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8 08:29 辽宁日报 作者:董翰博
砥砺奋进,镌刻非凡印记;辛勤探索,见证不凡变化。
在辽宁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辽宁考察调研,这让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上下备受激励鞭策。大家表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推动沈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保持永不懈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往直前、勇为先锋,精耕改革创新“试验田”,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样板间”,争当辽宁振兴发展“先行军”,为新发展阶段建设国家级改革创新示范区而不懈奋斗。
自2018年启动创建以来,沈抚示范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中确定的高质量打造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的标杆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和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引擎“四个定位”,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开放创新、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绿色发展“五大任务”,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勇立潮头、敢于担当,埋头苦干、追求卓越,着力建设产城融合、创新、绿色、智慧的高品质新城。
经过近5年奋斗,沈抚示范区改革创新、建设发展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领跑全省,截至去年年末,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8.3%,税收收入年均增长26%,实现三年倍增并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从无到有 制度变革激发区域活力
一次在沈抚示范区的办企体验,让张伟收获了多重惊喜。
在当地政务服务中心,他仅用20分钟就拿到了营业执照。随后,沈抚示范区多个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相继为张伟提供解读优惠政策、租赁办公场地等服务。“很多企业关注的重点,政府都想在了前面。”对于当地营商环境,张伟赞不绝口。
审批速度和服务态度,折射改革力度。
“建设起步之时,历史和现实问题交织,难度可想而知。除了改革,别无选择。”沈抚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峰说,自创建以来,沈抚示范区始终将改革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原动力,始终坚持向改革要空间、要活力。
近5年来,沈抚示范区聚焦“四个定位”“五大任务”,注重制度创新,创造了营商环境、精准招商等诸多“示范区品牌”。“从办公经费由‘零’起步,到有独立财税体系;从闲置空地与停摆项目伴生,到优质项目纷至沓来、盘活建设;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广受关注,背后都不离开改革推动。”董峰感慨。
健全工作体系。沈抚示范区创新形成了“管委会+专班+智库”的工作架构,持之以恒打造了涵盖用人制度、运行机制、行政审批制度、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十大领域改革”体系,统筹推进110项改革措施,形成50余项制度性创新成果。以用人制度改革推进培养“优秀的人”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的“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全员招商体制不断优化,“一支队伍执法”“一警多能”等系列改革持续推进;“企业开办7环节2小时”、社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产业图谱精准招商等多项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示范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基本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创新管理模式。沈抚示范区实现沈阳、抚顺两大片区托管,创造性地构建跨行政区域建设管理模式,并与沈阳、抚顺融合联动发展。着眼管理体制扁平化,纵向实行“管委会+街道”两级管理,横向实行“管委会+大部制”,承接省政府赋予的211项行政职权,推动105项民生事项“全域通办”。着眼开发建设市场化,实行“管委会+平台公司”,“小政府、大社会”高效扁平化管理体系不断深化。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沈抚示范区始终以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为目标,建设东北地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标杆区,深化“放管服”改革,量化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实施方案》百项举措,压减审批时限94.41%,创造了一系列领先全国的示范区速度,成为全国仅8家、东北唯一的国家政务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积极打造以企业信用承诺制审批改革、构建科学高效事中监管体系、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沈抚政务服务标准,加快由追求速度之变向标准化制定者的转变。“诚信沈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启动建设,连续两年政策资金100%兑现,诚信为基的信用契约精神在示范区扎根向深,良好的营商环境彰显品牌效应。
一系列改革举措之下,在这块“试验田”内,市场主体加速集聚,发展活力持续迸发。近5年来,沈抚示范区新增市场主体73891户,总数是2018年初的8.4倍。
从量变到质变 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眼下,广泰真空装备沈抚生产基地增资扩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该项目拟建设真空装备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建立稀土永磁体表面沉积重稀土膜层的真空镀膜连续线的中期试验生产线。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以上。
