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山东>本地要闻

山东印发《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

2022-08-24 09:07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山东省印发《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到2025年现代化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起步区在建设中将坚持未来眼光、国际标准、黄河特色,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发展目标,建设着眼未来发展的希望之城、绿色智慧宜居的幸福之城,打造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

《规划》明确了起步区范围,起步区西起济南德州界,东至小清河—白云湖湿地,南起黄河—济青高速,北至徒骇河,包括太平、孙耿、桑梓店、大桥、崔寨、遥墙、临港、高官寨8个街道及唐王街道中西部区域、泺口街道黄河以北区域,总面积798平方公里。

起步区战略定位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综合考虑起步区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现状条件,坚持生态优先、均衡发展、宜居宜业,优化功能分区,形成“一纵一横两核五组团”的空间布局。一纵,即泉城特色风貌轴,“山泉湖河城”融为一体,构建城市大轴线空间。一横,即黄河生态风貌带,打造联系黄河两岸的生态文化纽带。两核,即城市科创区、临空经济区两个核心功能区。五组团,即大桥、崔寨、桑梓店、孙耿太平、临空五大城市组团。

产业是基础。起步区聚焦新技术、发展新智造、打造新场景、催生新模式,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创新作为培育新动能的核心动力。《规划》提出,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创新生态链。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在起步区加速转化,争取在起步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推进中科院空天动力研究中心、燃气涡轮动力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共性技术支撑服务平台等平台载体建设。

探索实行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以“赛马”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转换机制,构建“楼上”科研人员开展原始创新活动、“楼下”创业人员对原始创新进行工程技术开发和中试转化的“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

发展离不开人才。《规划》支持起步区落地科研院所、企业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统筹落实博士(后)生活补助。以股权投资、退休返聘、工作站点、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人才“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转变。

以人为本,打造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区。《规划》提出,起步区将建设绿色低碳新城、数字智慧新城、品质宜居新城、安全韧性新城,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优化起步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加快建设山东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规划建设国际学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在起步区落地,推进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北院区、整合型专科医疗中心项目建设。

按照“以水营城、以文营城”理念,起步区将加强城市景观风貌整体设计,彰显齐鲁风范,打造黄河文化新地标。积极引导省属优质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向起步区布局,大力推进省方志馆、省青少年宫等项目规划建设,高于国家一级馆标准规划建设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根据发展目标,到2025年起步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动能新、产业兴、生态美、居民富的现代化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到2030年,起步区核心优势基本塑成,城市综合功能基本完善,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率先成势。到2035年,基本建成经济活跃、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魅力宜居、共治共享的绿色智慧宜居的幸福之城,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塑成全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典范。(刘飞跃)

山东省印发《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到2025年现代化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起步区在建设中将坚持未来眼光、国际标准、黄河特色,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发展目标,建设着眼未来发展的希望之城、绿色智慧宜居的幸福之城,打造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

《规划》明确了起步区范围,起步区西起济南德州界,东至小清河—白云湖湿地,南起黄河—济青高速,北至徒骇河,包括太平、孙耿、桑梓店、大桥、崔寨、遥墙、临港、高官寨8个街道及唐王街道中西部区域、泺口街道黄河以北区域,总面积798平方公里。

起步区战略定位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综合考虑起步区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现状条件,坚持生态优先、均衡发展、宜居宜业,优化功能分区,形成“一纵一横两核五组团”的空间布局。一纵,即泉城特色风貌轴,“山泉湖河城”融为一体,构建城市大轴线空间。一横,即黄河生态风貌带,打造联系黄河两岸的生态文化纽带。两核,即城市科创区、临空经济区两个核心功能区。五组团,即大桥、崔寨、桑梓店、孙耿太平、临空五大城市组团。

产业是基础。起步区聚焦新技术、发展新智造、打造新场景、催生新模式,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创新作为培育新动能的核心动力。《规划》提出,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创新生态链。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在起步区加速转化,争取在起步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推进中科院空天动力研究中心、燃气涡轮动力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共性技术支撑服务平台等平台载体建设。

探索实行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以“赛马”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转换机制,构建“楼上”科研人员开展原始创新活动、“楼下”创业人员对原始创新进行工程技术开发和中试转化的“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

发展离不开人才。《规划》支持起步区落地科研院所、企业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统筹落实博士(后)生活补助。以股权投资、退休返聘、工作站点、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人才“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转变。

以人为本,打造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区。《规划》提出,起步区将建设绿色低碳新城、数字智慧新城、品质宜居新城、安全韧性新城,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优化起步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加快建设山东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规划建设国际学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在起步区落地,推进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北院区、整合型专科医疗中心项目建设。

按照“以水营城、以文营城”理念,起步区将加强城市景观风貌整体设计,彰显齐鲁风范,打造黄河文化新地标。积极引导省属优质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向起步区布局,大力推进省方志馆、省青少年宫等项目规划建设,高于国家一级馆标准规划建设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根据发展目标,到2025年起步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动能新、产业兴、生态美、居民富的现代化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到2030年,起步区核心优势基本塑成,城市综合功能基本完善,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率先成势。到2035年,基本建成经济活跃、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魅力宜居、共治共享的绿色智慧宜居的幸福之城,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塑成全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典范。(刘飞跃)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查看全部评论

热点推荐

最新 社会 理财 军事 娱乐

进入新闻频道
进入社会频道
进入理财频道
进入军事频道
进入娱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