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观点

人民艺起评:考古热而从业冷亟待“破局”

2022-09-19 15:46 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燕 陆

近日,一则“敦煌考古编制岗位无人问津”的话题冲上热搜。一边是考公热,今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00万,一边是考古热,众多文物、文物机构和考古相关节目走红网络,但与此同时,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招聘岗位却总是空缺,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一个招聘名额,在报名时有五、六个人应聘,毕业院校都很不错,但最终全都弃考,相关名额也被浪费掉。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在招聘中为何出现这样的情况?外因是近些年各省各单位都增加了编制,毕业生有不少选择;内因则是敦煌地处西部、较为偏远,加之招聘门槛也不低等多重因素。

理清了为什么人才不愿来的缘由,才能更好解决这一问题。要招考的岗位需要专业性人才,专业门槛不能随意降低,那还能做些什么?不妨给予足够的成长空间、完善良好的生活配套,再给予与职位要求和专业水平匹配的待遇等。要关心爱护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别让情怀成为负担,给予奉献更多保障,这样才能招得来人,也才能留得住人、用得好人,让更多有兴趣的考古人才投身进来,助力敦煌考古学重新焕发生机。

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博大精深,解决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招聘难的问题很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要正视这背后折射出来的“考古热而从业冷”的趋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但全行业从业人员只有17.57万人。文物多、人才少,文物保护如何好?这是摆在行业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已逾百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学术研究体系日益完善,考古队伍和工作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新时代考古研究、工作的实际发展需要,对考古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想要走出“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一方面要抓前端,给予高校考古专业招生和人才培养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另一方面得稳后端,持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搭建科研交流平台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考古人才专业化水平,保持考古人才队伍稳定。

好在,考古人才重要、留住人才不易,已经逐渐成为共识,并且正在通过具体措施进行改善中。比如,今年5月,山西省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表明将在未来5年,通过高考面向全省117个县(市、区)免费定向培养600位文物全科人才。这是一种有益探索,给全国其他地方、其他部门不少启示。地方文物部门和高校联手,培养人才、供给人才,能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培养机制。

心怀问题意识,解决实际困难,让心怀考古热情和理想的专业人才和伟大的中国考古事业“双向奔赴”,才能更好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也才能真正落实好文物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

近日,一则“敦煌考古编制岗位无人问津”的话题冲上热搜。一边是考公热,今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00万,一边是考古热,众多文物、文物机构和考古相关节目走红网络,但与此同时,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招聘岗位却总是空缺,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一个招聘名额,在报名时有五、六个人应聘,毕业院校都很不错,但最终全都弃考,相关名额也被浪费掉。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在招聘中为何出现这样的情况?外因是近些年各省各单位都增加了编制,毕业生有不少选择;内因则是敦煌地处西部、较为偏远,加之招聘门槛也不低等多重因素。

理清了为什么人才不愿来的缘由,才能更好解决这一问题。要招考的岗位需要专业性人才,专业门槛不能随意降低,那还能做些什么?不妨给予足够的成长空间、完善良好的生活配套,再给予与职位要求和专业水平匹配的待遇等。要关心爱护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别让情怀成为负担,给予奉献更多保障,这样才能招得来人,也才能留得住人、用得好人,让更多有兴趣的考古人才投身进来,助力敦煌考古学重新焕发生机。

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博大精深,解决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招聘难的问题很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要正视这背后折射出来的“考古热而从业冷”的趋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但全行业从业人员只有17.57万人。文物多、人才少,文物保护如何好?这是摆在行业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已逾百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学术研究体系日益完善,考古队伍和工作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新时代考古研究、工作的实际发展需要,对考古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想要走出“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一方面要抓前端,给予高校考古专业招生和人才培养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另一方面得稳后端,持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搭建科研交流平台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考古人才专业化水平,保持考古人才队伍稳定。

好在,考古人才重要、留住人才不易,已经逐渐成为共识,并且正在通过具体措施进行改善中。比如,今年5月,山西省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表明将在未来5年,通过高考面向全省117个县(市、区)免费定向培养600位文物全科人才。这是一种有益探索,给全国其他地方、其他部门不少启示。地方文物部门和高校联手,培养人才、供给人才,能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培养机制。

心怀问题意识,解决实际困难,让心怀考古热情和理想的专业人才和伟大的中国考古事业“双向奔赴”,才能更好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也才能真正落实好文物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

(责任编辑:燕帅)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