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地方频道

建设中小企业综合性服务平台②:搭建技术平台 重庆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创造创业

2022-08-25 08:06 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欣悦

核心阅读

近年来,重庆通过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助力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形成产业链条,自成立以来已成功转化专利技术近400件,推动52项技术产业化,解决了123家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取得意向合同订单超8亿元。

在位于重庆市璧山区的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一个外观毫不起眼的器件正在接受测试,电脑屏上各项测试数字不停跳动。

“这是我们公司生产的传感器,精度和稳定性比传统产品提高了10倍,未来将用于各类飞行器。”重庆宸硕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钟鸣介绍,产品尚未投产,就已经有了2300余万元的意向订单。“研究院为我们的传感器提供中试与检测服务,让我们对今年12月投产更有信心了。”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创造创业,推动形成创新产业链条。自2019年6月成立以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已成功转化专利技术近400件,推动氢燃料电池等52项技术产业化,解决了123家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取得意向合同订单超8亿元。

中介服务——

平台搭好桥梁,助力技术攻关

消毒、添桑、除砂、铺网……传统的桑蚕养殖过程,也能实现全程智能化操作。走进重庆知天而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测试中心,一条条智能化养蚕成套生产线正在进行出厂前的测试。

先进生产很难一蹴而就。就在两年前,公司技术负责人蓝长斌还在为一件小事犯难:“装满蚕宝宝的蚕盘,需要垒起来运走。之前用小推车,每个推车重达240多公斤。人工推车,体力劳动强度大,影响整套设备的生产效率。”

公司打算引入自动导引运输车,可到市场上一了解,新问题又出现了:市面上符合需求的设备大多仅能承载80公斤。如何让小尺寸的导引车搬运超过200公斤的蚕车?

蓝长斌苦思冥想之际,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主动找上了门。根据知天而作的技术需求,精准对接重庆宇飞特科技有限公司。

宇飞特是一家研发智能机器人的企业,主攻制造业无人化、自动化改造需求。“我们对机器人进行了改造,把减速器嵌套在轮子上,做成减速轮,极大节约了空间;同时改‘潜伏式顶升’结构为‘潜伏式牵引’结构,最终定制出适合蚕车大小的自动搬运机器人。”公司总经理董铂龙告诉记者。

“搬运小推车,问题不大需求不小,通过研究院,宇飞特的机器人精准解决了我们的难题,让智慧桑蚕养殖设备成套系统更完善。”知天而作董事长易丽蓉告诉记者,目前该系统市场应用广泛,已销往安徽、江苏、四川等蚕桑主产区。

“中小企业限于规模和研发实力,很难解决所有的技术难题。”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负责人陈锦告诉记者,“技术对接是我们平台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内容。”

“为了更好服务中小企业技术交易需求,在璧山区政府的推动下,我们还不断加快技术对接服务的制度化进程。”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规划发展部部长林培思介绍,最近的一次探索就是3月1日起实施的“揭榜挂帅”制度。

“揭榜挂帅”制度由璧山区科技局发起,由研究院负责组织专家评审项目,以及后续企业对接。目前已征集了24家企业在半导体加工、机械设计等领域的47项技术服务需求。

评估服务——

技术变成股权,专利变成订单

没有水的3D智能鱼缸、AR魔法试妆镜……这些新潮的黑科技产品来自重庆鼎旺科技有限公司。就在两年前,公司还只是重庆文理学院柔性光电薄膜及其智慧终端的一个项目团队。面对国内柔性玻璃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市场的迫切需求,团队手里的13项授权专利却无人问津。

持有成果的技术团队不懂市场,而市场也因不了解成果的技术含量而心存疑虑。科技成果转化,普遍面临“最后一公里”难题。“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陈锦告诉记者,研究院不仅有科技人才,还汇聚了工程、金融、财务、评估、营销等领域的人才。“我们组建了一个1000余人的复合型团队,就是要推动科技成果完成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跃’”。

纳米银线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技术,是鼎旺团队的一个强项,可广泛应用于平面显示器、触控面板、电子纸、液晶调光膜等。“采用纳米银材料技术生产的透明导电薄膜,尺寸能够达到98英寸至110英寸,同类产品大多只有86英寸。”鼎旺科技商务总监冯潇介绍。不过,由于没有认证,这一技术一度藏在实验室无法应用。

了解了技术优势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主动上门,双方技术团队对这一技术系统论证,形成了完整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同时,协助选定具备国家无形资产评估资质的第三方技术评估机构开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13项发明专利独家使用权评估作价5093万元,在之后组建的重庆鼎旺科技有限公司中按比例占股。

