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山东>本地要闻

“跑出我们这一棒的精彩”——山东援疆的创新故事

2022-09-04 09:08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从山东到喀什,有多远?飞行时间超6个小时。

从喀什到山东,又有多近?在麦盖提县红枣交易大厅,在疏勒县食用菌种植大棚,在英吉沙县技工学校车间,在岳普湖县妇幼保健院门诊,总能看到忙碌的山东援疆干部人才。

自1997年至2022年,从第一批到第十批……25年来,万名齐鲁儿女相继来到西部边陲,书写着鲁疆一家亲的佳话。如今,第十批山东援疆干部人才紧握“接力棒”,在高质量援疆道路上奋力奔跑。

2019年12月入疆以来,他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记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提供山东支持。

力量下沉、深入基层,选派全国首批乡镇援疆干部

在沙漠边缘,养淡水龙虾,可能吗?

不仅可能,而且成功了。干成这事的,是山东乡镇援疆干部、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副乡长臧运东。“去年我们‘东虾西移’试验效果不错,一公斤龙虾卖到260元,当地市场就全消化了。我们刚投放了新一批虾苗。”一边说,臧运东一边从虾池拖出地笼,100余亩的养殖基地正孕育新一轮希望。

两年前,臧运东被选派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工作之余,他常常走村串户,看到许多村子有闲置的水塘,这触动了他长期从事渔业工作生成的职业神经。

“虾是杂食性动物,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周边有叶尔羌河流经,水源充足。要不养龙虾试试?”臧运东立马动起来,申请资金、设计规划、组织施工、联系苗种、开展养殖,还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产学研项目,新一批龙虾预计中秋节前就能上市。

力量下沉,让援疆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张成伟说,共选派42名乡镇援疆干部,奔赴21个乡镇,擦亮了“乡村振兴·齐鲁示范”品牌。“沙漠养龙虾”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这是全国首批乡镇援疆干部。他们在喀什地区乡镇、农村奔走,招商引资12.8亿元,促进群众增收8356万余元,解决6750余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助力3544户群众脱贫。

下沉到乡镇基层的,还有更多优质的民生资源。作为东营市首批下沉到基层的“组团式”医疗援疆团队的负责人,疏勒县塔孜洪乡中心卫生院院长许多良正忙着给村民们做体检。为方便工作,许多良和团队把宿舍搬到乡卫生院大院里,一住就是一年。“援疆指挥部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基础设施、购入先进医疗设备。”许多良说,当前正积极争创南疆首家乡镇级二乙医院。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开通南疆首班铁路货运对开班列

今年3月25日,对新疆晨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自新而言,意义不凡。这一天,公司的棉粕大宗货物乘着专列,前往山东临沂。依托临沂发达的物流网络,产品销往各地,成本低,又十分便捷。

助推当地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是当下援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作为南疆第一班开通的铁路货运对开班列,喀什至临沂货运班列承载的不只是布匹、红枣、硼矿、铁粉等2850余吨货物,更是打开了喀什好品涌向广阔市场的大门。

新疆,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但出疆难、出疆贵等痛点堵点,阻碍当地好品好物更顺畅地涌向市场。第十批山东援疆干部人才启动的鲁疆铁路对开班列“商仓流”一体化项目,正是对症下药。张成伟说,对开班列常态化运行后,预计全年发送货物32万吨,为两地带来近20亿元的贸易额。

近年来,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加快“大仓东移·消费援疆”步伐,“喀什特色农副产品大仓”已进驻山东10市,总仓储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仓储容量超过15万立方米。去年,红枣、核桃、鲜杏等2.9万余吨喀什农副产品冲进疆外市场,销售额迈入10亿元大关。

让喀什好品走出去,让更多游客进喀什。6月24日下午,深圳游客张霞走进英吉沙县芒辛镇恰克日库依村。“你看,这土墙保存得多好啊!过去这么多年,还有浓浓的土陶文化气息。”张霞感慨道。

“其实,这黄土泥、稻草漆做出的土墙,是济宁援疆干部帮村子改造的。”喀什地委“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副队长肖塔林说,村子有近千年的土陶烧制历史,援疆干部充分挖掘土陶文化内蕴,在整体改善村容村貌基础上,重点打造土陶巷、修建土陶展览馆,游客可以观赏、体验土陶制作。如今,土陶村每天接待游客达300人次,成为南疆必游景点之一。

