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湖北>产业财经

北斗应用为行业赋能(深阅读)

2023-04-04 07:37 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田豆豆 李 霞 吴 君

春耕时节,荆楚大地,一台台装有北斗终端的农机在沃野上驰骋。“有了北斗导航卫星的帮助,今年春耕更轻松了!”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官庄湖农场田湖分场杨榜队农机手张明宝说,有了安装北斗终端的农机,他一个人就可以播种、开沟几百亩地。

不仅仅是农机服务。从江汉平原到武陵山脉,从森林巡护到铁路勘察,在湖北,北斗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

农业场景应用——

农机有指导 耕种更精确

近日,在钟祥市春季农机化大培训现场,播种机正自动规划路线。“这台播种机安装了北斗终端后,可以自行作业,我们省心又省力。”张明宝看着眼前这台智能化播种机,连连感叹。

和张明宝一样兴奋的,还有荆门市掇刀区康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员马洲。在播种机的驾驶室里,马洲指着显示屏上播种机的行进路线介绍:“此时,掇刀区农机北斗信息中心的监控大屏就显示着农机作业的情况,技术人员可以实时监控、调度这些装有北斗终端的农机。”

一旁,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公司副总经理陈志涛拿着笔记本,不时记录着农机手反馈的问题。他和团队通过北斗科技应用为智慧农业提供了多套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对装有北斗终端系统的农机不断进行调试。用户增多以后,更要加快产品研发和迭代。”

“以前农忙时,很多农民不会用农机,熟练的农机手也不好找。现在农机装上了北斗导航终端,田块大小、作业路线,点击屏幕就能轻松获得,解决了农忙时的不少问题。”马洲说。

2016年起,荆门市率先在湖北省开展北斗现代农业示范项目试点,在掇刀区建成全省首家股份制“北斗+农机”信息调度中心,并探索建立了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农机部门、移动公司、金融机构等部门参与的“1+N”北斗应用模式。目前,荆门市的北斗应用已覆盖农机耕整地、机械化播种、无人机植保、机械收获、秸秆收集处理、粮食烘干等农机作业的六大环节。荆门还建有3家农机北斗信息中心,涵盖农机合作社571家,安装北斗监测终端5910台,累计服务面积达1409.8万亩。

勘察领域应用——

定位精度高 观测数据准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武陵山脉深处,两辆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看着车窗外层层叠叠的大山,费亮陷入了沉思。“在千沟万壑里搞铁路勘察,我们都很熟练了,可要在这里建一个高精度测量控制网,还是有些挑战。”

费亮是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勘察院数智化所总工程师,为了完成此次任务,他和团队携带了12台北斗地基接收机与4台星基接收机,希望用这些北斗应用终端为铁路建设提供高精度的位置服务。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费亮和团队抵达了沿江高铁规划施工现场。一行人勘察了许久,最后决定将北斗星地一体化基准站建在附近村民房顶。钻孔、固定、浇筑、安装、通电……随着绿灯闪起,北斗星地一体化基准站成功运行。

传统铁路勘察,需要沿着线路每隔一定距离布设控制点,从而建立起该铁路的测量控制网,但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布点难度大,控制点稀疏,且网络通信信号差、数据传输困难,这种测量控制网难以快速获取精确的位置信息,且无法重复使用,成本高。为此,费亮和团队研究了基于北斗的星地一体化增强定位技术,可提供动态定位精度优于2厘米的高精度位置服务,建立了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铁路工程精密控制测量体系,突破了铁路工程传统测量模式。

“利用北斗建立的测量网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行,无需坐标转换,即采即用,复用性强,降低了测量误差逐级传播的不利影响。”费亮说,有了北斗星地一体化增强定位技术,即使没有网络信号,只要看得到天空,勘察人员就可以实现高精度定位。

目前,长赣铁路、滁宁城际铁路、杭衢铁路等铁路沿线布设了多个北斗地基增强基准站,搭建了4套独立完整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通过服务器实现观测数据的实时监测、网络回传与快速解算,勘察人员可以做到实时厘米级、事后毫米级的铁路工程测量。”费亮说。

