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云南>社会

广东姑娘嫁进云南边境小山村

2022-09-28 08:00 人民网-云南频道  作者:曾智慧

九月的风从黄连山深处吹来,翻动着藤架上的绿叶。叶片下,葫芦摇曳着胖乎乎的身体,仿佛在诉说着一座边境村寨蝶变后的幸福生活。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拉祜寨——一个刚实现从深度贫困到全面小康“千年跨越”的边境少数民族村寨,距离中越边境线直线距离仅800米,全村33户183人均为拉祜族。

航拍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拉祜寨。绿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航拍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拉祜寨。绿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不过,今年5月20日,随着广东东莞80后姑娘余洁洁和男朋友王建设结束爱情长跑,嫁入拉祜寨后,整村人口增至184人,余洁洁成了村里唯一的汉族。

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远嫁到偏远的边境小山村,很多人不理解,余洁洁的家人也曾极力反对。但在余洁洁看来,拉祜寨早就不是外人眼里贫穷落后的模样。如今的拉祜寨民风淳朴、风景如画、家家户户“小洋楼”,拥有着大城市向往的舒适生活。

拉祜寨一角。绿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拉祜寨一角。绿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小山村又变了样

拉祜寨位于绿春县平河镇的山区,寨子四周群山林立。

“弯道一个接着一个,车子就这样一直绕啊……绕啊……绕得人头晕眼花……”

余洁洁至今难忘第一次来王建设家做客的情景,那是2020年深秋。

尽管来之前她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连续两个小时的山路,还是让这个走惯了平坦大道的城里女孩有些吃不消。

进村后,家家户户虽住的是砖混“小洋楼”,但因为缺乏装修,房屋外墙在长时间的日晒雨淋下,已变得斑驳黯淡;寨子里没有路灯,一到晚上漆黑一片,余洁洁不敢在晚上独自出门;村民们吃过晚饭便早早休息了,也没有任何娱乐项目……

余洁洁的内心闪过一丝失落。但令她想不到的是,变化来得如此之快。

2021年11月,云南省召开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情况总结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现场会,提出“用3年时间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初步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小康村”。

今年以来,绿春县3个沿边乡镇7个沿边行政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陆续启动。施工队在今年3月进驻拉祜寨,伴随多项惠民措施落地见效,让拉祜寨继脱贫攻坚后,再次实现美丽蝶变:人畜饮水沟渠建设完成;引水管道铺设完成;新增村民活动室、主题广场、水景观;安装亮化照明设施、粉刷房屋内外墙体,打造文化墙,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结婚后,当余洁洁再次来到拉祜寨时,不禁眼前一亮:“整个村子变化很大,变得特别漂亮。闲暇时我最喜欢在村子里逛逛看看风景。”

夕阳西下,晚风轻拂,空气是那样清新。新修的小凉亭是余洁洁最爱去的地方,那里视野开阔,眼前有一圈圈如涟漪般的梯田从山脚一直绕到山顶,何其壮丽雄奇——这是她在广州不曾见过的风景。

王建设和余洁洁。人民网曾智慧摄

王建设和余洁洁。人民网 曾智慧摄

“这里的人都很热情”

在拉祜寨的中心位置有一汪清水一池游鱼,池子名曰连心池——象征着民族团结,寓意为各族人民心连心。

“寨子里嫁进来了个汉族姑娘,还是大城市来的。”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似的,很快在寨子里传开了,村民好奇不已。

但对于余洁洁来说,初来乍到,语言就是第一难关。村民日常交流常用拉祜语,听不懂、讲不出,余洁洁很是苦恼。除此之外,当地饮食中肉多且块大,让她难以适应;加之人生地不熟,余洁洁平时很少出门……

但拉祜族同胞的热情好客,让余洁洁很快打消了内心的距离感。

“这里的人都很热情,不像我们那边邻居互相之间很少走动。”余洁洁说,在拉祜寨,村民们从不吝啬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分享给她:上山挖竹笋时,会顺带着给她捎一份;知道她听不懂拉祜语,说话时总会放慢语速,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解释给她听;寨子里没有专门卖水果的地方,有村民专门从山上采摘了三丫果送给她……

人情的温暖,让余洁洁渐渐地把拉祜寨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这里风景美,人也好。民俗活动很新奇。”余洁洁说,她尤其喜欢这儿漂亮的民族服饰和舞蹈。每当天气晴好,来自周边村寨的瑶族、哈尼族同胞自发来到拉祜寨感恩广场上跳民族舞时,她总要驻足观看好一会儿。

