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湖北>产业财经

兴商建市勇立潮头

2023-06-14 08:19 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韩维正 窦 皓 袁子涵

一列满载各类货物的中欧班列启程开往中亚五国。
胡肖飞摄

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正在和客商洽谈毛绒玩具订单。
章勇涛摄

义乌的光伏企业爱旭太阳能厂区。
义乌市委宣传部供图

义乌城市风景。
义乌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午时分,浙江义乌的“贝迪”阿拉伯餐厅门庭若市,人们用汉语、阿拉伯语、英语点餐。已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的老板穆罕奈德正在接待慕名而来的食客。

“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义乌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馆。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说起了这个故事。

不仅有世界各国的美食,更有来自全球各地的客商、忙碌而热情的店主、熙熙攘攘的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走进义乌,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义乌拥有“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美誉,为什么这里被称为“市场之城”。

拥有营业面积640余万平方米的市场,商位7.5万个,经营26个大类、210万个单品,带动全国20多个产业集群、210万家中小微企业发展,关联3200万名工人就业,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义乌这座“世界超市”,沿着“兴商建市”的道路,锚定“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的目标,奋力书写着“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新篇章。

更新换代的新市场

义乌国际商贸城生意红火,线上平台帮助商户打开新门路,正在施工的义乌全球数贸中心项目将打造一站式服务数字化平台

早上9点,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铺已经陆续开始营业。人流渐多,各式店铺前不时有客商驻足咨询。越来越现代化的商贸城现有5个区,由空中连廊结成一体,即使选择最简捷的线路穿行,从一区走到五区也得走上3公里多。

在二区市场经营电子设备的王国田,对今年的生意很有信心。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以来,义乌国际商贸城日均客流量已超20万人,恢复到2019年水平。

距离五区不远,占地面积562亩的义乌全球数贸中心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义乌商城集团副总经理黄海洋说,中心建成后将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为采购商、经营主体等提供商务、工作、生活、休闲的一站式服务。

何为数字化平台?走进在二区运营的新能源产品市场数字运营中心,透过这里的义乌数字市场大屏,不但能切换市场内的实时场景,还能查看各市场的客流、车流、经营主体情况、各行业指数等数据。“未来,我们还将依托场内各触点,盘活线下数据,给经营户、采购商带来更高效便捷的体验。”黄海洋说。

这两年,国际商贸城的线上平台Chinagoods也帮很多商户打开了新门路。这个平台对接市场内实体商铺和产业链上游的210万家中小微企业,连接起了供需双方在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金融信贷等各环节的需求,不断推动交易、履约、监管等商品贸易服务全链路数字化。

“以前为了方便存货发货,我们将仓库租在市场周边的民房或地下室,空间小,租金还高。现在相当于把商贸城搬到线上,异地客商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产品,我们也可以在线预定仓库、入库时间和租赁时长,由系统自动计算租赁费用。”一区一家玩具店的负责人说,现在很多工作都能直接在手机上完成。

越来越多的商户正在拥抱市场的变化。

“这是一款用竹子做成的一次性餐具,健康环保,特别适合出游野餐……”四区捷豪竹制品店里,一名主播对着手机熟练地介绍着一款新产品。店内,一块“欢迎主播到店直播”的标牌十分醒目。

夜幕初垂,商贸城人流渐稀,不远处的江北下朱小区则忙碌了起来。集聚于此的社群团购、快手电商、抖音直播等社交电商,正为晚上的直播做准备,各类“爆款”小商品将从小小直播间走向千家万户。

义乌正在积极拥抱新业态。开展直播电商专项职业技能认定,成立浙江首个直播电商学院,鼓励各类企业创建直播电商基地,推动“保税+直播”模式创新……数据显示,今年1—4月,义乌开展网红直播带货19.5万场,完成零售额139.115亿元,同比增长24.93%,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303.06亿元,同比增长10.74%。

“义乌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迎接新事物、主动求变化的创新史,这也是它勇立潮头的关键所在。面向未来的义乌市场,将会持续迭代升级。”义乌市委书记王健表示。

连接中外的新通道

“义新欧”中欧班列联通亚欧大陆,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实现通江达海,义乌着力打造立体式全面开放新格局

“这些红酒是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从西班牙运回来的,欢迎选购。”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的西班牙馆,经理张睿智向客商介绍货架上的红酒,也介绍“义新欧”带来的机遇。

