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上海>上海要闻

使命催征 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2023-12-07 09:02 解放网  

上海,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上海考察时,要求上海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全市各界强烈反响。上海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厚望与嘱托,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扎实推进浦东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更好体现首创引领,着力加强系统集成,以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对国内外高端资源的吸引力,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上海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担负着重要使命,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开放,是上海的鲜明标识。2022年,上海货物进出口4.2万亿元,同比增长3.2%,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口岸贸易总额继续保持全球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13年保持全球第一。

回顾过去十年,对外开放的要求不断提高。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到十九大要求“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再到二十大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十年间,我国对外开放实现了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上海洋山南港码头,过去一直是进口汽车的登陆地,以及国产车远销海外的启航地。但今年以来,产地为韩国、印度、日本的汽车,不惜先抵上海,暂存在洋山特殊综保区内,在沪逗留短则两周、长则一个月,再分批发往南美、非洲等最终目的地。通过在上海进行货物资源与航线资源的高效整合,实现物流成本与时间分别压缩12%和25%。此种贸易新业态,源自今年洋山特殊综保区内保税汽车进出境集散业务的顺利启动,而这正是上海海关将上海先天的口岸优势与后天的监管制度创新相叠加的产物。长三角空港之间的“多式联运”业务开通于2021年,使区域联运中转业务协同越来越高效。今年前10个月,上海空港口岸已累计开展相关业务7426票,货运量1.7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5.03%和4.34%。

上海海关负责人表示,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关键词,持续创新监管模式,培育新兴业态,针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加大制度供给。同时,将聚焦重大平台,重点支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服务进博会越办越好,支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进一步发挥开放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海关监管制度为高层次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认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关键是要坚持对外开放。在金融领域,要在已经取消金融领域外资股比限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准入的程序和要求,鼓励外资来上海开展各项持牌金融业务,同时在安全审慎的前提下,开展新金融业务,尤其是科技金融业务的试点开放。在科技创新领域,“要鼓励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开放创新平台、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和管理机构,并与国内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协同创新”。这些开放,其实都要求加大制度创新和开放压力测试,都属于制度型开放的范畴。

把握新定位积极作为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对上海发展提出了新定位,指明了新方向,提出发挥上海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作为上海电子口岸和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设和运营保障单位,我们深受鼓舞和激励。”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锋难掩激动。

吕锋表示,当前,公司正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以区块链、大数据、大模型等新兴技术为抓手,全面落实《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化创新行动方案》,全力打造新一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总要求,公司正持续深化“沪-新(新加坡)国际贸易便利化措施长三角共享合作”,不断提升长三角各类贸易主体数字化应用水平和跨境供应链整合能力;依托“浦江数链”基础设施,亿通正打造“航贸数链”,加快推进“区块链+跨境贸易”“区块链+跨境金融”相关服务场景落地,赋能航贸领域数字化转型,助推上海区块链创新发展。此外,上海“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亿通也正积极参与。

使命催征,干劲满满。上海南虹桥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雄说,“我们要充分发挥好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好大虹桥作为国际贸易建设新平台的职能,加快打造高流量的国际贸易新经济。”“下一步,南虹桥集团国际贸易事业部将为企业提供相关贸易投资政策红利资讯,通过企业走访等方式,建立多层次沟通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堵点、难点问题。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推进贸易数字化赋能,加快集聚数字、服务、商品等各类贸易主体,助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张雄说。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上海要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扎实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在临港新片区率先开展压力测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对此,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说,临港集团党委将坚定围绕大局、立足全局,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区域转型和城市更新的建设者。这包括,聚焦临港新片区国家战略,加快打造滴水湖金融湾,建设国际数据港,推动新片区拓展特殊经济功能、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围绕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国际氢能谷、动力之源等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提升漕河泾、浦江、松江、南桥等重要承载区,推进桃浦、南大西北片区一体化发展;聚焦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临港集团还将推进沪苏、沪浙、沪滇、沪黔等跨省域产业合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同样,得益于浦东新区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高桥石化也正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聚焦绿色低碳,发挥浦东区位优势,做强产业能级,全力打造安全、绿色、领先的城市型工厂。高桥石化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净依说,高桥石化是自贸区最大的实体企业,在产业结构上将积极求变,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并行,加快炼油节能降碳和环保减排改造,持续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强度,同时加大光伏项目建设力度,推进海滨碳汇林建设,构建绿色低碳产业模式,在主动转型进程中全方位融入上海发展战略布局、服务上海经济发展。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表示,市国资委系统将围绕上海更高起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谋划和实施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围绕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国资国企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做好国资国企工作的施工图和实景画。

