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云南>原创

“星光”不问赶路人

2022-07-06 11:05 人民网-云南频道  作者:人民网记者 程浩


技术员在指导李星光(右)管理烟田。张静梅摄

星光不问赶路人,意思是只要勇于在暗夜前行,星光总会照亮前行的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星光,这些年,勇敢奋斗的他,日子越过越好。

李星光今年44岁,是一名黑瘦的中年汉子,家住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共和镇何梁村,从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到返乡流转土地种地,这些年他用努力和坚持,印证着“星光不问赶路人”这句话的含义。

时间回拨到1995年。当年,初中毕业后没事做的李星光跟着父母栽烤烟种地,种了一年,深沉的土地锁不住他燥热的心,1996年,看到深圳务工的招聘消息,李星光果断报了名。

那年,李星光坐着绿皮火车,从家乡楚雄出发前往深圳。“高楼大厦太多,很热……”这是坐了三天三夜火车后深圳给他的第一印象。

李星光进了一家生产复印机的外企工作,每天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晚上加班2小时,每月工资一千多元。“太骄傲了!”他很兴奋,“比我爷爷退休工资还高。”

李星光的爷爷是一名离休干部,当时每月退休工资800多元,在楚雄州已算很高。“当时我们县里普通公职人员的工资也就300多元。”李星光说。

相比工资,城里人的生活方式更吸引着李星光。“当时深圳平安足球队很火,公司专门组建了足球队,我没学过足球,没机会上场,但喜欢看。”他说自己因此迷上足球。

1998年法国世界杯,李星光和同事晚上在宿舍熬夜看球,尖叫声、喊叫声不断。那年他支持阿根廷队,特别喜欢“战神”巴蒂,还专门买了巴蒂的球衣,可惜那年阿根廷止步8强,无缘世界杯冠军,这让李星光失落了好一阵儿。

2003年,非典那一年,爷爷病重,带着攒下来的两三万元,李星光依依不舍地告别深圳,回家乡发展。

起初不知道做什么,看到有人流转土地种烟,“为什么自己不能种!”李星光来了精气神儿。

第一年他流转了50亩土地,忙前忙后几个月,好不容易盼到了收购时节,没想到才收了一茬,伴随着大风,一阵冰雹袭来,没采的烟叶有的被打烂了,有的被风吹倒了。“想死的心都有。”他说。

好在毕竟采了一茬,后期也收了些,加上保险公司每亩600元的补偿,那一年李星光没赔本,但也没赚到啥钱。

第二年,在烟草部门鼓励下,不信邪的他继续种烟。这一年收成不错,刨去请工人、机器耕作、化肥、农药等,纯收入五六万元。“还行!”他决定坚持,且一直坚持到现在。

今年,李星光连片种了80亩,每亩租金1200元。今年长势不错,预计每亩毛收入能有6000元左右,扣除土地租金及其他成本,80亩,纯收入能有8万多元左右。加上各种补贴,今年,他家纯收入估计能有十六七万元。

李星光喜欢现在的生产生活节奏。“在烟草部门助力下,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翻地、起垄、打塘、喷药等都能机械化操作,不光人不累,每亩还能省好几百元成本。”他说。

不止种植环节,烟草部门助力下,烘烤环节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烟草系统开发了两种弹簧烟夹,比传统编烟效率提高了好几倍,成本也降低了不少。还有,以前烤烟用煤,今年开始用电烤房,既环保,成本又低……”李星光一咕噜说了好多。

今年又是世界杯年,作为资深球迷,李星光说自己不会错过看球的机会。“今年我支持德国队!”他动情地说。

当然,正如他所说,能有闲工夫看球,是这些年靠种烟日子越来越好,才有了看球的心情。“不然日子都过不下去,谁还有心情瞧那玩意儿。”他笑着说。


技术员在指导李星光(右)管理烟田。张静梅摄

星光不问赶路人,意思是只要勇于在暗夜前行,星光总会照亮前行的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星光,这些年,勇敢奋斗的他,日子越过越好。

李星光今年44岁,是一名黑瘦的中年汉子,家住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共和镇何梁村,从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到返乡流转土地种地,这些年他用努力和坚持,印证着“星光不问赶路人”这句话的含义。

时间回拨到1995年。当年,初中毕业后没事做的李星光跟着父母栽烤烟种地,种了一年,深沉的土地锁不住他燥热的心,1996年,看到深圳务工的招聘消息,李星光果断报了名。

那年,李星光坐着绿皮火车,从家乡楚雄出发前往深圳。“高楼大厦太多,很热……”这是坐了三天三夜火车后深圳给他的第一印象。

李星光进了一家生产复印机的外企工作,每天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晚上加班2小时,每月工资一千多元。“太骄傲了!”他很兴奋,“比我爷爷退休工资还高。”

李星光的爷爷是一名离休干部,当时每月退休工资800多元,在楚雄州已算很高。“当时我们县里普通公职人员的工资也就300多元。”李星光说。

相比工资,城里人的生活方式更吸引着李星光。“当时深圳平安足球队很火,公司专门组建了足球队,我没学过足球,没机会上场,但喜欢看。”他说自己因此迷上足球。

1998年法国世界杯,李星光和同事晚上在宿舍熬夜看球,尖叫声、喊叫声不断。那年他支持阿根廷队,特别喜欢“战神”巴蒂,还专门买了巴蒂的球衣,可惜那年阿根廷止步8强,无缘世界杯冠军,这让李星光失落了好一阵儿。

2003年,非典那一年,爷爷病重,带着攒下来的两三万元,李星光依依不舍地告别深圳,回家乡发展。

起初不知道做什么,看到有人流转土地种烟,“为什么自己不能种!”李星光来了精气神儿。

第一年他流转了50亩土地,忙前忙后几个月,好不容易盼到了收购时节,没想到才收了一茬,伴随着大风,一阵冰雹袭来,没采的烟叶有的被打烂了,有的被风吹倒了。“想死的心都有。”他说。

好在毕竟采了一茬,后期也收了些,加上保险公司每亩600元的补偿,那一年李星光没赔本,但也没赚到啥钱。

第二年,在烟草部门鼓励下,不信邪的他继续种烟。这一年收成不错,刨去请工人、机器耕作、化肥、农药等,纯收入五六万元。“还行!”他决定坚持,且一直坚持到现在。

今年,李星光连片种了80亩,每亩租金1200元。今年长势不错,预计每亩毛收入能有6000元左右,扣除土地租金及其他成本,80亩,纯收入能有8万多元左右。加上各种补贴,今年,他家纯收入估计能有十六七万元。

李星光喜欢现在的生产生活节奏。“在烟草部门助力下,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翻地、起垄、打塘、喷药等都能机械化操作,不光人不累,每亩还能省好几百元成本。”他说。

不止种植环节,烟草部门助力下,烘烤环节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烟草系统开发了两种弹簧烟夹,比传统编烟效率提高了好几倍,成本也降低了不少。还有,以前烤烟用煤,今年开始用电烤房,既环保,成本又低……”李星光一咕噜说了好多。

今年又是世界杯年,作为资深球迷,李星光说自己不会错过看球的机会。“今年我支持德国队!”他动情地说。

当然,正如他所说,能有闲工夫看球,是这些年靠种烟日子越来越好,才有了看球的心情。“不然日子都过不下去,谁还有心情瞧那玩意儿。”他笑着说。

(责任编辑:木胜玉)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