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环保

百里江岸舒展美丽画卷(绿色家园)

2022-09-21 05:19 人民日报  作者:姚雪青 周 俊 贾秋敏

美丽的马洲岛。
宋 亮摄

江边鹭鸟飞翔。
朱 其摄

长江靖江段岸线经整治后,变身音乐花海广场。
盛 义摄

每到傍晚时分,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新合村,不少摄影爱好者来到渔忆长江湿地生态公园,架起相机,捕捉大江晚霞、百鸟归巢的美景。

长江江苏靖江段岸线有52.4公里,江水碧绿,岸线景色宜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近年来,靖江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通过长江禁渔、沿江码头治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措施,加快构建“九港水美、百里岸绿”的生态格局,百里长江岸线舒展美丽画卷。

拔出“锈钉子”,绣上“绿丝带”

3年前,渔忆长江湿地生态公园所在地还是杂乱不堪的码头、工厂和鱼塘。现在,码头、工厂已全部拆除,鱼塘退养,重现滩绿水清、绿树成林的景象。

20年前,新合村建起了靖江首家江滩围栏养殖基地,在江堤外侧搞起400亩围栏养殖。不远处,3家船舶修造公司占用长江岸线700多米,灰尘、噪声让周边村民备受困扰。

为改善沿江生态环境,2018年,靖江启动退渔还湿工程,养殖场、船舶公司关停转型。2020年6月,靖江市拆除违规侵占长江岸线的建筑物,并对11.6万平方米江滩实施生态修复,还岸于民、还湿于民、还绿于民。

环境优美的渔忆湿地生态公园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参观游玩,成为靖江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在这里工作生活,心情很惬意。”新桥镇新合村村民郭康泉说。郭康泉曾是一家船舶公司的员工,船舶公司转型发展后,他成为公园的一名工作人员。

渔忆长江湿地生态公园的重生,是靖江打好“长江大保护”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拔出“锈钉子”,绣上“绿丝带”。靖江以“绿”为笔,持续整治沿江码头、区域环境,累计退渔还湿400亩,腾退生产岸线7.1公里,涵养出近4000亩的沿江绿色空间。目前,靖江湿地保护率达60%,位居江苏省前列。

如今,百里长江岸线已成为靖江宝贵的生态资源。去年12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安排》,正式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靖江市被划为核心区。

靖江市委书记、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长平介绍,早在2016年,靖江就提出“不开发区”的沿江生态保护理念,此后又组织编制《长江生态岸线保护规划》和《靖江长江岸线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明确绿色发展、开发性保护、永不开发的空间区域,形成了靖江“长江生态保育带”、滨水廊道、生态红线区等。

近年来,靖江沿江产业提档转型,聚焦航空制造、金属材料、高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沿江岸线成为靖江绿色发展的主阵地。投资10亿元的卓然智能绿色重装产业园,已经成为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过去“靠江吃江”,现在“守江护江”

“看,那里有江豚!”前不久,退捕渔民谢洪兵驾驶护渔船在长江靖江段江面巡查时,发现了长江江豚的踪影,他拿起手机拍下了江豚嬉戏的场景。

最近几年,长江江豚重现靖江段江面,当地人对此津津乐道,这意味着长江靖江段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持续转好。

世代生活在长江边的谢洪兵见证着长江靖江段的变迁。谢洪兵从小开始学打鱼,和父母一样“靠江吃江”。几年前,谢洪兵捕到的鱼越来越少,“撒一次网,捞上来很多杂物。”

在长江“十年禁捕”实施前一年,靖江提前打响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2019年底,长江靖江段1031艘渔船、4983名渔业人口全部退出。谢洪兵和19名捕鱼能手加入靖江护渔队,协助渔政部门开展日常江面巡查,打击非法捕鱼行为,不再“靠江吃江”,而是“守江护江”。

每天清早8点,谢洪兵准时去江面巡查。每次巡查时,他都能发现船舷两侧有鱼儿在跳,经常还能遇到江豚,这些情景是他小时候才有的,“长江变美了,想到其中有我的功劳,心里美滋滋的。”

谢洪兵是靖江守护母亲河队伍中的一员。近年来,靖江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常态巡河、网格管河”。此外,还成立了十圩港、水洞港、夏仕港清水通道等重点河流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

