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湖北>社会民生

“只有太湖美,我们的日子才会更美”(新时代画卷·奋进十年)

2022-09-18 07:48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上中下游协同发力、流域齐治、湖塘并治。

穿上救生衣、拿起打捞竿、驾着工作船,江苏苏州七都镇吴溇村51岁的退捕渔民张建新顶着烈日朝太湖深处驶去。如非遇到恶劣天气,他每天都会来到湖边的吴溇港,驾船清理湖面垃圾与杂物,打捞水草。

吴溇港是连接太湖和金鱼漾的一条小河道。过去,张建新几十年如一日,驾着渔船从这里出发,到太湖捕鱼;现在,他有了新身份:太湖上的保洁员。

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除此以外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从2021年1月1日开始实行“十年禁渔”。11.1万艘渔船、23.1万名渔民退捕上岸,万里长江得以休养生息,长江生物资源状况逐步好转。

在张建新的家乡苏州,一条望虞河连接太湖和长江。按照规定,太湖除保护区以外的水域由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禁捕范围和时间。2020年,根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张建新和其他太湖渔民一起,于10月1日退捕上岸。

出生在渔船上,从小在湖面上长大,大半辈子都在水上度过,离了船,上了岸,张建新靠啥吃饭?

很快,他所在的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出台了就业帮扶政策。七都镇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吴佩培介绍,为了确保退捕渔民上岸不失业,人社部门送岗到家。针对渔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劳动技能水平不高、年龄偏大等特点,七都镇成立了太湖保洁队,并开发了多个公益性岗位;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员时,针对上岸渔民和渔民子弟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他们转产就业。

2021年初,张建新被吸纳到保洁队,每天工资220元,过年过节有福利,运营公司还给买社保。

26岁的张裕玲是张建新的独生女,作为一名“渔三代”,她的就业也被列入相关保障计划。大学毕业的张裕玲通过应聘,进入七都小学,教孩子们美术。

吴溇村党委书记顾雪冬介绍,目前,吴溇村在劳动年龄段的180名退捕渔民已全部实现就业,其中灵活就业94人、单位就业49人、自主创业37人。

张建新的父亲老张也曾是渔民,在太湖上风吹日晒生活了69年。当岸边停了十几年的水泥住家船、两艘锈迹斑斑的铁渔船被拆除后,老张和妻子一起离开这片水域,告别“水上漂”的历史,住进了岸上一栋专门安置上岸渔民的4层联排楼房。

上岸后,老张和妻子每月加起来能领1000多元的“退休金”,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由于过去常年生活在水上,老张患有较为严重的风湿病,每到下雨天,身上很多关节都隐隐作痛。

吴溇村很多上了年纪的渔民都患有胃炎、风湿等职业病。针对这一情况,2021年初,村里专门建了一个“中医阁”,免费为渔民提供推拿、针灸、拔罐等中医诊疗服务。

老张每周都要来“中医阁”测血压、血糖,每月进行一次针灸治疗。在驻村医生的精心呵护下,他的风湿病症状明显改善。

几年前,吴溇港还是一条“脏乱差”的河道:河面停满渔船,渔民吃住在船上,生活污水直接往河里排放。随着渔民退捕上岸,小河有了全新面貌。

小桥流水、曲径回廊,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巨木搭成的戏台……七都镇即将建成的吴溇老街,老张茶余饭后常来走一走。“在那么狭窄的渔船里住了一辈子,没想到上岸后能住进漂亮的‘景区’里,70多岁了还能过上这么安稳的生活。”

“围网被拆除,住家船、渔船清退后,太湖卸下沉重的‘包袱’,这两年,明显地感觉到太湖变得越来越美了。”张裕玲说。

走在约3公里长的吴溇村太湖岸线上,放眼远眺,对岸层层叠叠的青山在湖水的波光粼粼中若隐若现。近岸处,绿意盎然,风光旖旎。湖面上,荷叶飘飘,白鹭翩跹;水面下,绿草悠悠,鱼翔浅底。

天气晴朗的时候,张裕玲会带着安置小区的孩子们去湖边写生。“过去,这里是渔港,停了上千条船……”张裕玲一边教孩子作画,一边讲述着记忆中的太湖变迁。“虽然上了岸,但我们的生活依然与太湖息息相关。只有太湖美,我们的日子才会更美。”

