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7 15:06 人民网 作者:郭冠华
“最近几部电影,有笑有泪,令人难忘!”2022年“暑期档”进程过半,随着电影《人生大事》《外太空的莫扎特》《独行月球》的上映,“暑期档”掀起观影热潮,总票房突破67亿,比2021年同期增长超13%。
今年“暑期档”的成绩,只是近年来影视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圆心,以新时代为坐标,创作出一大批扎根人民、讴歌时代的优秀影视作品,文艺事业绘就时代与人民的最美同心圆。
描绘时代气象 铸就文艺高峰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以7个平凡故事,串起了无数个平凡的“你我”心中那份拳拳爱国情;
电视剧《山海情》真实展现了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和感人故事,振奋精神,引发强烈共鸣;
……
一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的壮丽画卷,正在新时代徐徐展开。
这10年,电影作品屡出“爆款”。《红海行动》情节紧凑、场面震撼,用精彩画面诠释中国海军的“勇者无惧”“强者无敌”;《流浪地球》填补中国“硬科幻”电影类型空白,推动电影工业化水平的进步……这些佳作在不断刷新票房纪录的同时,见证了中国电影人的不懈进取。
大银幕佳作不断,小荧屏也精彩连连:《觉醒年代》《山海情》等电视剧口碑收视双丰收,不仅“圈粉”无数观众,也以高品质摘得白玉兰奖;《大江大河》《人世间》浸透着对时代的关照和对人民的关切,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
《人世间》导演李路表示,作为文艺工作者,自己有一种使命感,就是要立足伟大时代之变,打造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从时代变迁和人民实践中,描绘我们国家走过的路,展现新时代、新征程的万千气象。”
“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催人奋进。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从“高原”迈向“高峰”,文艺工作者凝心聚力,通过创作优秀的影视作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丰厚滋养,为文化自信添砖加瓦。
坚守人民立场 书写人民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深入生活聚焦现实,潜心创作深耕不辍,我国文艺事业格局一新、境界一新、气象一新。现实主义创作蔚然成风,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电影《中国医生》等一大批抗疫题材文艺作品聚焦医生救死扶伤的点滴细节,唱响了众志成城的最强音;
电影《守岛人》还原了王继才夫妇32年与恶劣自然环境顽强抗争、相伴为国守护孤岛的经历,致敬各行各业坚守平凡、创造非凡的人们;
电视剧《功勋》描摹英雄人物的平凡之处、普通人的崇高人格,集中笔墨写功勋人物的“高光时刻”,让观众读懂英雄的时代价值;
……
坚持不断“深扎”,文艺大树方能根深叶茂;亲近人民,才能为观众呈现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曾在《功勋》中饰演战斗英雄李延年的演员王雷对此颇有感触,他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演员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才能提炼出好的故事,演绎出生动的人物。”
电视剧《花繁叶茂》口碑和收视获得双丰收,连年轻网友也“在线催更”。该剧编剧、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曾十几次到花茂村采访,历时两年之久,对村民的生活很熟悉。“要到脱贫攻坚第一线,记录、书写脱贫攻坚进程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作家跟老百姓在一起,作品就有可能跟老百姓在一起;作家脚上沾满泥土,作品才有可能散发出泥土的芬芳。”
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呼唤着广大作家艺术家自觉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用饱满的笔墨讴歌人民,以多彩的作品反映时代,以深刻的思辨引领风气,激发向上向善、同心筑梦的精神力量。
讲好中国故事 坚定文化自信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鼓舞着文艺工作者砥砺奋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近年来,一批批优秀影视作品从不同角度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真情讴歌祖国、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成为新时代中国文艺的生动注脚。
电影《夺冠》诠释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中国女排精神,带领观众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时代报告剧《在一起》以小见大,通过讲述普通人的抗疫故事,展现伟大的抗疫精神;电影《长津湖》生动诠释了志愿军战士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展现了人民军队炽烈的爱国情怀。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漫电影叫好又叫座,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长安十二时辰》将非遗元素融入紧张的探案剧情之中,收获了大批“铁粉”。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近年来,中国影视作品的海外表现亮眼——聚焦脱贫攻坚的《山海情》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长津湖》《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等一大批电影纷纷在海外上映,引发广泛关注……中国影视作品“出海”焕发新气象、新面貌,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国影视作品‘出海’,反映出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我们一定要通过多类型的影视作品,展现中国人的面貌和精神。”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通过一个个优秀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向世界展示一个奋进的中国。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10年,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开拓创新,以振奋人心的优秀作品,奋力抒写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影视事业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最近几部电影,有笑有泪,令人难忘!”2022年“暑期档”进程过半,随着电影《人生大事》《外太空的莫扎特》《独行月球》的上映,“暑期档”掀起观影热潮,总票房突破67亿,比2021年同期增长超13%。
