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如何守好老年人养老钱、救命钱?听听专家怎么说

2022-05-22 08:23   

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日前正式启动。此次专项行动由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牵头,成立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等为办公室成员单位,共同推进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典型养老诈骗案件,切实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当前养老诈骗有哪些常见类型?老年人该如何提高识骗防骗的意识,守好养老钱、救命钱?人民网“强观察”栏目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成员胡钢表示,养老诈骗常见类型有“以房养老”理财、代办“养老保险”、提供“养老理财”、开展“养老帮扶”等,实施诈骗的方式主要是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同诈骗等,以及实施“套路贷”引发的敲诈勒索、非法拘禁、虚假诉讼、寻衅滋事、强迫交易、抢劫、绑架等侵害老年人的人身财产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胡钢指出,常言道,老年人有“五宝”,即老伴贴心、老窝舒心、老本放心、老底安心、老友交心。而“以房养老”理财等养老诈骗一旦得逞,往往就会“拆老伴”“端老窝”“蚀老本”“抄老底”“毁老友”,给受害的老年人造成毁灭性打击,可谓性质恶劣、情节严重,贻害无穷。

“近期启动的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合民意、护民利、得民心,得到了人民群众普遍欢迎和坚决支持。”胡钢还表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需要强宣教、严打击、重整改。

老年人需要进一步提高识骗防骗的意识和能力,胡钢认为需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提升心防,摒弃投机逞强心理,切莫闯入“赌运气”骗局;二是坚持理性投资,精准匹配风险承受能力,切莫陷入“高收益”陷阱;三是坚持正规理财,合规当先,选择正规机购购买,切莫堕入“黑理财”圈套;四是坚持保护隐私,安全为上,不随意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个人信息,切莫跌入“精准诈骗”罗网;五是坚持及时控告,倘若受骗,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报案,为公安机关尽快打击破案、自身更好止损挽损创造最大可能,切莫沉入“犹豫迷茫”困境。

中央财经大学科技与金融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董新义认为,要从根本上防范养老诈骗以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须坚持老年消费者特别保护的理念,秉持综合治理的手段,从以下多个方面来加强对老年人特别是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

养老骗局屡禁不绝,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年人的“更为弱势性”。年龄的继续增长带来的身心衰减,导致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知识理解能力较低,信息获取机会较少,信息识别判断能力较差。加之,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以及其自身风险意识薄弱及法律意识缺乏的叠加,使养老诈骗案件层出不穷。

为此,董新义分析说,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和层面来采取预防措施:首先是各个主体都要参与老年人保护;其次是需要从法治各个层面做好老年人权益保护;最后是要全过程地保护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养老诈骗专项整治工作中,须守好老年人养老钱、救命钱,这应成为该工作的核心任务。只有守护好,筑牢老年人安全幸福的养老防线,才有利于维护整个社会大局的稳定。

对此,董新义强调,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构建“养老产品”真伪甄别机制,并分门别类地做好审批或备案工作,从源头上堵住违法产品流入市场。二是加强对非正规金融机构企业与自然人账户之间的频繁资金往来和大额资金进出的监管。三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和金融监管科技为监管赋能。作为一项可资实践的措施,可以借鉴金融投资商品投资流程,针对老年人账户构建类似投资者风险评估的特殊验证程序,对其银行账户的大额资金的支出行为实施预警;探索建立老年人银行账户和其子女、其他近亲属或者村、居委会等组织之间银行汇款信息的共享机制,尤其是要针对高龄老年人构建二次核验方可交易的强制性预警和止损机制,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老年人损失额度。四是通过利用各种渠道,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对老年人群体的防范诈骗宣传力度,讲解诈骗套路,增强老年人的防骗意识。五是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尤其对老年人群体的个人信息予以特别保护,从制度和技术防范等多个方面差异化规定和实施老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技术措施,以防止犯罪分子利用信息数据进行诈骗。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朱江 唐佳