技术得到专业认证,买家也找上了门。2021年,重庆朗威网联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牵手鼎旺科技,共同研发出大尺寸柔性触控液晶智慧屏。

经过市场检验后,超大尺寸技术为鼎旺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目前,鼎旺已与多家国内头部显示企业、地方教育部门建立合作,取得意向订单超过5.8亿元,并与日本公司达成合作,启动智慧工厂建设工作,总投资约1.5亿元。

目前,研究院作为重庆市首批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已成功转化了来自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等国内外高校的近400件原创技术成果,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众多新兴产业领域。

协同服务——

中试基地共享,激活科研潜力

对不少企业来说,生产一个样品不算难,但批量化生产比较难。这是为什么?

“我们对璧山区172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调研摸底,发现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中试基地等综合服务平台,无法对样品进行检验测试,严重制约了产品的批量化生产进程。”陈锦说。

“我们投资4000万元建设中试基地,可供各类企业开展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减轻了企业负担,加快了新产品迭代速度。”林培思介绍,基地提供了标准化中试产线服务及测试设备,可协助企业严格按企业或国家标准进行小试、中试,企业不用再自购设备,或是手工制作样品,大大提升了产品试制效率。

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重庆华创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中试工位上,一个个白色“箱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一款无人机双机库自动停机坪,可实现野外及特殊环境下无人机全自主无人化无线充电,能够应用于电力巡检、河道巡检、智慧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

入驻中试基地一年多来,华创真正体验到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加速度”。依托中试基地,华创完成了线圈效率、负载功率、高低温老化等多项功能测试,成功申请了22项专利。目前,公司的动态、大功率无线充供电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试基地已引入100多个成果项目,分别处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其中无线充电、智能电气、柔纳薄膜等6个项目的累计意向订单超过8亿元,储备项目超过200个……一大批新技术、新成果在这里落地转化。

发力技术服务,提升产业水平。依托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这一载体,璧山区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制造业发展跑出新速度。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增长到3.25%,高新技术企业达3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44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41.8%,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消费品、新材料成为支柱产业。

“接下来,璧山区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实体深度融合,多点位布局创新平台,多元化培育创新主体,多渠道转化创新成果,多方面保障创新要素,倾力建设科技创新新高地、制造业发展新引擎。”璧山区委书记秦文敏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5日 08 版)

核心阅读

近年来,重庆通过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助力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形成产业链条,自成立以来已成功转化专利技术近400件,推动52项技术产业化,解决了123家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取得意向合同订单超8亿元。

在位于重庆市璧山区的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一个外观毫不起眼的器件正在接受测试,电脑屏上各项测试数字不停跳动。

“这是我们公司生产的传感器,精度和稳定性比传统产品提高了10倍,未来将用于各类飞行器。”重庆宸硕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钟鸣介绍,产品尚未投产,就已经有了2300余万元的意向订单。“研究院为我们的传感器提供中试与检测服务,让我们对今年12月投产更有信心了。”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创造创业,推动形成创新产业链条。自2019年6月成立以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已成功转化专利技术近400件,推动氢燃料电池等52项技术产业化,解决了123家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取得意向合同订单超8亿元。

中介服务——

平台搭好桥梁,助力技术攻关

消毒、添桑、除砂、铺网……传统的桑蚕养殖过程,也能实现全程智能化操作。走进重庆知天而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测试中心,一条条智能化养蚕成套生产线正在进行出厂前的测试。

先进生产很难一蹴而就。就在两年前,公司技术负责人蓝长斌还在为一件小事犯难:“装满蚕宝宝的蚕盘,需要垒起来运走。之前用小推车,每个推车重达240多公斤。人工推车,体力劳动强度大,影响整套设备的生产效率。”

公司打算引入自动导引运输车,可到市场上一了解,新问题又出现了:市面上符合需求的设备大多仅能承载80公斤。如何让小尺寸的导引车搬运超过200公斤的蚕车?

