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地方频道

政协委员持续为大运河保护建言献策 做好大运河保护利用的大文章

2022-09-08 08:28 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昌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开展“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提案督办”,组织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调研,召开“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一直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凝聚了许多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推进大运河保护利用,已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大运河沿线省市各级政协委员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责任。

将大运河打造成有水的河、清水的河、有水利价值的河、有文化内涵的河

今年4月28日,经过多日集中补水,京杭大运河终于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水是命脉,是基础。大运河的防洪排涝、输水供水、内河航运、生态景观等功能,都要靠水来实现。如何实现运河主要河段有水及生态改善,是全国政协委员一直高度关注的问题。

2019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科学配置和优化调度水资源,重塑大运河“有水的河”现实载体;同时,在大运河文化带的主轴和具备条件的其他有水河段两岸建设绿色生态廊道,构建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

《规划纲要》出台前后,从2018年9月到2019年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率调研组分别赴山东、江苏和河北沧州等多地进行调研,为推动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言资政、凝聚共识。

在调研中,委员们看到运河水的现实情况是:黄河以北运河河段除城区景观河段外,有河皆干、有水皆污;黄河以南运河河段水质普遍较差;运河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环境、生态等多功能的冲突不断出现。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首先要做好水这篇文章,将大运河打造成有水的河、清水的河、有水利价值的河、有文化内涵的河。”全国政协委员朱程清表示,针对北方缺水的实际和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漏斗的现状,外调水是一个必然选择。她建议,加快提升南水北调东线输水能力,优先保护水资源,统筹发挥水功能、规划好大运河在当代的使用价值。

黄河以南运河河段仍承担着重要的航运功能,但却存在水质较差、生态系统亟待修复等问题。“要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首先必须得抓生态建设。”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孙庆聚说,“大运河的生态建设,首先要治水,以治水带动河岸的绿化和空气的净化,最终实现大运河整体生态廊道建设。”

2019年5月24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推动《规划纲要》有关内容落地实施进行建言资政。许多参与过前期调研的政协委员,带着调研成果参加了这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在这次座谈会上,委员们认为,运河“河长制”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制度,在大运河沿线各个省市地区,“河长制”已实现全面覆盖。“大运河各级河道河长要有名有实、责任到位,形成‘一河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佳义说,“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分地域、分阶段、分标准实现有水、通水、通航。”

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唤醒大运河文化记忆

“远看通州城啊,好大一条船啊,高高燃灯塔呀,是条大桅杆……开船喽。”今年6月24日,位于京冀交界处的北运河杨洼船闸现场,一曲“运河号子”拉开了京杭大运河京冀游船通航仪式的序幕,标志着京杭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

大运河沿线有8省市,包含多处遗址、古镇及文化遗产项目,这样庞大体量的文化遗产,需要进行整体性、抢救性、预防性保护。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全国政协委员们一直在奔走呼吁。

2017年,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结束后不久,全国政协从审查立案的4156件提案中,经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41个重点督办提案题目。其中,“将建设‘大运河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被确定为14个以调研形式督办的重点提案之一。2018年9月起,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曾3次组织到大运河沿线8省市的大运河遗址、古镇及文化遗产项目深入调研,并通过双周协商座谈会、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等多种方式,为做好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建议。

调研中,专家、委员们发现,由于历史以及其他原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存在保护力度不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开发建设盲目过度、同质化明显等问题。在随后召开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12位委员、专家学者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作出集中反映,98位委员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踊跃发言,并提出意见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作出现场回应。

——针对运河文旅融合影响力不够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表示,将深化重大工程的研究和实施、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实施一批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加强标准的谋划和制定。

——针对大运河文化遗产没有形成完善、规范、准确的数据库问题,国家文物局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会考虑将大运河整个沿线文物数据的收集、整理,切切实实纳入工作日程上来。

——针对大运河沿线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问题,文化和旅游部负责同志表示,将统筹加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特别是在大运河沿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建设、沿线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等方面持续推进。

2020年9月11日,全国政协围绕“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主题,召开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会议专门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介绍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力有序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落实情况,帮助委员知情明政,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

让人民群众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涉及城乡建设、水利交通、生态环境、文物保护、非遗传承、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归根结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大运河还给人民。

在调研中,委员们发现:一些运河沿线的古镇古村在规划建设中没有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存在重“物”轻“人”、功能业态重“客”轻“主”、文化挖掘重“硬”轻“软”等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金永伟建议,应充分尊重当地居民意愿,重新建立起大运河与村镇居民的紧密联系;鼓励沿线百姓自发地参与,让运河的传说故事、绝技绝活、风味美食、民风民俗重回民众日常生活。

全国政协常委杜卫在浙江调研时发现,随着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大运河浙江段沿线集聚了70余个特色小镇,成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载体,为大运河浙江段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要进一步发挥特色小镇的作用,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有机融合。”杜卫建议,应以历史经典产业、时尚文创等特色小镇为载体,推进运河沿线的中华老字号保护传承和时尚文创产业发展。

“运河古镇古村保护要让当地居民唱主角”“必须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随着大运河保护利用的深入推进,委员们至今仍在为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文化不断奔走呼吁。大运河沿线一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能够保存下来,离不开历届政协委员一直以来的努力。

