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四川>本地新闻联播

设计、运营团队揭秘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前世今生:从选址、设计到赛后利用都坚守惠民理念

2023-07-16 18:22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举办大运会这样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既是成都展现综合实力的重要舞台,也是增强城市影响力、提升城市美誉度的难得契机。然而,悠悠万事民为大,成都大运会给市民带来了什么?这是很多成都人希望了解、期待看见的,也是一些人正在付诸行动希望证明的。

此前,位于成都龙泉驿区湖岸南路100号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开始试运行,而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东安书院。这是因为赛时它是全世界媒体记者的“大本营”,赛后将化身图书馆。

从东安书院的选址、外观设计,到赛后的规划、新消费场景的预设……每一个环节都包含了设计方便民、利民理念。赛前赛后设计方的接力规划,正如“蓉火”相传,点亮了市民的幸福生活,也点燃了城市文化的薪火。

↑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

设计:

选址和外形兼顾功能性和便利性

位于成都龙泉驿区湖岸南路100号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又叫东安书院。之所以它有两个名字,是因为在大运会期间它是全世界媒体记者的“大本营”,赛后便将被改造融合包含亲子美学、科技文创等富有多元化的“图书馆+”文化消费新场景。

当确定要在这个与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隔湖相望的地方,建一座兼顾两种功能建筑物的计划时,成都华润置地负责东安书院项目的责任建筑师康凯感觉是:压力山大。

很多人都知道,成都力行“绿色、节俭、必须”的原则,为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大运会的惠民福利,不仅各大赛事场馆赛后将植入更多高等赛事,还计划引导市民群众走进场馆使用场馆。除此之外,其他类型的场馆也将加入惠民行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属7月13日开始试运行的主媒体中心。

↑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

从2020年初开始设计打造,2021年4月东安书院项目工程已陆续结束。这一年多的时间,看起来不长,但干的事情却不少。

首先是选址的讲究。东安湖片区的中心东安湖体育公园,位于片区的北侧,主媒体中心大约位于南侧。围绕东安湖,将陆续打造十多个相关的公共建筑。这样选址的好处是,能更好地将主媒体中心前中后期的功能,最大化地辐射到周边的市民或商务办公的区域,此外商业消费、交通出行便利性也更强了。

根据地形,建筑师设想的是打造一个整体呈四方形的建筑,两个巨型四方形上下堆叠。如果按照一开始设想的角度,就无法正正好好和主场馆相呼应,人们的视野将存在偏离。对此,设计方想到让上方的巨型四方形往主场馆方向以一定角度进行扭转,这样搭配低层落地窗,人们一眼就可以望见不远处的主场馆和火炬塔。

↑东安湖体育公园的场馆与火炬塔

突破:

内在打造向深圳大运会取经

如果说第一步设计阶段就费劲心思的话,康凯说,不妨可以看看最需要细心打磨的东安书院内部打造。

“它是主媒体中心,为了体现简约办赛的理念,之后它又会转变成一个图书馆。”如果说困难的话,令康凯印象深刻的,就是如何更大限度地满足大运会作为主媒体中心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减少大量改造的前提下,让它顺利变成一座图书馆。

↑融媒体制作中心

所以,康凯团队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来到深圳进行调研。2011年8月12日,深圳大运会在深圳湾体育中心开幕。数据显示,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有地上6层,底下1层,总面积约有4.5万平方米。深圳大运会主媒体中心位于龙岗大运中心西北角,建筑物为地上4层地下1层,总面积3.72万平方米。

作为“前辈”,曾参与深圳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建设的同事同行们与康凯一行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康凯了解到了当年设计的核心参数、设计标准和改造后的情况。

据了解,深圳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后期并未进行过多改造,更多的以写字楼和演播厅的形式进行了延续。康凯说,这座建筑设计的核心参数和设计标准是非常具有参考性的,但鉴于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后期的特殊运用,又需要他们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大的创新与突破。

既是提供给全球记者使用的主媒体中心,又是不用大改就可以延续使用的图书馆,让两者的兼容性做到最大,康凯花了大部分的精力去钻研。当时,康凯家住川师大附近,距离东安湖20公里不到,但项目启动以后他便和同事驻场办公。“施工方面有什么问题,我们需要第一时间到现场并解决,品质的把控非常严格。”因此,那一两年,康凯常常加班到深夜,回家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勤勉而顽强的钻研,使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举个例子,为了让这4.5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不产生浪费,康凯与建筑师团队讨论把图书馆内部很大一部分空间拿出来还给城市、还给市民,比如在二楼架空层预留了上千平方米的区域,可供市民乘凉、举行文体活动等公益性项目。记者此前在主媒体中心探访时就注意到,中心一侧入口非常开放,以台阶形式直抵二楼露天广场,台阶和周边的绿地绿化衔接密切,远望可以清晰看到东安湖的美景。

↑露天平台可以清晰看到东安湖的美景

利用:

创新融合多元化场景的图书馆+模式

目前,康凯团队将东安书院项目交付以后,还在进行一些项目维护工作。随着7月13日,主媒体中心开始试运行,接力的下一棒来到了成都经开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的手里,他们作为运营主体,主要负责赛后主媒体中心的进一步规划和运营。

