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安徽>本网

“百亿粮仓”阜阳:“两强”给力 “一增”有力

2022-09-20 10:42 人民网-安徽频道  作者:汪瑞华 苗子健

发展科技特派员1393名,实现行政村科技服务全覆盖;拨付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6亿元,补贴各类机具8851台;粮食每亩实现节本增效400元以上,全市粮食收益较去年增加30亿元以上……

在“百亿粮仓”阜阳市,得益于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两强一增”行动的实施,一组数据勾勒出了农业的快速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不断涌现,让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甜头。

牛峰(左一)在田间地头帮扶指导。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牛峰(左一)在田间地头帮扶指导。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科技强农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站在阜阳市颍泉区闻集镇带状复合种植百亩示范区旁,踮起脚尖,翠绿的玉米、大豆,一眼望不到边。

今年还未满30岁的钱鑫磊,和农业打交道已经整9个年头,算得上是年轻的“老把式”。他告诉记者,自从牛叔来了之后,很多困扰他的玉米种植难题迎刃而解,最能体现的,就是亩均产量从过去的400公斤提高到了500公斤。

钱鑫磊喊的牛叔,就是阜阳市农科院玉米中心主任牛峰,也是闻集镇的科技特派员,自打来到闻集镇之后,他就成了村民们口中的牛叔、牛老师、牛专家。

自从成为闻集镇的科技特派员,一月两次的送技术下乡,是牛峰雷打不动的日常,不论农忙或农闲,总是要来到村里,和农户们一起说道说道。

“玉米收得早,子粒含水量高,易出现霉变,容重和干粒量也都达不到预期效果。”“株高控制在2.5米以下,不宜过高,果穗低于1.2米,株型要紧凑。”“带状复合种植,要充分发挥玉米、大豆间作的互补效益,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生产率”……

这些年来,牛峰利用科技知识帮着指导耕种、改良品种,带着调整结构、发展种植,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玉米产量15%的增产,让村民们对他是刮目相看,凡是提到牛专家的,个个都竖拇指说“是真牛!”

在阜阳,借助科技的力量,传统农业焕发勃勃生机。

农业的“科技范儿”,也不止于一块玉米地,像牛峰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已经发展了1393名,通过“聘、选、派、育”等方式,科技特派员的实践,正在通过“两强一增”行动让农业生产更轻松、更精准,也更高效。

红旗合作社农机仓库。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红旗合作社农机仓库。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机械强农 从“镐锄镰犁”到“金戈铁马”

秋风已起,玉米渐熟。

想起秋收,过去传统的“镐锄镰犁”正被大块头的“金戈铁马”所取代,机械强农,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跨越式的改变。

见到钱胜利时,他正在合作社的农机仓库,盘点停放整齐的各式农机:拖拉机、播种机、植保机、收割机……乍一看去,俨然一个小型农机展。

“夏收期间,一台台‘铁牛’大显身手,广袤田野里,那才叫一个带劲。靠着新农机,省时省力不说,麦子减损少,不要太省心!”回想起今年麦收场景,阜阳市颍泉区红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钱胜利是一脸的自豪。

连日来,在界首市云龙粮机有限公司,可一键遥控的举升平台、无人值守的智能化扦样机正在源源不断“走”下车间产线。

“我们自主研发的自走式举升平台,自重20吨,长18米宽3米,可一次性举升100吨散粮运输车,是实打实的‘大力士’。”安徽云龙粮机有限公司生产副总徐旭介绍,举升后,粮食直接入斗,然后输送入仓,一气呵成。

云龙粮机是界首市农机补短板,精准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实践。近年来,该市积极促进成立农机装备产业联盟,增加农机装备企业市场占有率,在服务粮油产品产储销等各环节中,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已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针对机械强农,阜阳市提出了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研制特色农机补短板、推进全程机械化、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和加快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等6项行动,旨在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今年以来,阜阳市积极落实购机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农机更新换代,拨付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6亿元,共实施补贴资金16553万元,补贴各类机具8851台。

在粮机生产车间,忙碌的产业工人加紧赶制农机。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在粮机生产车间,忙碌的产业工人加紧赶制农机。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促农增收 从吃饱肚子到鼓起袋子

这些天,颍泉区种粮大户郑洲,有事没事都要往地里转上两圈,“再过上十来天,玉米就要成熟了,正在加紧对农机进行检修保养,到时候上地里干活才不至于掉链子。”

郑洲过去开过出租、跑过大货,2019年开始包地,起初流转几十亩小试牛刀,看到效益后,如今的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1000亩。

“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有力带动了农产品涨身价、增效益。”郑洲颇有感触,他以今年小麦为例,亩产达到1300多斤,由于品质好、产量高,自然价格就不吃亏。加上即将收上来的玉米和大豆,全年下来,一亩地的效益可以涨到五六百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农民增收,事关农民的安居乐业和农村的和谐稳定。在阜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收入增加,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关键还能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往大了说,就是筑牢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在阜阳市“两强一增”行动实施中,明确对农民收入的工资性、财产性、经营性和转移性四项收入构成进行了部署,“四个轮子”一起转,只要人肯干,干啥都能赚。

对于农民来说,挣钱也从过去地里刨食的单选题变成了多选题。“土地流转出去,农忙时还可以在村里合作社打零工,加上农闲外出务工的收入,不少农民抓住了‘多选’的幸福,家庭收入也是蹭蹭往上涨。”身为合作社负责人,钱胜利最有发言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阜阳市夏粮呈现面积、产量、品质、效益“四提升”的全新局面,总产量达到329.82万吨,同比增长1.62%。鉴于粮价上涨,每亩实现节本增效400元以上,全市粮食收益较去年增加30亿元以上。

