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3 08:17 光明日报
【经济界面】
就业事关广大家庭生计。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将稳就业、保就业摆在“六稳”“六保”工作之首。针对就业领域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措施,落实落细稳就业各项举措,稳定就业效果初步显现。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25到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5.1%,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这表明随着一系列稳企惠民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我国就业的基本盘总体在改善。
1、通过保市场主体保就业
“政府部门一下子送来好几万元,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近日,重庆市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但经过努力最终做到了零裁员。为此,人社部门给企业发放了补助资金。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3月份以来,受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和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等影响,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多。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包括6方面33项措施。其中包括,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全年退减税总量2.64万亿元;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三项社保费政策延至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预计今年缓缴3200亿元;将失业保险留工培训补助扩大至所有困难参保企业……
在帮助企业稳定岗位方面,广西向企业返还稳岗资金,大型企业按本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中小微企业的返还比例从2021年的60%提高至90%;陕西实行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政策……
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各地尽快推进企业复工达产。同时,各部门加快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缓缴社保费等助企纾困政策,更大力度推进降成本工作,加强对制造业、接触型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精准支持,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帮助他们挺过难关、守住岗位。
2、通过促创新创业带就业
面对骤增的就业压力,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陆芯语选择了灵活就业,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解锁了带货主播的新身份”。2020年,人社部等部门发布9个新职业,其中包括互联网营销师,“带货主播成正式工种”,也让有意于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年轻人有了新的选择。
今年年初,陆芯语参加了天下秀教育电商课程培训,并一举在“新营销·创未来”全国校园新媒体营销创新大赛上海邀请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更坚定了她选择这一新行业的信心:“通过培训和比赛,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一崭新业态,我的职业道路更明确了。”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了20条政策措施,要求各地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政策,对于毕业年度灵活就业的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
在杭州上城区,已经创业两年的张紫薇,不久前刚刚拿到了4万元的大学生创业场地房租补贴,还享受了2笔全额贴息的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目前,她创办的“诲不倦青芽学堂”正在申请大学生创业项目无偿资助。
在成都,同样的故事正在上演。成都市人社局大力推进“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加大创业政策激励扶持,积极落实创业补贴、创业吸纳就业奖励、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同时,还鼓励创业孵化载体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场地支持……
在国家层面,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日前出台举措,进一步鼓励通过促创新创业带就业。比如,清理取消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进一步增强双创示范基地引领作用和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继续办好双创活动周系列活动,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等平台建设,鼓励返乡入乡创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不断释放创新创业动能。
3、通过抓重点群体稳就业
6月18日,在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农民工杨学平通过最新的招工信息找到了工作。与此同时,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一场由成都市人社局主办的“‘百日万企’高校毕业生大型公益招聘暨产业‘建圈强链’人才招聘会”揭开帷幕。招聘会上,中科院光电所、中铁二局、中航成飞、中兴通讯等近1000家用人单位参会,面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超2.9万个。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进入关键节点,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为各地各部门工作带来持续压力。针对重点群体就业,各地陆续制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政策措施,持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实施基层服务岗位集中招聘、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同时,帮助农民工、脱贫人口、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实施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大型安置区就业帮扶行动。今年1-5月份,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19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8万人。截至5月底,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133万人。
在四川,出台稳定和扩大就业十五条政策措施,从援企稳岗、优化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多个方面发力,稳定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在上海,11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动员在沪央企、上海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扩大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规模。同时,要求扩大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规模,鼓励社会组织开辟更多就业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广东,通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举办招聘活动530场,提供岗位29.3万个;通过组织开展“点对点”专车专列和包机活动,为810家重点企业有组织输送异地务工人员到岗超15万人。
4、通过人才培训强化就业支撑
6月16日,“三峡水泥杯”湖北省松滋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来自松滋市多个领域的252名选手参与了这次大赛。从焊工、服装缝纫、瓷砖贴面等传统技能,到叉车驾驶、植保无人机操作等新技术技能,再到导游讲解、养老护理等社会性服务项目,一批技能“高手”脱颖而出。
这是全国县级区域举办综合性技能大赛的一次有益尝试。参赛选手杨金蓉告诉记者:“这次参赛是对我们化学检验员的一次考验,更是对我们职业技能的一次提升。”当地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全市组织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69个班次,已培训各类人才15147人。“通过这次比赛,进一步提升了全市职业技能的水平,达到了以赛促训、人才培养的效果”。
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是优化人才结构、推动供求匹配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就业支撑。在提升职业技能方面,广西扩大技能提升补贴范围至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和参加失业保险满1年以上的企业在职职工,这两类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均可申领技能提升补贴。上海将与安全生产、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补贴范围。福建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纳入技能提升补贴享受范围,按取得证书等级最高给予2000元的补助,并允许符合条件地区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基金结余的4%统筹用于职业技能培训。
据悉,今年一季度,全国累计向48.7万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8.3亿元,发放职业培训券2278万张。相关部门通过组织实施重点培训工程和计划,深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进一步加强重点群体和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提升培训质量,进一步为就业提供支撑。
(本报记者 邱玥)
【经济界面】