以政策突破护航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需要突破性政策的护航。在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领域,上海市药品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徕介绍,上海市药监部门正扎实推进药品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通过建立“一清单、两优化”生物医药创新全程服务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能级,排摸创新产品注册需求,为生物医药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共享服务平台,协助遴选和推荐创新、优先产品。下一步,市药监部门将继续加强与国家药监局药品、医疗器械两个长三角分中心的合作共建,持续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和提质增效扩能,全力帮助企业把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为新产品、转化为生产力。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也需要人才资源和法治环境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的重要讲话为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上海市人社局专技处处长祝颖华说,“我们将持续聚焦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工程师、博士后等群体,加快重点区域和领域人才评价工作创新试点,有序推动职业资格国际互认,不断优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在激励、评价、培养、使用等方面进一步放权松绑。同时,也将持续加大全生命周期和全链条的服务保障力度,努力为人才心无旁骛搞研究、放开手脚干事业创造良好条件。”

上海市司法局仲裁处处长徐勇介绍,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进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建设,上海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聘请了来自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900位境外专业人士担任仲裁员,能使用40多种语言裁决案件。如今,上海已是全球仲裁机构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也是排名前列的最受欢迎国际仲裁地。接下来,上海将继续推动仲裁业务对外开放落地落实,提升仲裁跨境服务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上海市司法局律工处处长叶斌也亮出喜人数据——目前,上海常住人口的律师万人比接近15,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其中涉外律师占律师总数的10%,137家境外律所在上海设立代表机构,是我国境外律所设立代表机构最多的地区。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外律所互派法律顾问、中外律所联营等试点,一站式、跨法域的法律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今后,上海还要充分塑造和释放法律服务业作为专业服务业的功能效应,为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强化“四大功能”提供有力支撑。(解放日报记者集体采写)

上海,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上海考察时,要求上海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全市各界强烈反响。上海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厚望与嘱托,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扎实推进浦东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更好体现首创引领,着力加强系统集成,以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对国内外高端资源的吸引力,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上海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担负着重要使命,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开放,是上海的鲜明标识。2022年,上海货物进出口4.2万亿元,同比增长3.2%,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口岸贸易总额继续保持全球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13年保持全球第一。

回顾过去十年,对外开放的要求不断提高。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到十九大要求“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再到二十大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十年间,我国对外开放实现了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上海洋山南港码头,过去一直是进口汽车的登陆地,以及国产车远销海外的启航地。但今年以来,产地为韩国、印度、日本的汽车,不惜先抵上海,暂存在洋山特殊综保区内,在沪逗留短则两周、长则一个月,再分批发往南美、非洲等最终目的地。通过在上海进行货物资源与航线资源的高效整合,实现物流成本与时间分别压缩12%和25%。此种贸易新业态,源自今年洋山特殊综保区内保税汽车进出境集散业务的顺利启动,而这正是上海海关将上海先天的口岸优势与后天的监管制度创新相叠加的产物。长三角空港之间的“多式联运”业务开通于2021年,使区域联运中转业务协同越来越高效。今年前10个月,上海空港口岸已累计开展相关业务7426票,货运量1.7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5.03%和4.34%。

上海海关负责人表示,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关键词,持续创新监管模式,培育新兴业态,针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加大制度供给。同时,将聚焦重大平台,重点支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服务进博会越办越好,支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进一步发挥开放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海关监管制度为高层次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认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关键是要坚持对外开放。在金融领域,要在已经取消金融领域外资股比限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准入的程序和要求,鼓励外资来上海开展各项持牌金融业务,同时在安全审慎的前提下,开展新金融业务,尤其是科技金融业务的试点开放。在科技创新领域,“要鼓励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开放创新平台、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和管理机构,并与国内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协同创新”。这些开放,其实都要求加大制度创新和开放压力测试,都属于制度型开放的范畴。