巡护工作应用——

全天候守护 高效又便捷

一场春雨过后,神农架林区浓雾重重,山林之间,王敏背着双肩巡护包,一路向前。

“虽然现在看不清方向,但不管走到哪里,我的位置都会被即时发送到几十公里外的信息化指挥中心。”王敏拿起一个手机大小的“北斗巡护终端”介绍。

王敏是神农架国家公园官门山管护中心巡护员,除了雨雪天气,他每月至少要在野外巡护10天。为了让巡护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巡护全覆盖,神农架国家公园要求巡护员的任意两次野外巡护线路不能完全重叠。“如果仅仅靠经验去巡护,我有可能走重复的路。”王敏说,现在“北斗巡护终端”能帮助自己准确定位。

除了能准确定位,“北斗巡护终端”还可以向指挥中心发送图文资料。“我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用‘北斗巡护终端’传输测量到的植物数据,还可以用它拍摄动植物照片,第一时间传回指挥中心。”说着说着,王敏停在一棵银杏树前,他一手拿着“北斗巡护终端”,另一只手轻点终端屏幕,拍好照片后,又将刚观测到的数据一一录入:“树高约18米,胸径60厘米,萌芽期……”很快,王敏完成了对古树的巡护工作。

在神农架,像官门山这样的片区共有33个,而像王敏这样的巡护人员有160余名,分布在18支巡护队。“我们为所有的巡护员每人配发了一台‘北斗巡护终端’,不仅让巡护工作更高效,当遇到森林火灾、病虫害、地质灾害等突发情况时,我们也能快速掌握,并及时处理。”神农架林区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李强说,目前,依靠北斗导航系统等先进设备,神农架林区资源的管护已经实现全面信息化,森林资源也得到全天候守护。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秦顺全介绍,湖北是北斗产业的重要产业应用聚集地之一,“在湖北,北斗产业相关企业已达730余家,每年培养数千名相关领域专业人才。”

北斗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应用场景的深度挖掘与拓展,湖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越来越丰富的应用场景,正在荆楚大地上变成现实,未来,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强化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有效衔接,扩大北斗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规模化应用,带动湖北北斗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04日 04 版)

春耕时节,荆楚大地,一台台装有北斗终端的农机在沃野上驰骋。“有了北斗导航卫星的帮助,今年春耕更轻松了!”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官庄湖农场田湖分场杨榜队农机手张明宝说,有了安装北斗终端的农机,他一个人就可以播种、开沟几百亩地。

不仅仅是农机服务。从江汉平原到武陵山脉,从森林巡护到铁路勘察,在湖北,北斗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

农业场景应用——

农机有指导 耕种更精确

近日,在钟祥市春季农机化大培训现场,播种机正自动规划路线。“这台播种机安装了北斗终端后,可以自行作业,我们省心又省力。”张明宝看着眼前这台智能化播种机,连连感叹。

和张明宝一样兴奋的,还有荆门市掇刀区康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员马洲。在播种机的驾驶室里,马洲指着显示屏上播种机的行进路线介绍:“此时,掇刀区农机北斗信息中心的监控大屏就显示着农机作业的情况,技术人员可以实时监控、调度这些装有北斗终端的农机。”

一旁,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公司副总经理陈志涛拿着笔记本,不时记录着农机手反馈的问题。他和团队通过北斗科技应用为智慧农业提供了多套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对装有北斗终端系统的农机不断进行调试。用户增多以后,更要加快产品研发和迭代。”

“以前农忙时,很多农民不会用农机,熟练的农机手也不好找。现在农机装上了北斗导航终端,田块大小、作业路线,点击屏幕就能轻松获得,解决了农忙时的不少问题。”马洲说。

2016年起,荆门市率先在湖北省开展北斗现代农业示范项目试点,在掇刀区建成全省首家股份制“北斗+农机”信息调度中心,并探索建立了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农机部门、移动公司、金融机构等部门参与的“1+N”北斗应用模式。目前,荆门市的北斗应用已覆盖农机耕整地、机械化播种、无人机植保、机械收获、秸秆收集处理、粮食烘干等农机作业的六大环节。荆门还建有3家农机北斗信息中心,涵盖农机合作社571家,安装北斗监测终端5910台,累计服务面积达1409.8万亩。

