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云南>社会

阿昌山寨唱响幸福歌

2023-12-08 10:15 人民网-云南频道  作者:程浩 吴会平

才过了几天顺心日子,就像大晴天突降冰雹,阿昌族妇女曹团会家又迎头碰到一道坎——上大三的女儿大腿上检查出恶性肿瘤。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的驻村干部和其他村干部知道后,给曹团会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帮她女儿申请了低保和临时救助,并通过开发式帮扶,给她家免费提供了二十多只鸡苗和两头猪仔。目的只有一个,想方设法帮助她家迈过这道坎。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横路村,这样的帮扶故事还有很多。这些年来,像不断蜿蜒流淌的河一样,村里老百姓的日子虽有曲折,但在当地党委政府引领和烟草部门帮扶下,总体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去年,这个阿昌族村寨人均纯收入超过15000元。

驻村工作人员到曹团会家走访。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驻村工作人员到曹团会家走访。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教育帮扶 点亮振兴路

旁人看,曹团会是个苦命的人:丈夫十多年前因病撒手人寰时,一双儿女大的上高中,小的上小学,还有七十多岁的婆婆要照看。有段时间,她整日为三餐奔波,看不到出路,觉得所谓明天,无非是和今天一样迷茫。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不久,曹团会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地党委政府和定点帮扶横路村的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多途径开展帮扶:为曹团会一家四口申请了低保;儿子上大学,烟草部门每年补助5000元;烟草部门出资4万元,帮助她家修缮加固房屋;村里还给她安排了公益性岗位。

2018年,曹团会家顺利脱贫。再后来,儿子考上公务员,女儿考上大学……家里好事连连。可惜的是,前年年底,没来得及享福的婆婆去世,好在看到小辈们日子越来越好,老人家走得很安详。

这期间,日子好过了,儿女也争气,曹团会退出公益岗位,一家人不再享受低保,准备靠着自身努力把日子过得更好。可惜女儿患病,给这个刚迈上正轨的家庭沉重一击。好在有党委政府和烟草部门的接续帮扶,一家人正爬坡过坎,努力爬出泥潭。

看得出,曹团会很重视子女的教育,她自己无论多难,都愿推着孩子走出大山。

确实,乡村振兴的根基在教育。今年,烟草部门重启教育帮扶项目,在村里选择10名低收入家庭的在校大学生,每人补助5000元。曹团会的女儿在补助之列。“程序很快就会走完。”横路村驻村第一书记朱现帅说。

朱现帅还举了另一个教育帮扶的例子。脱贫户曹明庆家有两个正在上大学的女儿,二女儿今年通过专升本考试考上昆明一高校,可孩子嫌学费高,家里负担不起,打算放弃,一个人跑到成都打工。

朱现帅领着驻村工作人员及村干部打电话劝说,尽管出于诚心,可几句宽慰话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得来点实际东西。

村干部商量后,把曹明庆的二女儿纳入教育帮扶对象,准备给予5000元的补助。村里还将曹明庆纳入公益性岗位,每月有固定补助。加上在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的指导下,曹明庆种了二十多亩烤烟,每年有四五万元纯收入。家里还养着几头猪,自己不时到附近打零工。如此算下来,日子虽难,但挺过这两年就好了。

有了实打实的帮扶,曹明庆家二女儿回到学校读书,朱现帅等人松了口气。

村里在外工作的人受烟草部门帮扶精神的影响,自发成立重教助学团队,每年对中考考进全县前50名和考取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曹团会家女儿考上大学时,就获得了3000元奖励。

村子一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村子一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产业领路 助力持续发展

教育帮扶的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但产业帮扶的效果在横路村已然显现。

横路村地处山区,314户1266人中98%是阿昌族。在大自然的褶皱中,阿昌族群众世代生活和繁衍在这里,以前他们种什么、养什么、怎么种、怎样养,全靠祖辈传下来的老经验。烟草部门开展帮扶后,出资修机耕路、灌溉沟渠,降低种植成本;教村民种烤烟,年均种植烤烟500余亩;提升改造茶地,让茶园的亩产值从原来的1500元左右提升至3000元左右。

