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1 08:42 新华社
7月28日,董士琦(左一)、范越(中)和另一名科考队员在长江源格拉丹东雪山上合影。
7月28日,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在长江源格拉丹东雪山上(无人机照片)。
7月28日,在格拉丹东雪山,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定培中(左一)、董士琦(左二)、范越(左三)在使用地质雷达探测冰川。
7月28日,在格拉丹东雪山,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定培中背负地质雷达设备走向探测点位时大口喘气。
7月28日,在格拉丹东雪山,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董士琦(右)和范越使用地质雷达探测冰川。
7月28日,在格拉丹东雪山,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董士琦(左)、定培中(中)、范越使用地质雷达探测冰川。
7月28日,在格拉丹东雪山,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董士琦在攀爬一处冰川。
7月28日,在格拉丹东雪山,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在搬运探测设备。
7月28日,在格拉丹东雪山,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走向探测点位。
7月28日,在格拉丹东雪山,来自长江科学院科考队员郭辉(左)、范越(中)、董士琦使用地质雷达探测冰川。
7月28日,在格拉丹东雪山,长江科学院科考队员和科考保障人员走向探测点。
冰川观测是2022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们首次使用地质雷达,结合遥感等技术,探测江源冰川厚度,匡算冰储量。
格拉丹东雪山是唐古拉山脉主峰,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此。科考队员们背负30多斤重的地质雷达设备,向位于海拔5400米的探测点徒步攀登。实地探测并非易事,除了高海拔带来的不适,陡峭的冰川也布满挑战。“这与在地面作业大有不同。”科考队员董士琦说,“在坡面近40度的冰川上,即使穿着冰爪,因冰川融水,脚底偶尔也会打滑。我们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刻不能分心。”
“未来,我们会长期观测这里的冰川情况。基于数据的积累,进一步掌握和分析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冰川演变规律和对整个长江流域的影响。”董士琦说。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7月28日,董士琦(左一)、范越(中)和另一名科考队员在长江源格拉丹东雪山上合影。
7月28日,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在长江源格拉丹东雪山上(无人机照片)。
7月28日,在格拉丹东雪山,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定培中(左一)、董士琦(左二)、范越(左三)在使用地质雷达探测冰川。
7月28日,在格拉丹东雪山,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定培中背负地质雷达设备走向探测点位时大口喘气。
7月28日,在格拉丹东雪山,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董士琦(右)和范越使用地质雷达探测冰川。
7月28日,在格拉丹东雪山,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董士琦(左)、定培中(中)、范越使用地质雷达探测冰川。
7月28日,在格拉丹东雪山,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董士琦在攀爬一处冰川。
7月28日,在格拉丹东雪山,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在搬运探测设备。
7月28日,在格拉丹东雪山,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走向探测点位。
7月28日,在格拉丹东雪山,来自长江科学院科考队员郭辉(左)、范越(中)、董士琦使用地质雷达探测冰川。
7月28日,在格拉丹东雪山,长江科学院科考队员和科考保障人员走向探测点。
冰川观测是2022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们首次使用地质雷达,结合遥感等技术,探测江源冰川厚度,匡算冰储量。
格拉丹东雪山是唐古拉山脉主峰,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此。科考队员们背负30多斤重的地质雷达设备,向位于海拔5400米的探测点徒步攀登。实地探测并非易事,除了高海拔带来的不适,陡峭的冰川也布满挑战。“这与在地面作业大有不同。”科考队员董士琦说,“在坡面近40度的冰川上,即使穿着冰爪,因冰川融水,脚底偶尔也会打滑。我们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刻不能分心。”
“未来,我们会长期观测这里的冰川情况。基于数据的积累,进一步掌握和分析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冰川演变规律和对整个长江流域的影响。”董士琦说。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