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四川>本地新闻联播

再现陆游诗中胜景 成都摩诃池一期正式亮相

2023-07-15 08:01 成都日报  

摩诃池开园后,前来观赏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宋代诗人陆游曾作《摩诃池》一诗,让今人无不神往。历史上的摩诃池究竟长什么样,如今已无法看到,但根据可考证的史料,按照天府文化公园总体规划,成都在原摩诃池所在区域,建设了摩诃池公园。7月14日,摩诃池一期项目正式对外亮相。

项目名片

摩诃池一期项目仅为摩诃池公园建设的第一期,总占地面积约63亩,其中包含了摩诃池湖区、林荫步道建设及文物保护等内容,后期还将持续推进摩诃池剩余项目建设。

“摩诃池项目是以考古发掘和史料记载为依据,寻找成都记忆,在充分保护与利用现有古树及乔木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生态湖区、植入游憩及历史文化展示等功能,进一步完善片区生态环境和城市功能,进一步对天府历史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展示,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成都的历史和文化。”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春有海棠夏有荷 秋有芙蓉与银杏

7月14日,记者来到位于西华门街附近的摩诃池一期现场,盛开的海棠花、艳丽的木芙蓉、让人沉醉的蓝莲花……整个公园以摩诃池为名,公园湖面碧波荡漾,湖水清澈透底,搭配漂浮在水面上的荷花和蓝莲花,倒映着湖边的垂柳,一派春红柳绿的优美画卷。

“好漂亮啊!”“太美了!”昨天上午,摩诃池一期刚刚开放,就吸引了很多市民。“我是从媒体报道晓得今天这里开放的,所以就跟老伴过来了。今天天气也凉快,感觉非常好。”来自青羊区的张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摩诃池一期项目位于天府文化公园核心区人民中路以西,西华门街以东,实验小学以北,西御河沿街以南,项目总占地面积约63亩。其所在区域作为成都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更是成都2300年城址未变、城名未替的见证,为了重现历史上的摩诃胜景,园内造景也极为讲究。

来自中建西南院景观院公园城市创新研究中心的总建筑师张静介绍,在景观设计上,取意《宫词》中“摩诃池畔繁花似锦”,寻找古诗词中“海棠花发盛春天,游赏无时引御筵”“内庭秋燕玉池东,香散荷花水殿风”“城上芙蓉,宣华小苑,摩诃芳径”的记载,以此为借鉴,以海棠花、木芙蓉、荷花为主,搭配其他各色植物,力求呈现诗句中“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的古风意境。

座椅样式来自唐代美人靠 席纹石路来自唐宋

除了湖,整个项目内花径、石桥一应俱全。还可以看到复原的明蜀王宫墙遗址,唐代砖雕莲花纹的井盖、宫灯造型的路灯,以及融入瓦当纹和美人靠等元素的景观座椅。

据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摩诃池盛兴于唐代,项目提取了唐代各项元素融入到公园的定制家具小品及园路中。其中井盖表面复制了唐代砖雕莲花纹,庭院灯的样式提取唐代古画里宫灯的意向。园路以考古发掘为依据,采用定制青砖及古法工艺,在园区中复原唐宋的席纹游园步道,漫步其中仿佛有穿越千年之感。

为了呈现这样的效果,建设团队克服了文物保护要求高、管线迁改复杂、邻近学校及居民区安全保障高、建设工期短等多项难题。

“整个项目包含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及公园建设两部分,其中文保工程完成搬迁是摩诃池湖区建设的前提。”兴城集团现场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于今年3月进场施工后,由于地处老城区,各类管线迁改施工难度大;周边临近小学、居住区,项目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高,为确保项目按期呈现,现场各方责任主体采取“5+2、白加黑”工作模式,科学安排工期,优化施工工序,建立现场问题快速解决机制,保障项目有序施工。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袁弘 摄影 李冬

让历史文化遗产穿越千年焕发新生

□本报评论员

历史和文明,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

7月14日,作为天府文化公园核心区重要项目之一,摩诃池一期项目公园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这是一座穿越千年“中央公园”的胜景重现,也是一处历经沧桑文化遗存的焕发新生。

“以挖掘成都历史文化为主线,传承天府文化为目标”“水面还原花蕊夫人笔下的摩诃胜景”“步道还原整个摩诃故径”,还有融入芙蓉花和瓦当元素的井盖、座凳……行走在公园内,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深度复刻,不仅是为了展现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要挖掘好、运用好历史文化遗存。

位于成都市“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摩诃池公园如何以历史文化引领中心城区的能级跃升,在传承中融汇传统与现代?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让深厚的天府文化底蕴为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要在保护中实现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在城市发展建设中,保护和传承好历史文化根脉,是我们的神圣使命。不只是摩诃池公园,隐藏于春熙路、太古里一带的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由清代满城发展而来的宽窄巷子,都是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立足各自特点,推动“活化”发展。历史文化遗产要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就需要加强研究利用,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在发展中融入生活。历史文化遗产述说过去、影响当下未来,让这份贯通古今的力量真正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人们才会更加自觉地扛起传承光大的使命。不论是通过公园内白果苑、宫墙遗址展示等7个景点,串联起隋代至今摩诃池变化的设计思路,还是借鉴古籍诗词,在植被设计上力求还原春有海棠、夏有荷花、秋有芙蓉与银杏等景致,做好文物保护展示和公园建设,为市民游客带来的是“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的沉浸式游览感受。越来越多的人也将在诗景“同框”中更加坚定城市文化自信,坚定历史自信。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历史文化遗产的“焕新”既要绵绵用力,更要久久为功。让我们持续激活历史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城市由内而外绽放出更夺目的人文光彩,传递民族精神、彰显时代风采、展现巴蜀韵味,整座城市将更从容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这值得我们期待。

