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吉林

人民日报关注吉林|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2022-12-12 08:37 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思雄 祝大伟 郑智文

核心阅读 

2021年7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吉林市磐石市的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进行考古发掘,证实其为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抗联遗址。考古工作为东北抗联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考古实物资料。在此基础上,当地通过多种方式,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内涵,让东北抗联精神更好传承和弘扬。

 

临近年末,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红石砬子抗联遗迹考古队领队孟庆旭盘点着一年多来的收获:对吉林市磐石市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系统考古调查发现3000余处抗联遗迹,证实其为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抗联遗址。

吉林省高度重视抗联遗址发掘保护利用工作。目前,全省发现抗联旧址133处,形成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呈现爆发式增长。近日,记者跟随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红石砬子抗联遗迹考古队,实地探寻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的考古历程。

为东北抗联研究提供翔实资料

磐石市区西20公里外,群峰环立,密林幽幽,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便位于此。

“这里是地窨子遗址,我们在这里发现了锄、铧、碗、罐等农业生产和生活用具,还发现了子弹和弹夹。”在一处抗联遗址,孟庆旭细致介绍着。

1931年,东北抗日武装“磐石赤色游击队”在磐石成立。创建于1932年的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杨靖宇将军曾在此浴血奋战。2019年,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磐石抗联遗迹丰富。2021年7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进行考古发掘,遗址分布范围32平方公里,按照自然地形划分成八家沟等15个区域。

“去年10月起,对根据地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至今已发现3000余处遗迹。”孟庆旭说,这些遗迹从考古学角度阐释了东北抗联密营的形制形态特点。

今年,孟庆旭带队重点对小姚家沟内的抗联遗迹进行发掘,发现多处地窨子遗存、训练用大型平台,出土陶瓷器生活用具、铁制生产工具以及刀、子弹等各类遗物近400件。

“考古调查发现,根据地以红石砬子山脉八家沟、二趟沟等沟谷为主体构建起根据地的核心,谷口及道路两侧设置警戒、防御等设施,保障根据地主体安全。”在抗联遗迹分布图前,孟庆旭说,当地军民依托自然环境建立起一套简单军事防御体系,根据地遗迹和遗物讲述着他们利用简陋武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据介绍,抗联遗存主要分为战斗地、会议地、居住地、牺牲地等,由于大部分抗联部队以游击战为主,遗存数量稀少。“抗联研究存在着‘有史无迹’的难题。”孟庆旭说,考古工作为东北抗联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考古实物资料。

将进行更大范围的考古发掘

“从小姚家沟内的抗联遗迹遗物来看,红石砬子遗址群是集武装斗争、生活、生产于一体的抗日根据地。”孟庆旭说。

“红色遗迹承载着红色记忆。”随着抗联遗迹发掘的推进,孟庆旭对抗联遗迹保护利用的紧迫感更强,“抗联遗迹需要更好的保护”。

吉林省内绝大部分抗联遗址遗迹零散地存在于深山密林中,交通不便,给考古队带来不少困难。然而,更让孟庆旭感到困难的,是缺少研究抗联历史的专业人才,特别是从事革命文物考古工作的人才。

近年来,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东北抗联遗址考古调查,将考古调查发掘与历史文献、口述史相结合,探索革命文物基础研究新模式,同时建立东北抗联遗址数据库。

孟庆旭所带领的团队,成为全省唯一一支从事抗联遗迹考古调查的队伍,他们沿着抗联足迹奔波在山林中,如今已有5年。

“和散布在全省各地山林中的抗联遗迹相比,我们的力量仍微不足道。”孟庆旭坦言,抗联遗址遗迹亟须发掘保护,需要更多专业人才投入其中。

眼下,孟庆旭与队员要将红石砬子遗址中新发掘的遗迹进行技术性回填,以保证遗址完整地度过长达半年的冰封期。“保护好,才能利用好。”如今,孟庆旭正同相关部门配合攻关,破解土石遗址露天保护这个难题。

