的高温,穿着密不透风的排爆服在太阳的曝晒下进行3公里跑步,穿着排爆服双手端平衡板站立20分钟,穿着排爆服趴在地上夹黄豆30分钟。这些枯燥的动作,他们反反复复百余次!

(责任编辑:章华维)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