为了守护一江碧水,靖江全面发力。2019年以来,靖江系统排查长江干流4公里范围内39条入江河流沿线排污口724个,“有口皆查、有水必测、有口必溯”。对所有排污口逐一现场核查,实行“一口一策”整治措施,取缔排污口210个、整改184个、规范330个。

靖江生态环境局局长朱靖介绍,当前,靖江对工业废水开展“一企一管一口”整治,对生活污水实施“纳管接厂”工程,对农业沥水推行“小流域管理”模式,全力守护一江清水。

严守生态红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快看,又发现了珍稀鸟类新品种……”今年6月5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魏慧玉从马洲岛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视频监控系统中,发现了全球濒危珍稀鸟类——黑脸琵鹭。

目前黑脸琵鹭全球仅存6000余只。“黑脸琵鹭是生态环境的指示性物种,多以未受污染的小鱼、虾、蟹等为食。”魏慧玉说,黑脸琵鹭现身靖江马洲岛,证明这里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此前,观测站还发现了东方白鹳、黄胸鹀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马洲岛是靖江最东端的一个小岛,位于长江干流内,占地约13.5平方公里。“2013年,靖江将马洲岛划入生态红线区,禁止一切开发活动,保持滩涂、芦苇荡等原生态风貌,湿地生态系统环境良好。”靖江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顾爱东说。

2021年,靖江市和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建设马洲岛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站负责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曹铭昌介绍,马洲岛生物多样性丰富,周边水域有中华绒螯蟹、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驿站,也是刀鲚、中华鲟、白鲟等珍稀鱼类的重要洄游通道和索饵场,具有重要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

一年来,靖江引进的科研团队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目前,马洲岛共记录鸟类197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3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29种。

“新记录种类的发现和各类珍稀濒危物种的回归,表明靖江各类生物栖息地不断增加,长江自然生态保护成效初步显现。”顾爱东表示,靖江将构建涵盖全市百里江岸、“天地空”一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观测体系,打造长江湿地保护修复试验示范区,为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修复提供重要支撑。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21日 18 版)

美丽的马洲岛。
宋 亮摄

江边鹭鸟飞翔。
朱 其摄

长江靖江段岸线经整治后,变身音乐花海广场。
盛 义摄

每到傍晚时分,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新合村,不少摄影爱好者来到渔忆长江湿地生态公园,架起相机,捕捉大江晚霞、百鸟归巢的美景。

长江江苏靖江段岸线有52.4公里,江水碧绿,岸线景色宜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近年来,靖江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通过长江禁渔、沿江码头治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措施,加快构建“九港水美、百里岸绿”的生态格局,百里长江岸线舒展美丽画卷。

拔出“锈钉子”,绣上“绿丝带”

3年前,渔忆长江湿地生态公园所在地还是杂乱不堪的码头、工厂和鱼塘。现在,码头、工厂已全部拆除,鱼塘退养,重现滩绿水清、绿树成林的景象。

20年前,新合村建起了靖江首家江滩围栏养殖基地,在江堤外侧搞起400亩围栏养殖。不远处,3家船舶修造公司占用长江岸线700多米,灰尘、噪声让周边村民备受困扰。

为改善沿江生态环境,2018年,靖江启动退渔还湿工程,养殖场、船舶公司关停转型。2020年6月,靖江市拆除违规侵占长江岸线的建筑物,并对11.6万平方米江滩实施生态修复,还岸于民、还湿于民、还绿于民。

环境优美的渔忆湿地生态公园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参观游玩,成为靖江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在这里工作生活,心情很惬意。”新桥镇新合村村民郭康泉说。郭康泉曾是一家船舶公司的员工,船舶公司转型发展后,他成为公园的一名工作人员。

渔忆长江湿地生态公园的重生,是靖江打好“长江大保护”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拔出“锈钉子”,绣上“绿丝带”。靖江以“绿”为笔,持续整治沿江码头、区域环境,累计退渔还湿400亩,腾退生产岸线7.1公里,涵养出近4000亩的沿江绿色空间。目前,靖江湿地保护率达60%,位居江苏省前列。