脱贫户李庆芬2016年开始种烤烟,起初不懂技术,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她很快学到精髓,科学种植。今年她家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种了40亩烤烟,毛收入十七八万,纯收入七八万。家里还养着十多头猪,今年卖了七八头,收入也有万把块。

收入增加了,李庆芬今年盖了耳房,拢共花了15万元。虽说从亲戚借了一部分,但她觉得这几年收入挺稳定,还起来压力不大。

产业发展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不时涌现,35岁的曹树元就是其一。早些年,他注册网店,售卖皂角米、薏仁米、茶叶、蜂蜜等山货,后来搞起直播带货,客户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还远达比利时、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韩国。

“我们有山货都会主动联系他。”村民们说,以前卖山货要自己运到集市上,既费时费力,价格波动又大,收入不稳定。曹树元的收购价比较合理,不用出村就能销售,大家都愿意把产品卖给他。

产业越来越兴旺,在烟草部门帮扶下,村里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持续发展。

横路村光照资源充足,烟草部门出资158万元,建成装机容量252千瓦的光伏电站。从2019年1月运行至今年4月,累计发电量162万千瓦时,收益100万余元。

这些收益,60%至80%用于“三类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的帮扶,其余资金作为村集体资金,用于软硬件设施提升。

村民赵兴连和妻子是残疾人,两个孩子上学,家里缺劳动力,脱贫后收入不稳定,被纳入脱贫不稳定户。村里帮一家四口申请了低保,还给赵兴连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补贴便来自用光伏电站的收入。

今年,打听到附近几个村搞起“光伏+渔业”“光伏+畜牧业”,横路村因地制宜,在光伏电板下扩种茶叶,大伙试图“借光生金”,让腰包再“鼓”一些。

村里的阿露窝罗广场。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村里的阿露窝罗广场。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接续帮扶 朝更美好的日子迈进

腰包“鼓”了,烟草部门帮着提升公共区域的硬件设施,比如投入180万元,为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方便村民夜晚出行;投入资金为修建了卫生室、活动室、垃圾处理厂、卫生公厕等。

阿昌族群众能歌善舞,烟草部门出资在村里建了阿露窝罗广场,名字来自阿昌族最隆重的节日——阿露窝罗节。每年3月,热情好客的村民身着民族服饰来到广场唱歌跳舞,与远道而来的客人共享节日快乐。

硬件提升了,收入增加了,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跟着变。走进一户农家,外墙是象征吉祥的金鸡、白象壁画,主人悠闲地给满院子的花儿浇水。记者对其恬静生活赞叹不已,主人家“顺杆爬”:“能过上这种好日子,放到以前,想都不敢想。”

精神面貌变了,横路村组建矛盾纠纷化解领导小组,哪两家有矛盾,村干部和党员上门调解三次,调解不成功的,村委会上门再调解三次,争取“矛盾不出村”。

见到来访者,村民们笑着欢迎。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见到来访者,村民们笑着欢迎。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有4万余人,横路村的变化只是阿昌族群众这些年来变化的缩影。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特别是在2015年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实施阿昌族整族帮扶以来,包括横路村在内的阿昌族群众日子发生巨变。

据了解,云南省烟草专卖局近年来累计整合投入12.46亿元帮扶资金,在阿昌族生活的区域实施“基础设施、民居保障、产业增收、综合推进”四大工程建设,助力阿昌族群众增收致富,朝更美好的日子迈进。

作为其中的个体,倔强的曹团会相信,生活中出现不幸,是惯常而自然的事。生活本来就像流水,有时平展,有时曲折,问题在于,自己能不能在这条路上跌倒后,爬起来继续走下去?她坚信在党委政府帮助下,自己能再次走出困境。此时,一阵风吹来,像羽绒般轻柔地抚摸着人的脸庞,空气中流淌着微微的暖意。

