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福建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2022-12-06 14:04   作者:蒋国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其根本目的是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强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一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充分表明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重中之重,要坚持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既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非常务实的要求。只有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才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选择特色富民乡村产业是关键。就福建而言,特色农业是福建农业的优势所在,也是福建农业的亮点所在,要把优势做得更优、亮点做得更亮。福建要始终牢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嘱托,要立足福建省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优势,坚定不移地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全力以赴做好乡村特色优势产业这篇大文章,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切实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及有关政策文件提出的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和任务,推动福建省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乡村产业振兴做出了决策部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在任务上,要“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和乡村文旅产业,推出更多“福”字号产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在目标上,要“形成更多特色产业百亿强县、十亿强镇、亿元强村”。党的十九大以来,福建重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政策体系建设。

在规划方面,先后制定《进一步推动十大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福建省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一系列发展规划,明确了各阶段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在政策方面,先后出台《推进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八条措施》《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八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保障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福建省出台的这一系列规划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规划政策重在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中之重在于狠抓落实。下一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形成“大抓落实、快抓落实、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力以赴推动福建省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发挥福建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推进乡村特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从资源上看,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绿色资源丰富,同时古村落不少,红色资源也多,这在全国其他省市区是少见的,对推进福建发展特色文旅产业颇具优势。

近些年,福建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涌现出上杭五龙农家乐、厦门同安德安古堡、南安天柱山香草世界、寿宁西浦村等典型。但需要关注的是,乡村旅游也面临创意缺乏、产品雷同、精品偏少和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的瓶颈考验。

下一步,要进一步引导全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规范经营、打造精品,推动乡村特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各级旅游、财政、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各设区市县要完善规划,出台相应配套措施,持续推进乡村特色文旅产业发展。

从区位上看,福建省与台湾隔海相望,又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很强的优势,特别是对台特色非常鲜明,闽台农业合作长期走在全国前列。因此,闽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进一步加强互动,不断拓宽乡村旅游合作领域,成为两岸旅游合作的新亮点、新领域。

再次,要坚持标准引领和品牌引领,全力创响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企用品牌,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引擎

要坚持标准引领,以贯标促提质,以提质促增效,要立足实际,抢抓机遇,认真谋划,通过确立品牌法律地位、品质地位、市场地位等多种措施,创响一批品质优良、质量安全、特色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批高端精品的企用品牌。

在培育乡村特色产业过程中,要突出品牌带动,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持续开展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福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认定和福建名牌农产品评定;要强化品牌引领,推出更多“福”字号产品,打响福茶、福果、福菜、福稻、福菌、福渔等“福”字号优质绿色农产品品牌,深入开展“福农优品”进高速服务区、加油站、大型商超等系列活动,扩大“福农优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凸显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效应。

最后,要立足省情农情,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突出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持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发挥“压舱石”作用中突出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发展油料生产,鼓励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发展油茶种植,增加食用植物油供给。要推进种业振兴,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农业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深入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扶持建设一批种业基地,培育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补上农产品加工短板,整省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农事体验、养生养老等融合,把整个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就业岗位更多留给农民;要创新发展科特派制度,着力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提升闽茶产业竞争力、影响力;要全力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要强,产业必须强。全省各地要因地制宜,全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乡村振兴筑牢发展基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不断向前,铆足干劲加油干,热火朝天向前行,真正让群众生活更幸福,让好日子更有奔头。

(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闽台研究院教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其根本目的是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强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一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充分表明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重中之重,要坚持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既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非常务实的要求。只有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才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选择特色富民乡村产业是关键。就福建而言,特色农业是福建农业的优势所在,也是福建农业的亮点所在,要把优势做得更优、亮点做得更亮。福建要始终牢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嘱托,要立足福建省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优势,坚定不移地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全力以赴做好乡村特色优势产业这篇大文章,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切实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及有关政策文件提出的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和任务,推动福建省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乡村产业振兴做出了决策部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在任务上,要“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和乡村文旅产业,推出更多“福”字号产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在目标上,要“形成更多特色产业百亿强县、十亿强镇、亿元强村”。党的十九大以来,福建重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政策体系建设。

在规划方面,先后制定《进一步推动十大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福建省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一系列发展规划,明确了各阶段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在政策方面,先后出台《推进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八条措施》《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八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保障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福建省出台的这一系列规划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规划政策重在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中之重在于狠抓落实。下一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形成“大抓落实、快抓落实、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力以赴推动福建省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发挥福建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推进乡村特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从资源上看,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绿色资源丰富,同时古村落不少,红色资源也多,这在全国其他省市区是少见的,对推进福建发展特色文旅产业颇具优势。

近些年,福建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涌现出上杭五龙农家乐、厦门同安德安古堡、南安天柱山香草世界、寿宁西浦村等典型。但需要关注的是,乡村旅游也面临创意缺乏、产品雷同、精品偏少和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的瓶颈考验。

下一步,要进一步引导全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规范经营、打造精品,推动乡村特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各级旅游、财政、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各设区市县要完善规划,出台相应配套措施,持续推进乡村特色文旅产业发展。

从区位上看,福建省与台湾隔海相望,又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很强的优势,特别是对台特色非常鲜明,闽台农业合作长期走在全国前列。因此,闽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进一步加强互动,不断拓宽乡村旅游合作领域,成为两岸旅游合作的新亮点、新领域。

再次,要坚持标准引领和品牌引领,全力创响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企用品牌,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引擎

要坚持标准引领,以贯标促提质,以提质促增效,要立足实际,抢抓机遇,认真谋划,通过确立品牌法律地位、品质地位、市场地位等多种措施,创响一批品质优良、质量安全、特色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批高端精品的企用品牌。

在培育乡村特色产业过程中,要突出品牌带动,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持续开展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福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认定和福建名牌农产品评定;要强化品牌引领,推出更多“福”字号产品,打响福茶、福果、福菜、福稻、福菌、福渔等“福”字号优质绿色农产品品牌,深入开展“福农优品”进高速服务区、加油站、大型商超等系列活动,扩大“福农优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凸显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效应。

最后,要立足省情农情,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突出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持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发挥“压舱石”作用中突出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发展油料生产,鼓励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发展油茶种植,增加食用植物油供给。要推进种业振兴,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农业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深入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扶持建设一批种业基地,培育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补上农产品加工短板,整省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农事体验、养生养老等融合,把整个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就业岗位更多留给农民;要创新发展科特派制度,着力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提升闽茶产业竞争力、影响力;要全力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要强,产业必须强。全省各地要因地制宜,全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乡村振兴筑牢发展基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不断向前,铆足干劲加油干,热火朝天向前行,真正让群众生活更幸福,让好日子更有奔头。

(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闽台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易雪妍)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