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黑龙江>人民网专稿

中国“最北自贸区”挂牌成立三周年 打造向北开放“新名片”

2022-08-30 09:00 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作者:韩婷澎

2022年8月30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三周年。作为中国“最北自贸区”和向北开放重要窗口的黑龙江,自挂牌成立起,便承担起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要使命。

如今,这块“试验田”建设成果如何?

三年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创新意识显著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项目主体加速落地,进入提速发展、全面开花的新发展阶段,截至目前,已累计生成2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2019年8月挂牌至2022年6月底,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外贸额达690.84亿元。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绥芬河片区发挥特色优势,释放出巨大“磁场效应”,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深耕改革,制度创新 “试验田”活力迸发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始终将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立足对俄及东北亚和沿边开放合作的战略定位和独特优势,以创新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实现突破,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改善和产业转型发展。

黑河片区推动建设海外仓、边境仓、中继仓、前置仓等,建立从海外仓发货,边境仓清关理货,到中继仓集货快速送达的运输体系,120余家电商和外贸企业入仓管理,企业物流效率整体提升25%,企业成本降低20%;

哈尔滨片区改变过去“企业先申请,政府再受理”方式,主动通知企业办理许可证延续,首批选取“生鲜乳收购许可延续”“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延续”2个事项纳入“无感续证”试运行,哈尔滨完达山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哈尔滨市万家宝娟姗奶牛基地有限公司成为首批享受该政策的企业;

绥芬河片区依托对俄医疗旅游试点和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打造对外特色医疗旅游新模式,开展“互联网+中医”线上会诊,累计接待外国医疗旅游者4万余人次,医疗旅游网站访问量达20余万次;

……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充分调动片区和中省直部门开展制度创新,以创新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实现突破,形成一批特色制度创新案例,把“试验田”种成了“高产田”。

此外,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制定实施《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8方面89项措施,系统推进金融开放、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新的制度创新成果,加大政策供给,创新政策赋能。

厚植发展土壤,构筑营商环境“引力场”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以营商环境为抓手,全力打造对标国际高水平标准新样板,建立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89项改革试点任务台账,明确责任分工清单,提出具体任务要求,推动28个中省直部门出台33项文件、提出460余项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构建集成服务新模式,推出59项政务主题服务套餐,累计精简审批要件156项(占原要件比重13.45%),总体压缩审批时间达到71.91%,政务服务便利度显著提升。围绕打造“当好企业服务员”特色品牌,哈尔滨片区全面推动招商机构市场化、服务企业清单化、产业培育链条化,实施任务落实责任制、定点服务包保制等企业服务新机制,构建起“谋、选、招、落、服”衔接全链条、覆盖全周期的企业服务新体系,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

为对标世行标准寻求新突破,黑河片区推出“一站式”涉外服务专区、“照后证前”审管联动机制、“绿色审批通道”等特色营商品牌。开展589项省级赋权承接工作,梳理拟申请市级赋权事项,完成区级36项赋权划转。企业注册时间缩短至0.5天,实现企业注册“零”收费;“跨境贸易”“获得电力”“申请建筑许可”三项指标领跑全国。截至目前,新增注册企业2308家,新增注册资本96亿元。

市场主体总量保持在2万户以上,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223户,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这是绥芬河片区自贸活力持续释放的生动注脚。绥芬河片区以企业集聚为导向,以产业提质为目标,优化审批流程,助推项目建设,发挥职能转变,项目投资建设领域推行“承诺即开工”、“一枚印章管审批”等改革,一个窗口“材料同收、审批同步、证照同发”,大幅提高审批服务效率。推进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出台《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实施办法》。截至目前,共为2300余户市场主体提供免费便利服务。

三年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深化“放管服”改革,“证照分离”改革在三个片区实现全覆盖,一网通办、容缺受理、不见面审批等实现新突破,推出“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承诺即开工升级版”等创新举措,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渥土壤。