才过了几天顺心日子,就像大晴天突降冰雹,阿昌族妇女曹团会家又迎头碰到一道坎——上大三的女儿大腿上检查出恶性肿瘤。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的驻村干部和其他村干部知道后,给曹团会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帮她女儿申请了低保和临时救助,并通过开发式帮扶,给她家免费提供了二十多只鸡苗和两头猪仔。目的只有一个,想方设法帮助她家迈过这道坎。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横路村,这样的帮扶故事还有很多。这些年来,像不断蜿蜒流淌的河一样,村里老百姓的日子虽有曲折,但在当地党委政府引领和烟草部门帮扶下,总体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去年,这个阿昌族村寨人均纯收入超过15000元。

驻村工作人员到曹团会家走访。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驻村工作人员到曹团会家走访。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教育帮扶 点亮振兴路

旁人看,曹团会是个苦命的人:丈夫十多年前因病撒手人寰时,一双儿女大的上高中,小的上小学,还有七十多岁的婆婆要照看。有段时间,她整日为三餐奔波,看不到出路,觉得所谓明天,无非是和今天一样迷茫。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不久,曹团会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地党委政府和定点帮扶横路村的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多途径开展帮扶:为曹团会一家四口申请了低保;儿子上大学,烟草部门每年补助5000元;烟草部门出资4万元,帮助她家修缮加固房屋;村里还给她安排了公益性岗位。

2018年,曹团会家顺利脱贫。再后来,儿子考上公务员,女儿考上大学……家里好事连连。可惜的是,前年年底,没来得及享福的婆婆去世,好在看到小辈们日子越来越好,老人家走得很安详。

这期间,日子好过了,儿女也争气,曹团会退出公益岗位,一家人不再享受低保,准备靠着自身努力把日子过得更好。可惜女儿患病,给这个刚迈上正轨的家庭沉重一击。好在有党委政府和烟草部门的接续帮扶,一家人正爬坡过坎,努力爬出泥潭。

看得出,曹团会很重视子女的教育,她自己无论多难,都愿推着孩子走出大山。

确实,乡村振兴的根基在教育。今年,烟草部门重启教育帮扶项目,在村里选择10名低收入家庭的在校大学生,每人补助5000元。曹团会的女儿在补助之列。“程序很快就会走完。”横路村驻村第一书记朱现帅说。

朱现帅还举了另一个教育帮扶的例子。脱贫户曹明庆家有两个正在上大学的女儿,二女儿今年通过专升本考试考上昆明一高校,可孩子嫌学费高,家里负担不起,打算放弃,一个人跑到成都打工。

朱现帅领着驻村工作人员及村干部打电话劝说,尽管出于诚心,可几句宽慰话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得来点实际东西。

村干部商量后,把曹明庆的二女儿纳入教育帮扶对象,准备给予5000元的补助。村里还将曹明庆纳入公益性岗位,每月有固定补助。加上在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的指导下,曹明庆种了二十多亩烤烟,每年有四五万元纯收入。家里还养着几头猪,自己不时到附近打零工。如此算下来,日子虽难,但挺过这两年就好了。

有了实打实的帮扶,曹明庆家二女儿回到学校读书,朱现帅等人松了口气。

村里在外工作的人受烟草部门帮扶精神的影响,自发成立重教助学团队,每年对中考考进全县前50名和考取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曹团会家女儿考上大学时,就获得了3000元奖励。

村子一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村子一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产业领路 助力持续发展

教育帮扶的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但产业帮扶的效果在横路村已然显现。

横路村地处山区,314户1266人中98%是阿昌族。在大自然的褶皱中,阿昌族群众世代生活和繁衍在这里,以前他们种什么、养什么、怎么种、怎样养,全靠祖辈传下来的老经验。烟草部门开展帮扶后,出资修机耕路、灌溉沟渠,降低种植成本;教村民种烤烟,年均种植烤烟500余亩;提升改造茶地,让茶园的亩产值从原来的1500元左右提升至3000元左右。

