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江苏>社会

气象灾害风险如何“摸家底”?江苏这样为防灾减灾“加把力”

2024-03-22 07:28   

今年的3月23日是第64个“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组织确定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气候行动最前线”。气候变化已然对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江苏气象部门采取了哪些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江苏积极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通过摸清气象风险历史底数,守护一方平安,惠及万家生活。

什么是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一方面是摸清江苏各地气象灾害风险的底数,即某一区域主要灾害种类、发生规律及机理、灾害影响及损失等;另一方面,客观识别主要灾害的高中低风险区域,并对不同区域、不同灾种的风险水平,包括风险等级、多灾种综合风险等进行评估。”江苏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四级调研员何浪告诉记者,识别重大气象灾害的风险水平,可为气象灾害防御打出提前量。防范灾害风险,首先是灾前“防”,也就是摸清该区域所要预先防范的气象灾害。

去年7月,江苏出现两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针对这两次过程,江苏气象部门每日2次滚动制作暴雨灾害风险预估产品,应用于会商研判、决策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等方面。预估苏州、南通、连云港等市部分地区有较高—高暴雨灾害风险。“我们根据普查结果从7月10日早晨8点绘制7月10日—14日全省暴雨风险分布预估图,提前5天进行暴雨风险预警。暴雨过境后,根据应急管理部门灾情统计结果,气象灾害影响区域基本吻合。此次暴雨风险评估及成果应用,是江苏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场景之一。”何浪解释道。

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综合运用的背后,是深入普查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个人,江苏省气候中心(江苏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谢志清清晰地记得,2020年5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近4年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各地区成员单位共组织全国近500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普查工作,并于2022年全面完成了普查调查、数据质检和汇交任务。截至今年,基于普查数据的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基本完成,进入收官阶段。

“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谢志清介绍说,江苏主要气象灾害包含暴雨、台风、干旱、高温、低温、雪灾、大风、冰雹、雷电等9种,与农业、交通等息息相关,其综合风险普查意义重大。在他看来,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重要意义在于掌握各地气象灾害的历史背景状况以及近几十年的发展演变趋势,让气象灾害风险可预可防。“现在经常说到破历史纪录,是否真的破了历史记录?我们需要将历史上所有的数据识别整合。每个地方在历史上更容易遭遇什么灾害;9种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中高风险区集中在哪里;这些工作就是摸清历史的底数,在决策时有依据。”

同时作为江苏省气象灾害风险普查领导小组的联络人员,何浪表示,目前江苏已经完成了省级、13个市、95个县级行政区的风险普查调查及区划工作,相关数据、图鉴与成果报告已上报中国气象局,横向汇交省普查办。

“在整个风险普查工作过程中,我们贯彻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部署要求,强化边普查边应用,务求普查成果应用取得实效。”谢志清介绍说,在气象行业,天气预报、日常风险预警等,都需要从历史气象数据出发。不仅仅针对单一气象事件进行分析,更需要结合同一区域历史上的同类事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使得判断与决策更加精准。通过对历史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综合风险普查成果,为气象预警预测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比如在2022年春末夏初,江苏省淮河以北区域旱情发展,降水较常年偏少八至九成。宿迁市气象局基于干旱灾害风险普查成果中致灾因子危险性数据,添加干旱灾情过程致灾危险性数据,建立小麦旱情气象数据库,调整区域干旱灾害致灾因子的强度指数。

“气象风险普查成果率先被应用于气象预报工作,作为用户端,我们感觉这项工作获益匪浅!”江苏省气象台副台长王啸华告诉记者,每当遇到台风、暴雨、暴雪等灾害性天气,省气象台会将当前最新预报与风险普查数据结果、区划成果相结合,在原先传统的天气预报基础上,新增风险预估内容,并出台相关风险预估产品提供给政府决策部门,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防灾救灾力量调配及前置。“4月份江苏部分地区将进入强对流高发季节,基于普查成果,我们对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的风险预报更具信心!”

“基于风险普查结果,我们也打了好几次胜仗!”南京市气象台台长姜有山表示。“东北冷涡,是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或其附近的高空大型冷涡,它过境时会造成低温冷害、持续阴雨洪涝、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突发性强对流天气。南京的强对流天气中,‘东北冷涡’经常是幕后推手。”姜有山告诉记者,通过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南京地区大风预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南京市气象台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提前预警,在去年的强对流天气中,强对流预警提前量达46分钟以上,有力保障了长江南京段的航运安全。