2014年11月18日,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出发,开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从此,这条1.3万多公里的线路,成了义乌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从前义乌小商品出口,一般先陆路转关,到上海、宁波等港口后再走海运。这对中亚很多内陆国家来说,不仅绕路,各国间的通关手续也很繁琐。”作为目前唯一全民营机制运营的中欧班列,运营方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旭斌回想起创业历程,感慨万千。这些年里,“义新欧”先后开通了18条点对点的班列主线,业务范围辐射50多个国家和160多个城市;进出口货物贸易额连续9年增长,年均增长62%;货品从小商品到太阳能光伏板、汽车及零配件、智能设备;货源地也从义乌扩展到上海、福建、广东等地。

向西,依路出境;向东,依港出海。

紧邻国际商贸城的义乌港,一辆辆集卡车穿梭其中。上午10点,义乌海关关员龚冬冬与同事刚为一辆重载集卡车施加海关关锁。这车小商品,将一路向东转入宁波港乘船出海。

“每天有1000个以上装满小商品的集装箱从这里启程。”龚冬冬说,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建设,已将铁路与海运连接在一起,让义乌港成为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出口货物进入义乌‘第六港区’,即视同进入宁波舟山港,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原来要在义乌和宁波海关分别办理通关手续,现在在义乌海关一次办理完成,不仅节省费用,也大大缩短了时间,再也不担心赶不上船期了。”看着刚拿到手的全程提单,中顶报关代理有限公司经理王超十分高兴。

可别小瞧了这张小小的提单。采用全程提单多式联运新模式的出口货物,船公司直接在义乌签发全程提单,企业在义乌海关办理完成全部通关手续,多式联运货物运抵宁波港后,海关系统实现电子“自动核销”,企业就能“无感通关”。今年1—5月,义乌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共发运3.2万标箱,同比增长7.75%。

海关通关前移,不仅提高出口效率,还便利了进口。走进保税物流中心的跨境电商保税备货分拨中心仓,义乌海关关员黄兆建正在审核一批奶粉的流转信息,审核完成后,这批奶粉将分拨运到江浙沪多家保税区,在网店上架销售。主营这项业务的义乌市祥合仓储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的备货周期从过去的1周至1个月,缩短到1至3天。

“义新欧”中欧班列成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承载着通江达海的海港之梦。一不靠山二不靠海的义乌,形成了“陆、海、空、铁、邮”立体式全面开放新格局,让“卖全球、买全球”变得触手可及。

迭代升级的新产业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义乌市场的变化折射中国制造业的步伐

交代好门店的事情,奥凯体育用品店的负责人吴晓明准备到厂里看看。几公里外的工厂生产车间里,一个个足球正“走下”生产线。

“我们力争做高品质的产品,并且拥有生产技术专利。”吴晓明说,从最开始的贴牌和仿制,到现在创立自有品牌,奥凯生产的足球不仅在单价数百元的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还成了很多重要赛事的比赛用球。

从贩卖商品到自产自销,从贴牌生产到自有品牌,义乌市场的变化折射中国制造业的步伐。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袜子制造企业“梦娜”曾经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今,走进梦娜的“未来工厂”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原来一个工人只能看管13台设备,现在可以同时看管一条产线20台设备。生产效率提升35%,人工成本降低45%,能耗降低17%。

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位于义乌光源科技小镇的天合光能(义乌)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块块光伏板正在打包出货。这些光伏组件将通过中欧班列运至欧洲,安装在当地民居和工商业建筑的屋顶。

“光伏组件原辅材运输量很大,成品运输量也很大,考虑到营收等方面因素,企业会优先选择物流成本更低的地区。”义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刘旭伟介绍,凭借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义乌从零起步打造光伏产业,成为当地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缩影。2022年,义乌智能光伏产业实现产值约900亿元,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今年一季度,义乌5家光伏龙头企业实现产值218.6亿元,增速17.1%。

更多的新兴产业展现出勃勃生机:绿色动力小镇里,“绿色新能源+汽车动力”产业格局愈发鲜明;义乌芯片产业园里,半导体芯片测试项目和先进功率模块封装制造基地(芯能)项目正稳步推进;双江湖科教园区里,一批高校科研机构相继落户,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23年一季度,义乌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15.7亿元,增速14.7%;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2.6亿元,增速11.7%。“存量提质”“增量选优”双轮驱动之下,义乌工业经济实现“开门红”。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转型提质。未来,义乌制造这张金名片,还将越擦越亮。”义乌市经信局局长朱金弟表示。

开放包容的新城市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品质逐渐升级,生活环境更加宜居,许多外来客商把义乌当作自己的家