葡萄架下吃烤肉,画好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岳普湖乡喀拉玉吉买村村民塔吉古丽·麦麦提,是一名护路员。每天中午下班,她都会到村口净水机打两桶水。“这个水很甜,而且不花钱。”她回忆说,今年4月,村口多了一间白色的小房子,里面有一个近2米高、1米宽的机器。“我们家发了一张水卡,不要钱。刷一下卡,就能接一桶水。什么时候来(打水),都行。”

改善民生,从更细微处入手。当地水质硬,易引发肾结石。为此,省援疆工作指挥部拿出专项资金,给当地村民装上了净水器。不仅如此,泰安援疆工作指挥部整合资金、资源,在每个村新建或改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

天山泰山根连根,鲁疆人民心连心。援疆干部支念华每月都会去疏勒县巴仁乡3村穆合塔尔家看望其20岁的女儿海日妮萨。去年6月,海日妮萨被确诊为尿毒症,需要进行肾移植手术。作为结对亲戚,支念华积极协调,帮助落实最佳治疗方式,并组织援疆干部人才为其捐款2.28万元。在大家的关心呵护下,海日妮萨成功进行了肾脏移植手术。“感谢我的支爸爸和山东的叔叔阿姨们!是他们让我获得了重生。”海日妮萨说。

让心贴得更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省援疆工作指挥部以结亲结对、交往交流、惠民惠心为抓手,实施“鲁疆石榴籽”工程,画好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张成伟说,我们组织181名援疆干部人才持续与24个村224户维吾尔族群众结对认亲,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比如邀请结对亲戚们“葡萄架下吃烤肉”,组织援疆教师开办周末课、援疆医生到基层巡诊。

两年多来,第十批山东援疆干部人才在总结过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援疆工作的质量与成色,“努力跑出我们这一棒的精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刘一颖 朱子钰 通讯员 杨杰)

从山东到喀什,有多远?飞行时间超6个小时。

从喀什到山东,又有多近?在麦盖提县红枣交易大厅,在疏勒县食用菌种植大棚,在英吉沙县技工学校车间,在岳普湖县妇幼保健院门诊,总能看到忙碌的山东援疆干部人才。

自1997年至2022年,从第一批到第十批……25年来,万名齐鲁儿女相继来到西部边陲,书写着鲁疆一家亲的佳话。如今,第十批山东援疆干部人才紧握“接力棒”,在高质量援疆道路上奋力奔跑。

2019年12月入疆以来,他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记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提供山东支持。

力量下沉、深入基层,选派全国首批乡镇援疆干部

在沙漠边缘,养淡水龙虾,可能吗?

不仅可能,而且成功了。干成这事的,是山东乡镇援疆干部、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副乡长臧运东。“去年我们‘东虾西移’试验效果不错,一公斤龙虾卖到260元,当地市场就全消化了。我们刚投放了新一批虾苗。”一边说,臧运东一边从虾池拖出地笼,100余亩的养殖基地正孕育新一轮希望。

两年前,臧运东被选派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工作之余,他常常走村串户,看到许多村子有闲置的水塘,这触动了他长期从事渔业工作生成的职业神经。

“虾是杂食性动物,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周边有叶尔羌河流经,水源充足。要不养龙虾试试?”臧运东立马动起来,申请资金、设计规划、组织施工、联系苗种、开展养殖,还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产学研项目,新一批龙虾预计中秋节前就能上市。

力量下沉,让援疆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张成伟说,共选派42名乡镇援疆干部,奔赴21个乡镇,擦亮了“乡村振兴·齐鲁示范”品牌。“沙漠养龙虾”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这是全国首批乡镇援疆干部。他们在喀什地区乡镇、农村奔走,招商引资12.8亿元,促进群众增收8356万余元,解决6750余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助力3544户群众脱贫。

