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8 08:37 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 作者:通组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第一位的素质,政治把关是选人用人第一位的任务。但是政治素质具有内在性、隐蔽性,在实践中,政治素质考察存在考察内容笼统化多、具象化少,标准界定难;考察频率一次性多、常态化少,日常识别难;考察手段传统型多、立体化少,精准研判难;成果运用单一化多、多元化少,结果转化难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构建“考在平常、察在经常、研在日常”制度体系,形成干部政治素质记实、观测、研判、运用工作流程,切实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从严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
抓实日常记实。政治素质考察是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临阵磨枪”“急用急考”难以看透干部真实表现。要建立领导干部政治表现记实档案。对照不同领域干部“5+X”政治表现正、负面情形对照清单,定期录入干部综合考核、个别考察、换届考察、无任用推荐谈话形成的评价信息,常态化采集民主生活会、党内学习教育、急难险重任务实绩、巡察信访案件等具体情况,实时记载重大关头、关键时刻的政治表现,力求抓住个性、覆盖全员、掌握“全貌”。
突出以事察人。政治素质虽隐蔽性强,却作用于具体工作中、反映在言行举止上。要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结合平时考核、跟班培训、走访调研等工作,通过开展无任用推荐谈话、列席重要会议等方式,捞出“活思想”“实素材”;深入开展政治家访,沉入干部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了解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政治表现;建立与纪检、巡察、政法、信访、审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实时收集干部异常情况。同时,把重大斗争一线作为主考场,组建专项考察组,现场记录干部在关键时、关键事上的站位姿态、应对心态和作用发挥。
精准研判甄别。日常记实档案记录的是干部“碎片化”“表象化”的客观事实,需要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研判甄别看清本质。要建立干部政治素质分析研判机制,严把研判关口。加强内审研判,组织部门内部每季度召开1次集中研判会,相关职能处室通报在日常工作中掌握的干部情况,对听到的负面反映、发现的异常现象集中会审研判。强化联审甄别,组织部门联合纪检、巡察、审计、政法、信访等部门每半年召开1次联席会议,对内审后需要对外进一步征求意见或相关单位听到的负面反映进行集中会诊、综合分析,形成对干部政治表现的认定意见。组织审慎鉴定,组织部门干部处室综合内审、联审情况,既有定性判断,更用事例说话,研究确定政治素质考察结果,最终作出鉴定结论。
树立鲜明导向。政治素质考察,“考”是基础,“用”是关键。要坚持把政治素质考察结果作为选人用人重要依据,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把记实档案专项审核作为动议酝酿干部的前置程序,对评定等次“好”的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使用,对评定等次“一般”或“差”的干部“一票否决”,防止“带病提拔”。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考核奖励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政治素质评定“好”等次的干部,为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鼓劲。采取谈心谈话、专项函询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把研判中发现的负面情形反馈干部本人,给予批评教育、警示提醒,督促限期整改。对评定等次“差”的干部,视情采取停职检查、调整岗位、改任职级、责令辞职、降职免职等组织处理,推动干部能上能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第一位的素质,政治把关是选人用人第一位的任务。但是政治素质具有内在性、隐蔽性,在实践中,政治素质考察存在考察内容笼统化多、具象化少,标准界定难;考察频率一次性多、常态化少,日常识别难;考察手段传统型多、立体化少,精准研判难;成果运用单一化多、多元化少,结果转化难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构建“考在平常、察在经常、研在日常”制度体系,形成干部政治素质记实、观测、研判、运用工作流程,切实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从严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
抓实日常记实。政治素质考察是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临阵磨枪”“急用急考”难以看透干部真实表现。要建立领导干部政治表现记实档案。对照不同领域干部“5+X”政治表现正、负面情形对照清单,定期录入干部综合考核、个别考察、换届考察、无任用推荐谈话形成的评价信息,常态化采集民主生活会、党内学习教育、急难险重任务实绩、巡察信访案件等具体情况,实时记载重大关头、关键时刻的政治表现,力求抓住个性、覆盖全员、掌握“全貌”。
突出以事察人。政治素质虽隐蔽性强,却作用于具体工作中、反映在言行举止上。要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结合平时考核、跟班培训、走访调研等工作,通过开展无任用推荐谈话、列席重要会议等方式,捞出“活思想”“实素材”;深入开展政治家访,沉入干部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了解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政治表现;建立与纪检、巡察、政法、信访、审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实时收集干部异常情况。同时,把重大斗争一线作为主考场,组建专项考察组,现场记录干部在关键时、关键事上的站位姿态、应对心态和作用发挥。
精准研判甄别。日常记实档案记录的是干部“碎片化”“表象化”的客观事实,需要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研判甄别看清本质。要建立干部政治素质分析研判机制,严把研判关口。加强内审研判,组织部门内部每季度召开1次集中研判会,相关职能处室通报在日常工作中掌握的干部情况,对听到的负面反映、发现的异常现象集中会审研判。强化联审甄别,组织部门联合纪检、巡察、审计、政法、信访等部门每半年召开1次联席会议,对内审后需要对外进一步征求意见或相关单位听到的负面反映进行集中会诊、综合分析,形成对干部政治表现的认定意见。组织审慎鉴定,组织部门干部处室综合内审、联审情况,既有定性判断,更用事例说话,研究确定政治素质考察结果,最终作出鉴定结论。
树立鲜明导向。政治素质考察,“考”是基础,“用”是关键。要坚持把政治素质考察结果作为选人用人重要依据,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把记实档案专项审核作为动议酝酿干部的前置程序,对评定等次“好”的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使用,对评定等次“一般”或“差”的干部“一票否决”,防止“带病提拔”。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考核奖励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政治素质评定“好”等次的干部,为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鼓劲。采取谈心谈话、专项函询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把研判中发现的负面情形反馈干部本人,给予批评教育、警示提醒,督促限期整改。对评定等次“差”的干部,视情采取停职检查、调整岗位、改任职级、责令辞职、降职免职等组织处理,推动干部能上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