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安徽>本网

开局之年看安徽①|奋进中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3-01-14 14:35 人民网-安徽频道  作者:赵越

不依靠介质而让影像“悬浮”在空中,动动手指就能实现无接触操作……原本只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被东超科技两名90后创始人韩东成、范超变成了现实。如今,这项高科技不仅应用于国内多个场景,还远销到国外。

“安徽科创氛围浓厚,在政府支持下,我们从第一个产品研发到实现量产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几年间,韩东成的团队从不到10人发展到了近200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安徽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将科技创新摆在了尤为突出的位置,两年前就提出了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目标。

今年1月13日,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实验室落户安徽,已建在建拟建大科学装置12个,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核聚变等领域原创成果世界领先,动态存储芯片、制版光刻设备、制造EDA软件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安徽各界共识,十多年来,安徽科技创新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1年迈入全国第一方阵,2022年从全国第10位跃升至第7位。

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安徽正朝着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奋力前行!   

安徽创新馆内,展示了安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人民网 张俊摄

提前布局,抢得发展先机

今天的安徽,坐拥天时地利人和,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所谓天时是指,在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中,安徽抢得先机,十多年来,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栽树工程”,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久久为功;

安徽持续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推动了科创与产业融合的大发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效明显。

所谓地利,指安徽地处华东腹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全省域融入长三角,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具有“左右逢源”、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所谓人和,则指安徽科教人力资源丰富,科技创新平台优势明显,创新氛围浓厚,呈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态势。

科研人员正在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内工作。张大岗摄

实力彰显,原始创新涌现

截至2021年末,安徽省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普通高校(含独立学院)121所,全省共有科研机构6769个,中央驻皖科研院所16家。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451.4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7.5万人。

“科技创新策源地”是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战略部署的重要一极。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大科学装置与企业、资本的协同创新,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与新兴产业聚集地融合发展的生态系统。”

2022年8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制的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实现重大突破,创造场强45.22万高斯的稳态,刷新尘封23年的世界纪录。

“新纪录意味着人类操控磁场的能力达到了新高度,不仅让科学家做研究时看得更准、更清晰,在医疗等多方面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中科院院士叶朝辉说。

“墨子号”升空、“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全世界托卡马克装置高温等离子体运行最长时间纪录……安徽原始创新不断展现高峰,一大批原创重大成果竞相涌现,并转化为应用产业。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更加突出了对原始创新的重视,为加快推动世界一流大科学装置集群,以及量子信息、聚变能、深空探测等科创引领高地的建设擘画了新的蓝图,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在安徽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看来,这些年安徽厚积薄发,科技创新实力开始彰显。

在合肥举行的量子产业大会上,诸多“黑科技”亮相。人民网 张俊摄

改革破局,未来可期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近年来,安徽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勇做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不断以制度创新激发发展动力。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技术供给不足等。”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了当前科技创新存在的不足,提出“推进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大科学装置与企业、资本的协同创新,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与新兴产业聚集地融合发展的生态系统。”

显然,打通制约科技创新堵点的关键仍需深化改革。

来自企业的省人大代表,韩东成对市场最为敏感,今年两会,他最关注的就是“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推进。“作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安徽要继续发挥创新活跃的强劲优势,围绕元宇宙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市场扶持,共同打造虚拟现实产业集群。”

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陈林参会前,走访调研了100多家企业,带来了一份“加快构建全省科技服务业市场发展体系”的提案,他建议:“建立行业组织管理机制,组建市场化的技术经理人事务所,逐步建立职业化人才队伍,更好将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月13日下午,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在合肥市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合肥要在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上走在前列,扬优势拉长板,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项目,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链接平台形成更多原创成果,合力攻坚形成更多技术成果,协同转化形成更多产业成果,大胆探索形成更多制度成果。

曾经的农业大省,到科技大省,再到如今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安徽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了一个个角色转变,走出了一条中部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跨越之路。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创新安徽”动力澎湃,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未来可期。

