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教育

优化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2-10-17 08:51 科技日报  

在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教学楼顶的向日葵园,学生们在向日葵全融合趣评嘉年华测评中采集向日葵标本。 新华社记者 黄伟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年来,人民受教育机会得到有效保障,教学改革、育人方式转变持续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教育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教育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保障人民受教育机会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一场控辍保学之战正在打响。这被当地称为命运之战、未来之战、振兴之战和长治久安之战。

因受凉山彝族自治州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民族因素影响,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问题非常突出。2018年起,凉山彝族自治州举全州之力,让孩子回到学校:摸清人数,劝返复学,在交通要道设置劝返检查点,对不送适龄儿童入学的家长开展司法诉讼,又在有限财力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补充教师队伍……

经过艰辛努力,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劝返了6万余名辍学学生。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巴铃镇塘房小学是一所偏远的村级完全小学。从2004年发展至今,该校师生将处在被当地村民称为“石旮旯”里的塘房小学,办成了一所教育质量较好、学生和家长信任度高、有一定示范作用的寄宿制学校,学生从75人发展到555人,辍学率为0,教职工从3人发展到42人。

办好义务教育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2012—2021年,我国义务教育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实现了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目前,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比十年前提高3.6个百分点,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不仅要“有学上”,还要“上好学”。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分析,“择校热”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要与供给不足之间矛盾的集中反映,这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2011年,北京小学在北京市西城区教委的支持下率先成立了北京市第一个公办学校组建的教育集团,开始了集团化办学的探索。李明新说,以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为例,原来天宁寺周边北京户籍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会择校,该校一年级只能招2到3个班的学生,而且多为非京户籍的流动人员子女。2014年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进入教育集团后,当年就实现了本地户籍学生的大量回流入学。家长感叹,他们也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李明新表示,在教育改革发展探索中,要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我国义务教育实现了入学机会公平和基本办学条件公平的两次伟大飞跃,现在正在向公平包容、人人共享的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迈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学部教授张志勇评价。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

在一系列大国工程中,活跃着我国高等学校的身影。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

通过“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计划,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十年来,我国高校获得全部国家自然科学奖的67%、国家技术发明奖的72%,连续三年牵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高铁、核电、生物育种、疫苗研发等重点领域,高校科研人员也提供了关键技术。他们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用科技创新,书写着报国答卷。他们还将实验室的成果,变成惠及人民群众的产品。例如,清华大学张林琦团队自主研发了我国首款获批上市的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团队研制的宣肺败毒颗粒在缩短新冠肺炎病程方面有着良好疗效。

十年来,高校专利转让及许可合同数量突破6.5万项,专利转化金额从8.2亿元增长到88.9亿元,增长接近10倍。

这是如何做到的?究其根本,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是内因,政策激励措施是外因。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说,近年来,教育部结合高校实际,一方面提升成果质量,扭转高校专利“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的不良导向,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激励,采取多种举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成果转化奖励力度,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目前,高校普遍将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比例提高至70%,部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比例达到90%以上。

和普通教育为同等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

十年来,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万余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使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需求结构变迁更好地对接,为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在课后服务时段开设有意思的学科课程,为学生提供配音、演说等可选择的课程,打造“作业超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定制化作业。他们还可以在本年级或者跨年级走班,和“导师”一起探究问题。

这也是“双减”政策后的新变化。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双减”文件,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一场义务教育的深刻变革,就此启幕。

前不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回顾了“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多来的改变。他表示,“双减”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理解和支持。“双减”工作进展平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校内,主要实现三个提高: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国家还建设了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校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大大压减,线下机构压减比例达到95.6%,线上机构压减比例达到87.1%;校外培训价格明显下降,平均下降4成以上;防止隐形变异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也在深入推进。

考试招生制度对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转变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它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双减”正式落地之前,相关改革一直在推进。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部指导29个省(区、市)分五批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如今,基本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中国特色招生考试模式,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秉林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学生成长、为国选才、社会公平”三个目标,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改革,推动教育领域产生了格局性变化。

现在,考试有了“新模式”,新高考方案的考试科目由“固定组合”向“多元选择”转变;评价有了“新机制”,各省普遍建立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有了“新常态”,高中全面开展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由“齐步走”向“个性化”转变;招录有了“新方式”,学生报考由侧重“学校”向“学校+专业”转变,考生志愿与录取更加精准地匹配,使更多学生“录其所愿”。

全程见证此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钟秉林强调,未来,还要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期盼。(记者 张盖伦)