(本报记者  王伟健)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18日 07 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上中下游协同发力、流域齐治、湖塘并治。

穿上救生衣、拿起打捞竿、驾着工作船,江苏苏州七都镇吴溇村51岁的退捕渔民张建新顶着烈日朝太湖深处驶去。如非遇到恶劣天气,他每天都会来到湖边的吴溇港,驾船清理湖面垃圾与杂物,打捞水草。

吴溇港是连接太湖和金鱼漾的一条小河道。过去,张建新几十年如一日,驾着渔船从这里出发,到太湖捕鱼;现在,他有了新身份:太湖上的保洁员。

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除此以外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从2021年1月1日开始实行“十年禁渔”。11.1万艘渔船、23.1万名渔民退捕上岸,万里长江得以休养生息,长江生物资源状况逐步好转。

在张建新的家乡苏州,一条望虞河连接太湖和长江。按照规定,太湖除保护区以外的水域由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禁捕范围和时间。2020年,根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张建新和其他太湖渔民一起,于10月1日退捕上岸。

出生在渔船上,从小在湖面上长大,大半辈子都在水上度过,离了船,上了岸,张建新靠啥吃饭?

很快,他所在的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出台了就业帮扶政策。七都镇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吴佩培介绍,为了确保退捕渔民上岸不失业,人社部门送岗到家。针对渔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劳动技能水平不高、年龄偏大等特点,七都镇成立了太湖保洁队,并开发了多个公益性岗位;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员时,针对上岸渔民和渔民子弟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他们转产就业。

2021年初,张建新被吸纳到保洁队,每天工资220元,过年过节有福利,运营公司还给买社保。

26岁的张裕玲是张建新的独生女,作为一名“渔三代”,她的就业也被列入相关保障计划。大学毕业的张裕玲通过应聘,进入七都小学,教孩子们美术。

吴溇村党委书记顾雪冬介绍,目前,吴溇村在劳动年龄段的180名退捕渔民已全部实现就业,其中灵活就业94人、单位就业49人、自主创业37人。

张建新的父亲老张也曾是渔民,在太湖上风吹日晒生活了69年。当岸边停了十几年的水泥住家船、两艘锈迹斑斑的铁渔船被拆除后,老张和妻子一起离开这片水域,告别“水上漂”的历史,住进了岸上一栋专门安置上岸渔民的4层联排楼房。

上岸后,老张和妻子每月加起来能领1000多元的“退休金”,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由于过去常年生活在水上,老张患有较为严重的风湿病,每到下雨天,身上很多关节都隐隐作痛。

吴溇村很多上了年纪的渔民都患有胃炎、风湿等职业病。针对这一情况,2021年初,村里专门建了一个“中医阁”,免费为渔民提供推拿、针灸、拔罐等中医诊疗服务。

老张每周都要来“中医阁”测血压、血糖,每月进行一次针灸治疗。在驻村医生的精心呵护下,他的风湿病症状明显改善。

几年前,吴溇港还是一条“脏乱差”的河道:河面停满渔船,渔民吃住在船上,生活污水直接往河里排放。随着渔民退捕上岸,小河有了全新面貌。

小桥流水、曲径回廊,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巨木搭成的戏台……七都镇即将建成的吴溇老街,老张茶余饭后常来走一走。“在那么狭窄的渔船里住了一辈子,没想到上岸后能住进漂亮的‘景区’里,70多岁了还能过上这么安稳的生活。”

“围网被拆除,住家船、渔船清退后,太湖卸下沉重的‘包袱’,这两年,明显地感觉到太湖变得越来越美了。”张裕玲说。

走在约3公里长的吴溇村太湖岸线上,放眼远眺,对岸层层叠叠的青山在湖水的波光粼粼中若隐若现。近岸处,绿意盎然,风光旖旎。湖面上,荷叶飘飘,白鹭翩跹;水面下,绿草悠悠,鱼翔浅底。

天气晴朗的时候,张裕玲会带着安置小区的孩子们去湖边写生。“过去,这里是渔港,停了上千条船……”张裕玲一边教孩子作画,一边讲述着记忆中的太湖变迁。“虽然上了岸,但我们的生活依然与太湖息息相关。只有太湖美,我们的日子才会更美。”

(本报记者  王伟健)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18日 07 版)

(责任编辑:张沛)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