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0 08:57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业 丰
张海江 |
由青山村东坞礼堂改造而成的融设计图书馆。 |
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有这样一个村落,这里山清水秀,茂林修竹,是乡村小水源地保护试点,有超过60名年轻人定居、工作在这里,其中有9名海归。近年来,随着传统手工艺、自然保护、环境教育、生态旅游、户外体育等项目陆续落地实施,传统村落有了新活力。这儿,就是被确定为“未来乡村实验区”的青山村。
来到乡村 “青山”为伴
2015年来到青山村的张海江就是9名海归之一。他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几年时间里,他积极参与当地生态保护工作,也推动着一个个公益项目、文旅企业、体育活动在青山村落地。
幼时目睹了家乡甘肃干旱缺水的环境,让张海江从小便对“水”有一份特殊感情。怀揣着对环境保护的一腔热情,张海江赴美国留学,学习环境科学。2015年,他从印第安纳大学获得环境科学和公共事务管理双硕士学位毕业回国后,来到青山村,其初衷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善当地环境,让当地村民喝上干净的水。
在青山村,建成于1981年的龙坞水库,常年为青山村、赐壁村等地的村民提供饮用水。水库上游约2600亩的汇水区内有1600亩毛竹林,在较早之前,由于化肥等的不当使用,造成了水库污染,影响了饮用水安全。2014年起,黄湖镇政府与有关企业和机构展开合作,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形式保护龙坞水源地。
得知情况后,张海江所在的团队联系当地村干部,一起调研走访,并对当地竹产业做了分析考察。几番考虑后,项目组决定从农户手中完成500多亩低丘缓坡毛竹林地的林权流转,集中管理水源地,停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各种化学药品,从源头上彻底切断污染。同时,在一些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方进行生态植被修复,让地表恢复自然净化水的能力。
通过各方努力,仅用3年时间,村内水体质量逐步达到Ⅰ类水标准;2017年底,龙坞水库约2600亩的汇水区正式被余杭区林业水利局划定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从村级小水源正式升级为法定保护区。
因水而起 因人而兴
“乡村振兴不仅要关注自然保护,还要有品牌建设。”张海江说。在青山村的这些年里,他的团队设计了一些可以体验的公益活动,比如帮农户改造菜园、做厨余堆肥、在村子里制作各类标识系统、参与上山森林管护,等等,后来又拓展到公益团建并引进跨界项目。
2017年,受张海江邀请,杭州品物流形产品设计公司创始人张雷带着团队成员来到青山村。他们研究当地的手工艺竹编,教授当地村民制作手工艺品,帮助村民增收。令人惊喜的是,张雷团队和村民共同创作的作品还登上了“米兰设计周”和“设计上海”的展台。
2018年至2019年,品物流形团队用10个月的时间,将青山村东坞礼堂改造成融设计图书馆。这是一个传统手工艺材料图书馆,汇集了上千种来自全国各地的工艺和材料,旨在通过解构中国传统手工艺,将材料研究的成果提供给全球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最终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代设计的进步。建馆以来,吸引了众多设计师、艺术家、高校师生前来参观。
2019年,张海江团队用中国最传统的自然材料——夯土,把青山村一个废弃的小学改造为青山自然学校。学校建成后,为周边城市学校、企业提供自然科普和环保主题教育的夏令营或团建项目,每逢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还会举办一些特色活动,活动所获得的收入一部分用于支持上游水源保护,一部分用于团队运营。除此之外,他们还举办器乐表演和“绿水派对”活动,创立农产品品牌“青山集”,打造“青山talk”知识分享平台,让青山村的活动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去年年末,青山村为张海江等50余位在此定居或工作的人举行新村民入村礼,正式欢迎他们成为青山村的一员。新村民的到来,不仅推动了青山村的可持续发展,给青山村带来了产业改造和人才升级,更改变了青山村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继续推动水源地保护机制可持续发展,同时做好乡村建设工作,让青山村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更美光彩……”张海江的本子上,早已写满接下来的计划。
