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观点

爱看展,更爱一起看展

2022-09-16 08:28   作者:张晔

“周末了,看展去!”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博物馆里人头攒动,各类展览异彩纷呈。“九月不可错过的展览合集”“这些神仙打架的展览你看了吗”等话题,不时成为热门。与此同时,“看展式社交”也逐渐兴起,与“露营热”“飞盘热”等一样,成为当下年轻人喜爱的社交方式。当相约看展,你我心里在想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看展,首先是一种文化艺术欣赏活动。今年年初,故宫博物院的“何以中国”大展掀起了“国宝热”的高潮,观众队伍绕着文华殿一路排到文渊阁,宁肯等上两三个小时,也要一窥130余件“国宝”的真容。这更是文博爱好者们的一场盛会,有文博达人提前查资料、做功课,录制讲解视频上传社交媒体平台,同好们一边听讲解看展,一边如数家珍地讨论文物的前世今生。这种“知识分享型”看展,让拥有相同深度爱好的陌生人得以互相熟识,互相欣赏,从知识“链接”逐渐扩展成情感“链接”。

看展一定要有“学术门槛”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看展并不仅仅是来上一堂文化艺术课,而是探寻生活、发现共鸣的一种休闲方式。正在展出的“百年无极——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展”中,观众们在一幅名为《用功的男孩》油画前纷纷拍照,甚至立即更改了自己的朋友圈封面和头像。论艺术性、珍稀度,这并不是展览中价值最高的作品,但这幅画中,高高堆积的书本和男孩生动忧郁的神情,实在是戳中了不少人的神经,令人“心有戚戚焉”。

让“高冷”的艺术走下神坛,让“看展”融入年轻人的日常,背后离不开各地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开办新展、精心策展的努力。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000场,教育活动32万场,接待观众近8亿人次;今年1月至5月,最受欢迎景区前10类中,博物馆、展览馆排在第4位,95后预定博物馆订单的占比达到25%。越来越多的专题展开在家门口,越来越珍贵的“宝贝”得以呈现在眼前,“数质”双升的展览,更在策展思路上不断迈出创新的步伐。

沉浸式光影秀,观众摆出各式“剪影”造型,让自己也成为LED屏中一道流动风景;互动式小游戏,古人玩过的同款游戏,你能赢吗?穿上古装打卡一场中国古代服饰展;一身黑衣外加小黑帽,模仿展板上的“拉斐尔”谁更神似……打破传统意义上“展厅—展台—展品”的观展形式,策展方不断延伸着展览的多重功能。声光电的感官刺激、互动体验的娱乐快感、适宜拍照的背景设计,为观展的人们创造一种艺术与娱乐共存、独立探索与社交分享同在的休闲方式。

“我喜欢看展,更喜欢与朋友一起看展的感觉。”对于一些看展达人来说,打卡一个新展,如同开启一场自由探寻的旅行,而与朋友一起,更增加了“定格共同记忆”的仪式感。“比如,有的展览胜在环境优美,气氛感强,约上两三友人感受‘生活在此处’的愉悦;有的展览重磅多,价值高,当然是希望跟大牛一起观展,还能学习探讨。”有观众说。当下,“看展式社交”的边界也不止于“看展”,不少因爱好而自发组织的“看展小分队”,专门设计了LOGO,定制口罩、帆布包,走出展厅、走进餐厅,在没有展览的日子里一起爬山、遛弯、徒步,以“看展”为媒介,串接起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们热爱生活的心。

这正是:

新朋与旧友,观展共携手。

艺术兼休闲,乐趣在心头。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

“周末了,看展去!”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博物馆里人头攒动,各类展览异彩纷呈。“九月不可错过的展览合集”“这些神仙打架的展览你看了吗”等话题,不时成为热门。与此同时,“看展式社交”也逐渐兴起,与“露营热”“飞盘热”等一样,成为当下年轻人喜爱的社交方式。当相约看展,你我心里在想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看展,首先是一种文化艺术欣赏活动。今年年初,故宫博物院的“何以中国”大展掀起了“国宝热”的高潮,观众队伍绕着文华殿一路排到文渊阁,宁肯等上两三个小时,也要一窥130余件“国宝”的真容。这更是文博爱好者们的一场盛会,有文博达人提前查资料、做功课,录制讲解视频上传社交媒体平台,同好们一边听讲解看展,一边如数家珍地讨论文物的前世今生。这种“知识分享型”看展,让拥有相同深度爱好的陌生人得以互相熟识,互相欣赏,从知识“链接”逐渐扩展成情感“链接”。

看展一定要有“学术门槛”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看展并不仅仅是来上一堂文化艺术课,而是探寻生活、发现共鸣的一种休闲方式。正在展出的“百年无极——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展”中,观众们在一幅名为《用功的男孩》油画前纷纷拍照,甚至立即更改了自己的朋友圈封面和头像。论艺术性、珍稀度,这并不是展览中价值最高的作品,但这幅画中,高高堆积的书本和男孩生动忧郁的神情,实在是戳中了不少人的神经,令人“心有戚戚焉”。

让“高冷”的艺术走下神坛,让“看展”融入年轻人的日常,背后离不开各地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开办新展、精心策展的努力。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000场,教育活动32万场,接待观众近8亿人次;今年1月至5月,最受欢迎景区前10类中,博物馆、展览馆排在第4位,95后预定博物馆订单的占比达到25%。越来越多的专题展开在家门口,越来越珍贵的“宝贝”得以呈现在眼前,“数质”双升的展览,更在策展思路上不断迈出创新的步伐。

沉浸式光影秀,观众摆出各式“剪影”造型,让自己也成为LED屏中一道流动风景;互动式小游戏,古人玩过的同款游戏,你能赢吗?穿上古装打卡一场中国古代服饰展;一身黑衣外加小黑帽,模仿展板上的“拉斐尔”谁更神似……打破传统意义上“展厅—展台—展品”的观展形式,策展方不断延伸着展览的多重功能。声光电的感官刺激、互动体验的娱乐快感、适宜拍照的背景设计,为观展的人们创造一种艺术与娱乐共存、独立探索与社交分享同在的休闲方式。

“我喜欢看展,更喜欢与朋友一起看展的感觉。”对于一些看展达人来说,打卡一个新展,如同开启一场自由探寻的旅行,而与朋友一起,更增加了“定格共同记忆”的仪式感。“比如,有的展览胜在环境优美,气氛感强,约上两三友人感受‘生活在此处’的愉悦;有的展览重磅多,价值高,当然是希望跟大牛一起观展,还能学习探讨。”有观众说。当下,“看展式社交”的边界也不止于“看展”,不少因爱好而自发组织的“看展小分队”,专门设计了LOGO,定制口罩、帆布包,走出展厅、走进餐厅,在没有展览的日子里一起爬山、遛弯、徒步,以“看展”为媒介,串接起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们热爱生活的心。

这正是:

新朋与旧友,观展共携手。

艺术兼休闲,乐趣在心头。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黄晓莹)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