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7 21:14 人民网-山东频道
人民网济南9月7日电(乔姝) 9月7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举行“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直部门首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统筹机构编制资源 服务保障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乔姝摄
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全面落实“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思路,做到“瘦身”与“健身”相结合,着力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编办主任高尚山在发布会上介绍,山东省强化“三个统筹”,有效盘活机构编制资源聚势能。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采取“三个统筹”的措施,加大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调配力度,重塑机构职能、优化结构布局,推动机构编制资源科学配置。
一是统筹机构设置,整体重塑各级机构职能体系。按照党中央部署,先后顺利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镇街体制改革,对各级机构职能体系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重塑。突出限额管理,全面规范机构设置。各级严格在中央和省委规定的限额内设置党政机构,结合机构改革,对限额外行政机构进行了全面清理,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全部划归机关,机构设置更加精干、高效。突出归口管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政机构职能统筹,将机构编制、公务员工作、新闻出版和电影、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归口党委有关职能部门协调管理,推进职能相近的党政机构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从机构职能上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突出整合优化,提高规模效益。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对有关部门、单位进行了整合优化,切实解决有的领域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和事业单位“小散弱”等问题。市县普遍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局、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动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突出简约高效,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优化调整镇街党政工作机构和事业单位,综合设置“七办五中心”组织架构,编制公布镇街职责任务清单2925项,推动基层治理扁平化、网格化、便民化。
二是统筹编制资源,大力优化布局结构。重点采取“四个一批”办法,加大挖潜力度,有效盘活空余编制资源。结合改革精简一批,通过党政机构改革,进一步压减机构、整合职能,省市县三级收回行政编制8400余名,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转企改制收回一批,完成全省1336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收回事业编制1.3万余名。整合优化调剂一批,通过整合事业资源,在事业单位间调剂编制2.7万余名。创新方式周转一批,建立事业编制周转使用制度,对职能弱化、编制富余的地区和领域,集中收回部分空余事业编制使用权,省级统筹事业编制4.5万名,明确使用期限,保障急需、周转使用、到期收回。
三是统筹人员力量,着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紧扣基层实际,积极创新人员编制管理方式,探索人员力量统筹措施。统筹使用镇街工作人员,在编制分类管理的前提下,打破行政事业岗位限制,实行人员统筹使用,赋予镇街更加灵活的用人自主权。统筹使用基层执法人员,县直部门派驻镇街的机构实行属地管理,探索“县属、镇管、镇用”的基层执法模式,全省2万余名县级部门执法人员下沉镇街,实行条块结合,切实解决基层“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难题。统筹使用中小学教师,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调配县域内中小学教师,推动师资力量在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均衡配置。统筹使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健全完善医疗卫生人才“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管理机制,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和人才下沉,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人民网济南9月7日电(乔姝) 9月7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举行“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直部门首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统筹机构编制资源 服务保障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乔姝摄
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全面落实“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思路,做到“瘦身”与“健身”相结合,着力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编办主任高尚山在发布会上介绍,山东省强化“三个统筹”,有效盘活机构编制资源聚势能。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采取“三个统筹”的措施,加大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调配力度,重塑机构职能、优化结构布局,推动机构编制资源科学配置。
一是统筹机构设置,整体重塑各级机构职能体系。按照党中央部署,先后顺利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镇街体制改革,对各级机构职能体系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重塑。突出限额管理,全面规范机构设置。各级严格在中央和省委规定的限额内设置党政机构,结合机构改革,对限额外行政机构进行了全面清理,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全部划归机关,机构设置更加精干、高效。突出归口管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政机构职能统筹,将机构编制、公务员工作、新闻出版和电影、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归口党委有关职能部门协调管理,推进职能相近的党政机构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从机构职能上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突出整合优化,提高规模效益。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对有关部门、单位进行了整合优化,切实解决有的领域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和事业单位“小散弱”等问题。市县普遍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局、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动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突出简约高效,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优化调整镇街党政工作机构和事业单位,综合设置“七办五中心”组织架构,编制公布镇街职责任务清单2925项,推动基层治理扁平化、网格化、便民化。
二是统筹编制资源,大力优化布局结构。重点采取“四个一批”办法,加大挖潜力度,有效盘活空余编制资源。结合改革精简一批,通过党政机构改革,进一步压减机构、整合职能,省市县三级收回行政编制8400余名,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转企改制收回一批,完成全省1336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收回事业编制1.3万余名。整合优化调剂一批,通过整合事业资源,在事业单位间调剂编制2.7万余名。创新方式周转一批,建立事业编制周转使用制度,对职能弱化、编制富余的地区和领域,集中收回部分空余事业编制使用权,省级统筹事业编制4.5万名,明确使用期限,保障急需、周转使用、到期收回。
三是统筹人员力量,着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紧扣基层实际,积极创新人员编制管理方式,探索人员力量统筹措施。统筹使用镇街工作人员,在编制分类管理的前提下,打破行政事业岗位限制,实行人员统筹使用,赋予镇街更加灵活的用人自主权。统筹使用基层执法人员,县直部门派驻镇街的机构实行属地管理,探索“县属、镇管、镇用”的基层执法模式,全省2万余名县级部门执法人员下沉镇街,实行条块结合,切实解决基层“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难题。统筹使用中小学教师,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调配县域内中小学教师,推动师资力量在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均衡配置。统筹使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健全完善医疗卫生人才“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管理机制,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和人才下沉,促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