张海江 |
由青山村东坞礼堂改造而成的融设计图书馆。 |
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有这样一个村落,这里山清水秀,茂林修竹,是乡村小水源地保护试点,有超过60名年轻人定居、工作在这里,其中有9名海归。近年来,随着传统手工艺、自然保护、环境教育、生态旅游、户外体育等项目陆续落地实施,传统村落有了新活力。这儿,就是被确定为“未来乡村实验区”的青山村。
来到乡村 “青山”为伴
2015年来到青山村的张海江就是9名海归之一。他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几年时间里,他积极参与当地生态保护工作,也推动着一个个公益项目、文旅企业、体育活动在青山村落地。
幼时目睹了家乡甘肃干旱缺水的环境,让张海江从小便对“水”有一份特殊感情。怀揣着对环境保护的一腔热情,张海江赴美国留学,学习环境科学。2015年,他从印第安纳大学获得环境科学和公共事务管理双硕士学位毕业回国后,来到青山村,其初衷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善当地环境,让当地村民喝上干净的水。
在青山村,建成于1981年的龙坞水库,常年为青山村、赐壁村等地的村民提供饮用水。水库上游约2600亩的汇水区内有1600亩毛竹林,在较早之前,由于化肥等的不当使用,造成了水库污染,影响了饮用水安全。2014年起,黄湖镇政府与有关企业和机构展开合作,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形式保护龙坞水源地。
得知情况后,张海江所在的团队联系当地村干部,一起调研走访,并对当地竹产业做了分析考察。几番考虑后,项目组决定从农户手中完成500多亩低丘缓坡毛竹林地的林权流转,集中管理水源地,停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各种化学药品,从源头上彻底切断污染。同时,在一些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方进行生态植被修复,让地表恢复自然净化水的能力。
通过各方努力,仅用3年时间,村内水体质量逐步达到Ⅰ类水标准;2017年底,龙坞水库约2600亩的汇水区正式被余杭区林业水利局划定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从村级小水源正式升级为法定保护区。
因水而起 因人而兴
“乡村振兴不仅要关注自然保护,还要有品牌建设。”张海江说。在青山村的这些年里,他的团队设计了一些可以体验的公益活动,比如帮农户改造菜园、做厨余堆肥、在村子里制作各类标识系统、参与上山森林管护,等等,后来又拓展到公益团建并引进跨界项目。
2017年,受张海江邀请,杭州品物流形产品设计公司创始人张雷带着团队成员来到青山村。他们研究当地的手工艺竹编,教授当地村民制作手工艺品,帮助村民增收。令人惊喜的是,张雷团队和村民共同创作的作品还登上了“米兰设计周”和“设计上海”的展台。
2018年至2019年,品物流形团队用10个月的时间,将青山村东坞礼堂改造成融设计图书馆。这是一个传统手工艺材料图书馆,汇集了上千种来自全国各地的工艺和材料,旨在通过解构中国传统手工艺,将材料研究的成果提供给全球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最终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代设计的进步。建馆以来,吸引了众多设计师、艺术家、高校师生前来参观。
2019年,张海江团队用中国最传统的自然材料——夯土,把青山村一个废弃的小学改造为青山自然学校。学校建成后,为周边城市学校、企业提供自然科普和环保主题教育的夏令营或团建项目,每逢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还会举办一些特色活动,活动所获得的收入一部分用于支持上游水源保护,一部分用于团队运营。除此之外,他们还举办器乐表演和“绿水派对”活动,创立农产品品牌“青山集”,打造“青山talk”知识分享平台,让青山村的活动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去年年末,青山村为张海江等50余位在此定居或工作的人举行新村民入村礼,正式欢迎他们成为青山村的一员。新村民的到来,不仅推动了青山村的可持续发展,给青山村带来了产业改造和人才升级,更改变了青山村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继续推动水源地保护机制可持续发展,同时做好乡村建设工作,让青山村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更美光彩……”张海江的本子上,早已写满接下来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