蓝长斌苦思冥想之际,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主动找上了门。根据知天而作的技术需求,精准对接重庆宇飞特科技有限公司。

宇飞特是一家研发智能机器人的企业,主攻制造业无人化、自动化改造需求。“我们对机器人进行了改造,把减速器嵌套在轮子上,做成减速轮,极大节约了空间;同时改‘潜伏式顶升’结构为‘潜伏式牵引’结构,最终定制出适合蚕车大小的自动搬运机器人。”公司总经理董铂龙告诉记者。

“搬运小推车,问题不大需求不小,通过研究院,宇飞特的机器人精准解决了我们的难题,让智慧桑蚕养殖设备成套系统更完善。”知天而作董事长易丽蓉告诉记者,目前该系统市场应用广泛,已销往安徽、江苏、四川等蚕桑主产区。

“中小企业限于规模和研发实力,很难解决所有的技术难题。”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负责人陈锦告诉记者,“技术对接是我们平台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内容。”

“为了更好服务中小企业技术交易需求,在璧山区政府的推动下,我们还不断加快技术对接服务的制度化进程。”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规划发展部部长林培思介绍,最近的一次探索就是3月1日起实施的“揭榜挂帅”制度。

“揭榜挂帅”制度由璧山区科技局发起,由研究院负责组织专家评审项目,以及后续企业对接。目前已征集了24家企业在半导体加工、机械设计等领域的47项技术服务需求。

评估服务——

技术变成股权,专利变成订单

没有水的3D智能鱼缸、AR魔法试妆镜……这些新潮的黑科技产品来自重庆鼎旺科技有限公司。就在两年前,公司还只是重庆文理学院柔性光电薄膜及其智慧终端的一个项目团队。面对国内柔性玻璃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市场的迫切需求,团队手里的13项授权专利却无人问津。

持有成果的技术团队不懂市场,而市场也因不了解成果的技术含量而心存疑虑。科技成果转化,普遍面临“最后一公里”难题。“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陈锦告诉记者,研究院不仅有科技人才,还汇聚了工程、金融、财务、评估、营销等领域的人才。“我们组建了一个1000余人的复合型团队,就是要推动科技成果完成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跃’”。

纳米银线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技术,是鼎旺团队的一个强项,可广泛应用于平面显示器、触控面板、电子纸、液晶调光膜等。“采用纳米银材料技术生产的透明导电薄膜,尺寸能够达到98英寸至110英寸,同类产品大多只有86英寸。”鼎旺科技商务总监冯潇介绍。不过,由于没有认证,这一技术一度藏在实验室无法应用。

了解了技术优势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主动上门,双方技术团队对这一技术系统论证,形成了完整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同时,协助选定具备国家无形资产评估资质的第三方技术评估机构开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13项发明专利独家使用权评估作价5093万元,在之后组建的重庆鼎旺科技有限公司中按比例占股。

技术得到专业认证,买家也找上了门。2021年,重庆朗威网联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牵手鼎旺科技,共同研发出大尺寸柔性触控液晶智慧屏。

经过市场检验后,超大尺寸技术为鼎旺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目前,鼎旺已与多家国内头部显示企业、地方教育部门建立合作,取得意向订单超过5.8亿元,并与日本公司达成合作,启动智慧工厂建设工作,总投资约1.5亿元。

目前,研究院作为重庆市首批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已成功转化了来自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等国内外高校的近400件原创技术成果,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众多新兴产业领域。

协同服务——

中试基地共享,激活科研潜力

对不少企业来说,生产一个样品不算难,但批量化生产比较难。这是为什么?

“我们对璧山区172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调研摸底,发现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中试基地等综合服务平台,无法对样品进行检验测试,严重制约了产品的批量化生产进程。”陈锦说。

“我们投资4000万元建设中试基地,可供各类企业开展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减轻了企业负担,加快了新产品迭代速度。”林培思介绍,基地提供了标准化中试产线服务及测试设备,可协助企业严格按企业或国家标准进行小试、中试,企业不用再自购设备,或是手工制作样品,大大提升了产品试制效率。

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重庆华创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中试工位上,一个个白色“箱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一款无人机双机库自动停机坪,可实现野外及特殊环境下无人机全自主无人化无线充电,能够应用于电力巡检、河道巡检、智慧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

入驻中试基地一年多来,华创真正体验到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加速度”。依托中试基地,华创完成了线圈效率、负载功率、高低温老化等多项功能测试,成功申请了22项专利。目前,公司的动态、大功率无线充供电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试基地已引入100多个成果项目,分别处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其中无线充电、智能电气、柔纳薄膜等6个项目的累计意向订单超过8亿元,储备项目超过200个……一大批新技术、新成果在这里落地转化。

发力技术服务,提升产业水平。依托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这一载体,璧山区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制造业发展跑出新速度。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增长到3.25%,高新技术企业达3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44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41.8%,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消费品、新材料成为支柱产业。

“接下来,璧山区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实体深度融合,多点位布局创新平台,多元化培育创新主体,多渠道转化创新成果,多方面保障创新要素,倾力建设科技创新新高地、制造业发展新引擎。”璧山区委书记秦文敏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5日 08 版)

(责任编辑:肖鑫)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