如今,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正迎来最好时期。委员们表示,推进大运河保护利用,已成为政协委员的一份文化情怀和历史责任,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把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抓下去,中国大运河定会焕发勃勃生机,展现夺目光彩。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8日 18 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开展“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提案督办”,组织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调研,召开“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一直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凝聚了许多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推进大运河保护利用,已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大运河沿线省市各级政协委员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责任。

将大运河打造成有水的河、清水的河、有水利价值的河、有文化内涵的河

今年4月28日,经过多日集中补水,京杭大运河终于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水是命脉,是基础。大运河的防洪排涝、输水供水、内河航运、生态景观等功能,都要靠水来实现。如何实现运河主要河段有水及生态改善,是全国政协委员一直高度关注的问题。

2019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科学配置和优化调度水资源,重塑大运河“有水的河”现实载体;同时,在大运河文化带的主轴和具备条件的其他有水河段两岸建设绿色生态廊道,构建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

《规划纲要》出台前后,从2018年9月到2019年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率调研组分别赴山东、江苏和河北沧州等多地进行调研,为推动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言资政、凝聚共识。

在调研中,委员们看到运河水的现实情况是:黄河以北运河河段除城区景观河段外,有河皆干、有水皆污;黄河以南运河河段水质普遍较差;运河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环境、生态等多功能的冲突不断出现。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首先要做好水这篇文章,将大运河打造成有水的河、清水的河、有水利价值的河、有文化内涵的河。”全国政协委员朱程清表示,针对北方缺水的实际和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漏斗的现状,外调水是一个必然选择。她建议,加快提升南水北调东线输水能力,优先保护水资源,统筹发挥水功能、规划好大运河在当代的使用价值。

黄河以南运河河段仍承担着重要的航运功能,但却存在水质较差、生态系统亟待修复等问题。“要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首先必须得抓生态建设。”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孙庆聚说,“大运河的生态建设,首先要治水,以治水带动河岸的绿化和空气的净化,最终实现大运河整体生态廊道建设。”

2019年5月24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推动《规划纲要》有关内容落地实施进行建言资政。许多参与过前期调研的政协委员,带着调研成果参加了这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在这次座谈会上,委员们认为,运河“河长制”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制度,在大运河沿线各个省市地区,“河长制”已实现全面覆盖。“大运河各级河道河长要有名有实、责任到位,形成‘一河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佳义说,“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分地域、分阶段、分标准实现有水、通水、通航。”

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唤醒大运河文化记忆

“远看通州城啊,好大一条船啊,高高燃灯塔呀,是条大桅杆……开船喽。”今年6月24日,位于京冀交界处的北运河杨洼船闸现场,一曲“运河号子”拉开了京杭大运河京冀游船通航仪式的序幕,标志着京杭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

大运河沿线有8省市,包含多处遗址、古镇及文化遗产项目,这样庞大体量的文化遗产,需要进行整体性、抢救性、预防性保护。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全国政协委员们一直在奔走呼吁。

2017年,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结束后不久,全国政协从审查立案的4156件提案中,经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41个重点督办提案题目。其中,“将建设‘大运河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被确定为14个以调研形式督办的重点提案之一。2018年9月起,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曾3次组织到大运河沿线8省市的大运河遗址、古镇及文化遗产项目深入调研,并通过双周协商座谈会、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等多种方式,为做好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建议。

调研中,专家、委员们发现,由于历史以及其他原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存在保护力度不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开发建设盲目过度、同质化明显等问题。在随后召开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12位委员、专家学者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作出集中反映,98位委员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踊跃发言,并提出意见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作出现场回应。

——针对运河文旅融合影响力不够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表示,将深化重大工程的研究和实施、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实施一批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加强标准的谋划和制定。

——针对大运河文化遗产没有形成完善、规范、准确的数据库问题,国家文物局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会考虑将大运河整个沿线文物数据的收集、整理,切切实实纳入工作日程上来。

——针对大运河沿线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问题,文化和旅游部负责同志表示,将统筹加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特别是在大运河沿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建设、沿线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等方面持续推进。

2020年9月11日,全国政协围绕“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主题,召开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会议专门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介绍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力有序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落实情况,帮助委员知情明政,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

让人民群众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涉及城乡建设、水利交通、生态环境、文物保护、非遗传承、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归根结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大运河还给人民。

在调研中,委员们发现:一些运河沿线的古镇古村在规划建设中没有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存在重“物”轻“人”、功能业态重“客”轻“主”、文化挖掘重“硬”轻“软”等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金永伟建议,应充分尊重当地居民意愿,重新建立起大运河与村镇居民的紧密联系;鼓励沿线百姓自发地参与,让运河的传说故事、绝技绝活、风味美食、民风民俗重回民众日常生活。

全国政协常委杜卫在浙江调研时发现,随着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大运河浙江段沿线集聚了70余个特色小镇,成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载体,为大运河浙江段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要进一步发挥特色小镇的作用,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有机融合。”杜卫建议,应以历史经典产业、时尚文创等特色小镇为载体,推进运河沿线的中华老字号保护传承和时尚文创产业发展。

“运河古镇古村保护要让当地居民唱主角”“必须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随着大运河保护利用的深入推进,委员们至今仍在为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文化不断奔走呼吁。大运河沿线一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能够保存下来,离不开历届政协委员一直以来的努力。

如今,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正迎来最好时期。委员们表示,推进大运河保护利用,已成为政协委员的一份文化情怀和历史责任,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把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抓下去,中国大运河定会焕发勃勃生机,展现夺目光彩。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8日 18 版)

(责任编辑:鄂智超)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