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江西>江西要闻

《庐山观》:告诉您一个这样的江西

2022-09-16 08:19 江西日报  作者:郑少忠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对江西的描述是多么的精准独到。

“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欧阳修对家乡的赞誉是多么的惬意自豪!

…………

您眼中的江西是什么样的?您会怎么样向外界介绍江西?

江西太厚重。很多人都用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古色厚土来描述她、赞美她。了解江西历史文化的人都说,这个总结有根有据,一如我们脚下的红土地那样血性、豪迈。

江西太俊秀。有人形容说,江西是一本书,一本物华天宝、底蕴厚重的书;是一幅画,一幅绿水青山、钟灵毓秀的画;是一首诗,一首人杰地灵、俊采星驰的诗。了解江西现实的人都会说,这个比喻妥帖形象,一如我们脚下红土地那样温暖、厚实。

江西有时还真是太“憋屈”。有人曾用“存在感不强”“环江西圈”之类的“俚语”来调侃她。也许是“爱之深、责之切”吧?了解江西历史和现状的人都会说,这话说得偏颇,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缺憾?

您眼中的江西是什么样的?怎么样向省内外、向国内外的朋友推介江西?我没有这个水平,但我觉得我有这个责任。

江西省领导提出:“不以江西为世界,而以世界谋江西。”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派驻江西的记者,怎么样看江西?怎么样向省内外、向国内外推介江西?我理解我们既要有“跳出庐山看江西”的胸襟,更要有“敢叫世界看江西”的担当。为此,我们不揣冒昧,斗胆开设“‘庐山观’——敢叫世界看江西”专栏,综合运用人民日报报网端等形式宣传报道江西。

《英雄南昌赞英雄》《天下谁敢小九江》《谁与宜春伯仲间》《抚州:后来谁与子争先》《多彩吉安谁比肩》《血性赣南》……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绘江西?多少个不眠之夜,我在陋室里搜肠刮肚。

《直把萍乡当故乡》《惟新在余话新余》《智铜道合话鹰潭》《上饶上饶上乘富饶》《景德镇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人民日报记者情系老区、关注江西的情怀跃然纸上。

《要治治这样的机关“肠梗阻”》《江西人员密集场所设“一米线”好》《省领导兼任产业链链长制好》——这一个个“爱憎分明”的“题格”,饱含了一个“进口老表”对赣鄱大地的多少深情?

我不揣冒昧,将《庐山观》栏目的一些文章,以及其他一些文章,打磨编著成集,取名为《庐山观》,寓意换个角度看江西,跳出庐山看江西,借这个机会向全国、向世界推介江西。

“远近高低各不同。”撰写《庐山观》的本意为换个角度看江西,跳出庐山看江西。但跳没跳出?看得准不准?我心里一直在打鼓。一些看法也是个人一孔之见,肯定有一些不周甚至谬误,思虑再三,还是先抛出来请读者赐教、指正,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改完善。

读懂了江西,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读懂了中国。赢得了青年,就是赢得了未来。如果这本《庐山观》——一个人民日报记者眼中的江西,能对您,对省内外、对海内外所有关心江西、研究江西的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对广大青年学生更好地了解江西、了解中国有一点帮助,余愿足矣。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对江西的描述是多么的精准独到。

“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欧阳修对家乡的赞誉是多么的惬意自豪!

…………

您眼中的江西是什么样的?您会怎么样向外界介绍江西?

江西太厚重。很多人都用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古色厚土来描述她、赞美她。了解江西历史文化的人都说,这个总结有根有据,一如我们脚下的红土地那样血性、豪迈。

江西太俊秀。有人形容说,江西是一本书,一本物华天宝、底蕴厚重的书;是一幅画,一幅绿水青山、钟灵毓秀的画;是一首诗,一首人杰地灵、俊采星驰的诗。了解江西现实的人都会说,这个比喻妥帖形象,一如我们脚下红土地那样温暖、厚实。

江西有时还真是太“憋屈”。有人曾用“存在感不强”“环江西圈”之类的“俚语”来调侃她。也许是“爱之深、责之切”吧?了解江西历史和现状的人都会说,这话说得偏颇,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缺憾?

您眼中的江西是什么样的?怎么样向省内外、向国内外的朋友推介江西?我没有这个水平,但我觉得我有这个责任。

江西省领导提出:“不以江西为世界,而以世界谋江西。”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派驻江西的记者,怎么样看江西?怎么样向省内外、向国内外推介江西?我理解我们既要有“跳出庐山看江西”的胸襟,更要有“敢叫世界看江西”的担当。为此,我们不揣冒昧,斗胆开设“‘庐山观’——敢叫世界看江西”专栏,综合运用人民日报报网端等形式宣传报道江西。

《英雄南昌赞英雄》《天下谁敢小九江》《谁与宜春伯仲间》《抚州:后来谁与子争先》《多彩吉安谁比肩》《血性赣南》……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绘江西?多少个不眠之夜,我在陋室里搜肠刮肚。

《直把萍乡当故乡》《惟新在余话新余》《智铜道合话鹰潭》《上饶上饶上乘富饶》《景德镇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人民日报记者情系老区、关注江西的情怀跃然纸上。

《要治治这样的机关“肠梗阻”》《江西人员密集场所设“一米线”好》《省领导兼任产业链链长制好》——这一个个“爱憎分明”的“题格”,饱含了一个“进口老表”对赣鄱大地的多少深情?

我不揣冒昧,将《庐山观》栏目的一些文章,以及其他一些文章,打磨编著成集,取名为《庐山观》,寓意换个角度看江西,跳出庐山看江西,借这个机会向全国、向世界推介江西。

“远近高低各不同。”撰写《庐山观》的本意为换个角度看江西,跳出庐山看江西。但跳没跳出?看得准不准?我心里一直在打鼓。一些看法也是个人一孔之见,肯定有一些不周甚至谬误,思虑再三,还是先抛出来请读者赐教、指正,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改完善。

读懂了江西,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读懂了中国。赢得了青年,就是赢得了未来。如果这本《庐山观》——一个人民日报记者眼中的江西,能对您,对省内外、对海内外所有关心江西、研究江西的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对广大青年学生更好地了解江西、了解中国有一点帮助,余愿足矣。

(责任编辑:毛思远)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