下沉到乡镇基层的,还有更多优质的民生资源。作为东营市首批下沉到基层的“组团式”医疗援疆团队的负责人,疏勒县塔孜洪乡中心卫生院院长许多良正忙着给村民们做体检。为方便工作,许多良和团队把宿舍搬到乡卫生院大院里,一住就是一年。“援疆指挥部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基础设施、购入先进医疗设备。”许多良说,当前正积极争创南疆首家乡镇级二乙医院。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开通南疆首班铁路货运对开班列

今年3月25日,对新疆晨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自新而言,意义不凡。这一天,公司的棉粕大宗货物乘着专列,前往山东临沂。依托临沂发达的物流网络,产品销往各地,成本低,又十分便捷。

助推当地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是当下援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作为南疆第一班开通的铁路货运对开班列,喀什至临沂货运班列承载的不只是布匹、红枣、硼矿、铁粉等2850余吨货物,更是打开了喀什好品涌向广阔市场的大门。

新疆,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但出疆难、出疆贵等痛点堵点,阻碍当地好品好物更顺畅地涌向市场。第十批山东援疆干部人才启动的鲁疆铁路对开班列“商仓流”一体化项目,正是对症下药。张成伟说,对开班列常态化运行后,预计全年发送货物32万吨,为两地带来近20亿元的贸易额。

近年来,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加快“大仓东移·消费援疆”步伐,“喀什特色农副产品大仓”已进驻山东10市,总仓储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仓储容量超过15万立方米。去年,红枣、核桃、鲜杏等2.9万余吨喀什农副产品冲进疆外市场,销售额迈入10亿元大关。

让喀什好品走出去,让更多游客进喀什。6月24日下午,深圳游客张霞走进英吉沙县芒辛镇恰克日库依村。“你看,这土墙保存得多好啊!过去这么多年,还有浓浓的土陶文化气息。”张霞感慨道。

“其实,这黄土泥、稻草漆做出的土墙,是济宁援疆干部帮村子改造的。”喀什地委“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副队长肖塔林说,村子有近千年的土陶烧制历史,援疆干部充分挖掘土陶文化内蕴,在整体改善村容村貌基础上,重点打造土陶巷、修建土陶展览馆,游客可以观赏、体验土陶制作。如今,土陶村每天接待游客达300人次,成为南疆必游景点之一。

葡萄架下吃烤肉,画好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岳普湖乡喀拉玉吉买村村民塔吉古丽·麦麦提,是一名护路员。每天中午下班,她都会到村口净水机打两桶水。“这个水很甜,而且不花钱。”她回忆说,今年4月,村口多了一间白色的小房子,里面有一个近2米高、1米宽的机器。“我们家发了一张水卡,不要钱。刷一下卡,就能接一桶水。什么时候来(打水),都行。”

改善民生,从更细微处入手。当地水质硬,易引发肾结石。为此,省援疆工作指挥部拿出专项资金,给当地村民装上了净水器。不仅如此,泰安援疆工作指挥部整合资金、资源,在每个村新建或改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

天山泰山根连根,鲁疆人民心连心。援疆干部支念华每月都会去疏勒县巴仁乡3村穆合塔尔家看望其20岁的女儿海日妮萨。去年6月,海日妮萨被确诊为尿毒症,需要进行肾移植手术。作为结对亲戚,支念华积极协调,帮助落实最佳治疗方式,并组织援疆干部人才为其捐款2.28万元。在大家的关心呵护下,海日妮萨成功进行了肾脏移植手术。“感谢我的支爸爸和山东的叔叔阿姨们!是他们让我获得了重生。”海日妮萨说。

让心贴得更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省援疆工作指挥部以结亲结对、交往交流、惠民惠心为抓手,实施“鲁疆石榴籽”工程,画好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张成伟说,我们组织181名援疆干部人才持续与24个村224户维吾尔族群众结对认亲,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比如邀请结对亲戚们“葡萄架下吃烤肉”,组织援疆教师开办周末课、援疆医生到基层巡诊。

两年多来,第十批山东援疆干部人才在总结过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援疆工作的质量与成色,“努力跑出我们这一棒的精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刘一颖 朱子钰 通讯员 杨杰)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查看全部评论

热点推荐

最新 社会 理财 军事 娱乐

进入新闻频道
进入社会频道
进入理财频道
进入军事频道
进入娱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