加速产业集聚,打造老工业基地发展新动能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将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从中省直部门到片区管委会,积极搭建吸引产业集聚的政策支撑体系,围绕重点产业开展产业链集成创新,着力打造更加开放、更具韧性、更有活力的产业链供应链。

哈尔滨片区出台“黄金30条”“新驱25条”“助企上市10条”、黑河片区出台“投资促进优惠政策”、绥芬河片区出台“促进经济发展扶持办法16条”等支持政策,持续释放自贸试验区制度与政策磁吸效应。

围绕“强存量、扩增量、建核心”,哈尔滨片区重点构建“4+4+3”现代产业新体系,优先谋划6条重点产业链,着力打造“深海、深空、深蓝、深寒”4个硬核产业品牌,加快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同时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构建起“谋、选、招、落、服”一体化招商新体系。2021年,哈尔滨片区实际利用外资1.92亿美元,占年计划的146%。连续三年协议引资额“超千亿”。

黑河片区成立三年来,突出特色优势,积极探索差异化创新,“创新中俄跨境集群建设”新模式,促进黑河片区与俄阿州、布市政府形成了“规划统筹、产业互动、政策衔接、利益共享”的协同发展机制,与俄阿州携手推进跨境能源资源综合加工、绿色食品、商贸物流、旅游、健康、沿边金融等“6+N”跨境产业集群,持续为产业项目集聚发展助力。实施跨境电商货运物流“多仓联动”数字化集运新模式,有效缓解中俄跨境电商物流运输成本高、速度慢等问题,打通了跨境数据与跨境产业间的链接。

为加快完善边境贸易产业链,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绥芬河片区通过推动制造链条、服务链条、供应链条与贸易活动的高效合一,打造跨境木材产业体系、粮食产业体系、中药材产业体系等边境特色跨境产业体系,实现贸易对产业经济全面赋能,推动边境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肩负新使命,引领新征程。未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将立足对俄和沿边开放合作战略定位及独特优势,实施“黑龙江自贸试验区2.0版行动计划”,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黑龙江省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2年8月30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三周年。作为中国“最北自贸区”和向北开放重要窗口的黑龙江,自挂牌成立起,便承担起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要使命。

如今,这块“试验田”建设成果如何?

三年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创新意识显著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项目主体加速落地,进入提速发展、全面开花的新发展阶段,截至目前,已累计生成2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2019年8月挂牌至2022年6月底,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外贸额达690.84亿元。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绥芬河片区发挥特色优势,释放出巨大“磁场效应”,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深耕改革,制度创新 “试验田”活力迸发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始终将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立足对俄及东北亚和沿边开放合作的战略定位和独特优势,以创新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实现突破,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改善和产业转型发展。

黑河片区推动建设海外仓、边境仓、中继仓、前置仓等,建立从海外仓发货,边境仓清关理货,到中继仓集货快速送达的运输体系,120余家电商和外贸企业入仓管理,企业物流效率整体提升25%,企业成本降低20%;

哈尔滨片区改变过去“企业先申请,政府再受理”方式,主动通知企业办理许可证延续,首批选取“生鲜乳收购许可延续”“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延续”2个事项纳入“无感续证”试运行,哈尔滨完达山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哈尔滨市万家宝娟姗奶牛基地有限公司成为首批享受该政策的企业;

绥芬河片区依托对俄医疗旅游试点和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打造对外特色医疗旅游新模式,开展“互联网+中医”线上会诊,累计接待外国医疗旅游者4万余人次,医疗旅游网站访问量达20余万次;

……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充分调动片区和中省直部门开展制度创新,以创新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实现突破,形成一批特色制度创新案例,把“试验田”种成了“高产田”。

此外,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制定实施《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8方面89项措施,系统推进金融开放、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新的制度创新成果,加大政策供给,创新政策赋能。

