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2 08:57 人民网-山西频道 作者:人民网记者 桑莉媛 张婷婷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4月29日,一场远距离的视频签约仪式在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之间同步举行。
虽然远隔千里,但空间上的距离并未影响这场线上签约仪式的重要意义。以此签约为契机,双方将在杂粮种业研究、技术成果转化以及杂粮试验示范基地、现代杂粮产业示范园区、晋绥杂粮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展开一系列深度合作。
兴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签约。李峰 摄
一个是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山区“小杂粮”,一个是远在京城的“大专家”,兴县缘何能够攀上这位“贵亲戚”的呢?
“我国杂粮种植历史悠久,山西杂粮种质资源丰富,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与兴县开展杂粮产业战略合作前景广阔。”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如是说。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山西省有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丰富的杂粮品种,素有“杂粮王国”的美誉,在其北部的兴县作为杂粮重要种植区,杂粮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其种类全、品种优、品质好,是山西省杂粮种植大县。
近年来,兴县县委、县政府按照“特、优、高效”发展目标,抢抓机遇、积极探索,经过多年发展,兴县杂粮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全县杂粮种植辐射带动35296户10万多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主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1年全县杂粮产业链产值已达10亿元,占农民种粮收入的83%,占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的53%。“山花烂漫”“清泉醋业”“晋绥农林”等一批围绕杂粮加工的农业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兴县小米”“兴县大明绿豆”已获得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山花烂漫”牌小杂粮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金奖、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金奖和第七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畅销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农业科学院历史悠久、人才聚集、资源丰富,是推动作物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据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副所长刘录祥介绍,作科所将围绕优质杂粮新品种研发和杂粮文化建设,协助兴县开展杂粮研究院、专家工作站、杂粮博物馆、试验示范基地、现代杂粮产业示范园区、晋绥杂粮特色小镇等六项建设工作。同时,将派出谷子、荞麦、高粱3个团队和冷季、热季2个食用豆团队、20多名专家投入杂粮种业产业建设,全面推动该县杂粮产业发展。
事实上,本次签约对于兴县来说也具有里程碑意义。
好粮食需要好种子。种子虽小,却是粮食的“源头”,一粒小种子承载着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
近年来,兴县杂粮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以及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种业发展,兴县在今年召开的全县种业振兴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打造“种业振兴高标准示范县”。对此,兴县大力支持引进适宜本地种植的新型品种,通过标准化种植、专业化管理等技术手段达到培育效果,试种成功将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切实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
签约后,众多农业专家纷至沓来。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将最新农业技术和作物品种播撒在兴县大地。7月3日,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文生带队深入兴县,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王文生表示,将通过共建研究基地、成立专家团队,开展深度交流合作,促进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田野呼唤更多良种,基层需要科研团队,我们相信,有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的合作助力,老区兴县的未来一定灿烂辉煌。”在签约仪式上,吕梁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信心满满地说。
他表示,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兴县将建设全国现代杂粮种质种业聚集地,打造国内杂粮种业试验示范科技创新先行区,推动兴县现代种业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服务链协同发展,把兴县打造为中国“杂粮之乡”,建成全国杂粮生产、供应、培训实训和种业基地。
目前,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已在兴县蔡家会镇柳林村和固贤乡吴城村建立谷子、高粱、荞麦和豆类等200亩新品种区域性试验示范基地,开展200余种杂粮品种的展示和筛选工作,为打好“兴县小杂粮”品牌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也为国家种子安全、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下一步,兴县还将同步规划建设杂粮研究院、杂粮博物馆、杂粮院士专家工作站、杂粮产业园、杂粮文旅小镇、晋西北杂粮交易市场等杂粮融合体项目,坚持“种养加”与文旅融合发展,以园区引领、龙头带动、品牌促动,促进杂粮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真正把小杂粮产业培育成为革命老区人民增收致富共同富裕的大产业。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优质多样的杂粮品种播种、萌芽、丰收,兴县必将探索走出一条以种业科技创新催生农业发展新动能的新路径。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4月29日,一场远距离的视频签约仪式在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之间同步举行。
虽然远隔千里,但空间上的距离并未影响这场线上签约仪式的重要意义。以此签约为契机,双方将在杂粮种业研究、技术成果转化以及杂粮试验示范基地、现代杂粮产业示范园区、晋绥杂粮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展开一系列深度合作。
兴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签约。李峰 摄
一个是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山区“小杂粮”,一个是远在京城的“大专家”,兴县缘何能够攀上这位“贵亲戚”的呢?