广泰真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沈抚示范区智能制造领域的代表企业,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发展壮大的土壤。近年来,得益于当地政府组织的精益管理培训,企业生产效能提升、作业环境改善、员工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在业内的竞争力也随之提升。
如今,以广泰真空为代表的“新字号”企业正在示范区茁壮成长。招“高”引“新”,是沈抚示范区产业布局的逻辑起点,也是终极目标。近年来,沈抚示范区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以工业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40%、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超2.5%为近期发展目标,以引进项目投资强度亩均300万元、税收贡献亩均40万元为约束性指标,探索构建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
建设协同创新体系。沈抚示范区积极引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东北大学沈抚工研院等产学研项目落地,重点围绕破解高温合金、高端轴承钢、特种材料等领域难题,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积极吸引一批科学家团队在示范区干事创业,全面构建具有示范区特色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壮大企业集群规模。沈抚示范区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积极引育“雏鹰—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形成完善的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启动“金种子”企业培育计划,累计培育企业达50家,建设了精益管理数字化实训基地,实施存量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并积极吸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孕育转化有商业价值的科技成果,打造了具有影响力的示范区科技型企业集群。
沈抚示范区在一步步摸索中走出适合自己的科创发展路径,呈现创新活力奔涌的向好态势。近5年来,高新技术企业增长242%、达到1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316%、达到204家,“专精特新”总体数量翻五倍;培育瞪羚企业14家、雏鹰企业49家;2021年发明专利同比增长310%。
从“四处找绿”到“推窗见绿” 生态优先展现环境魅力
时隔5年,田芳静再次来到沈抚示范区,这次她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留在这里,置业创业。
5年前,在沈抚示范区开展的一次招商活动上,田芳静跟随企业考察团从南方到这里参观考察,那次活动让她对这片土地印象深刻。可是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政策、产业方面的独特优势却最终败给了她对当地环境和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担忧。返程时,她和示范区定下了一个“五年之约”——“五年后,我还会再来。”
这次一来,惊喜满满,忧虑已无。“如今的示范区,无论是发展机遇还是人文氛围,无论是生活配套还是居住环境,都是我首选的安家地。营商环境更不用说,所以干脆就带着项目过来了。”再次来到沈抚示范区,田芳静喜出望外。
田芳静这次抉择的背后,是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活感受的综合性考量。从“四处找绿”到“推窗见绿”,人居环境有效优化、保障工程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不断提升,近年来,沈抚示范区用实际行动在提高生态宜居度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沈抚示范区坚持走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之路,近5年来,累计投入城建资金近40亿元,推动示范区由传统两市城乡接合区向“宜居、宜业、宜游、宜创”的美好家园转变。城市整体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示范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高水平的生态治理“绿意”更浓。沈抚示范区按照高端定位、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存量优化的规划原则,始终坚持留白留璞增绿,确立“一带三轴”生态景观布局,构建“一心、一带、六廊、七区”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形成建筑融合在水域河流、景观绿化中的“绿色生态天际线”。通过3年种绿补绿,绿化面积年均增幅20%以上,绿地率达到16.4%;规划构建了10条全长约156公里的绿道慢道体系;以浑河左岸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景观建设齐头并进,人民文化公园即将正式开园,加快由“公园在城市中”向“城市在公园里”改变。
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加速推进。沈抚示范区聚焦更好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规划了“十横十纵”路网和立体轨道交通网,建成市政道路230公里,铺设雨污管线465公里;推动轻轨5号线延伸至抚顺市边界;全国首条跨两市的有轨电车正式运营通车;成功争取沈白客专在示范区设站;推动沈阳地铁9号线二期工程纳入建设规划。成为国家与辽宁省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首批试点之一,安排老旧小区改造38项,惠及居民9527户。
高质量的民生工程跨越提升。沈抚示范区累计投入教育、卫生等民生资金达7.7亿元,成功引入东北育才、省实验学校、中科院幼儿园等9所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今年,一系列民生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高标准的示范区敬老院正式落成,中科院幼儿园、拉古中心幼儿园开园运行,南京一校、南昌中学将于本月正式开学,得到社会面广泛关注;汪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齐头并进,围绕敬老、抚幼、育才广聚优质民生资源。
数学运算中的逢十进一,带来的是量级的提升;时间流淌中的逢十进一,带来的是代际的跨越。新的十年已经迎面而来,阶段性成果不断显现、发展预期持续向好的沈抚示范区,奋力推进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宏大场景正徐徐展开。
