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四川>本地新闻联播

点亮低碳生活 大运会场馆已累计服务超510万人次

2023-07-15 08:02 成都日报  

“走,晚上打球去!”每至周五,家住倪家桥地铁站附近的王皓宇便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运动。他们的目的地不远,就在一公里处的四川省体育馆,步行10分钟便能到达。

四川省体育馆是成都的地标建筑之一,这个有着35年历史的老场馆如今已换了“新衣”,同时每晚六点半至十点,免费对市民开放。根据《大运会场馆“一场(馆)一策”惠民开放清单》,包括省体育馆在内,共有26个大运会场馆将持续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

距离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仅不到两周时间。这是一次对外展示成都这座公园城市“清新”气质的契机,更是一场青春之约的盛会,让常住蓉城的2100多万市民,在绿意涌动间点亮低碳生活,感受幸福美好生活。

一池水

涌动大运绿色理念

“国际游泳比赛对水质的要求极高,在微生物、细菌等方面的指标甚至高于很多水源。”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场馆中心后勤组副经理史皦皦与记者并行在泳池旁,一眼望去,湛蓝的泳池水清澈见底。

与池底一墙之隔的地下室内,3个过滤罐接收着自泳池流出的废水,通过过滤与消杀等处理,让其变“废”为宝实现再利用。

一池循环涌动的水,折射出成都绿色低碳办赛理念。

匠心巧布,在成都大运会场馆内,处处藏着“绿色”密码。东安湖体育公园作为大运会开幕式主场馆,首次在西南地区大规模采用“预制清水砼看台板”,该项新材料100%工厂定制生产,无现浇、无装饰,是目前最为环保的施工方法;高新体育中心综合设置雨水回收系统、室内CO_2浓度监控系统等多类节能系统及设备实现“降碳”……

走出大运场地,城市绿意更盛。

绿色低碳已逐渐成为更多市民选择的生活方式。“碳惠天府”推出的“低碳大运”专区,广泛地吸引着市民参与。指尖获取低碳信息,足尖兑换低碳积分,知识竞答、公众碳积分捐赠、城市文化点位展示等多类型活动让大家从日常活动中获取碳积分,从而兑换荣誉勋章等奖励,活跃用户还能赢取博物馆门票及大运惊喜礼盒。

一辆车

联动城市低碳出行

蓝金刚、萌嘟嘟……这些充满特色的名字,实际上是即将亮相在成都大运会赛场的交通保障用车。如今,成都大运会交通保障用车已全部亮相,且全部为新能源车型。目前,不少车型已经运用在天府国际机场专线等日常线路中,成为成都人日常出行的一部分。

“我们这次的车型全部采用新能源,最长的续航可以达到300公里以上。”成都大运会交通保障团队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大运会选用的车型使用了氢燃料、锂电池等新能源作为动力,不仅为车辆带来了澎湃动力,还完全符合绿色出行的标准。

本次大运会中,成都共计投入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000余台新能源小型车作为运动员、技术官员等交通服务车辆。

这些车辆赛后何去何从?——大运会赛事结束后,其中部分车辆将投入城市公交线路,为成都市民带来更好的公共交通体验。

一场赛

满足市民美好向往

大运会的筹办,带来的是环境惠民、文化惠民、体育惠民,筑牢了城市的幸福底色。

可以说,大运会场馆建造之初就充分考虑到赛后的可持续利用,更加注重全民健身需求。场馆内部的各种设施和服务项目为参赛和观赛人员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服务,在赛事结束后,这些场馆将进一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数据显示,自成都大运会筹办以来,场馆已累计开放近8万小时,服务超过510万人次,举办各类赛事730项,近2000场次;依托大运场馆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1800余场次,市民体质合格率逐年提升,去年达到94.61%。(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菲菲 袁弘 陈煦阳 刘依琳)

“走,晚上打球去!”每至周五,家住倪家桥地铁站附近的王皓宇便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运动。他们的目的地不远,就在一公里处的四川省体育馆,步行10分钟便能到达。

四川省体育馆是成都的地标建筑之一,这个有着35年历史的老场馆如今已换了“新衣”,同时每晚六点半至十点,免费对市民开放。根据《大运会场馆“一场(馆)一策”惠民开放清单》,包括省体育馆在内,共有26个大运会场馆将持续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

距离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仅不到两周时间。这是一次对外展示成都这座公园城市“清新”气质的契机,更是一场青春之约的盛会,让常住蓉城的2100多万市民,在绿意涌动间点亮低碳生活,感受幸福美好生活。

一池水

涌动大运绿色理念

“国际游泳比赛对水质的要求极高,在微生物、细菌等方面的指标甚至高于很多水源。”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场馆中心后勤组副经理史皦皦与记者并行在泳池旁,一眼望去,湛蓝的泳池水清澈见底。

与池底一墙之隔的地下室内,3个过滤罐接收着自泳池流出的废水,通过过滤与消杀等处理,让其变“废”为宝实现再利用。

一池循环涌动的水,折射出成都绿色低碳办赛理念。

匠心巧布,在成都大运会场馆内,处处藏着“绿色”密码。东安湖体育公园作为大运会开幕式主场馆,首次在西南地区大规模采用“预制清水砼看台板”,该项新材料100%工厂定制生产,无现浇、无装饰,是目前最为环保的施工方法;高新体育中心综合设置雨水回收系统、室内CO_2浓度监控系统等多类节能系统及设备实现“降碳”……

走出大运场地,城市绿意更盛。

绿色低碳已逐渐成为更多市民选择的生活方式。“碳惠天府”推出的“低碳大运”专区,广泛地吸引着市民参与。指尖获取低碳信息,足尖兑换低碳积分,知识竞答、公众碳积分捐赠、城市文化点位展示等多类型活动让大家从日常活动中获取碳积分,从而兑换荣誉勋章等奖励,活跃用户还能赢取博物馆门票及大运惊喜礼盒。

一辆车

联动城市低碳出行

蓝金刚、萌嘟嘟……这些充满特色的名字,实际上是即将亮相在成都大运会赛场的交通保障用车。如今,成都大运会交通保障用车已全部亮相,且全部为新能源车型。目前,不少车型已经运用在天府国际机场专线等日常线路中,成为成都人日常出行的一部分。

“我们这次的车型全部采用新能源,最长的续航可以达到300公里以上。”成都大运会交通保障团队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大运会选用的车型使用了氢燃料、锂电池等新能源作为动力,不仅为车辆带来了澎湃动力,还完全符合绿色出行的标准。

本次大运会中,成都共计投入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000余台新能源小型车作为运动员、技术官员等交通服务车辆。

这些车辆赛后何去何从?——大运会赛事结束后,其中部分车辆将投入城市公交线路,为成都市民带来更好的公共交通体验。

一场赛

满足市民美好向往

大运会的筹办,带来的是环境惠民、文化惠民、体育惠民,筑牢了城市的幸福底色。

可以说,大运会场馆建造之初就充分考虑到赛后的可持续利用,更加注重全民健身需求。场馆内部的各种设施和服务项目为参赛和观赛人员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服务,在赛事结束后,这些场馆将进一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数据显示,自成都大运会筹办以来,场馆已累计开放近8万小时,服务超过510万人次,举办各类赛事730项,近2000场次;依托大运场馆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1800余场次,市民体质合格率逐年提升,去年达到94.61%。(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菲菲 袁弘 陈煦阳 刘依琳)

(责任编辑:李强强)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