发展科技特派员1393名,实现行政村科技服务全覆盖;拨付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6亿元,补贴各类机具8851台;粮食每亩实现节本增效400元以上,全市粮食收益较去年增加30亿元以上……

在“百亿粮仓”阜阳市,得益于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两强一增”行动的实施,一组数据勾勒出了农业的快速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不断涌现,让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甜头。

牛峰(左一)在田间地头帮扶指导。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牛峰(左一)在田间地头帮扶指导。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科技强农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站在阜阳市颍泉区闻集镇带状复合种植百亩示范区旁,踮起脚尖,翠绿的玉米、大豆,一眼望不到边。

今年还未满30岁的钱鑫磊,和农业打交道已经整9个年头,算得上是年轻的“老把式”。他告诉记者,自从牛叔来了之后,很多困扰他的玉米种植难题迎刃而解,最能体现的,就是亩均产量从过去的400公斤提高到了500公斤。

钱鑫磊喊的牛叔,就是阜阳市农科院玉米中心主任牛峰,也是闻集镇的科技特派员,自打来到闻集镇之后,他就成了村民们口中的牛叔、牛老师、牛专家。

自从成为闻集镇的科技特派员,一月两次的送技术下乡,是牛峰雷打不动的日常,不论农忙或农闲,总是要来到村里,和农户们一起说道说道。

“玉米收得早,子粒含水量高,易出现霉变,容重和干粒量也都达不到预期效果。”“株高控制在2.5米以下,不宜过高,果穗低于1.2米,株型要紧凑。”“带状复合种植,要充分发挥玉米、大豆间作的互补效益,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生产率”……

这些年来,牛峰利用科技知识帮着指导耕种、改良品种,带着调整结构、发展种植,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玉米产量15%的增产,让村民们对他是刮目相看,凡是提到牛专家的,个个都竖拇指说“是真牛!”

在阜阳,借助科技的力量,传统农业焕发勃勃生机。

农业的“科技范儿”,也不止于一块玉米地,像牛峰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已经发展了1393名,通过“聘、选、派、育”等方式,科技特派员的实践,正在通过“两强一增”行动让农业生产更轻松、更精准,也更高效。

红旗合作社农机仓库。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红旗合作社农机仓库。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机械强农 从“镐锄镰犁”到“金戈铁马”

秋风已起,玉米渐熟。

想起秋收,过去传统的“镐锄镰犁”正被大块头的“金戈铁马”所取代,机械强农,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跨越式的改变。

见到钱胜利时,他正在合作社的农机仓库,盘点停放整齐的各式农机:拖拉机、播种机、植保机、收割机……乍一看去,俨然一个小型农机展。

“夏收期间,一台台‘铁牛’大显身手,广袤田野里,那才叫一个带劲。靠着新农机,省时省力不说,麦子减损少,不要太省心!”回想起今年麦收场景,阜阳市颍泉区红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钱胜利是一脸的自豪。

连日来,在界首市云龙粮机有限公司,可一键遥控的举升平台、无人值守的智能化扦样机正在源源不断“走”下车间产线。

“我们自主研发的自走式举升平台,自重20吨,长18米宽3米,可一次性举升100吨散粮运输车,是实打实的‘大力士’。”安徽云龙粮机有限公司生产副总徐旭介绍,举升后,粮食直接入斗,然后输送入仓,一气呵成。

云龙粮机是界首市农机补短板,精准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实践。近年来,该市积极促进成立农机装备产业联盟,增加农机装备企业市场占有率,在服务粮油产品产储销等各环节中,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已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针对机械强农,阜阳市提出了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研制特色农机补短板、推进全程机械化、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和加快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等6项行动,旨在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今年以来,阜阳市积极落实购机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农机更新换代,拨付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6亿元,共实施补贴资金16553万元,补贴各类机具8851台。

在粮机生产车间,忙碌的产业工人加紧赶制农机。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在粮机生产车间,忙碌的产业工人加紧赶制农机。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促农增收 从吃饱肚子到鼓起袋子

这些天,颍泉区种粮大户郑洲,有事没事都要往地里转上两圈,“再过上十来天,玉米就要成熟了,正在加紧对农机进行检修保养,到时候上地里干活才不至于掉链子。”

郑洲过去开过出租、跑过大货,2019年开始包地,起初流转几十亩小试牛刀,看到效益后,如今的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1000亩。

“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有力带动了农产品涨身价、增效益。”郑洲颇有感触,他以今年小麦为例,亩产达到1300多斤,由于品质好、产量高,自然价格就不吃亏。加上即将收上来的玉米和大豆,全年下来,一亩地的效益可以涨到五六百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农民增收,事关农民的安居乐业和农村的和谐稳定。在阜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收入增加,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关键还能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往大了说,就是筑牢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在阜阳市“两强一增”行动实施中,明确对农民收入的工资性、财产性、经营性和转移性四项收入构成进行了部署,“四个轮子”一起转,只要人肯干,干啥都能赚。

对于农民来说,挣钱也从过去地里刨食的单选题变成了多选题。“土地流转出去,农忙时还可以在村里合作社打零工,加上农闲外出务工的收入,不少农民抓住了‘多选’的幸福,家庭收入也是蹭蹭往上涨。”身为合作社负责人,钱胜利最有发言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阜阳市夏粮呈现面积、产量、品质、效益“四提升”的全新局面,总产量达到329.82万吨,同比增长1.62%。鉴于粮价上涨,每亩实现节本增效400元以上,全市粮食收益较去年增加30亿元以上。

(责任编辑:范晓琳)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