近日,成都经开文旅公司招商运营部负责人黄昌跃接受记者采访。采访中,他提出一点,东安书院项目作为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使命,为了满足市民游客多元化文化及消费需求,也为了让这座建筑产生社会效应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产生自我造血的能力,经开文旅从去年开始就设计了一些初步计划,初步的方案目前已经出具,包括前期市场调研也已经完成,等大运会结束后,计划将马上启动正式的前期招商运营计划。

记者了解到,这个初步的方案中,经开文旅规划东安书院内重点打造高品质现代图书馆外,将植入丰富多元的业态场景,将空间美学与旅游、科技、文创、品质生活体验场景等多行业进行跨界融合,构建“图书馆+”的共享生活方式空间,使东安书院项目成为现代时尚的阅读、旅游、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文化消费新场景。

“图书馆大约会占用1万多平方,主要分布在二楼、四楼,同时穿插在地下一层到六楼之间的每一层,将每层规划的消费场景有机联动起来,我们这个规划,全国来看是非常少见的,很多图书馆它都是独立的。”黄昌跃说道。

到底有哪些文化消费新场景呢?黄昌跃做个小小的剧透,比如一些非遗文化展示、文学沙龙、大咖的论坛讲座,其中比较特殊的一项比如做一些直播项目,“大运会的主场馆,主媒体中心本身转播背景各方面的条件是很好的,我们想好好利用一下这里的隔断环境,在很大程度是也是节约成本就地取材。”

↑主媒体中心的非遗文化展示

当然,针对这一棒走完需要多久的时间,黄昌跃暂时无法给记者一个准确的答复。毕竟图书馆装修建设需要时间,再加上诸多消费场景的设计,统一规划招商都需要时间的沉淀。但是,归根结底,一切都在紧张有序进行中。

大运会让体育更惠民、更便民。过去,成都市民想看一场国际赛事,常常需要“不辞万里”奔向其他城市;而现在,大运会将赛场“搬来”家门口,让成都市民“足不出户”就能看到许多体坛名将的精彩表现。这些年来,成都陆续升级打造了多个大运主题公园,新建数百个天府绿道健身空间,免费或低价向全体市民开放体育场馆,给市民日常健身提供了更多、更便利、更舒适的活动场所,让运动“触手可及”。接下来,还有像东安书院等更多的便民项目陆续亮相。

大运会给成都人带来了什么?这是人们期待看见的,也是所有人想要思考并努力完成的。(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摄影记者 王勤)

来源:红星新闻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举办大运会这样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既是成都展现综合实力的重要舞台,也是增强城市影响力、提升城市美誉度的难得契机。然而,悠悠万事民为大,成都大运会给市民带来了什么?这是很多成都人希望了解、期待看见的,也是一些人正在付诸行动希望证明的。

此前,位于成都龙泉驿区湖岸南路100号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开始试运行,而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东安书院。这是因为赛时它是全世界媒体记者的“大本营”,赛后将化身图书馆。

从东安书院的选址、外观设计,到赛后的规划、新消费场景的预设……每一个环节都包含了设计方便民、利民理念。赛前赛后设计方的接力规划,正如“蓉火”相传,点亮了市民的幸福生活,也点燃了城市文化的薪火。

↑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

设计:

选址和外形兼顾功能性和便利性

位于成都龙泉驿区湖岸南路100号的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又叫东安书院。之所以它有两个名字,是因为在大运会期间它是全世界媒体记者的“大本营”,赛后便将被改造融合包含亲子美学、科技文创等富有多元化的“图书馆+”文化消费新场景。

当确定要在这个与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隔湖相望的地方,建一座兼顾两种功能建筑物的计划时,成都华润置地负责东安书院项目的责任建筑师康凯感觉是:压力山大。

很多人都知道,成都力行“绿色、节俭、必须”的原则,为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大运会的惠民福利,不仅各大赛事场馆赛后将植入更多高等赛事,还计划引导市民群众走进场馆使用场馆。除此之外,其他类型的场馆也将加入惠民行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属7月13日开始试运行的主媒体中心。

↑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

从2020年初开始设计打造,2021年4月东安书院项目工程已陆续结束。这一年多的时间,看起来不长,但干的事情却不少。

首先是选址的讲究。东安湖片区的中心东安湖体育公园,位于片区的北侧,主媒体中心大约位于南侧。围绕东安湖,将陆续打造十多个相关的公共建筑。这样选址的好处是,能更好地将主媒体中心前中后期的功能,最大化地辐射到周边的市民或商务办公的区域,此外商业消费、交通出行便利性也更强了。

根据地形,建筑师设想的是打造一个整体呈四方形的建筑,两个巨型四方形上下堆叠。如果按照一开始设想的角度,就无法正正好好和主场馆相呼应,人们的视野将存在偏离。对此,设计方想到让上方的巨型四方形往主场馆方向以一定角度进行扭转,这样搭配低层落地窗,人们一眼就可以望见不远处的主场馆和火炬塔。

