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07:27 四川日报
说唱艺术在东汉时期颇为兴盛,以其轻松欢快的艺术风格,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在绵阳博物馆,就有一尊高58厘米的泥质红陶说唱俑,刻画出了东汉时四川地区的说唱艺人形象。
这件说唱俑头扎巾帻,结于额前,其上戴一朵小花;着大管裤,裤腿下部有褶皱,赤足;额头有数道皱纹,笑容满面,张口伸舌,作逗乐状;耸肩缩颈,赤裸上身前倾。
最值得注意的是,说唱俑双手捧于腹前,作击鼓状,再配上浑圆的肚皮、夸张诙谐的动作,生动展示了东汉时期四川地区民间说唱艺人的形象。
绵阳出土的说唱俑不止这一件,有的高32厘米,有的达60厘米,从材质来看有红陶、灰陶等。但大部分说唱俑都是击鼓说唱,仅有这件是“以手击腹”。
据介绍,在当时从事说唱的艺人被称为“俳优”,《汉书》中有“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的记载。出土的说唱俑,大部分集中于四川、重庆等地,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东汉时期四川地区艺术活动的繁荣。
受惠于都江堰等水利灌溉工程,四川盆地土地肥沃,人民生活富足,民间文化艺术较为活跃。据《汉书》记载,巴郡、蜀郡及广汉郡,“民食稻鱼,无荒年之忧,习俗不知愁苦”。东汉说唱俑脸上的笑容,或许正与这种“不知愁苦”的情况息息相关。(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整理)
说唱艺术在东汉时期颇为兴盛,以其轻松欢快的艺术风格,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在绵阳博物馆,就有一尊高58厘米的泥质红陶说唱俑,刻画出了东汉时四川地区的说唱艺人形象。
这件说唱俑头扎巾帻,结于额前,其上戴一朵小花;着大管裤,裤腿下部有褶皱,赤足;额头有数道皱纹,笑容满面,张口伸舌,作逗乐状;耸肩缩颈,赤裸上身前倾。
最值得注意的是,说唱俑双手捧于腹前,作击鼓状,再配上浑圆的肚皮、夸张诙谐的动作,生动展示了东汉时期四川地区民间说唱艺人的形象。
绵阳出土的说唱俑不止这一件,有的高32厘米,有的达60厘米,从材质来看有红陶、灰陶等。但大部分说唱俑都是击鼓说唱,仅有这件是“以手击腹”。
据介绍,在当时从事说唱的艺人被称为“俳优”,《汉书》中有“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的记载。出土的说唱俑,大部分集中于四川、重庆等地,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东汉时期四川地区艺术活动的繁荣。
受惠于都江堰等水利灌溉工程,四川盆地土地肥沃,人民生活富足,民间文化艺术较为活跃。据《汉书》记载,巴郡、蜀郡及广汉郡,“民食稻鱼,无荒年之忧,习俗不知愁苦”。东汉说唱俑脸上的笑容,或许正与这种“不知愁苦”的情况息息相关。(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