勘察领域应用——

定位精度高 观测数据准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武陵山脉深处,两辆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看着车窗外层层叠叠的大山,费亮陷入了沉思。“在千沟万壑里搞铁路勘察,我们都很熟练了,可要在这里建一个高精度测量控制网,还是有些挑战。”

费亮是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勘察院数智化所总工程师,为了完成此次任务,他和团队携带了12台北斗地基接收机与4台星基接收机,希望用这些北斗应用终端为铁路建设提供高精度的位置服务。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费亮和团队抵达了沿江高铁规划施工现场。一行人勘察了许久,最后决定将北斗星地一体化基准站建在附近村民房顶。钻孔、固定、浇筑、安装、通电……随着绿灯闪起,北斗星地一体化基准站成功运行。

传统铁路勘察,需要沿着线路每隔一定距离布设控制点,从而建立起该铁路的测量控制网,但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布点难度大,控制点稀疏,且网络通信信号差、数据传输困难,这种测量控制网难以快速获取精确的位置信息,且无法重复使用,成本高。为此,费亮和团队研究了基于北斗的星地一体化增强定位技术,可提供动态定位精度优于2厘米的高精度位置服务,建立了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铁路工程精密控制测量体系,突破了铁路工程传统测量模式。

“利用北斗建立的测量网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行,无需坐标转换,即采即用,复用性强,降低了测量误差逐级传播的不利影响。”费亮说,有了北斗星地一体化增强定位技术,即使没有网络信号,只要看得到天空,勘察人员就可以实现高精度定位。

目前,长赣铁路、滁宁城际铁路、杭衢铁路等铁路沿线布设了多个北斗地基增强基准站,搭建了4套独立完整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通过服务器实现观测数据的实时监测、网络回传与快速解算,勘察人员可以做到实时厘米级、事后毫米级的铁路工程测量。”费亮说。

巡护工作应用——

全天候守护 高效又便捷

一场春雨过后,神农架林区浓雾重重,山林之间,王敏背着双肩巡护包,一路向前。

“虽然现在看不清方向,但不管走到哪里,我的位置都会被即时发送到几十公里外的信息化指挥中心。”王敏拿起一个手机大小的“北斗巡护终端”介绍。

王敏是神农架国家公园官门山管护中心巡护员,除了雨雪天气,他每月至少要在野外巡护10天。为了让巡护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巡护全覆盖,神农架国家公园要求巡护员的任意两次野外巡护线路不能完全重叠。“如果仅仅靠经验去巡护,我有可能走重复的路。”王敏说,现在“北斗巡护终端”能帮助自己准确定位。

除了能准确定位,“北斗巡护终端”还可以向指挥中心发送图文资料。“我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用‘北斗巡护终端’传输测量到的植物数据,还可以用它拍摄动植物照片,第一时间传回指挥中心。”说着说着,王敏停在一棵银杏树前,他一手拿着“北斗巡护终端”,另一只手轻点终端屏幕,拍好照片后,又将刚观测到的数据一一录入:“树高约18米,胸径60厘米,萌芽期……”很快,王敏完成了对古树的巡护工作。

在神农架,像官门山这样的片区共有33个,而像王敏这样的巡护人员有160余名,分布在18支巡护队。“我们为所有的巡护员每人配发了一台‘北斗巡护终端’,不仅让巡护工作更高效,当遇到森林火灾、病虫害、地质灾害等突发情况时,我们也能快速掌握,并及时处理。”神农架林区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李强说,目前,依靠北斗导航系统等先进设备,神农架林区资源的管护已经实现全面信息化,森林资源也得到全天候守护。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秦顺全介绍,湖北是北斗产业的重要产业应用聚集地之一,“在湖北,北斗产业相关企业已达730余家,每年培养数千名相关领域专业人才。”

北斗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应用场景的深度挖掘与拓展,湖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越来越丰富的应用场景,正在荆楚大地上变成现实,未来,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强化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有效衔接,扩大北斗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规模化应用,带动湖北北斗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04日 04 版)
(责任编辑:张沛)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