今年“暑期档”的成绩,只是近年来影视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圆心,以新时代为坐标,创作出一大批扎根人民、讴歌时代的优秀影视作品,文艺事业绘就时代与人民的最美同心圆。
描绘时代气象 铸就文艺高峰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以7个平凡故事,串起了无数个平凡的“你我”心中那份拳拳爱国情;
电视剧《山海情》真实展现了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和感人故事,振奋精神,引发强烈共鸣;
……
一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的壮丽画卷,正在新时代徐徐展开。
这10年,电影作品屡出“爆款”。《红海行动》情节紧凑、场面震撼,用精彩画面诠释中国海军的“勇者无惧”“强者无敌”;《流浪地球》填补中国“硬科幻”电影类型空白,推动电影工业化水平的进步……这些佳作在不断刷新票房纪录的同时,见证了中国电影人的不懈进取。
大银幕佳作不断,小荧屏也精彩连连:《觉醒年代》《山海情》等电视剧口碑收视双丰收,不仅“圈粉”无数观众,也以高品质摘得白玉兰奖;《大江大河》《人世间》浸透着对时代的关照和对人民的关切,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
《人世间》导演李路表示,作为文艺工作者,自己有一种使命感,就是要立足伟大时代之变,打造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从时代变迁和人民实践中,描绘我们国家走过的路,展现新时代、新征程的万千气象。”
“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催人奋进。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从“高原”迈向“高峰”,文艺工作者凝心聚力,通过创作优秀的影视作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丰厚滋养,为文化自信添砖加瓦。
坚守人民立场 书写人民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深入生活聚焦现实,潜心创作深耕不辍,我国文艺事业格局一新、境界一新、气象一新。现实主义创作蔚然成风,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电影《中国医生》等一大批抗疫题材文艺作品聚焦医生救死扶伤的点滴细节,唱响了众志成城的最强音;
电影《守岛人》还原了王继才夫妇32年与恶劣自然环境顽强抗争、相伴为国守护孤岛的经历,致敬各行各业坚守平凡、创造非凡的人们;
电视剧《功勋》描摹英雄人物的平凡之处、普通人的崇高人格,集中笔墨写功勋人物的“高光时刻”,让观众读懂英雄的时代价值;
……
坚持不断“深扎”,文艺大树方能根深叶茂;亲近人民,才能为观众呈现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曾在《功勋》中饰演战斗英雄李延年的演员王雷对此颇有感触,他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演员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才能提炼出好的故事,演绎出生动的人物。”
电视剧《花繁叶茂》口碑和收视获得双丰收,连年轻网友也“在线催更”。该剧编剧、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曾十几次到花茂村采访,历时两年之久,对村民的生活很熟悉。“要到脱贫攻坚第一线,记录、书写脱贫攻坚进程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作家跟老百姓在一起,作品就有可能跟老百姓在一起;作家脚上沾满泥土,作品才有可能散发出泥土的芬芳。”
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呼唤着广大作家艺术家自觉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用饱满的笔墨讴歌人民,以多彩的作品反映时代,以深刻的思辨引领风气,激发向上向善、同心筑梦的精神力量。
讲好中国故事 坚定文化自信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鼓舞着文艺工作者砥砺奋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近年来,一批批优秀影视作品从不同角度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真情讴歌祖国、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成为新时代中国文艺的生动注脚。
电影《夺冠》诠释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中国女排精神,带领观众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时代报告剧《在一起》以小见大,通过讲述普通人的抗疫故事,展现伟大的抗疫精神;电影《长津湖》生动诠释了志愿军战士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展现了人民军队炽烈的爱国情怀。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漫电影叫好又叫座,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长安十二时辰》将非遗元素融入紧张的探案剧情之中,收获了大批“铁粉”。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近年来,中国影视作品的海外表现亮眼——聚焦脱贫攻坚的《山海情》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长津湖》《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等一大批电影纷纷在海外上映,引发广泛关注……中国影视作品“出海”焕发新气象、新面貌,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国影视作品‘出海’,反映出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我们一定要通过多类型的影视作品,展现中国人的面貌和精神。”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通过一个个优秀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向世界展示一个奋进的中国。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10年,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开拓创新,以振奋人心的优秀作品,奋力抒写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影视事业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