如今,百里长江岸线已成为靖江宝贵的生态资源。去年12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安排》,正式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靖江市被划为核心区。

靖江市委书记、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长平介绍,早在2016年,靖江就提出“不开发区”的沿江生态保护理念,此后又组织编制《长江生态岸线保护规划》和《靖江长江岸线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明确绿色发展、开发性保护、永不开发的空间区域,形成了靖江“长江生态保育带”、滨水廊道、生态红线区等。

近年来,靖江沿江产业提档转型,聚焦航空制造、金属材料、高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沿江岸线成为靖江绿色发展的主阵地。投资10亿元的卓然智能绿色重装产业园,已经成为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过去“靠江吃江”,现在“守江护江”

“看,那里有江豚!”前不久,退捕渔民谢洪兵驾驶护渔船在长江靖江段江面巡查时,发现了长江江豚的踪影,他拿起手机拍下了江豚嬉戏的场景。

最近几年,长江江豚重现靖江段江面,当地人对此津津乐道,这意味着长江靖江段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持续转好。

世代生活在长江边的谢洪兵见证着长江靖江段的变迁。谢洪兵从小开始学打鱼,和父母一样“靠江吃江”。几年前,谢洪兵捕到的鱼越来越少,“撒一次网,捞上来很多杂物。”

在长江“十年禁捕”实施前一年,靖江提前打响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2019年底,长江靖江段1031艘渔船、4983名渔业人口全部退出。谢洪兵和19名捕鱼能手加入靖江护渔队,协助渔政部门开展日常江面巡查,打击非法捕鱼行为,不再“靠江吃江”,而是“守江护江”。

每天清早8点,谢洪兵准时去江面巡查。每次巡查时,他都能发现船舷两侧有鱼儿在跳,经常还能遇到江豚,这些情景是他小时候才有的,“长江变美了,想到其中有我的功劳,心里美滋滋的。”

谢洪兵是靖江守护母亲河队伍中的一员。近年来,靖江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常态巡河、网格管河”。此外,还成立了十圩港、水洞港、夏仕港清水通道等重点河流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

为了守护一江碧水,靖江全面发力。2019年以来,靖江系统排查长江干流4公里范围内39条入江河流沿线排污口724个,“有口皆查、有水必测、有口必溯”。对所有排污口逐一现场核查,实行“一口一策”整治措施,取缔排污口210个、整改184个、规范330个。

靖江生态环境局局长朱靖介绍,当前,靖江对工业废水开展“一企一管一口”整治,对生活污水实施“纳管接厂”工程,对农业沥水推行“小流域管理”模式,全力守护一江清水。

严守生态红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快看,又发现了珍稀鸟类新品种……”今年6月5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魏慧玉从马洲岛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视频监控系统中,发现了全球濒危珍稀鸟类——黑脸琵鹭。

目前黑脸琵鹭全球仅存6000余只。“黑脸琵鹭是生态环境的指示性物种,多以未受污染的小鱼、虾、蟹等为食。”魏慧玉说,黑脸琵鹭现身靖江马洲岛,证明这里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此前,观测站还发现了东方白鹳、黄胸鹀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马洲岛是靖江最东端的一个小岛,位于长江干流内,占地约13.5平方公里。“2013年,靖江将马洲岛划入生态红线区,禁止一切开发活动,保持滩涂、芦苇荡等原生态风貌,湿地生态系统环境良好。”靖江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顾爱东说。

2021年,靖江市和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建设马洲岛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站负责人、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曹铭昌介绍,马洲岛生物多样性丰富,周边水域有中华绒螯蟹、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驿站,也是刀鲚、中华鲟、白鲟等珍稀鱼类的重要洄游通道和索饵场,具有重要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

一年来,靖江引进的科研团队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目前,马洲岛共记录鸟类197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3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29种。

“新记录种类的发现和各类珍稀濒危物种的回归,表明靖江各类生物栖息地不断增加,长江自然生态保护成效初步显现。”顾爱东表示,靖江将构建涵盖全市百里江岸、“天地空”一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观测体系,打造长江湿地保护修复试验示范区,为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修复提供重要支撑。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21日 18 版)
(责任编辑:赵欣悦)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