厚植发展土壤,构筑营商环境“引力场”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以营商环境为抓手,全力打造对标国际高水平标准新样板,建立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89项改革试点任务台账,明确责任分工清单,提出具体任务要求,推动28个中省直部门出台33项文件、提出460余项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构建集成服务新模式,推出59项政务主题服务套餐,累计精简审批要件156项(占原要件比重13.45%),总体压缩审批时间达到71.91%,政务服务便利度显著提升。围绕打造“当好企业服务员”特色品牌,哈尔滨片区全面推动招商机构市场化、服务企业清单化、产业培育链条化,实施任务落实责任制、定点服务包保制等企业服务新机制,构建起“谋、选、招、落、服”衔接全链条、覆盖全周期的企业服务新体系,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

为对标世行标准寻求新突破,黑河片区推出“一站式”涉外服务专区、“照后证前”审管联动机制、“绿色审批通道”等特色营商品牌。开展589项省级赋权承接工作,梳理拟申请市级赋权事项,完成区级36项赋权划转。企业注册时间缩短至0.5天,实现企业注册“零”收费;“跨境贸易”“获得电力”“申请建筑许可”三项指标领跑全国。截至目前,新增注册企业2308家,新增注册资本96亿元。

市场主体总量保持在2万户以上,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223户,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这是绥芬河片区自贸活力持续释放的生动注脚。绥芬河片区以企业集聚为导向,以产业提质为目标,优化审批流程,助推项目建设,发挥职能转变,项目投资建设领域推行“承诺即开工”、“一枚印章管审批”等改革,一个窗口“材料同收、审批同步、证照同发”,大幅提高审批服务效率。推进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出台《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实施办法》。截至目前,共为2300余户市场主体提供免费便利服务。

三年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深化“放管服”改革,“证照分离”改革在三个片区实现全覆盖,一网通办、容缺受理、不见面审批等实现新突破,推出“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承诺即开工升级版”等创新举措,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渥土壤。

加速产业集聚,打造老工业基地发展新动能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将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从中省直部门到片区管委会,积极搭建吸引产业集聚的政策支撑体系,围绕重点产业开展产业链集成创新,着力打造更加开放、更具韧性、更有活力的产业链供应链。

哈尔滨片区出台“黄金30条”“新驱25条”“助企上市10条”、黑河片区出台“投资促进优惠政策”、绥芬河片区出台“促进经济发展扶持办法16条”等支持政策,持续释放自贸试验区制度与政策磁吸效应。

围绕“强存量、扩增量、建核心”,哈尔滨片区重点构建“4+4+3”现代产业新体系,优先谋划6条重点产业链,着力打造“深海、深空、深蓝、深寒”4个硬核产业品牌,加快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同时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构建起“谋、选、招、落、服”一体化招商新体系。2021年,哈尔滨片区实际利用外资1.92亿美元,占年计划的146%。连续三年协议引资额“超千亿”。

黑河片区成立三年来,突出特色优势,积极探索差异化创新,“创新中俄跨境集群建设”新模式,促进黑河片区与俄阿州、布市政府形成了“规划统筹、产业互动、政策衔接、利益共享”的协同发展机制,与俄阿州携手推进跨境能源资源综合加工、绿色食品、商贸物流、旅游、健康、沿边金融等“6+N”跨境产业集群,持续为产业项目集聚发展助力。实施跨境电商货运物流“多仓联动”数字化集运新模式,有效缓解中俄跨境电商物流运输成本高、速度慢等问题,打通了跨境数据与跨境产业间的链接。

为加快完善边境贸易产业链,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绥芬河片区通过推动制造链条、服务链条、供应链条与贸易活动的高效合一,打造跨境木材产业体系、粮食产业体系、中药材产业体系等边境特色跨境产业体系,实现贸易对产业经济全面赋能,推动边境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肩负新使命,引领新征程。未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将立足对俄和沿边开放合作战略定位及独特优势,实施“黑龙江自贸试验区2.0版行动计划”,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黑龙江省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邹慧)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