义乌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营商环境的好坏关乎城市的兴衰。

“以前办好营业执照后还要跑税务、银行、社保等6个部门,现在只用一套身份材料在网上申请,所有事情都能办好,执照、公章免费邮寄上门。”正在办理营业执照的义乌市子硕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股东汤小霞,对高效的办事流程赞不绝口。

一组数据十分亮眼:2022年义乌新设经营主体18.06万户,主体新设量连续5年超10万户。义乌在册经营主体数已突破90万户,占全省的1/11,位居全省县级区域第一。

经济动能持续释放,驱动城市品质不断升级。现在的义乌,出家门一刻钟,就能找到附近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邻里会客厅、科普微馆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一应俱全。托育和养老体系不断完善。去年,义乌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40所,新增学位2.92万个,构建“1+1+3”普惠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参保人数超115.9万人,累计为9000多名失能人员减负2.43亿元。

城市社区,商贸繁盛;美丽乡村,画卷同样动人。在陈望道故居所在的城西街道分水塘村,错落有致的村落格局、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古色古香的老街长廊……在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借助红色旅游产业和直播平台的推介,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义乌也是一座国际化的城市,如何让五湖四海的朋友和气生财、和睦共处,同样考验城市治理者的智慧。

“这里就是我的家。”在义乌生活了17年的伊朗人哈米常这样说。经营一家贸易公司、精通六国语言的哈米,不仅是中国女婿,还是个“国际老娘舅”。“老娘舅”是江浙沪一带的话,指愿意主持公道、善于调解纠纷的人。

义乌有超过百万的常住外来人口,包括1万多名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客商。哈米所在的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有74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人员在此居住。社区里的居民遇到各种矛盾纠纷,常常想到他。这些年来,经哈米化解的各类纠纷超过200起。

除了哈米所在的“国际老娘舅”工作室,社区还有一支外国人组建的“国际小巷队伍”,经常参与到治安巡逻、文明劝导和消防检查等志愿活动中来。社区里的境外人员服务中心,与多个政府部门协同,为外国居民精准推送减税降费、市场动态等方面信息,提供“家门口的专业服务”。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希望一辈子和家人生活在中国。”穆罕奈德说,就像餐厅的名字“贝迪”一样,它的中文意思是“我家”。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4日 07 版)

一列满载各类货物的中欧班列启程开往中亚五国。
胡肖飞摄

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正在和客商洽谈毛绒玩具订单。
章勇涛摄

义乌的光伏企业爱旭太阳能厂区。
义乌市委宣传部供图

义乌城市风景。
义乌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午时分,浙江义乌的“贝迪”阿拉伯餐厅门庭若市,人们用汉语、阿拉伯语、英语点餐。已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的老板穆罕奈德正在接待慕名而来的食客。

“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义乌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馆。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说起了这个故事。

不仅有世界各国的美食,更有来自全球各地的客商、忙碌而热情的店主、熙熙攘攘的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走进义乌,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义乌拥有“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美誉,为什么这里被称为“市场之城”。

拥有营业面积640余万平方米的市场,商位7.5万个,经营26个大类、210万个单品,带动全国20多个产业集群、210万家中小微企业发展,关联3200万名工人就业,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义乌这座“世界超市”,沿着“兴商建市”的道路,锚定“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的目标,奋力书写着“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新篇章。

更新换代的新市场

义乌国际商贸城生意红火,线上平台帮助商户打开新门路,正在施工的义乌全球数贸中心项目将打造一站式服务数字化平台

早上9点,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铺已经陆续开始营业。人流渐多,各式店铺前不时有客商驻足咨询。越来越现代化的商贸城现有5个区,由空中连廊结成一体,即使选择最简捷的线路穿行,从一区走到五区也得走上3公里多。

在二区市场经营电子设备的王国田,对今年的生意很有信心。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以来,义乌国际商贸城日均客流量已超20万人,恢复到2019年水平。

距离五区不远,占地面积562亩的义乌全球数贸中心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义乌商城集团副总经理黄海洋说,中心建成后将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为采购商、经营主体等提供商务、工作、生活、休闲的一站式服务。

何为数字化平台?走进在二区运营的新能源产品市场数字运营中心,透过这里的义乌数字市场大屏,不但能切换市场内的实时场景,还能查看各市场的客流、车流、经营主体情况、各行业指数等数据。“未来,我们还将依托场内各触点,盘活线下数据,给经营户、采购商带来更高效便捷的体验。”黄海洋说。

