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云南

云南阳宗海:践行农旅融合 助推乡村振兴

2022-09-29 16:19 人民网-云南频道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大力发展“旅游+宜养”“旅游+休闲”“旅游+农业”等产业项目。阳宗海融媒体中心供图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阳宗镇北斗村藤椒种植。阳宗海融媒体中心供图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阳宗镇北斗村一角。阳宗海融媒体中心供图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阳宗镇脚步哨村一隅。阳宗海融媒体中心供图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阳宗镇梁王茶。阳宗海融媒体中心供图


云南高原种业小镇。阳宗海融媒体中心供图

脚步哨村发展康乃馨、百合、西兰花等花卉和蔬菜产业,每年可产生3000余万元的销售收入;北斗村发展藤椒产业,种植面积达300余亩,年销售额达200余万元;桃李村种植梁王茶,三百多户农户种植500余亩,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地,年销售额达700余万元……

近年来,昆明阳宗海按照“党建引领、村企参与、群众受益”的原则,以生态旅游开发为突破口,认真抓好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建设和南国山花花卉产业建设,发展“旅游+宜养”“旅游+休闲”“旅游+农业”等产业项目,有效激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拓宽周边群众就业渠道,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融合发展

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境内的梁王山为滇中的第一高峰,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一流的生态环境、立体的自然条件、广阔的用地空间,是展示昆明现代农业、打造现代农业公园的首选之地。

2016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昆明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建设工作方案》,以“一山观四海、万亩大田园、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规划定位,旨在把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打造成高原特色农业的示范区,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的体验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区。

项目规划布局科学,结合乡村旅游,建立展示传统与现代农业特色园,让游客真正感受“返璞归真”的游玩体验。项目引进企业20家,采取“企业+村党组织+农户”的集体经营理念,将农业公园建设与辖区农户“捆”在一起,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农业公园以土地流转费用、园区务工费用、企业收购销售费用和旅游收入费用等方式帮助农民致富,保障农民利益。项目一期流转土地10179.08亩,种植波斯菊、翠菊、硫华菊、牡丹、观赏玫瑰3700余亩,高效经果林3000余亩,建设阿盖公主湖湿地景观、梁王桃花坞生态景观、种业博览园1000余亩,种植水蜜桃、蔬菜1050余亩,进口苹果500余亩。2021年,园区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带动当地农民就业600余人。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

在实施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建设和南国山花花卉产业建设以来,阳宗海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和完善阳宗镇和梁王山进山配套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改造和硬化道路55.451公里。实施项目内部网路工程,建设园区主路、支路、组团路、机耕道、步行道路、停车场、道路配套照明系统、道路两侧景观绿化工程、道路景观节点及小品工程等,实现农村环境美化和接待能力提高。

随着项目的落地,不仅大大改善了当地农村的人居环境,更增加了当地农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满足了村民的经营和就业需求。依托鲜花小镇和种业小镇项目,村内近3000亩玫瑰园、芍药园、牡丹园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打卡,村民自主产业经营活力逐渐释,在旅游旺季,村民到景区设立经营摊点,构建了一个民营经济小生态圈,带动本地特色农产品如苹果、青花、白花等的销售经营,村民人均收入逐年得到提高,脚步哨村也因此于2021年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市级精品示范村。

做优“花海经济”,焕发旅游活力

阳宗海做好“花文章”,推进赏花旅游业与文化、乡村、田园等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实现从单一的赏花游到休闲、度假、踏青等多种形式旅游的转变,延伸旅游产业链。

除了鲜花小镇里的3000千余亩玫瑰、芍药、牡丹花海,每年3月初春,梁王山上还开满了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吸引大量游客到山上踏青游玩。同时,国内唯一一个集南半球木本花卉种植、销售、研发、育种、培训、科普展示、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都市农庄——阳宗海南国山花都市农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月季新品种39个,绣球新品种9个,月季、绣球花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一年四季花开不败,特别是百亩绣球花海,目前已成为阳宗海观海赏花的旅游必玩点,每逢节假日,踏青赏花游、亲子欢乐游、乡村采摘游等都会成为一抹亮色。百亩绣球花海,不仅为荒山披上了“五彩霞衣”,更点亮了千百农户的“致富梦”。

阳宗镇北斗村离南国山花都市农庄最近,每年农庄都会召集上百名村民到农庄从事人工授粉、新品培育、修剪、采摘、分级、包装等工作,极大地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问题。经过10余年的发展,在花卉等高原特色农业的带动下,当地村民拓宽增收的路子,大部分村民盖起了小楼房,村庄有了巨大的变化。

建强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阳宗镇各村村“两委”认真研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增收。

如北斗村发展藤椒产业,种植面积达300余亩,年销售额达200余万元;桃李村植梁王茶,300多户农户种植500余亩,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地,年销售额达700余万元;阳宗村种植土著藕,种植面积达28亩,目前还未产生收益,但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能有效带动当地3000余名村民致富增收;净莲寺村发展葫芦产业,村“两委”先行先试,带领村民循序渐进推广种植,采摘后统一销售给加工企业,以此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此外,因阳宗海保护治理工作,阳宗镇坝区10847亩土地出现了“撂荒”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阳宗海党工委、管委会聘请省农科院专业技术团队,对阳宗镇坝区10847亩“撂荒”土地进行种植品种规划,清单式开列大小春种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科学划分了71个种植单元,推动水稻、玉米、蚕豆等农作物种植,使“撂荒”的土地再次实现经济价值,老百姓的生活又有了新的盼头。(李娟 阳宗海融媒体中心供稿)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大力发展“旅游+宜养”“旅游+休闲”“旅游+农业”等产业项目。阳宗海融媒体中心供图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阳宗镇北斗村藤椒种植。阳宗海融媒体中心供图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阳宗镇北斗村一角。阳宗海融媒体中心供图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阳宗镇脚步哨村一隅。阳宗海融媒体中心供图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阳宗镇梁王茶。阳宗海融媒体中心供图