新修的小凉亭是余洁洁最爱去的地方。绿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修的小凉亭是余洁洁最爱去的地方。绿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两年计划

曾经的拉祜寨群众食不果腹,2015年时,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600元。

脱贫攻坚以来,在当地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下,当地开始发展红米、有机茶叶、花椒等产业。现在,拉祜寨人均年收入已达10060元以上。

2022年初,在广东打工的王建设与驻村工作组沟通后,决定回到家乡发展。

在拉祜寨,王建设可是个“名人”,他不仅是村里第一个外出务工的人,还是全村第一个买小轿车的人。2020年,在全国疫情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身在外地的王建设得知家乡防疫物资紧缺,还自掏腰包购买了500只口罩寄给家乡父老……

这次带着媳妇儿回家乡发展,王建设与余洁洁二人在村里经营了一间小卖铺,紧接着又开了一家烧烤店。站稳脚跟后,王建设又准备利用自家的3亩地探索三七种植技术,成功后向全村推广,带领村民一起发展三七特色产业。

“我们这里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发展种植业。有了特色产业,就能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通过努力当上拉祜寨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组长后,王建设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信念更坚定了,目标也更清晰了。

勤快、踏实、肯干,这是拉祜寨临时党支部书记白杰雄对王建设的评价,也是余洁洁能下定决心与王建设回到拉祜寨的原因:“人勤快就不怕没饭吃。所以就很放心地跟着他来了。”

拉祜寨感恩广场。绿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拉祜寨感恩广场。绿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但婚后,余洁洁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把父母也接到拉祜寨看看。王建设也向她许下了一个“两年计划”:“两年内,要把村子建设得更好,要让自己的小家添置一些新家具,再接你的父母来瞧瞧,让他们知道你在这儿过得很幸福。”

“肯定可以的!”一旁的白杰雄搭话,“你们现在是搭上了咱们村发展的快车。用不了两年,日子一定比现在还舒服呢!”

白杰雄所说的“快车”是指,目前绿春全县正抢抓边境小康村建设政策机遇,计划在2023年初步建成,2024年至2025年巩固提升。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提升”思路,目前,全县已全面启动48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涉及545个子项目、开工率100%。

听到这儿,余洁洁和王建设相视一笑,内心笃定。

九月的风从黄连山深处吹来,翻动着藤架上的绿叶。叶片下,葫芦摇曳着胖乎乎的身体,仿佛在诉说着一座边境村寨蝶变后的幸福生活。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拉祜寨——一个刚实现从深度贫困到全面小康“千年跨越”的边境少数民族村寨,距离中越边境线直线距离仅800米,全村33户183人均为拉祜族。

航拍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拉祜寨。绿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航拍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拉祜寨。绿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不过,今年5月20日,随着广东东莞80后姑娘余洁洁和男朋友王建设结束爱情长跑,嫁入拉祜寨后,整村人口增至184人,余洁洁成了村里唯一的汉族。

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远嫁到偏远的边境小山村,很多人不理解,余洁洁的家人也曾极力反对。但在余洁洁看来,拉祜寨早就不是外人眼里贫穷落后的模样。如今的拉祜寨民风淳朴、风景如画、家家户户“小洋楼”,拥有着大城市向往的舒适生活。

拉祜寨一角。绿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拉祜寨一角。绿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小山村又变了样

拉祜寨位于绿春县平河镇的山区,寨子四周群山林立。

“弯道一个接着一个,车子就这样一直绕啊……绕啊……绕得人头晕眼花……”

余洁洁至今难忘第一次来王建设家做客的情景,那是2020年深秋。

尽管来之前她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连续两个小时的山路,还是让这个走惯了平坦大道的城里女孩有些吃不消。

进村后,家家户户虽住的是砖混“小洋楼”,但因为缺乏装修,房屋外墙在长时间的日晒雨淋下,已变得斑驳黯淡;寨子里没有路灯,一到晚上漆黑一片,余洁洁不敢在晚上独自出门;村民们吃过晚饭便早早休息了,也没有任何娱乐项目……

余洁洁的内心闪过一丝失落。但令她想不到的是,变化来得如此之快。

2021年11月,云南省召开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情况总结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现场会,提出“用3年时间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初步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小康村”。