不依靠介质而让影像“悬浮”在空中,动动手指就能实现无接触操作……原本只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被东超科技两名90后创始人韩东成、范超变成了现实。如今,这项高科技不仅应用于国内多个场景,还远销到国外。

“安徽科创氛围浓厚,在政府支持下,我们从第一个产品研发到实现量产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几年间,韩东成的团队从不到10人发展到了近200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安徽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将科技创新摆在了尤为突出的位置,两年前就提出了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目标。

今年1月13日,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实验室落户安徽,已建在建拟建大科学装置12个,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核聚变等领域原创成果世界领先,动态存储芯片、制版光刻设备、制造EDA软件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安徽各界共识,十多年来,安徽科技创新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1年迈入全国第一方阵,2022年从全国第10位跃升至第7位。

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安徽正朝着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奋力前行!   

安徽创新馆内,展示了安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人民网 张俊摄

提前布局,抢得发展先机

今天的安徽,坐拥天时地利人和,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所谓天时是指,在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中,安徽抢得先机,十多年来,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栽树工程”,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久久为功;

安徽持续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推动了科创与产业融合的大发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效明显。

所谓地利,指安徽地处华东腹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全省域融入长三角,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具有“左右逢源”、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所谓人和,则指安徽科教人力资源丰富,科技创新平台优势明显,创新氛围浓厚,呈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态势。

科研人员正在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内工作。张大岗摄

实力彰显,原始创新涌现

截至2021年末,安徽省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普通高校(含独立学院)121所,全省共有科研机构6769个,中央驻皖科研院所16家。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451.4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7.5万人。

“科技创新策源地”是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战略部署的重要一极。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大科学装置与企业、资本的协同创新,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与新兴产业聚集地融合发展的生态系统。”

2022年8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制的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实现重大突破,创造场强45.22万高斯的稳态,刷新尘封23年的世界纪录。

“新纪录意味着人类操控磁场的能力达到了新高度,不仅让科学家做研究时看得更准、更清晰,在医疗等多方面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中科院院士叶朝辉说。

“墨子号”升空、“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全世界托卡马克装置高温等离子体运行最长时间纪录……安徽原始创新不断展现高峰,一大批原创重大成果竞相涌现,并转化为应用产业。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更加突出了对原始创新的重视,为加快推动世界一流大科学装置集群,以及量子信息、聚变能、深空探测等科创引领高地的建设擘画了新的蓝图,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在安徽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看来,这些年安徽厚积薄发,科技创新实力开始彰显。

在合肥举行的量子产业大会上,诸多“黑科技”亮相。人民网 张俊摄

改革破局,未来可期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近年来,安徽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勇做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不断以制度创新激发发展动力。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技术供给不足等。”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了当前科技创新存在的不足,提出“推进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大科学装置与企业、资本的协同创新,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与新兴产业聚集地融合发展的生态系统。”

显然,打通制约科技创新堵点的关键仍需深化改革。

来自企业的省人大代表,韩东成对市场最为敏感,今年两会,他最关注的就是“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推进。“作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安徽要继续发挥创新活跃的强劲优势,围绕元宇宙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市场扶持,共同打造虚拟现实产业集群。”

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陈林参会前,走访调研了100多家企业,带来了一份“加快构建全省科技服务业市场发展体系”的提案,他建议:“建立行业组织管理机制,组建市场化的技术经理人事务所,逐步建立职业化人才队伍,更好将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月13日下午,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在合肥市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合肥要在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上走在前列,扬优势拉长板,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项目,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链接平台形成更多原创成果,合力攻坚形成更多技术成果,协同转化形成更多产业成果,大胆探索形成更多制度成果。

曾经的农业大省,到科技大省,再到如今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安徽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了一个个角色转变,走出了一条中部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跨越之路。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创新安徽”动力澎湃,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金蕾欣)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