就业事关广大家庭生计。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将稳就业、保就业摆在“六稳”“六保”工作之首。针对就业领域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措施,落实落细稳就业各项举措,稳定就业效果初步显现。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25到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5.1%,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这表明随着一系列稳企惠民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我国就业的基本盘总体在改善。
1、通过保市场主体保就业
“政府部门一下子送来好几万元,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近日,重庆市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但经过努力最终做到了零裁员。为此,人社部门给企业发放了补助资金。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3月份以来,受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和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等影响,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多。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包括6方面33项措施。其中包括,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全年退减税总量2.64万亿元;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三项社保费政策延至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预计今年缓缴3200亿元;将失业保险留工培训补助扩大至所有困难参保企业……
在帮助企业稳定岗位方面,广西向企业返还稳岗资金,大型企业按本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中小微企业的返还比例从2021年的60%提高至90%;陕西实行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企业阶段性实施缓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政策……
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各地尽快推进企业复工达产。同时,各部门加快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缓缴社保费等助企纾困政策,更大力度推进降成本工作,加强对制造业、接触型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精准支持,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帮助他们挺过难关、守住岗位。
2、通过促创新创业带就业
面对骤增的就业压力,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陆芯语选择了灵活就业,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解锁了带货主播的新身份”。2020年,人社部等部门发布9个新职业,其中包括互联网营销师,“带货主播成正式工种”,也让有意于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年轻人有了新的选择。
今年年初,陆芯语参加了天下秀教育电商课程培训,并一举在“新营销·创未来”全国校园新媒体营销创新大赛上海邀请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更坚定了她选择这一新行业的信心:“通过培训和比赛,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一崭新业态,我的职业道路更明确了。”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了20条政策措施,要求各地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政策,对于毕业年度灵活就业的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
在杭州上城区,已经创业两年的张紫薇,不久前刚刚拿到了4万元的大学生创业场地房租补贴,还享受了2笔全额贴息的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目前,她创办的“诲不倦青芽学堂”正在申请大学生创业项目无偿资助。
在成都,同样的故事正在上演。成都市人社局大力推进“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加大创业政策激励扶持,积极落实创业补贴、创业吸纳就业奖励、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同时,还鼓励创业孵化载体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场地支持……
在国家层面,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日前出台举措,进一步鼓励通过促创新创业带就业。比如,清理取消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进一步增强双创示范基地引领作用和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继续办好双创活动周系列活动,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等平台建设,鼓励返乡入乡创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不断释放创新创业动能。
3、通过抓重点群体稳就业
6月18日,在成都市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农民工杨学平通过最新的招工信息找到了工作。与此同时,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一场由成都市人社局主办的“‘百日万企’高校毕业生大型公益招聘暨产业‘建圈强链’人才招聘会”揭开帷幕。招聘会上,中科院光电所、中铁二局、中航成飞、中兴通讯等近1000家用人单位参会,面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超2.9万个。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进入关键节点,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为各地各部门工作带来持续压力。针对重点群体就业,各地陆续制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政策措施,持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实施基层服务岗位集中招聘、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同时,帮助农民工、脱贫人口、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实施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大型安置区就业帮扶行动。今年1-5月份,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19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8万人。截至5月底,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133万人。
在四川,出台稳定和扩大就业十五条政策措施,从援企稳岗、优化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多个方面发力,稳定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在上海,11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动员在沪央企、上海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扩大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规模。同时,要求扩大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规模,鼓励社会组织开辟更多就业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广东,通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举办招聘活动530场,提供岗位29.3万个;通过组织开展“点对点”专车专列和包机活动,为810家重点企业有组织输送异地务工人员到岗超15万人。
4、通过人才培训强化就业支撑
6月16日,“三峡水泥杯”湖北省松滋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来自松滋市多个领域的252名选手参与了这次大赛。从焊工、服装缝纫、瓷砖贴面等传统技能,到叉车驾驶、植保无人机操作等新技术技能,再到导游讲解、养老护理等社会性服务项目,一批技能“高手”脱颖而出。
这是全国县级区域举办综合性技能大赛的一次有益尝试。参赛选手杨金蓉告诉记者:“这次参赛是对我们化学检验员的一次考验,更是对我们职业技能的一次提升。”当地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全市组织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69个班次,已培训各类人才15147人。“通过这次比赛,进一步提升了全市职业技能的水平,达到了以赛促训、人才培养的效果”。
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是优化人才结构、推动供求匹配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就业支撑。在提升职业技能方面,广西扩大技能提升补贴范围至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和参加失业保险满1年以上的企业在职职工,这两类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均可申领技能提升补贴。上海将与安全生产、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补贴范围。福建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纳入技能提升补贴享受范围,按取得证书等级最高给予2000元的补助,并允许符合条件地区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提取基金结余的4%统筹用于职业技能培训。
据悉,今年一季度,全国累计向48.7万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8.3亿元,发放职业培训券2278万张。相关部门通过组织实施重点培训工程和计划,深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进一步加强重点群体和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提升培训质量,进一步为就业提供支撑。
(本报记者 邱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