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陕西>陕西

采茶季里的新鲜事

2022-04-13 09:18 陕西日报  

4月1日,西乡县东裕茗园里,工人们在采摘春茶。 本报记者 王姿颐摄

编者按

眼下,正值采摘春茶之际,陕南大地绿意盎然。随着“两山论”的深入贯彻,茶产业的提档升级,陕南茶园与往年相比,在采摘、加工、销售环节都“冒”出不少新鲜事。在安康,为方便采摘高山茶,轨道车修上了茶山,节省人力的同时也提升了采茶效率;在汉中,茶企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坚持走“产学研”融合之路,运用现代微波技术和烘焙技术提升春茶加工水平;在商洛,一群茶叶经纪人活跃在茶园里,成为服务茶农的“全能保姆”……日前,本报记者走进茶园,为大家讲述发生在茶园里的这些新鲜事。

山地轨道车 上山采茶更便捷

本报记者 陈嘉 通讯员 毛润

紫阳县焕古镇茶园轨道车。本报记者 陈嘉摄

阳春三月,正值春茶生长的关键时期,茶园管护工作尤为重要。在紫阳县焕古镇的高山茶园里,随处可见除草、追肥的农忙场景,茶园的一辆无人驾驶山地轨道车更是引人注目。只见它忽上忽下、时走时停,犹如长龙游走于陡峭山间。

“这个设施算是给我们的茶园管理工作帮了大忙。我们这儿的茶园大多在山地,以前农忙运工具、肥料上山只能靠马驮人背,耗时耗力不说还增加人工成本,现在有了这个茶园轻轨,五六百斤的东西放上去,说走就走、说停就停,大大提高了高山茶园的管理效率。”大连村党支部书记谢立安介绍。

4月1日,西乡县东裕茗园里,工人们在采摘春茶。 本报记者 王姿颐摄

编者按

眼下,正值采摘春茶之际,陕南大地绿意盎然。随着“两山论”的深入贯彻,茶产业的提档升级,陕南茶园与往年相比,在采摘、加工、销售环节都“冒”出不少新鲜事。在安康,为方便采摘高山茶,轨道车修上了茶山,节省人力的同时也提升了采茶效率;在汉中,茶企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坚持走“产学研”融合之路,运用现代微波技术和烘焙技术提升春茶加工水平;在商洛,一群茶叶经纪人活跃在茶园里,成为服务茶农的“全能保姆”……日前,本报记者走进茶园,为大家讲述发生在茶园里的这些新鲜事。

山地轨道车 上山采茶更便捷

本报记者 陈嘉 通讯员 毛润

紫阳县焕古镇茶园轨道车。本报记者 陈嘉摄

阳春三月,正值春茶生长的关键时期,茶园管护工作尤为重要。在紫阳县焕古镇的高山茶园里,随处可见除草、追肥的农忙场景,茶园的一辆无人驾驶山地轨道车更是引人注目。只见它忽上忽下、时走时停,犹如长龙游走于陡峭山间。

“这个设施算是给我们的茶园管理工作帮了大忙。我们这儿的茶园大多在山地,以前农忙运工具、肥料上山只能靠马驮人背,耗时耗力不说还增加人工成本,现在有了这个茶园轻轨,五六百斤的东西放上去,说走就走、说停就停,大大提高了高山茶园的管理效率。”大连村党支部书记谢立安介绍。

大连村是焕古镇有名的产茶大村,全村建有标准化茶园3000余亩,人均近3亩,仅茶叶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就达3万元以上,是全县平均水平的1.5倍。可尽管如此,坡大沟深的地理条件还是为茶园管护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每年请人除草追肥的工钱成了茶农、茶企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这让谢立安寝食难安。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2019年8月,在县上组织的一次外省交流学习中,谢立安无意中发现了这种轨道车,他脑子里瞬间有了山地茶园管护的破解之法。

