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6 16:11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7月26日电 (韦衍行)7月26日上午,首届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分论坛”举行。论坛上发布《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了(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2021年,北京文化产业持续复苏,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发展动力强劲,文化与旅游、体育、商业、乡村振兴等领域深度融合,产业发展整体向好而行、向新而生、向深而为。
顶住疫情压力 北京文化产业实现较快增长
数据显示,1至12月,北京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5539家,比上年增加368家;收入合计17563.8亿元,同比增长17.5%,两年平均增长8.9%,超过了疫情前水平(2019年增幅8.2%);利润总额1429.4亿元,同比增长47.5%。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人均实现营业收入299万元,较上年增加32.8万元。
这组数据充分说明,北京文化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线上业务的拓展,弥补线下业务受限的空间,取得了积极成效。
此外,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7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0.5%,这也是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经济的比重首次超过10%。
科技赋能态势明显 新媒体新技术助力红色文化出圈
数据显示,1至12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中,文化核心领域收入合计15848.3亿元,同比增长17.8%,占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总收入的90.2%。全市规模以上核心数字文化企业1708家,实现营业收入11409.8亿元,同比增长23.5%,拉动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4.9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文化”领域营业收入占比87.8%。16个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0246.5亿元,同比增长22.6%,对全市文化企业收入增长贡献率为73.2%。
值得一提的是,新媒体与新技术推动了传统红色题材的当代演绎,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关注。白皮书提到,人民网、人民日报“碰碰词儿”融媒体工作室等联合推出的《奇迹有密码》系列短视频,采用水墨动画的形式,生动讲述红船启航、进京“赶考”等党史故事,上线以来全网曝光量超16亿次,实现破圈传播。
文化消费持续回暖 文化贸易与交流不断深化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北京在2021年推出了《觉醒年代》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精品。“大戏看北京”成为首都文化新名片,实体书店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持续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季等品牌活动,线上线下消费活动相互促进,有效提振市场信心。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367元,同比增长12.2%。
在文化贸易与交流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61.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5.7%,其中文化产品出口额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51.9%。全市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进出口25亿美元,同比增长5.4%,其中出口8.6亿美元,同比增长26.2%。
白皮书指出,未来一段时期是北京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期,也是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文化产业引领区的攻坚期。北京将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大力推进“科技赋能文化、文化赋能城市”,实现文化传承更加注重创新性、文化业态更加注重数字化、文化供给更加注重多元化、文化消费更加注重场景化、文化传播更加注重国际化,切实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人民网北京7月26日电 (韦衍行)7月26日上午,首届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分论坛”举行。论坛上发布《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了(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2021年,北京文化产业持续复苏,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发展动力强劲,文化与旅游、体育、商业、乡村振兴等领域深度融合,产业发展整体向好而行、向新而生、向深而为。
顶住疫情压力 北京文化产业实现较快增长
数据显示,1至12月,北京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5539家,比上年增加368家;收入合计17563.8亿元,同比增长17.5%,两年平均增长8.9%,超过了疫情前水平(2019年增幅8.2%);利润总额1429.4亿元,同比增长47.5%。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人均实现营业收入299万元,较上年增加32.8万元。
这组数据充分说明,北京文化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线上业务的拓展,弥补线下业务受限的空间,取得了积极成效。
此外,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7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0.5%,这也是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经济的比重首次超过10%。
科技赋能态势明显 新媒体新技术助力红色文化出圈
数据显示,1至12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中,文化核心领域收入合计15848.3亿元,同比增长17.8%,占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总收入的90.2%。全市规模以上核心数字文化企业1708家,实现营业收入11409.8亿元,同比增长23.5%,拉动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4.9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文化”领域营业收入占比87.8%。16个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0246.5亿元,同比增长22.6%,对全市文化企业收入增长贡献率为73.2%。
值得一提的是,新媒体与新技术推动了传统红色题材的当代演绎,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关注。白皮书提到,人民网、人民日报“碰碰词儿”融媒体工作室等联合推出的《奇迹有密码》系列短视频,采用水墨动画的形式,生动讲述红船启航、进京“赶考”等党史故事,上线以来全网曝光量超16亿次,实现破圈传播。
文化消费持续回暖 文化贸易与交流不断深化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北京在2021年推出了《觉醒年代》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精品。“大戏看北京”成为首都文化新名片,实体书店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持续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季等品牌活动,线上线下消费活动相互促进,有效提振市场信心。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367元,同比增长12.2%。
在文化贸易与交流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61.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5.7%,其中文化产品出口额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51.9%。全市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进出口25亿美元,同比增长5.4%,其中出口8.6亿美元,同比增长26.2%。
白皮书指出,未来一段时期是北京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期,也是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文化产业引领区的攻坚期。北京将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大力推进“科技赋能文化、文化赋能城市”,实现文化传承更加注重创新性、文化业态更加注重数字化、文化供给更加注重多元化、文化消费更加注重场景化、文化传播更加注重国际化,切实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