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日前正式启动。此次专项行动由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牵头,成立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等为办公室成员单位,共同推进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典型养老诈骗案件,切实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当前养老诈骗有哪些常见类型?老年人该如何提高识骗防骗的意识,守好养老钱、救命钱?人民网“强观察”栏目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成员胡钢表示,养老诈骗常见类型有“以房养老”理财、代办“养老保险”、提供“养老理财”、开展“养老帮扶”等,实施诈骗的方式主要是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同诈骗等,以及实施“套路贷”引发的敲诈勒索、非法拘禁、虚假诉讼、寻衅滋事、强迫交易、抢劫、绑架等侵害老年人的人身财产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胡钢指出,常言道,老年人有“五宝”,即老伴贴心、老窝舒心、老本放心、老底安心、老友交心。而“以房养老”理财等养老诈骗一旦得逞,往往就会“拆老伴”“端老窝”“蚀老本”“抄老底”“毁老友”,给受害的老年人造成毁灭性打击,可谓性质恶劣、情节严重,贻害无穷。

“近期启动的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合民意、护民利、得民心,得到了人民群众普遍欢迎和坚决支持。”胡钢还表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需要强宣教、严打击、重整改。

老年人需要进一步提高识骗防骗的意识和能力,胡钢认为需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提升心防,摒弃投机逞强心理,切莫闯入“赌运气”骗局;二是坚持理性投资,精准匹配风险承受能力,切莫陷入“高收益”陷阱;三是坚持正规理财,合规当先,选择正规机购购买,切莫堕入“黑理财”圈套;四是坚持保护隐私,安全为上,不随意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个人信息,切莫跌入“精准诈骗”罗网;五是坚持及时控告,倘若受骗,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报案,为公安机关尽快打击破案、自身更好止损挽损创造最大可能,切莫沉入“犹豫迷茫”困境。

中央财经大学科技与金融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董新义认为,要从根本上防范养老诈骗以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须坚持老年消费者特别保护的理念,秉持综合治理的手段,从以下多个方面来加强对老年人特别是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

养老骗局屡禁不绝,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年人的“更为弱势性”。年龄的继续增长带来的身心衰减,导致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知识理解能力较低,信息获取机会较少,信息识别判断能力较差。加之,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以及其自身风险意识薄弱及法律意识缺乏的叠加,使养老诈骗案件层出不穷。

为此,董新义分析说,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和层面来采取预防措施:首先是各个主体都要参与老年人保护;其次是需要从法治各个层面做好老年人权益保护;最后是要全过程地保护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养老诈骗专项整治工作中,须守好老年人养老钱、救命钱,这应成为该工作的核心任务。只有守护好,筑牢老年人安全幸福的养老防线,才有利于维护整个社会大局的稳定。

对此,董新义强调,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构建“养老产品”真伪甄别机制,并分门别类地做好审批或备案工作,从源头上堵住违法产品流入市场。二是加强对非正规金融机构企业与自然人账户之间的频繁资金往来和大额资金进出的监管。三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和金融监管科技为监管赋能。作为一项可资实践的措施,可以借鉴金融投资商品投资流程,针对老年人账户构建类似投资者风险评估的特殊验证程序,对其银行账户的大额资金的支出行为实施预警;探索建立老年人银行账户和其子女、其他近亲属或者村、居委会等组织之间银行汇款信息的共享机制,尤其是要针对高龄老年人构建二次核验方可交易的强制性预警和止损机制,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老年人损失额度。四是通过利用各种渠道,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对老年人群体的防范诈骗宣传力度,讲解诈骗套路,增强老年人的防骗意识。五是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尤其对老年人群体的个人信息予以特别保护,从制度和技术防范等多个方面差异化规定和实施老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技术措施,以防止犯罪分子利用信息数据进行诈骗。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朱江 唐佳

(责任编辑:董丝雨)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