在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教学楼顶的向日葵园,学生们在向日葵全融合趣评嘉年华测评中采集向日葵标本。 新华社记者 黄伟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年来,人民受教育机会得到有效保障,教学改革、育人方式转变持续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教育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教育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保障人民受教育机会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一场控辍保学之战正在打响。这被当地称为命运之战、未来之战、振兴之战和长治久安之战。

因受凉山彝族自治州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民族因素影响,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问题非常突出。2018年起,凉山彝族自治州举全州之力,让孩子回到学校:摸清人数,劝返复学,在交通要道设置劝返检查点,对不送适龄儿童入学的家长开展司法诉讼,又在有限财力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补充教师队伍……

经过艰辛努力,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劝返了6万余名辍学学生。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巴铃镇塘房小学是一所偏远的村级完全小学。从2004年发展至今,该校师生将处在被当地村民称为“石旮旯”里的塘房小学,办成了一所教育质量较好、学生和家长信任度高、有一定示范作用的寄宿制学校,学生从75人发展到555人,辍学率为0,教职工从3人发展到42人。

办好义务教育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2012—2021年,我国义务教育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实现了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目前,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比十年前提高3.6个百分点,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不仅要“有学上”,还要“上好学”。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分析,“择校热”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要与供给不足之间矛盾的集中反映,这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2011年,北京小学在北京市西城区教委的支持下率先成立了北京市第一个公办学校组建的教育集团,开始了集团化办学的探索。李明新说,以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为例,原来天宁寺周边北京户籍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会择校,该校一年级只能招2到3个班的学生,而且多为非京户籍的流动人员子女。2014年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进入教育集团后,当年就实现了本地户籍学生的大量回流入学。家长感叹,他们也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李明新表示,在教育改革发展探索中,要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我国义务教育实现了入学机会公平和基本办学条件公平的两次伟大飞跃,现在正在向公平包容、人人共享的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迈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学部教授张志勇评价。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

在一系列大国工程中,活跃着我国高等学校的身影。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至2021年的57.8%,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

通过“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计划,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十年来,我国高校获得全部国家自然科学奖的67%、国家技术发明奖的72%,连续三年牵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高铁、核电、生物育种、疫苗研发等重点领域,高校科研人员也提供了关键技术。他们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用科技创新,书写着报国答卷。他们还将实验室的成果,变成惠及人民群众的产品。例如,清华大学张林琦团队自主研发了我国首款获批上市的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团队研制的宣肺败毒颗粒在缩短新冠肺炎病程方面有着良好疗效。

十年来,高校专利转让及许可合同数量突破6.5万项,专利转化金额从8.2亿元增长到88.9亿元,增长接近10倍。

这是如何做到的?究其根本,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是内因,政策激励措施是外因。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说,近年来,教育部结合高校实际,一方面提升成果质量,扭转高校专利“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的不良导向,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激励,采取多种举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成果转化奖励力度,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目前,高校普遍将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比例提高至70%,部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比例达到90%以上。

和普通教育为同等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

十年来,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号、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万余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使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需求结构变迁更好地对接,为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在课后服务时段开设有意思的学科课程,为学生提供配音、演说等可选择的课程,打造“作业超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定制化作业。他们还可以在本年级或者跨年级走班,和“导师”一起探究问题。

这也是“双减”政策后的新变化。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双减”文件,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一场义务教育的深刻变革,就此启幕。

前不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回顾了“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多来的改变。他表示,“双减”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理解和支持。“双减”工作进展平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校内,主要实现三个提高: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国家还建设了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在校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大大压减,线下机构压减比例达到95.6%,线上机构压减比例达到87.1%;校外培训价格明显下降,平均下降4成以上;防止隐形变异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也在深入推进。

考试招生制度对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转变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它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双减”正式落地之前,相关改革一直在推进。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部指导29个省(区、市)分五批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如今,基本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中国特色招生考试模式,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秉林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学生成长、为国选才、社会公平”三个目标,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改革,推动教育领域产生了格局性变化。

现在,考试有了“新模式”,新高考方案的考试科目由“固定组合”向“多元选择”转变;评价有了“新机制”,各省普遍建立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有了“新常态”,高中全面开展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由“齐步走”向“个性化”转变;招录有了“新方式”,学生报考由侧重“学校”向“学校+专业”转变,考生志愿与录取更加精准地匹配,使更多学生“录其所愿”。

全程见证此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钟秉林强调,未来,还要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期盼。(记者 张盖伦)

(责任编辑:郝孟佳)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