今年以来,绿春县3个沿边乡镇7个沿边行政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陆续启动。施工队在今年3月进驻拉祜寨,伴随多项惠民措施落地见效,让拉祜寨继脱贫攻坚后,再次实现美丽蝶变:人畜饮水沟渠建设完成;引水管道铺设完成;新增村民活动室、主题广场、水景观;安装亮化照明设施、粉刷房屋内外墙体,打造文化墙,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结婚后,当余洁洁再次来到拉祜寨时,不禁眼前一亮:“整个村子变化很大,变得特别漂亮。闲暇时我最喜欢在村子里逛逛看看风景。”

夕阳西下,晚风轻拂,空气是那样清新。新修的小凉亭是余洁洁最爱去的地方,那里视野开阔,眼前有一圈圈如涟漪般的梯田从山脚一直绕到山顶,何其壮丽雄奇——这是她在广州不曾见过的风景。

王建设和余洁洁。人民网曾智慧摄

王建设和余洁洁。人民网 曾智慧摄

“这里的人都很热情”

在拉祜寨的中心位置有一汪清水一池游鱼,池子名曰连心池——象征着民族团结,寓意为各族人民心连心。

“寨子里嫁进来了个汉族姑娘,还是大城市来的。”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似的,很快在寨子里传开了,村民好奇不已。

但对于余洁洁来说,初来乍到,语言就是第一难关。村民日常交流常用拉祜语,听不懂、讲不出,余洁洁很是苦恼。除此之外,当地饮食中肉多且块大,让她难以适应;加之人生地不熟,余洁洁平时很少出门……

但拉祜族同胞的热情好客,让余洁洁很快打消了内心的距离感。

“这里的人都很热情,不像我们那边邻居互相之间很少走动。”余洁洁说,在拉祜寨,村民们从不吝啬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分享给她:上山挖竹笋时,会顺带着给她捎一份;知道她听不懂拉祜语,说话时总会放慢语速,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解释给她听;寨子里没有专门卖水果的地方,有村民专门从山上采摘了三丫果送给她……

人情的温暖,让余洁洁渐渐地把拉祜寨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这里风景美,人也好。民俗活动很新奇。”余洁洁说,她尤其喜欢这儿漂亮的民族服饰和舞蹈。每当天气晴好,来自周边村寨的瑶族、哈尼族同胞自发来到拉祜寨感恩广场上跳民族舞时,她总要驻足观看好一会儿。

新修的小凉亭是余洁洁最爱去的地方。绿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修的小凉亭是余洁洁最爱去的地方。绿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两年计划

曾经的拉祜寨群众食不果腹,2015年时,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600元。

脱贫攻坚以来,在当地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下,当地开始发展红米、有机茶叶、花椒等产业。现在,拉祜寨人均年收入已达10060元以上。

2022年初,在广东打工的王建设与驻村工作组沟通后,决定回到家乡发展。

在拉祜寨,王建设可是个“名人”,他不仅是村里第一个外出务工的人,还是全村第一个买小轿车的人。2020年,在全国疫情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身在外地的王建设得知家乡防疫物资紧缺,还自掏腰包购买了500只口罩寄给家乡父老……

这次带着媳妇儿回家乡发展,王建设与余洁洁二人在村里经营了一间小卖铺,紧接着又开了一家烧烤店。站稳脚跟后,王建设又准备利用自家的3亩地探索三七种植技术,成功后向全村推广,带领村民一起发展三七特色产业。

“我们这里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发展种植业。有了特色产业,就能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通过努力当上拉祜寨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组长后,王建设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信念更坚定了,目标也更清晰了。

勤快、踏实、肯干,这是拉祜寨临时党支部书记白杰雄对王建设的评价,也是余洁洁能下定决心与王建设回到拉祜寨的原因:“人勤快就不怕没饭吃。所以就很放心地跟着他来了。”

拉祜寨感恩广场。绿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拉祜寨感恩广场。绿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但婚后,余洁洁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把父母也接到拉祜寨看看。王建设也向她许下了一个“两年计划”:“两年内,要把村子建设得更好,要让自己的小家添置一些新家具,再接你的父母来瞧瞧,让他们知道你在这儿过得很幸福。”

“肯定可以的!”一旁的白杰雄搭话,“你们现在是搭上了咱们村发展的快车。用不了两年,日子一定比现在还舒服呢!”

白杰雄所说的“快车”是指,目前绿春全县正抢抓边境小康村建设政策机遇,计划在2023年初步建成,2024年至2025年巩固提升。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提升”思路,目前,全县已全面启动48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涉及545个子项目、开工率100%。

听到这儿,余洁洁和王建设相视一笑,内心笃定。

(责任编辑:徐前)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