脱贫户李庆芬2016年开始种烤烟,起初不懂技术,云南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她很快学到精髓,科学种植。今年她家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种了40亩烤烟,毛收入十七八万,纯收入七八万。家里还养着十多头猪,今年卖了七八头,收入也有万把块。

收入增加了,李庆芬今年盖了耳房,拢共花了15万元。虽说从亲戚借了一部分,但她觉得这几年收入挺稳定,还起来压力不大。

产业发展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不时涌现,35岁的曹树元就是其一。早些年,他注册网店,售卖皂角米、薏仁米、茶叶、蜂蜜等山货,后来搞起直播带货,客户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还远达比利时、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韩国。

“我们有山货都会主动联系他。”村民们说,以前卖山货要自己运到集市上,既费时费力,价格波动又大,收入不稳定。曹树元的收购价比较合理,不用出村就能销售,大家都愿意把产品卖给他。

产业越来越兴旺,在烟草部门帮扶下,村里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持续发展。

横路村光照资源充足,烟草部门出资158万元,建成装机容量252千瓦的光伏电站。从2019年1月运行至今年4月,累计发电量162万千瓦时,收益100万余元。

这些收益,60%至80%用于“三类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的帮扶,其余资金作为村集体资金,用于软硬件设施提升。

村民赵兴连和妻子是残疾人,两个孩子上学,家里缺劳动力,脱贫后收入不稳定,被纳入脱贫不稳定户。村里帮一家四口申请了低保,还给赵兴连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补贴便来自用光伏电站的收入。

今年,打听到附近几个村搞起“光伏+渔业”“光伏+畜牧业”,横路村因地制宜,在光伏电板下扩种茶叶,大伙试图“借光生金”,让腰包再“鼓”一些。

村里的阿露窝罗广场。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村里的阿露窝罗广场。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接续帮扶 朝更美好的日子迈进

腰包“鼓”了,烟草部门帮着提升公共区域的硬件设施,比如投入180万元,为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方便村民夜晚出行;投入资金为修建了卫生室、活动室、垃圾处理厂、卫生公厕等。

阿昌族群众能歌善舞,烟草部门出资在村里建了阿露窝罗广场,名字来自阿昌族最隆重的节日——阿露窝罗节。每年3月,热情好客的村民身着民族服饰来到广场唱歌跳舞,与远道而来的客人共享节日快乐。

硬件提升了,收入增加了,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跟着变。走进一户农家,外墙是象征吉祥的金鸡、白象壁画,主人悠闲地给满院子的花儿浇水。记者对其恬静生活赞叹不已,主人家“顺杆爬”:“能过上这种好日子,放到以前,想都不敢想。”

精神面貌变了,横路村组建矛盾纠纷化解领导小组,哪两家有矛盾,村干部和党员上门调解三次,调解不成功的,村委会上门再调解三次,争取“矛盾不出村”。

见到来访者,村民们笑着欢迎。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见到来访者,村民们笑着欢迎。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有4万余人,横路村的变化只是阿昌族群众这些年来变化的缩影。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特别是在2015年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实施阿昌族整族帮扶以来,包括横路村在内的阿昌族群众日子发生巨变。

据了解,云南省烟草专卖局近年来累计整合投入12.46亿元帮扶资金,在阿昌族生活的区域实施“基础设施、民居保障、产业增收、综合推进”四大工程建设,助力阿昌族群众增收致富,朝更美好的日子迈进。

作为其中的个体,倔强的曹团会相信,生活中出现不幸,是惯常而自然的事。生活本来就像流水,有时平展,有时曲折,问题在于,自己能不能在这条路上跌倒后,爬起来继续走下去?她坚信在党委政府帮助下,自己能再次走出困境。此时,一阵风吹来,像羽绒般轻柔地抚摸着人的脸庞,空气中流淌着微微的暖意。

(责任编辑:徐前)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