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9 17:10 人民网-安徽频道 作者:赵越
今年9月17日,合肥市长为“第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奖代表颁奖。人民网 赵越摄
“我毕业于合肥六中,于2016年获得合肥市第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以下简称‘市长奖’),这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高中时期的科技创新活动拓展了我的思维,提供了积极有用的探索和鼓励,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说这话的是曾经毕业于合肥六中的金慧敏,目前已经被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录取。
学生?市长奖?看似不搭边,实则真切反映了合肥市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高度重视。
“‘市长奖’全称为‘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于2003年10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设立,该奖项是合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最高荣誉。”合肥市科协科普部部长刁咸文介绍,“市长奖”每年评选不超过10名青少年,到目前为止,合肥市已经评选了18届,有100余名青少年获此殊荣。
18届,100余名。多吗?
不多。事实上,“市长奖”每次评选的“门槛”都很高:省级大赛一等奖已是最低标准,全国大赛拿名次才是“标配”,国际大赛摘金夺银也屡见不鲜。
从今年获奖者中可见一斑。获奖者蒋浩然,其创新论文入选2022年中国科协青少年国际科技竞赛和交流活动;合肥一中学生侯天尧,获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合肥一中学生邢昊天,获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一等奖(排名第10,进入国家集训队)……
近20年的“市长奖”实践,合肥收获的不仅是100余名小创客和一批创造成果,更令人欣喜的是,“科创土壤”的培育和“科创环境”在逐渐形成。
合肥六中可以说是一块“试验田”,如今也硕果累累。“近些年合肥六中的科技活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们已经有23位同学获得‘市长奖’,数量位居合肥市高中第一。”合肥六中科创中心主任鲍康胜从事科技创新工作已经整整20年,在他看来,从高中层面的科技活动来说,对孩子的一生会产生重大影响,很多孩子的人生轨迹也会因此改变。
城市创新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乡村地区的孩子们也有着一样的“科技梦“。在合肥市肥东县,2020年在县教体局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肥东县石油学校投入100万元,兴建了创新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乡村地区的孩子们也可以上机器人编程、机甲大师、无人机、3D打印等社团课程,在科技的土壤里汲取着营养,茁壮成长。
“市长奖”在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科创环境,助推合肥市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等方面夯实了基础。
其实,合肥市推动科技创新不仅仅体现在青少年身上,更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合肥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正加快实施“全域创新”发展战略,在推动全区域、全过程、全要素科技创新上取得积极成效,切实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合肥坚持高位谋划推动,出台《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从法治层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树立“科技即产业”发展理念,成立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构建全市“一盘棋”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科技”工作格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建立科研人员参加活动负面清单,实施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打造合肥“科创大脑”,整合全市科创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对接。
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合肥将每年的9月20日设立为“合肥科技创新日”,建成运行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积极举办全球科大人创新创业大赛、合肥市“三创”大赛、科技活动周等系列赛事活动,全社会关注创新、支持创新氛围与日俱增。
创新,这一基因不仅深刻融入了合肥青少年的血脉,更深刻融入合肥城市血脉,成为这座城市的最大标识、最大动能和最大潜力。一向“视创新如生命、把创新当使命、抓创新像拼命”的合肥,正朝着全球科创名城的方向,一往无前。
今年9月17日,合肥市长为“第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奖代表颁奖。人民网 赵越摄
“我毕业于合肥六中,于2016年获得合肥市第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以下简称‘市长奖’),这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高中时期的科技创新活动拓展了我的思维,提供了积极有用的探索和鼓励,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说这话的是曾经毕业于合肥六中的金慧敏,目前已经被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录取。
学生?市长奖?看似不搭边,实则真切反映了合肥市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高度重视。
“‘市长奖’全称为‘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于2003年10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设立,该奖项是合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最高荣誉。”合肥市科协科普部部长刁咸文介绍,“市长奖”每年评选不超过10名青少年,到目前为止,合肥市已经评选了18届,有100余名青少年获此殊荣。
18届,100余名。多吗?
不多。事实上,“市长奖”每次评选的“门槛”都很高:省级大赛一等奖已是最低标准,全国大赛拿名次才是“标配”,国际大赛摘金夺银也屡见不鲜。
从今年获奖者中可见一斑。获奖者蒋浩然,其创新论文入选2022年中国科协青少年国际科技竞赛和交流活动;合肥一中学生侯天尧,获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合肥一中学生邢昊天,获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一等奖(排名第10,进入国家集训队)……
近20年的“市长奖”实践,合肥收获的不仅是100余名小创客和一批创造成果,更令人欣喜的是,“科创土壤”的培育和“科创环境”在逐渐形成。
合肥六中可以说是一块“试验田”,如今也硕果累累。“近些年合肥六中的科技活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们已经有23位同学获得‘市长奖’,数量位居合肥市高中第一。”合肥六中科创中心主任鲍康胜从事科技创新工作已经整整20年,在他看来,从高中层面的科技活动来说,对孩子的一生会产生重大影响,很多孩子的人生轨迹也会因此改变。
城市创新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乡村地区的孩子们也有着一样的“科技梦“。在合肥市肥东县,2020年在县教体局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肥东县石油学校投入100万元,兴建了创新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乡村地区的孩子们也可以上机器人编程、机甲大师、无人机、3D打印等社团课程,在科技的土壤里汲取着营养,茁壮成长。
“市长奖”在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科创环境,助推合肥市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等方面夯实了基础。
其实,合肥市推动科技创新不仅仅体现在青少年身上,更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合肥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正加快实施“全域创新”发展战略,在推动全区域、全过程、全要素科技创新上取得积极成效,切实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合肥坚持高位谋划推动,出台《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从法治层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树立“科技即产业”发展理念,成立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构建全市“一盘棋”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科技”工作格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建立科研人员参加活动负面清单,实施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打造合肥“科创大脑”,整合全市科创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对接。
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合肥将每年的9月20日设立为“合肥科技创新日”,建成运行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积极举办全球科大人创新创业大赛、合肥市“三创”大赛、科技活动周等系列赛事活动,全社会关注创新、支持创新氛围与日俱增。
创新,这一基因不仅深刻融入了合肥青少年的血脉,更深刻融入合肥城市血脉,成为这座城市的最大标识、最大动能和最大潜力。一向“视创新如生命、把创新当使命、抓创新像拼命”的合肥,正朝着全球科创名城的方向,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