砥砺奋进,镌刻非凡印记;辛勤探索,见证不凡变化。
在辽宁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辽宁考察调研,这让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上下备受激励鞭策。大家表示,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推动沈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保持永不懈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往直前、勇为先锋,精耕改革创新“试验田”,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样板间”,争当辽宁振兴发展“先行军”,为新发展阶段建设国家级改革创新示范区而不懈奋斗。
自2018年启动创建以来,沈抚示范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中确定的高质量打造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的标杆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和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引擎“四个定位”,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开放创新、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绿色发展“五大任务”,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勇立潮头、敢于担当,埋头苦干、追求卓越,着力建设产城融合、创新、绿色、智慧的高品质新城。
经过近5年奋斗,沈抚示范区改革创新、建设发展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领跑全省,截至去年年末,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8.3%,税收收入年均增长26%,实现三年倍增并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从无到有 制度变革激发区域活力
一次在沈抚示范区的办企体验,让张伟收获了多重惊喜。
在当地政务服务中心,他仅用20分钟就拿到了营业执照。随后,沈抚示范区多个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相继为张伟提供解读优惠政策、租赁办公场地等服务。“很多企业关注的重点,政府都想在了前面。”对于当地营商环境,张伟赞不绝口。
审批速度和服务态度,折射改革力度。
“建设起步之时,历史和现实问题交织,难度可想而知。除了改革,别无选择。”沈抚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峰说,自创建以来,沈抚示范区始终将改革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原动力,始终坚持向改革要空间、要活力。
近5年来,沈抚示范区聚焦“四个定位”“五大任务”,注重制度创新,创造了营商环境、精准招商等诸多“示范区品牌”。“从办公经费由‘零’起步,到有独立财税体系;从闲置空地与停摆项目伴生,到优质项目纷至沓来、盘活建设;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广受关注,背后都不离开改革推动。”董峰感慨。
健全工作体系。沈抚示范区创新形成了“管委会+专班+智库”的工作架构,持之以恒打造了涵盖用人制度、运行机制、行政审批制度、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十大领域改革”体系,统筹推进110项改革措施,形成50余项制度性创新成果。以用人制度改革推进培养“优秀的人”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的“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全员招商体制不断优化,“一支队伍执法”“一警多能”等系列改革持续推进;“企业开办7环节2小时”、社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产业图谱精准招商等多项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示范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基本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创新管理模式。沈抚示范区实现沈阳、抚顺两大片区托管,创造性地构建跨行政区域建设管理模式,并与沈阳、抚顺融合联动发展。着眼管理体制扁平化,纵向实行“管委会+街道”两级管理,横向实行“管委会+大部制”,承接省政府赋予的211项行政职权,推动105项民生事项“全域通办”。着眼开发建设市场化,实行“管委会+平台公司”,“小政府、大社会”高效扁平化管理体系不断深化。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沈抚示范区始终以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为目标,建设东北地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标杆区,深化“放管服”改革,量化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实施方案》百项举措,压减审批时限94.41%,创造了一系列领先全国的示范区速度,成为全国仅8家、东北唯一的国家政务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积极打造以企业信用承诺制审批改革、构建科学高效事中监管体系、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沈抚政务服务标准,加快由追求速度之变向标准化制定者的转变。“诚信沈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启动建设,连续两年政策资金100%兑现,诚信为基的信用契约精神在示范区扎根向深,良好的营商环境彰显品牌效应。
一系列改革举措之下,在这块“试验田”内,市场主体加速集聚,发展活力持续迸发。近5年来,沈抚示范区新增市场主体73891户,总数是2018年初的8.4倍。
从量变到质变 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眼下,广泰真空装备沈抚生产基地增资扩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该项目拟建设真空装备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建立稀土永磁体表面沉积重稀土膜层的真空镀膜连续线的中期试验生产线。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以上。