“当我看到这个轨道车就一阵欣喜啊,如果轨道结实、功率够大,安装在我们山地茶园里那真是事半功倍,仅人工成本就能降低70%。”谢立安激动地说。

学习结束后,谢立安带领村里的茶叶种植大户一起到轨道车的厂家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各项指标参数以及坡地建轨道的成功案例。最终,大家一致决定,在村里肖家沟较为陡峭的两个茶园进行安装试验。经过大半年的验证,轨道车确实达到了安装简便,使用省时、省力的目的,于是大家便在2020年春茶开园前纷纷安装使用。

“谢书记给村里引进的这个轨道车,改变了我们这么多年肩挑背扛的方式,现在肥料上山,鲜叶下山,省事不少,还能多挣钱!”茶农林厚华说。

据统计,作为安康地区首个引进茶园轨道车的村子,大连村共建设茶园轨道11条,总长度5.5公里,可为1800多亩茶园提供服务。

山地轨道车的应用,只是紫阳县提高茶园管理效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更高品质茶叶的需求,紫阳茶经历着一场提质增效的产业革命。

在高桥镇裴坝村近500亩的茶叶示范园内,村党支部书记梁明山每天都会对着电脑实时监测茶园动态,茶树长势、土地湿度、喷灌水量等情况一目了然。梁明山表示,紫阳的茶园如果都能引入这样的智慧网络技术,那一人管理一个园区将不再是梦想。

高桥镇裴坝村的茶叶示范园基本形成了科学的远程一体化管理技术,将茶园管理和物联网、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监测预警相结合,达到了茶园管理和绿色防控的标准化、科学化、简易化、可复制化。

“下一步,我县将通过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茶产业升级换代,全力提升茶产业附加值,走出一条茶旅融合的现代化发展之路,真正让群众实现以茶增收、以茶为荣、因茶而富。”紫阳县茶叶局局长李尤学说。

产学研融合 为茶叶“增色添香”

本报记者 王姿颐文/图

4月1日,东裕茗园的茶叶加工车间里,工人在对茶叶进行手工挑选。

4月1日,位于西乡县枣园村的东裕茗园景色如画,工人们正穿梭其中采摘春茶。工人采摘下来的茶叶经过4至6小时的摊晾之后,于当天完成加工。

东裕茗园是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裕生物”)在西乡县的茶园之一。今年,东裕生物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使用微波技术加工茶叶。“该项新技术对茶叶杀青工艺进行了调整,由过去的单一滚筒杀青变为滚筒杀青和微波杀青相结合的方式。滚筒杀青保持了原有的茶叶炒制的香气,微波杀青则是对没有杀青均匀和透彻的茶叶进行二次杀青,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将茶叶杀青到位,提升茶叶品质,实现‘汤清叶绿’。”东裕生物总经理张为国介绍。

从茶园有机种植到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从茶叶到其他衍生产品,东裕生物作为当地重点龙头企业,在茶产业发展中不断探索新的可能。

2021年开始,基于“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共建新型研发平台,东裕生物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展开合作,为汉中、安康、商洛三地的茶叶企业服务,从种植环节开始,研究解决名优绿茶出芽率倍增、茶叶富硒、茶产业下游产品开发利用等问题。

眼下正值春茶采摘的季节,今年东裕茗园实验园的茶叶相比往年在出芽率、香气上都有较大提升,这代表液体碳基肥的使用开始显现成效。从去年秋冬季开始,东裕茗园就使用无人机为茶树喷洒液体碳基肥,以达到更好的叶面吸收效果。“这种碳基肥与传统的菜籽饼肥相比,用量更少、成本更低,施肥过程中需要施1次基肥、追3次肥,我们在近30亩的实验区内进行了冬、春两次施肥后发现,碳基肥对茶树芽头的品质和茶叶的香气都会产生影响。”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燕飞说。

2021年,东裕生物与陕西理工大学合作申报的国家重点实验项目现在已经获批。燕飞介绍:“在东裕生物原有成熟的茶多酚生产线,提取过茶多酚的茶渣作为肥料回填,但其中蛋白的含量仍然较高。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剩余的茶渣再进行茶硒蛋白的提取,提取之后将其作为添加物或者食品原料使用。”