这两年,国际商贸城的线上平台Chinagoods也帮很多商户打开了新门路。这个平台对接市场内实体商铺和产业链上游的210万家中小微企业,连接起了供需双方在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金融信贷等各环节的需求,不断推动交易、履约、监管等商品贸易服务全链路数字化。

“以前为了方便存货发货,我们将仓库租在市场周边的民房或地下室,空间小,租金还高。现在相当于把商贸城搬到线上,异地客商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产品,我们也可以在线预定仓库、入库时间和租赁时长,由系统自动计算租赁费用。”一区一家玩具店的负责人说,现在很多工作都能直接在手机上完成。

越来越多的商户正在拥抱市场的变化。

“这是一款用竹子做成的一次性餐具,健康环保,特别适合出游野餐……”四区捷豪竹制品店里,一名主播对着手机熟练地介绍着一款新产品。店内,一块“欢迎主播到店直播”的标牌十分醒目。

夜幕初垂,商贸城人流渐稀,不远处的江北下朱小区则忙碌了起来。集聚于此的社群团购、快手电商、抖音直播等社交电商,正为晚上的直播做准备,各类“爆款”小商品将从小小直播间走向千家万户。

义乌正在积极拥抱新业态。开展直播电商专项职业技能认定,成立浙江首个直播电商学院,鼓励各类企业创建直播电商基地,推动“保税+直播”模式创新……数据显示,今年1—4月,义乌开展网红直播带货19.5万场,完成零售额139.115亿元,同比增长24.93%,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303.06亿元,同比增长10.74%。

“义乌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迎接新事物、主动求变化的创新史,这也是它勇立潮头的关键所在。面向未来的义乌市场,将会持续迭代升级。”义乌市委书记王健表示。

连接中外的新通道

“义新欧”中欧班列联通亚欧大陆,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实现通江达海,义乌着力打造立体式全面开放新格局

“这些红酒是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从西班牙运回来的,欢迎选购。”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的西班牙馆,经理张睿智向客商介绍货架上的红酒,也介绍“义新欧”带来的机遇。

2014年11月18日,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出发,开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从此,这条1.3万多公里的线路,成了义乌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从前义乌小商品出口,一般先陆路转关,到上海、宁波等港口后再走海运。这对中亚很多内陆国家来说,不仅绕路,各国间的通关手续也很繁琐。”作为目前唯一全民营机制运营的中欧班列,运营方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旭斌回想起创业历程,感慨万千。这些年里,“义新欧”先后开通了18条点对点的班列主线,业务范围辐射50多个国家和160多个城市;进出口货物贸易额连续9年增长,年均增长62%;货品从小商品到太阳能光伏板、汽车及零配件、智能设备;货源地也从义乌扩展到上海、福建、广东等地。

向西,依路出境;向东,依港出海。

紧邻国际商贸城的义乌港,一辆辆集卡车穿梭其中。上午10点,义乌海关关员龚冬冬与同事刚为一辆重载集卡车施加海关关锁。这车小商品,将一路向东转入宁波港乘船出海。

“每天有1000个以上装满小商品的集装箱从这里启程。”龚冬冬说,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建设,已将铁路与海运连接在一起,让义乌港成为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出口货物进入义乌‘第六港区’,即视同进入宁波舟山港,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原来要在义乌和宁波海关分别办理通关手续,现在在义乌海关一次办理完成,不仅节省费用,也大大缩短了时间,再也不担心赶不上船期了。”看着刚拿到手的全程提单,中顶报关代理有限公司经理王超十分高兴。

可别小瞧了这张小小的提单。采用全程提单多式联运新模式的出口货物,船公司直接在义乌签发全程提单,企业在义乌海关办理完成全部通关手续,多式联运货物运抵宁波港后,海关系统实现电子“自动核销”,企业就能“无感通关”。今年1—5月,义乌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共发运3.2万标箱,同比增长7.75%。

海关通关前移,不仅提高出口效率,还便利了进口。走进保税物流中心的跨境电商保税备货分拨中心仓,义乌海关关员黄兆建正在审核一批奶粉的流转信息,审核完成后,这批奶粉将分拨运到江浙沪多家保税区,在网店上架销售。主营这项业务的义乌市祥合仓储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的备货周期从过去的1周至1个月,缩短到1至3天。

“义新欧”中欧班列成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承载着通江达海的海港之梦。一不靠山二不靠海的义乌,形成了“陆、海、空、铁、邮”立体式全面开放新格局,让“卖全球、买全球”变得触手可及。