广泰真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沈抚示范区智能制造领域的代表企业,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发展壮大的土壤。近年来,得益于当地政府组织的精益管理培训,企业生产效能提升、作业环境改善、员工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在业内的竞争力也随之提升。
如今,以广泰真空为代表的“新字号”企业正在示范区茁壮成长。招“高”引“新”,是沈抚示范区产业布局的逻辑起点,也是终极目标。近年来,沈抚示范区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以工业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40%、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超2.5%为近期发展目标,以引进项目投资强度亩均300万元、税收贡献亩均40万元为约束性指标,探索构建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
建设协同创新体系。沈抚示范区积极引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东北大学沈抚工研院等产学研项目落地,重点围绕破解高温合金、高端轴承钢、特种材料等领域难题,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积极吸引一批科学家团队在示范区干事创业,全面构建具有示范区特色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壮大企业集群规模。沈抚示范区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积极引育“雏鹰—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形成完善的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启动“金种子”企业培育计划,累计培育企业达50家,建设了精益管理数字化实训基地,实施存量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并积极吸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孕育转化有商业价值的科技成果,打造了具有影响力的示范区科技型企业集群。
沈抚示范区在一步步摸索中走出适合自己的科创发展路径,呈现创新活力奔涌的向好态势。近5年来,高新技术企业增长242%、达到1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316%、达到204家,“专精特新”总体数量翻五倍;培育瞪羚企业14家、雏鹰企业49家;2021年发明专利同比增长310%。
从“四处找绿”到“推窗见绿” 生态优先展现环境魅力
时隔5年,田芳静再次来到沈抚示范区,这次她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留在这里,置业创业。
5年前,在沈抚示范区开展的一次招商活动上,田芳静跟随企业考察团从南方到这里参观考察,那次活动让她对这片土地印象深刻。可是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政策、产业方面的独特优势却最终败给了她对当地环境和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担忧。返程时,她和示范区定下了一个“五年之约”——“五年后,我还会再来。”
这次一来,惊喜满满,忧虑已无。“如今的示范区,无论是发展机遇还是人文氛围,无论是生活配套还是居住环境,都是我首选的安家地。营商环境更不用说,所以干脆就带着项目过来了。”再次来到沈抚示范区,田芳静喜出望外。
田芳静这次抉择的背后,是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活感受的综合性考量。从“四处找绿”到“推窗见绿”,人居环境有效优化、保障工程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不断提升,近年来,沈抚示范区用实际行动在提高生态宜居度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沈抚示范区坚持走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之路,近5年来,累计投入城建资金近40亿元,推动示范区由传统两市城乡接合区向“宜居、宜业、宜游、宜创”的美好家园转变。城市整体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示范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高水平的生态治理“绿意”更浓。沈抚示范区按照高端定位、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存量优化的规划原则,始终坚持留白留璞增绿,确立“一带三轴”生态景观布局,构建“一心、一带、六廊、七区”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形成建筑融合在水域河流、景观绿化中的“绿色生态天际线”。通过3年种绿补绿,绿化面积年均增幅20%以上,绿地率达到16.4%;规划构建了10条全长约156公里的绿道慢道体系;以浑河左岸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景观建设齐头并进,人民文化公园即将正式开园,加快由“公园在城市中”向“城市在公园里”改变。
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加速推进。沈抚示范区聚焦更好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规划了“十横十纵”路网和立体轨道交通网,建成市政道路230公里,铺设雨污管线465公里;推动轻轨5号线延伸至抚顺市边界;全国首条跨两市的有轨电车正式运营通车;成功争取沈白客专在示范区设站;推动沈阳地铁9号线二期工程纳入建设规划。成为国家与辽宁省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首批试点之一,安排老旧小区改造38项,惠及居民9527户。
高质量的民生工程跨越提升。沈抚示范区累计投入教育、卫生等民生资金达7.7亿元,成功引入东北育才、省实验学校、中科院幼儿园等9所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今年,一系列民生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高标准的示范区敬老院正式落成,中科院幼儿园、拉古中心幼儿园开园运行,南京一校、南昌中学将于本月正式开学,得到社会面广泛关注;汪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齐头并进,围绕敬老、抚幼、育才广聚优质民生资源。
数学运算中的逢十进一,带来的是量级的提升;时间流淌中的逢十进一,带来的是代际的跨越。新的十年已经迎面而来,阶段性成果不断显现、发展预期持续向好的沈抚示范区,奋力推进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宏大场景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