近年来,汉中高度重视茶产业科技创新和智力引进工作,依托专家工作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进行产学研融合,利用科技赋能汉中茶产业,助力汉中市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西乡县建立的茶叶试验示范站充分发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示范推广、创新创业、交流合作“五位一体”功能,为茶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在茶叶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余有本的带领下,通过试验站的技术研发和推广,陕西已实现多茶类组合式生产模式:春季前期生产名优绿茶,后期生产大宗绿茶和红茶;夏季生产红茶;秋季早期生产优质绿茶和红茶,后期生产黑茶,茶叶资源利用率和茶园经济效益可提高40%至60%。东裕生物作为茶叶试验示范站的重要服务对象,在茶叶试验示范站一系列的技术支持下,致力于茶多酚片等产品的研发,企业科技含量不断攀升。

茶叶经纪人 活跃的“全能保姆”

本报记者 王晨曦文/图

4月2日,李宗奎在茶园修剪茶树。

4月2日,在镇安县达仁镇象园村绿晟高山标准茶园建设基地,李宗奎正在使用电动修剪机修剪茶树。不远处,几名茶农戴着遮阳帽在茶园里忙碌,手指在茶树间不停地翻飞,娇嫩的绿芽很快便填满了旁边的竹筐。这已经是“乌牛早”茶叶的“罢茬”了。

李宗奎是镇安县达仁镇春光村四组人,他和妻子今年没有出门务工,而是通过茶叶经纪人在象园村茶园找到了工作,每人每天能拿150元的工资。李宗奎告诉记者:“这个园子茶叶品种比较多,其中‘乌牛早’在农历二月十二就开始采摘。‘乌牛早’目前剩下的不多了,基本已经到了修枝阶段。”

在镇安县的茶园、乡间,茶叶经纪人的身影活跃于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就像是茶乡的“全能保姆”。

62岁的刘道生是象园村一名茶叶经纪人。他种茶已有40多年,最开始是在陡峭的山坡上找零散的地方种,后来慢慢形成规模,有了自己的茶园。现在,刘道生参加了合作社,办起了公司,成了一名茶叶经纪人。

“以前的茶叶经纪人主要负责收茶,但现在不一样了,经纪人要参与到茶产业的各个环节。”刘道生说,“比如在种植阶段,现在都提倡种有机茶,不能打灭草剂,所以经纪人在种茶季就开始招工,为茶农服务。”

“前些年,象园村农户采摘鲜茶时,经纪人经常骑着摩托车或者小三轮农用车在旁边等候,然后把茶叶收走。现在经纪人更多是在茶农和合作社、公司之间架起桥梁,收茶流程正规了,茶农的收入也有了更多保障。”刘道生说,“收购按照市场价进行,今年的行情,鲜叶独芽每斤300元左右,一芽一叶每斤110元左右。”

收购的茶叶会送往镇安当地的茶厂进行炒制,经纪人还会帮忙销售。“过去经纪人也炒茶售卖,但多是在村里的一些小作坊炒茶,质量没有保障。现在不少经纪人和茶叶公司合作,炒制的成品茶叶经包装后,由他们第一时间销售出去。”刘道生说。

镇安县现有茶园1.65万亩,年产茶叶1200吨以上。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为发展茶产业,该县形成了“农户+合作社+公司”的产业发展模式。茶农负责茶叶种植,合作社引领产业集群发力,茶叶公司进行产品制作、销售,同时提供技术指导与茶园管理培训,茶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就这样被打通了。

“近年来,镇安县的茶叶经纪人在茶产业链中发挥了‘润滑剂’的作用,他们市场意识特别强,涉市早、关系多、信息灵,往往能预先找到订单,把茶农生产的茶叶及时销售出去。”镇安县农业农村局干部陈维智介绍,“目前镇安县登记在册的茶叶经纪人有1503人。”

接下来,镇安县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尝试种植更多茶叶新品种。“我们之前去杭州的茶叶研究所考察学习,根据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了适合镇安种植的茶叶品种。我们还将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在象园村建立一个茶叶工作站,引进新的技术,这中间,还免不了找经纪人帮忙。”镇安县绿晟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程博说。

(责任编辑:邓楠)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