“我国杂粮种植历史悠久,山西杂粮种质资源丰富,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与兴县开展杂粮产业战略合作前景广阔。”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如是说。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山西省有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丰富的杂粮品种,素有“杂粮王国”的美誉,在其北部的兴县作为杂粮重要种植区,杂粮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其种类全、品种优、品质好,是山西省杂粮种植大县。
近年来,兴县县委、县政府按照“特、优、高效”发展目标,抢抓机遇、积极探索,经过多年发展,兴县杂粮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全县杂粮种植辐射带动35296户10万多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主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1年全县杂粮产业链产值已达10亿元,占农民种粮收入的83%,占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的53%。“山花烂漫”“清泉醋业”“晋绥农林”等一批围绕杂粮加工的农业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兴县小米”“兴县大明绿豆”已获得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山花烂漫”牌小杂粮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金奖、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金奖和第七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畅销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农业科学院历史悠久、人才聚集、资源丰富,是推动作物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据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副所长刘录祥介绍,作科所将围绕优质杂粮新品种研发和杂粮文化建设,协助兴县开展杂粮研究院、专家工作站、杂粮博物馆、试验示范基地、现代杂粮产业示范园区、晋绥杂粮特色小镇等六项建设工作。同时,将派出谷子、荞麦、高粱3个团队和冷季、热季2个食用豆团队、20多名专家投入杂粮种业产业建设,全面推动该县杂粮产业发展。
事实上,本次签约对于兴县来说也具有里程碑意义。
好粮食需要好种子。种子虽小,却是粮食的“源头”,一粒小种子承载着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
近年来,兴县杂粮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以及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种业发展,兴县在今年召开的全县种业振兴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打造“种业振兴高标准示范县”。对此,兴县大力支持引进适宜本地种植的新型品种,通过标准化种植、专业化管理等技术手段达到培育效果,试种成功将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切实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
签约后,众多农业专家纷至沓来。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将最新农业技术和作物品种播撒在兴县大地。7月3日,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文生带队深入兴县,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王文生表示,将通过共建研究基地、成立专家团队,开展深度交流合作,促进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田野呼唤更多良种,基层需要科研团队,我们相信,有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的合作助力,老区兴县的未来一定灿烂辉煌。”在签约仪式上,吕梁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信心满满地说。
他表示,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兴县将建设全国现代杂粮种质种业聚集地,打造国内杂粮种业试验示范科技创新先行区,推动兴县现代种业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服务链协同发展,把兴县打造为中国“杂粮之乡”,建成全国杂粮生产、供应、培训实训和种业基地。
目前,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已在兴县蔡家会镇柳林村和固贤乡吴城村建立谷子、高粱、荞麦和豆类等200亩新品种区域性试验示范基地,开展200余种杂粮品种的展示和筛选工作,为打好“兴县小杂粮”品牌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也为国家种子安全、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下一步,兴县还将同步规划建设杂粮研究院、杂粮博物馆、杂粮院士专家工作站、杂粮产业园、杂粮文旅小镇、晋西北杂粮交易市场等杂粮融合体项目,坚持“种养加”与文旅融合发展,以园区引领、龙头带动、品牌促动,促进杂粮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真正把小杂粮产业培育成为革命老区人民增收致富共同富裕的大产业。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优质多样的杂粮品种播种、萌芽、丰收,兴县必将探索走出一条以种业科技创新催生农业发展新动能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