摩诃池开园后,前来观赏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宋代诗人陆游曾作《摩诃池》一诗,让今人无不神往。历史上的摩诃池究竟长什么样,如今已无法看到,但根据可考证的史料,按照天府文化公园总体规划,成都在原摩诃池所在区域,建设了摩诃池公园。7月14日,摩诃池一期项目正式对外亮相。

项目名片

摩诃池一期项目仅为摩诃池公园建设的第一期,总占地面积约63亩,其中包含了摩诃池湖区、林荫步道建设及文物保护等内容,后期还将持续推进摩诃池剩余项目建设。

“摩诃池项目是以考古发掘和史料记载为依据,寻找成都记忆,在充分保护与利用现有古树及乔木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生态湖区、植入游憩及历史文化展示等功能,进一步完善片区生态环境和城市功能,进一步对天府历史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展示,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成都的历史和文化。”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春有海棠夏有荷 秋有芙蓉与银杏

7月14日,记者来到位于西华门街附近的摩诃池一期现场,盛开的海棠花、艳丽的木芙蓉、让人沉醉的蓝莲花……整个公园以摩诃池为名,公园湖面碧波荡漾,湖水清澈透底,搭配漂浮在水面上的荷花和蓝莲花,倒映着湖边的垂柳,一派春红柳绿的优美画卷。

“好漂亮啊!”“太美了!”昨天上午,摩诃池一期刚刚开放,就吸引了很多市民。“我是从媒体报道晓得今天这里开放的,所以就跟老伴过来了。今天天气也凉快,感觉非常好。”来自青羊区的张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摩诃池一期项目位于天府文化公园核心区人民中路以西,西华门街以东,实验小学以北,西御河沿街以南,项目总占地面积约63亩。其所在区域作为成都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更是成都2300年城址未变、城名未替的见证,为了重现历史上的摩诃胜景,园内造景也极为讲究。

来自中建西南院景观院公园城市创新研究中心的总建筑师张静介绍,在景观设计上,取意《宫词》中“摩诃池畔繁花似锦”,寻找古诗词中“海棠花发盛春天,游赏无时引御筵”“内庭秋燕玉池东,香散荷花水殿风”“城上芙蓉,宣华小苑,摩诃芳径”的记载,以此为借鉴,以海棠花、木芙蓉、荷花为主,搭配其他各色植物,力求呈现诗句中“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的古风意境。

座椅样式来自唐代美人靠 席纹石路来自唐宋

除了湖,整个项目内花径、石桥一应俱全。还可以看到复原的明蜀王宫墙遗址,唐代砖雕莲花纹的井盖、宫灯造型的路灯,以及融入瓦当纹和美人靠等元素的景观座椅。

据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摩诃池盛兴于唐代,项目提取了唐代各项元素融入到公园的定制家具小品及园路中。其中井盖表面复制了唐代砖雕莲花纹,庭院灯的样式提取唐代古画里宫灯的意向。园路以考古发掘为依据,采用定制青砖及古法工艺,在园区中复原唐宋的席纹游园步道,漫步其中仿佛有穿越千年之感。

为了呈现这样的效果,建设团队克服了文物保护要求高、管线迁改复杂、邻近学校及居民区安全保障高、建设工期短等多项难题。

“整个项目包含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及公园建设两部分,其中文保工程完成搬迁是摩诃池湖区建设的前提。”兴城集团现场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于今年3月进场施工后,由于地处老城区,各类管线迁改施工难度大;周边临近小学、居住区,项目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高,为确保项目按期呈现,现场各方责任主体采取“5+2、白加黑”工作模式,科学安排工期,优化施工工序,建立现场问题快速解决机制,保障项目有序施工。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袁弘 摄影 李冬

让历史文化遗产穿越千年焕发新生

□本报评论员

历史和文明,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

7月14日,作为天府文化公园核心区重要项目之一,摩诃池一期项目公园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这是一座穿越千年“中央公园”的胜景重现,也是一处历经沧桑文化遗存的焕发新生。

“以挖掘成都历史文化为主线,传承天府文化为目标”“水面还原花蕊夫人笔下的摩诃胜景”“步道还原整个摩诃故径”,还有融入芙蓉花和瓦当元素的井盖、座凳……行走在公园内,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深度复刻,不仅是为了展现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要挖掘好、运用好历史文化遗存。

位于成都市“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摩诃池公园如何以历史文化引领中心城区的能级跃升,在传承中融汇传统与现代?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让深厚的天府文化底蕴为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要在保护中实现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在城市发展建设中,保护和传承好历史文化根脉,是我们的神圣使命。不只是摩诃池公园,隐藏于春熙路、太古里一带的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由清代满城发展而来的宽窄巷子,都是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立足各自特点,推动“活化”发展。历史文化遗产要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就需要加强研究利用,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在发展中融入生活。历史文化遗产述说过去、影响当下未来,让这份贯通古今的力量真正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人们才会更加自觉地扛起传承光大的使命。不论是通过公园内白果苑、宫墙遗址展示等7个景点,串联起隋代至今摩诃池变化的设计思路,还是借鉴古籍诗词,在植被设计上力求还原春有海棠、夏有荷花、秋有芙蓉与银杏等景致,做好文物保护展示和公园建设,为市民游客带来的是“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的沉浸式游览感受。越来越多的人也将在诗景“同框”中更加坚定城市文化自信,坚定历史自信。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历史文化遗产的“焕新”既要绵绵用力,更要久久为功。让我们持续激活历史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城市由内而外绽放出更夺目的人文光彩,传递民族精神、彰显时代风采、展现巴蜀韵味,整座城市将更从容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这值得我们期待。

(责任编辑:李强强)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