“明年我们计划沿着抗联足迹,进行更大范围的考古发掘,保护、利用好抗联遗址,传承抗联精神,讲述好抗联故事。”孟庆旭说。

挖掘好革命文物背后的内涵

“这是我们近期在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发现的……”在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馆长李秋虹正在绘声绘色地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

随着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的考古发掘,磐石市充分利用一系列出土文物,设立“黑土地·红石魂”考古成果展览,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孟庆旭带领的考古队与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合作策划展陈,并推动红石砬子出土的抗联文物在全省巡展。

“我们展出部分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紧密结合东北抗日斗争历史,讲述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的考古故事。”李秋虹表示,不仅要保护好革命文物,更要挖掘好革命文物背后的内涵。

“戴上它可以有更形象的认识。”展陈现场,李秋虹递给记者一副轻便的VR眼镜。戴上眼镜后,眼前出现了位于密林深处的抗联密营,里面灶台、烟道等布局一目了然。

在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的发掘与保护利用中,孟庆旭带领考古队对遗址进行全面数字化采集,依据考古研究成果、参与者口述、文献和民俗资料等,对遗迹进行三维建模复原,真实再现东北抗联密营。

东行数百公里的长白山区中,老黑河遗址在密林深处无声诉说着抗战记忆。2020年,孟庆旭带领团队对遗迹进行系统考古调查,并对破坏较为严重部分遗迹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过抢救保护,老黑河遗址已经成为全省革命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典范。2021年,长白山老黑河遗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2年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有了老黑河遗址保护利用的成功案例,吉林省已全面启动考古抗联—磐石红色文化探源工程,加快推进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东北抗联遗址公园建设。“与旅游融合,助力抗联遗迹挖掘保护,让抗联精神得以更好传承。”孟庆旭表示。

近年来,吉林省开展东北抗联遗址考古调查、实施革命文物精品展览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等项目。2021年,吉林省23处红色资源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2021年全国“红色旅游热度提升最快排名”,吉林省位居第三,红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12日 13 版)

核心阅读 

2021年7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吉林市磐石市的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进行考古发掘,证实其为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抗联遗址。考古工作为东北抗联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考古实物资料。在此基础上,当地通过多种方式,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内涵,让东北抗联精神更好传承和弘扬。

 

临近年末,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红石砬子抗联遗迹考古队领队孟庆旭盘点着一年多来的收获:对吉林市磐石市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系统考古调查发现3000余处抗联遗迹,证实其为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抗联遗址。

吉林省高度重视抗联遗址发掘保护利用工作。目前,全省发现抗联旧址133处,形成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呈现爆发式增长。近日,记者跟随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红石砬子抗联遗迹考古队,实地探寻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的考古历程。

为东北抗联研究提供翔实资料

磐石市区西20公里外,群峰环立,密林幽幽,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便位于此。

“这里是地窨子遗址,我们在这里发现了锄、铧、碗、罐等农业生产和生活用具,还发现了子弹和弹夹。”在一处抗联遗址,孟庆旭细致介绍着。

1931年,东北抗日武装“磐石赤色游击队”在磐石成立。创建于1932年的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杨靖宇将军曾在此浴血奋战。2019年,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磐石抗联遗迹丰富。2021年7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进行考古发掘,遗址分布范围32平方公里,按照自然地形划分成八家沟等15个区域。

“去年10月起,对根据地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至今已发现3000余处遗迹。”孟庆旭说,这些遗迹从考古学角度阐释了东北抗联密营的形制形态特点。

今年,孟庆旭带队重点对小姚家沟内的抗联遗迹进行发掘,发现多处地窨子遗存、训练用大型平台,出土陶瓷器生活用具、铁制生产工具以及刀、子弹等各类遗物近400件。

“考古调查发现,根据地以红石砬子山脉八家沟、二趟沟等沟谷为主体构建起根据地的核心,谷口及道路两侧设置警戒、防御等设施,保障根据地主体安全。”在抗联遗迹分布图前,孟庆旭说,当地军民依托自然环境建立起一套简单军事防御体系,根据地遗迹和遗物讲述着他们利用简陋武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据介绍,抗联遗存主要分为战斗地、会议地、居住地、牺牲地等,由于大部分抗联部队以游击战为主,遗存数量稀少。“抗联研究存在着‘有史无迹’的难题。”孟庆旭说,考古工作为东北抗联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考古实物资料。

