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云南>社会

“一人,一生,做好一件事”

2022-07-06 15:56 人民网-云南频道  作者:虎遵会 庄志斌 蔡树菁  

“一人,一生,做好一件事,足矣。”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永才的信念。他将自己一生都扎根在“乌铜走银”这一技艺中,并成为了这项技艺第六代的唯一传承人。

乌铜走银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与北京景泰蓝并称“天下铜艺双绝”。其工艺独到之处,是在加工好的铜片上錾刻出花纹凹槽,然后再将白银熔炼成银水,在錾刻好的花纹凹槽上“走起来”,让银水均匀分布在这些花纹凹槽之中,然后再经过冷却、打磨、抛光、捂黑等十余道工序,终成一件黑白分明、似铜似银的乌铜走银艺术品。

从22岁接触银器,到如今年近70岁,金永才创办了云南省首家乌铜走银技艺传习馆,创作作品500余件套,主要有方鼎、香炉、花瓶、酒器、茶器、文房四宝等。作品《五福捧寿方鼎》《福寿万代赏瓶》等获得全国金、银、铜奖四十多个。2010年被授予“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云南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1年作品《五福捧寿走银方鼎》荣获云南省工艺美术协会第五届“工美杯”大师精品展金奖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天工艺苑·百花杯”金奖。

传承不绝,窑火不息,工匠精神就隐藏在錾子每日叮叮当当敲打的声音中。

“一人,一生,做好一件事,足矣。”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永才的信念。他将自己一生都扎根在“乌铜走银”这一技艺中,并成为了这项技艺第六代的唯一传承人。

乌铜走银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与北京景泰蓝并称“天下铜艺双绝”。其工艺独到之处,是在加工好的铜片上錾刻出花纹凹槽,然后再将白银熔炼成银水,在錾刻好的花纹凹槽上“走起来”,让银水均匀分布在这些花纹凹槽之中,然后再经过冷却、打磨、抛光、捂黑等十余道工序,终成一件黑白分明、似铜似银的乌铜走银艺术品。

从22岁接触银器,到如今年近70岁,金永才创办了云南省首家乌铜走银技艺传习馆,创作作品500余件套,主要有方鼎、香炉、花瓶、酒器、茶器、文房四宝等。作品《五福捧寿方鼎》《福寿万代赏瓶》等获得全国金、银、铜奖四十多个。2010年被授予“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云南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1年作品《五福捧寿走银方鼎》荣获云南省工艺美术协会第五届“工美杯”大师精品展金奖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天工艺苑·百花杯”金奖。

传承不绝,窑火不息,工匠精神就隐藏在錾子每日叮叮当当敲打的声音中。

(责任编辑:木胜玉)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