↑东安湖体育公园的场馆与火炬塔

突破:

内在打造向深圳大运会取经

如果说第一步设计阶段就费劲心思的话,康凯说,不妨可以看看最需要细心打磨的东安书院内部打造。

“它是主媒体中心,为了体现简约办赛的理念,之后它又会转变成一个图书馆。”如果说困难的话,令康凯印象深刻的,就是如何更大限度地满足大运会作为主媒体中心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减少大量改造的前提下,让它顺利变成一座图书馆。

↑融媒体制作中心

所以,康凯团队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来到深圳进行调研。2011年8月12日,深圳大运会在深圳湾体育中心开幕。数据显示,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有地上6层,底下1层,总面积约有4.5万平方米。深圳大运会主媒体中心位于龙岗大运中心西北角,建筑物为地上4层地下1层,总面积3.72万平方米。

作为“前辈”,曾参与深圳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建设的同事同行们与康凯一行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康凯了解到了当年设计的核心参数、设计标准和改造后的情况。

据了解,深圳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后期并未进行过多改造,更多的以写字楼和演播厅的形式进行了延续。康凯说,这座建筑设计的核心参数和设计标准是非常具有参考性的,但鉴于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后期的特殊运用,又需要他们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大的创新与突破。

既是提供给全球记者使用的主媒体中心,又是不用大改就可以延续使用的图书馆,让两者的兼容性做到最大,康凯花了大部分的精力去钻研。当时,康凯家住川师大附近,距离东安湖20公里不到,但项目启动以后他便和同事驻场办公。“施工方面有什么问题,我们需要第一时间到现场并解决,品质的把控非常严格。”因此,那一两年,康凯常常加班到深夜,回家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勤勉而顽强的钻研,使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举个例子,为了让这4.5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不产生浪费,康凯与建筑师团队讨论把图书馆内部很大一部分空间拿出来还给城市、还给市民,比如在二楼架空层预留了上千平方米的区域,可供市民乘凉、举行文体活动等公益性项目。记者此前在主媒体中心探访时就注意到,中心一侧入口非常开放,以台阶形式直抵二楼露天广场,台阶和周边的绿地绿化衔接密切,远望可以清晰看到东安湖的美景。

↑露天平台可以清晰看到东安湖的美景

利用:

创新融合多元化场景的图书馆+模式

目前,康凯团队将东安书院项目交付以后,还在进行一些项目维护工作。随着7月13日,主媒体中心开始试运行,接力的下一棒来到了成都经开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的手里,他们作为运营主体,主要负责赛后主媒体中心的进一步规划和运营。

近日,成都经开文旅公司招商运营部负责人黄昌跃接受记者采访。采访中,他提出一点,东安书院项目作为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使命,为了满足市民游客多元化文化及消费需求,也为了让这座建筑产生社会效应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产生自我造血的能力,经开文旅从去年开始就设计了一些初步计划,初步的方案目前已经出具,包括前期市场调研也已经完成,等大运会结束后,计划将马上启动正式的前期招商运营计划。

记者了解到,这个初步的方案中,经开文旅规划东安书院内重点打造高品质现代图书馆外,将植入丰富多元的业态场景,将空间美学与旅游、科技、文创、品质生活体验场景等多行业进行跨界融合,构建“图书馆+”的共享生活方式空间,使东安书院项目成为现代时尚的阅读、旅游、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文化消费新场景。

“图书馆大约会占用1万多平方,主要分布在二楼、四楼,同时穿插在地下一层到六楼之间的每一层,将每层规划的消费场景有机联动起来,我们这个规划,全国来看是非常少见的,很多图书馆它都是独立的。”黄昌跃说道。

到底有哪些文化消费新场景呢?黄昌跃做个小小的剧透,比如一些非遗文化展示、文学沙龙、大咖的论坛讲座,其中比较特殊的一项比如做一些直播项目,“大运会的主场馆,主媒体中心本身转播背景各方面的条件是很好的,我们想好好利用一下这里的隔断环境,在很大程度是也是节约成本就地取材。”

↑主媒体中心的非遗文化展示

当然,针对这一棒走完需要多久的时间,黄昌跃暂时无法给记者一个准确的答复。毕竟图书馆装修建设需要时间,再加上诸多消费场景的设计,统一规划招商都需要时间的沉淀。但是,归根结底,一切都在紧张有序进行中。

大运会让体育更惠民、更便民。过去,成都市民想看一场国际赛事,常常需要“不辞万里”奔向其他城市;而现在,大运会将赛场“搬来”家门口,让成都市民“足不出户”就能看到许多体坛名将的精彩表现。这些年来,成都陆续升级打造了多个大运主题公园,新建数百个天府绿道健身空间,免费或低价向全体市民开放体育场馆,给市民日常健身提供了更多、更便利、更舒适的活动场所,让运动“触手可及”。接下来,还有像东安书院等更多的便民项目陆续亮相。

大运会给成都人带来了什么?这是人们期待看见的,也是所有人想要思考并努力完成的。(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摄影记者 王勤)

来源:红星新闻

(责任编辑:章华维)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