迭代升级的新产业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义乌市场的变化折射中国制造业的步伐

交代好门店的事情,奥凯体育用品店的负责人吴晓明准备到厂里看看。几公里外的工厂生产车间里,一个个足球正“走下”生产线。

“我们力争做高品质的产品,并且拥有生产技术专利。”吴晓明说,从最开始的贴牌和仿制,到现在创立自有品牌,奥凯生产的足球不仅在单价数百元的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还成了很多重要赛事的比赛用球。

从贩卖商品到自产自销,从贴牌生产到自有品牌,义乌市场的变化折射中国制造业的步伐。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袜子制造企业“梦娜”曾经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今,走进梦娜的“未来工厂”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原来一个工人只能看管13台设备,现在可以同时看管一条产线20台设备。生产效率提升35%,人工成本降低45%,能耗降低17%。

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位于义乌光源科技小镇的天合光能(义乌)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块块光伏板正在打包出货。这些光伏组件将通过中欧班列运至欧洲,安装在当地民居和工商业建筑的屋顶。

“光伏组件原辅材运输量很大,成品运输量也很大,考虑到营收等方面因素,企业会优先选择物流成本更低的地区。”义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刘旭伟介绍,凭借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义乌从零起步打造光伏产业,成为当地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缩影。2022年,义乌智能光伏产业实现产值约900亿元,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今年一季度,义乌5家光伏龙头企业实现产值218.6亿元,增速17.1%。

更多的新兴产业展现出勃勃生机:绿色动力小镇里,“绿色新能源+汽车动力”产业格局愈发鲜明;义乌芯片产业园里,半导体芯片测试项目和先进功率模块封装制造基地(芯能)项目正稳步推进;双江湖科教园区里,一批高校科研机构相继落户,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23年一季度,义乌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15.7亿元,增速14.7%;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2.6亿元,增速11.7%。“存量提质”“增量选优”双轮驱动之下,义乌工业经济实现“开门红”。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转型提质。未来,义乌制造这张金名片,还将越擦越亮。”义乌市经信局局长朱金弟表示。

开放包容的新城市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品质逐渐升级,生活环境更加宜居,许多外来客商把义乌当作自己的家

义乌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营商环境的好坏关乎城市的兴衰。

“以前办好营业执照后还要跑税务、银行、社保等6个部门,现在只用一套身份材料在网上申请,所有事情都能办好,执照、公章免费邮寄上门。”正在办理营业执照的义乌市子硕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股东汤小霞,对高效的办事流程赞不绝口。

一组数据十分亮眼:2022年义乌新设经营主体18.06万户,主体新设量连续5年超10万户。义乌在册经营主体数已突破90万户,占全省的1/11,位居全省县级区域第一。

经济动能持续释放,驱动城市品质不断升级。现在的义乌,出家门一刻钟,就能找到附近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邻里会客厅、科普微馆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一应俱全。托育和养老体系不断完善。去年,义乌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40所,新增学位2.92万个,构建“1+1+3”普惠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参保人数超115.9万人,累计为9000多名失能人员减负2.43亿元。

城市社区,商贸繁盛;美丽乡村,画卷同样动人。在陈望道故居所在的城西街道分水塘村,错落有致的村落格局、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古色古香的老街长廊……在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借助红色旅游产业和直播平台的推介,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义乌也是一座国际化的城市,如何让五湖四海的朋友和气生财、和睦共处,同样考验城市治理者的智慧。

“这里就是我的家。”在义乌生活了17年的伊朗人哈米常这样说。经营一家贸易公司、精通六国语言的哈米,不仅是中国女婿,还是个“国际老娘舅”。“老娘舅”是江浙沪一带的话,指愿意主持公道、善于调解纠纷的人。

义乌有超过百万的常住外来人口,包括1万多名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客商。哈米所在的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有74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人员在此居住。社区里的居民遇到各种矛盾纠纷,常常想到他。这些年来,经哈米化解的各类纠纷超过200起。

除了哈米所在的“国际老娘舅”工作室,社区还有一支外国人组建的“国际小巷队伍”,经常参与到治安巡逻、文明劝导和消防检查等志愿活动中来。社区里的境外人员服务中心,与多个政府部门协同,为外国居民精准推送减税降费、市场动态等方面信息,提供“家门口的专业服务”。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希望一辈子和家人生活在中国。”穆罕奈德说,就像餐厅的名字“贝迪”一样,它的中文意思是“我家”。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4日 07 版)

(责任编辑:周雯)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