将进行更大范围的考古发掘

“从小姚家沟内的抗联遗迹遗物来看,红石砬子遗址群是集武装斗争、生活、生产于一体的抗日根据地。”孟庆旭说。

“红色遗迹承载着红色记忆。”随着抗联遗迹发掘的推进,孟庆旭对抗联遗迹保护利用的紧迫感更强,“抗联遗迹需要更好的保护”。

吉林省内绝大部分抗联遗址遗迹零散地存在于深山密林中,交通不便,给考古队带来不少困难。然而,更让孟庆旭感到困难的,是缺少研究抗联历史的专业人才,特别是从事革命文物考古工作的人才。

近年来,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东北抗联遗址考古调查,将考古调查发掘与历史文献、口述史相结合,探索革命文物基础研究新模式,同时建立东北抗联遗址数据库。

孟庆旭所带领的团队,成为全省唯一一支从事抗联遗迹考古调查的队伍,他们沿着抗联足迹奔波在山林中,如今已有5年。

“和散布在全省各地山林中的抗联遗迹相比,我们的力量仍微不足道。”孟庆旭坦言,抗联遗址遗迹亟须发掘保护,需要更多专业人才投入其中。

眼下,孟庆旭与队员要将红石砬子遗址中新发掘的遗迹进行技术性回填,以保证遗址完整地度过长达半年的冰封期。“保护好,才能利用好。”如今,孟庆旭正同相关部门配合攻关,破解土石遗址露天保护这个难题。

“明年我们计划沿着抗联足迹,进行更大范围的考古发掘,保护、利用好抗联遗址,传承抗联精神,讲述好抗联故事。”孟庆旭说。

挖掘好革命文物背后的内涵

“这是我们近期在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发现的……”在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馆长李秋虹正在绘声绘色地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

随着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的考古发掘,磐石市充分利用一系列出土文物,设立“黑土地·红石魂”考古成果展览,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孟庆旭带领的考古队与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合作策划展陈,并推动红石砬子出土的抗联文物在全省巡展。

“我们展出部分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紧密结合东北抗日斗争历史,讲述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的考古故事。”李秋虹表示,不仅要保护好革命文物,更要挖掘好革命文物背后的内涵。

“戴上它可以有更形象的认识。”展陈现场,李秋虹递给记者一副轻便的VR眼镜。戴上眼镜后,眼前出现了位于密林深处的抗联密营,里面灶台、烟道等布局一目了然。

在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的发掘与保护利用中,孟庆旭带领考古队对遗址进行全面数字化采集,依据考古研究成果、参与者口述、文献和民俗资料等,对遗迹进行三维建模复原,真实再现东北抗联密营。

东行数百公里的长白山区中,老黑河遗址在密林深处无声诉说着抗战记忆。2020年,孟庆旭带领团队对遗迹进行系统考古调查,并对破坏较为严重部分遗迹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过抢救保护,老黑河遗址已经成为全省革命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典范。2021年,长白山老黑河遗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2年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有了老黑河遗址保护利用的成功案例,吉林省已全面启动考古抗联—磐石红色文化探源工程,加快推进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东北抗联遗址公园建设。“与旅游融合,助力抗联遗迹挖掘保护,让抗联精神得以更好传承。”孟庆旭表示。

近年来,吉林省开展东北抗联遗址考古调查、实施革命文物精品展览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等项目。2021年,吉林省23处红色资源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2021年全国“红色旅游热度提升最快排名”,吉林省位居第三,红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12日 13 版)

(责任编辑:李思玥)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