云南高原种业小镇。阳宗海融媒体中心供图

脚步哨村发展康乃馨、百合、西兰花等花卉和蔬菜产业,每年可产生3000余万元的销售收入;北斗村发展藤椒产业,种植面积达300余亩,年销售额达200余万元;桃李村种植梁王茶,三百多户农户种植500余亩,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地,年销售额达700余万元……

近年来,昆明阳宗海按照“党建引领、村企参与、群众受益”的原则,以生态旅游开发为突破口,认真抓好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建设和南国山花花卉产业建设,发展“旅游+宜养”“旅游+休闲”“旅游+农业”等产业项目,有效激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拓宽周边群众就业渠道,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融合发展

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境内的梁王山为滇中的第一高峰,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一流的生态环境、立体的自然条件、广阔的用地空间,是展示昆明现代农业、打造现代农业公园的首选之地。

2016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昆明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建设工作方案》,以“一山观四海、万亩大田园、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规划定位,旨在把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打造成高原特色农业的示范区,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的体验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区。

项目规划布局科学,结合乡村旅游,建立展示传统与现代农业特色园,让游客真正感受“返璞归真”的游玩体验。项目引进企业20家,采取“企业+村党组织+农户”的集体经营理念,将农业公园建设与辖区农户“捆”在一起,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农业公园以土地流转费用、园区务工费用、企业收购销售费用和旅游收入费用等方式帮助农民致富,保障农民利益。项目一期流转土地10179.08亩,种植波斯菊、翠菊、硫华菊、牡丹、观赏玫瑰3700余亩,高效经果林3000余亩,建设阿盖公主湖湿地景观、梁王桃花坞生态景观、种业博览园1000余亩,种植水蜜桃、蔬菜1050余亩,进口苹果500余亩。2021年,园区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带动当地农民就业600余人。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

在实施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建设和南国山花花卉产业建设以来,阳宗海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和完善阳宗镇和梁王山进山配套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改造和硬化道路55.451公里。实施项目内部网路工程,建设园区主路、支路、组团路、机耕道、步行道路、停车场、道路配套照明系统、道路两侧景观绿化工程、道路景观节点及小品工程等,实现农村环境美化和接待能力提高。

随着项目的落地,不仅大大改善了当地农村的人居环境,更增加了当地农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满足了村民的经营和就业需求。依托鲜花小镇和种业小镇项目,村内近3000亩玫瑰园、芍药园、牡丹园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打卡,村民自主产业经营活力逐渐释,在旅游旺季,村民到景区设立经营摊点,构建了一个民营经济小生态圈,带动本地特色农产品如苹果、青花、白花等的销售经营,村民人均收入逐年得到提高,脚步哨村也因此于2021年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市级精品示范村。

做优“花海经济”,焕发旅游活力

阳宗海做好“花文章”,推进赏花旅游业与文化、乡村、田园等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实现从单一的赏花游到休闲、度假、踏青等多种形式旅游的转变,延伸旅游产业链。

除了鲜花小镇里的3000千余亩玫瑰、芍药、牡丹花海,每年3月初春,梁王山上还开满了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吸引大量游客到山上踏青游玩。同时,国内唯一一个集南半球木本花卉种植、销售、研发、育种、培训、科普展示、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都市农庄——阳宗海南国山花都市农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月季新品种39个,绣球新品种9个,月季、绣球花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一年四季花开不败,特别是百亩绣球花海,目前已成为阳宗海观海赏花的旅游必玩点,每逢节假日,踏青赏花游、亲子欢乐游、乡村采摘游等都会成为一抹亮色。百亩绣球花海,不仅为荒山披上了“五彩霞衣”,更点亮了千百农户的“致富梦”。

阳宗镇北斗村离南国山花都市农庄最近,每年农庄都会召集上百名村民到农庄从事人工授粉、新品培育、修剪、采摘、分级、包装等工作,极大地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问题。经过10余年的发展,在花卉等高原特色农业的带动下,当地村民拓宽增收的路子,大部分村民盖起了小楼房,村庄有了巨大的变化。

建强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阳宗镇各村村“两委”认真研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增收。

如北斗村发展藤椒产业,种植面积达300余亩,年销售额达200余万元;桃李村植梁王茶,300多户农户种植500余亩,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地,年销售额达700余万元;阳宗村种植土著藕,种植面积达28亩,目前还未产生收益,但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能有效带动当地3000余名村民致富增收;净莲寺村发展葫芦产业,村“两委”先行先试,带领村民循序渐进推广种植,采摘后统一销售给加工企业,以此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此外,因阳宗海保护治理工作,阳宗镇坝区10847亩土地出现了“撂荒”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阳宗海党工委、管委会聘请省农科院专业技术团队,对阳宗镇坝区10847亩“撂荒”土地进行种植品种规划,清单式开列大小春种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科学划分了71个种植单元,推动水稻、玉米、蚕豆等农作物种植,使“撂荒”的土地再次实现经济价值,老百姓的生活又有了新的盼头。(李娟 阳宗海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木胜玉)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