把握新定位积极作为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对上海发展提出了新定位,指明了新方向,提出发挥上海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作为上海电子口岸和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设和运营保障单位,我们深受鼓舞和激励。”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锋难掩激动。

吕锋表示,当前,公司正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以区块链、大数据、大模型等新兴技术为抓手,全面落实《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化创新行动方案》,全力打造新一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总要求,公司正持续深化“沪-新(新加坡)国际贸易便利化措施长三角共享合作”,不断提升长三角各类贸易主体数字化应用水平和跨境供应链整合能力;依托“浦江数链”基础设施,亿通正打造“航贸数链”,加快推进“区块链+跨境贸易”“区块链+跨境金融”相关服务场景落地,赋能航贸领域数字化转型,助推上海区块链创新发展。此外,上海“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亿通也正积极参与。

使命催征,干劲满满。上海南虹桥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雄说,“我们要充分发挥好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好大虹桥作为国际贸易建设新平台的职能,加快打造高流量的国际贸易新经济。”“下一步,南虹桥集团国际贸易事业部将为企业提供相关贸易投资政策红利资讯,通过企业走访等方式,建立多层次沟通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堵点、难点问题。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推进贸易数字化赋能,加快集聚数字、服务、商品等各类贸易主体,助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张雄说。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上海要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扎实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在临港新片区率先开展压力测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对此,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说,临港集团党委将坚定围绕大局、立足全局,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区域转型和城市更新的建设者。这包括,聚焦临港新片区国家战略,加快打造滴水湖金融湾,建设国际数据港,推动新片区拓展特殊经济功能、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围绕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国际氢能谷、动力之源等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提升漕河泾、浦江、松江、南桥等重要承载区,推进桃浦、南大西北片区一体化发展;聚焦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临港集团还将推进沪苏、沪浙、沪滇、沪黔等跨省域产业合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同样,得益于浦东新区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高桥石化也正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聚焦绿色低碳,发挥浦东区位优势,做强产业能级,全力打造安全、绿色、领先的城市型工厂。高桥石化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净依说,高桥石化是自贸区最大的实体企业,在产业结构上将积极求变,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并行,加快炼油节能降碳和环保减排改造,持续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强度,同时加大光伏项目建设力度,推进海滨碳汇林建设,构建绿色低碳产业模式,在主动转型进程中全方位融入上海发展战略布局、服务上海经济发展。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表示,市国资委系统将围绕上海更高起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谋划和实施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围绕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国资国企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做好国资国企工作的施工图和实景画。

以政策突破护航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需要突破性政策的护航。在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领域,上海市药品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徕介绍,上海市药监部门正扎实推进药品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通过建立“一清单、两优化”生物医药创新全程服务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能级,排摸创新产品注册需求,为生物医药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共享服务平台,协助遴选和推荐创新、优先产品。下一步,市药监部门将继续加强与国家药监局药品、医疗器械两个长三角分中心的合作共建,持续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和提质增效扩能,全力帮助企业把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为新产品、转化为生产力。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也需要人才资源和法治环境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的重要讲话为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上海市人社局专技处处长祝颖华说,“我们将持续聚焦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工程师、博士后等群体,加快重点区域和领域人才评价工作创新试点,有序推动职业资格国际互认,不断优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在激励、评价、培养、使用等方面进一步放权松绑。同时,也将持续加大全生命周期和全链条的服务保障力度,努力为人才心无旁骛搞研究、放开手脚干事业创造良好条件。”

上海市司法局仲裁处处长徐勇介绍,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进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建设,上海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聘请了来自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900位境外专业人士担任仲裁员,能使用40多种语言裁决案件。如今,上海已是全球仲裁机构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也是排名前列的最受欢迎国际仲裁地。接下来,上海将继续推动仲裁业务对外开放落地落实,提升仲裁跨境服务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上海市司法局律工处处长叶斌也亮出喜人数据——目前,上海常住人口的律师万人比接近15,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其中涉外律师占律师总数的10%,137家境外律所在上海设立代表机构,是我国境外律所设立代表机构最多的地区。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外律所互派法律顾问、中外律所联营等试点,一站式、跨法域的法律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今后,上海还要充分塑造和释放法律服务业作为专业服务业的功能效应,为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强化“四大功能”提供有力支撑。(解放日报记者集体采写)

(责任编辑:严远)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