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陕西>陕西

“我把一公斤杏卖到160元”

2022-04-11 09:36 陕西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权伟 通讯员 乔建虎

在大棚的杏树林里忙碌的冯向阳。本报记者 张权伟摄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记者驱车来到吴起县白豹镇王湾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鳞次栉比的大棚。走进种植户冯向阳的大棚,棚里杏树长势良好,树上的杏已有鹌鹑蛋大小,摘下一颗品尝,酸甜可口。

“去年,我把一公斤杏卖到160元,销路根本不愁。”冯向阳满脸得意地说。

冯向阳是当地有名的大棚杏种植户,每年4月中下旬,周边大田杏树刚挂果,他种植的大棚杏便上市了。每当这时,他心里满是收获的喜悦,因为这一颗颗杏就是他家的“幸福果”。

大棚里面种杏树,在陕北地区不多见,因为陕北的杏卖不上价,上市后一般一公斤卖七八元,但是冯向阳的杏竟然能卖到一公斤160元,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冯向阳告诉记者,他以前在大棚里种植毛桃、甜瓜、西红柿、茄子等,后来种的人太多,卖不上价。于是他开始转型种植草莓、葡萄等,但由于同质化竞争激烈,也卖不上价。

后来,冯向阳认识了在吴起帮助群众建大棚的山东技术员丁贵祥,两人经常在一起交流。丁贵祥说:“山东很多地方的群众在大棚里种杏树,成熟的杏一公斤可以卖120元,收入很不错。”

听到丁贵祥这么说,冯向阳心动了。2012年冬天,冯向阳成了吴起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始尝试种植大棚杏。为了确保成功,冯向阳专门从山东引进了金太阳和凯特两个杏树品种。这两个品种的杏个大、肉厚、汁多、味甜,和陕北本地杏吃起来口感不一样。

“刚开始种植的时候,因为不懂技术,还是走了弯路。”提起创业的艰辛,冯向阳说,“种大棚杏前期要大量投入,短时间无法取得效益,家里人认为这是在‘烧钱’。再加上开始时技术不过关,存在挂果不均匀等问题,种植的大棚杏产量和收入很不稳定。”

“既然决定了,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冯向阳说自己坚持了下来。

“近几年,大棚杏产量稳定在500多公斤。刚上市的时候一公斤卖160元,一年下来一棚杏平均收入7万元以上。”冯向阳自豪地说,“这几年,我已经有了不少固定客户。每年杏成熟时,订购电话就不断,还有许多客人上门来采摘,供不应求。”

作为王湾村的致富能手,如今冯向阳有3座大棚,除了一棚杏树外,还有两棚甜瓜和葡萄,家里年收入10多万元,日子过得很幸福。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群众也开始发展杏产业。

在大棚的杏树林里忙碌的冯向阳。本报记者 张权伟摄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记者驱车来到吴起县白豹镇王湾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鳞次栉比的大棚。走进种植户冯向阳的大棚,棚里杏树长势良好,树上的杏已有鹌鹑蛋大小,摘下一颗品尝,酸甜可口。

“去年,我把一公斤杏卖到160元,销路根本不愁。”冯向阳满脸得意地说。

冯向阳是当地有名的大棚杏种植户,每年4月中下旬,周边大田杏树刚挂果,他种植的大棚杏便上市了。每当这时,他心里满是收获的喜悦,因为这一颗颗杏就是他家的“幸福果”。

大棚里面种杏树,在陕北地区不多见,因为陕北的杏卖不上价,上市后一般一公斤卖七八元,但是冯向阳的杏竟然能卖到一公斤160元,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冯向阳告诉记者,他以前在大棚里种植毛桃、甜瓜、西红柿、茄子等,后来种的人太多,卖不上价。于是他开始转型种植草莓、葡萄等,但由于同质化竞争激烈,也卖不上价。

后来,冯向阳认识了在吴起帮助群众建大棚的山东技术员丁贵祥,两人经常在一起交流。丁贵祥说:“山东很多地方的群众在大棚里种杏树,成熟的杏一公斤可以卖120元,收入很不错。”

听到丁贵祥这么说,冯向阳心动了。2012年冬天,冯向阳成了吴起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始尝试种植大棚杏。为了确保成功,冯向阳专门从山东引进了金太阳和凯特两个杏树品种。这两个品种的杏个大、肉厚、汁多、味甜,和陕北本地杏吃起来口感不一样。

“刚开始种植的时候,因为不懂技术,还是走了弯路。”提起创业的艰辛,冯向阳说,“种大棚杏前期要大量投入,短时间无法取得效益,家里人认为这是在‘烧钱’。再加上开始时技术不过关,存在挂果不均匀等问题,种植的大棚杏产量和收入很不稳定。”

“既然决定了,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冯向阳说自己坚持了下来。

“近几年,大棚杏产量稳定在500多公斤。刚上市的时候一公斤卖160元,一年下来一棚杏平均收入7万元以上。”冯向阳自豪地说,“这几年,我已经有了不少固定客户。每年杏成熟时,订购电话就不断,还有许多客人上门来采摘,供不应求。”

作为王湾村的致富能手,如今冯向阳有3座大棚,除了一棚杏树外,还有两棚甜瓜和葡萄,家里年收入10多万元,日子过得很幸福。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群众也开始发展杏产业。

(责任编辑:邓楠)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