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社会

大江东︱为感染者抚慰心理,广西援沪医疗队有一支“心灵捕手”

2022-05-19 19:36 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王伟健

【“特殊精神 特殊担当”——上海抗疫系列故事之七十一】

在上海市龙华中路方舱医院的各个病区,都有一面“心愿墙”,上面写满了医护人员和感染者们的心愿和祝福。“这面墙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表达情绪、希望和憧憬的地方,大家互相打打气、鼓鼓劲、加加油。”来自广西援沪医疗队的心理治疗师肖吉芳说,这样的方式深受大家的喜欢,纷纷把自己的心愿和祝福贴在墙上。

广西援沪医疗队在方舱医院设置的心愿墙。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为了解决医护团队和舱内感染者面临的心理问题,广西卫生应急心理援助队专门派出5名医生,参加到援沪医疗队。4月18日,这5名队员作为第三批队员来到上海,随即便成立心理保障组,组建心理保障网络,搭建广西援沪医疗队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提供线上心理疏导服务。

“医生,我实在受不了了,我要出院……”69岁高龄的李先生,4月12日核酸检测出阳性结果后,入住新曹杨方舱医院已一月有余。

由于核酸结果不稳定,再加上其他感染者相继出院,李先生的心情越来越焦急,在病房中坐立不安。“心情烦躁,觉得脑子里乱糟糟的,充满了负面想法。”方舱医院医生秦文波说,加上他年纪大身体乏力,缺乏锻炼,饭量减少,精神逐渐萎靡。

了解到情况后,广西援沪医疗队心理保障组主动介入,以电话的方式找到李先生。原来,李先生既往患有严重焦虑症,一直服用药物治疗,感染新冠后,家里只剩下老伴带着个孙女,又不太会使用通讯工具,十分担心家人的生活起居,出现严重失眠,既往服用的药物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在身体、心理双重影响下,李先生渐渐失去了对治疗的信心。

在舱内医生的协助下,医疗队精神科医生梁霏通过线上视频会诊的方式,与李先生进行了充分地沟通,对其用药方案进行调整,并细致向方舱医院医生交代会诊意见。每天,梁霏都与李先生保持线上沟通,给李先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情绪调节等方法,鼓励他与舱内病友聊天,逐渐改善了他在舱内的无助与孤独感。连续7天的问候,李先生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5月16日,李先生焦虑缓解,病情符合出院标准,顺利回到家里。

广西援沪医疗队心理保障组的成员来自于广西卫生应急心理援助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方芳是广西援沪医疗队心理保障组组长,之前参加过援鄂、援港、援边的疫情防控。这段时间,方芳感受最大的是,相比武汉,上海的感染者对新冠本身并没有很大的恐惧,他们更多的是焦虑,担心疫情带来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不便。

“我建议在合理情况下,可以允许感染者有一个专门的宣泄场所。”方芳说,心理学上有一个心理树洞,可以把很多情绪,比如愤怒,哀伤,不满,往这个树洞倾诉,然后封存起来。“心理树洞是我们宣泄情绪的一种意象化的表达方式。”

在龙华中路方舱医院心愿墙的旁边,心理保障组放置了“心情树洞箱”。“有一些患者心里的烦恼、困惑不方便在心愿墙上表达,就可以通过写信或画画投入这个‘心情树洞箱’,这也是一个缓解情绪的途径,如果需要我的疏导可以留下床号或联系方式。” 肖吉芳说,树洞箱很好地照顾到了隐私需求,为一部分需要心理帮助的患者提供了特别的沟通渠道。

广西援沪医疗队在方舱医院设置的心情树洞。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疫情总会过去,但给部分人群带来的创伤可能会比较长时间存在。”方芳说,如何走出疫情带来的阴影,值得大家关注。建议社区可提供专门的或虚拟的心理小驿站,让有需要的居民宣泄情绪、得到帮助。

【“特殊精神 特殊担当”——上海抗疫系列故事之七十一】

在上海市龙华中路方舱医院的各个病区,都有一面“心愿墙”,上面写满了医护人员和感染者们的心愿和祝福。“这面墙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表达情绪、希望和憧憬的地方,大家互相打打气、鼓鼓劲、加加油。”来自广西援沪医疗队的心理治疗师肖吉芳说,这样的方式深受大家的喜欢,纷纷把自己的心愿和祝福贴在墙上。

广西援沪医疗队在方舱医院设置的心愿墙。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为了解决医护团队和舱内感染者面临的心理问题,广西卫生应急心理援助队专门派出5名医生,参加到援沪医疗队。4月18日,这5名队员作为第三批队员来到上海,随即便成立心理保障组,组建心理保障网络,搭建广西援沪医疗队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提供线上心理疏导服务。

“医生,我实在受不了了,我要出院……”69岁高龄的李先生,4月12日核酸检测出阳性结果后,入住新曹杨方舱医院已一月有余。

由于核酸结果不稳定,再加上其他感染者相继出院,李先生的心情越来越焦急,在病房中坐立不安。“心情烦躁,觉得脑子里乱糟糟的,充满了负面想法。”方舱医院医生秦文波说,加上他年纪大身体乏力,缺乏锻炼,饭量减少,精神逐渐萎靡。

了解到情况后,广西援沪医疗队心理保障组主动介入,以电话的方式找到李先生。原来,李先生既往患有严重焦虑症,一直服用药物治疗,感染新冠后,家里只剩下老伴带着个孙女,又不太会使用通讯工具,十分担心家人的生活起居,出现严重失眠,既往服用的药物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在身体、心理双重影响下,李先生渐渐失去了对治疗的信心。

在舱内医生的协助下,医疗队精神科医生梁霏通过线上视频会诊的方式,与李先生进行了充分地沟通,对其用药方案进行调整,并细致向方舱医院医生交代会诊意见。每天,梁霏都与李先生保持线上沟通,给李先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情绪调节等方法,鼓励他与舱内病友聊天,逐渐改善了他在舱内的无助与孤独感。连续7天的问候,李先生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5月16日,李先生焦虑缓解,病情符合出院标准,顺利回到家里。

广西援沪医疗队心理保障组的成员来自于广西卫生应急心理援助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方芳是广西援沪医疗队心理保障组组长,之前参加过援鄂、援港、援边的疫情防控。这段时间,方芳感受最大的是,相比武汉,上海的感染者对新冠本身并没有很大的恐惧,他们更多的是焦虑,担心疫情带来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不便。

“我建议在合理情况下,可以允许感染者有一个专门的宣泄场所。”方芳说,心理学上有一个心理树洞,可以把很多情绪,比如愤怒,哀伤,不满,往这个树洞倾诉,然后封存起来。“心理树洞是我们宣泄情绪的一种意象化的表达方式。”

在龙华中路方舱医院心愿墙的旁边,心理保障组放置了“心情树洞箱”。“有一些患者心里的烦恼、困惑不方便在心愿墙上表达,就可以通过写信或画画投入这个‘心情树洞箱’,这也是一个缓解情绪的途径,如果需要我的疏导可以留下床号或联系方式。” 肖吉芳说,树洞箱很好地照顾到了隐私需求,为一部分需要心理帮助的患者提供了特别的沟通渠道。

广西援沪医疗队在方舱医院设置的心情树洞。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疫情总会过去,但给部分人群带来的创伤可能会比较长时间存在。”方芳说,如何走出疫情带来的阴影,值得大家关注。建议社区可提供专门的或虚拟的心理小驿站,让有需要的居民宣泄情绪、得到帮助。

(责任编辑:白宇)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