“底数清风险明,蓄势聚能启新程。我们将全力写好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下半篇文章,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江苏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晶说,江苏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参与编制《江苏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提出江苏在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水利、农业、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陆地生态系统、海洋与海岸带、医疗卫生、自然灾害应急和管理等方面的重点任务。下一步,江苏将进一步提高气候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继续坚守在气候行动最前线。(张宣)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今年的3月23日是第64个“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组织确定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气候行动最前线”。气候变化已然对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江苏气象部门采取了哪些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江苏积极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通过摸清气象风险历史底数,守护一方平安,惠及万家生活。

什么是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一方面是摸清江苏各地气象灾害风险的底数,即某一区域主要灾害种类、发生规律及机理、灾害影响及损失等;另一方面,客观识别主要灾害的高中低风险区域,并对不同区域、不同灾种的风险水平,包括风险等级、多灾种综合风险等进行评估。”江苏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四级调研员何浪告诉记者,识别重大气象灾害的风险水平,可为气象灾害防御打出提前量。防范灾害风险,首先是灾前“防”,也就是摸清该区域所要预先防范的气象灾害。

去年7月,江苏出现两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针对这两次过程,江苏气象部门每日2次滚动制作暴雨灾害风险预估产品,应用于会商研判、决策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等方面。预估苏州、南通、连云港等市部分地区有较高—高暴雨灾害风险。“我们根据普查结果从7月10日早晨8点绘制7月10日—14日全省暴雨风险分布预估图,提前5天进行暴雨风险预警。暴雨过境后,根据应急管理部门灾情统计结果,气象灾害影响区域基本吻合。此次暴雨风险评估及成果应用,是江苏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场景之一。”何浪解释道。

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综合运用的背后,是深入普查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个人,江苏省气候中心(江苏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谢志清清晰地记得,2020年5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近4年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各地区成员单位共组织全国近500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普查工作,并于2022年全面完成了普查调查、数据质检和汇交任务。截至今年,基于普查数据的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基本完成,进入收官阶段。

“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谢志清介绍说,江苏主要气象灾害包含暴雨、台风、干旱、高温、低温、雪灾、大风、冰雹、雷电等9种,与农业、交通等息息相关,其综合风险普查意义重大。在他看来,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重要意义在于掌握各地气象灾害的历史背景状况以及近几十年的发展演变趋势,让气象灾害风险可预可防。“现在经常说到破历史纪录,是否真的破了历史记录?我们需要将历史上所有的数据识别整合。每个地方在历史上更容易遭遇什么灾害;9种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中高风险区集中在哪里;这些工作就是摸清历史的底数,在决策时有依据。”

同时作为江苏省气象灾害风险普查领导小组的联络人员,何浪表示,目前江苏已经完成了省级、13个市、95个县级行政区的风险普查调查及区划工作,相关数据、图鉴与成果报告已上报中国气象局,横向汇交省普查办。

“在整个风险普查工作过程中,我们贯彻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部署要求,强化边普查边应用,务求普查成果应用取得实效。”谢志清介绍说,在气象行业,天气预报、日常风险预警等,都需要从历史气象数据出发。不仅仅针对单一气象事件进行分析,更需要结合同一区域历史上的同类事件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使得判断与决策更加精准。通过对历史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综合风险普查成果,为气象预警预测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比如在2022年春末夏初,江苏省淮河以北区域旱情发展,降水较常年偏少八至九成。宿迁市气象局基于干旱灾害风险普查成果中致灾因子危险性数据,添加干旱灾情过程致灾危险性数据,建立小麦旱情气象数据库,调整区域干旱灾害致灾因子的强度指数。

“气象风险普查成果率先被应用于气象预报工作,作为用户端,我们感觉这项工作获益匪浅!”江苏省气象台副台长王啸华告诉记者,每当遇到台风、暴雨、暴雪等灾害性天气,省气象台会将当前最新预报与风险普查数据结果、区划成果相结合,在原先传统的天气预报基础上,新增风险预估内容,并出台相关风险预估产品提供给政府决策部门,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防灾救灾力量调配及前置。“4月份江苏部分地区将进入强对流高发季节,基于普查成果,我们对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的风险预报更具信心!”

“基于风险普查结果,我们也打了好几次胜仗!”南京市气象台台长姜有山表示。“东北冷涡,是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或其附近的高空大型冷涡,它过境时会造成低温冷害、持续阴雨洪涝、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突发性强对流天气。南京的强对流天气中,‘东北冷涡’经常是幕后推手。”姜有山告诉记者,通过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南京地区大风预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南京市气象台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提前预警,在去年的强对流天气中,强对流预警提前量达46分钟以上,有力保障了长江南京段的航运安全。

“底数清风险明,蓄势聚能启新程。我们将全力写好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下半篇文章,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江苏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晶说,江苏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参与编制《江苏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提出江苏在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水利、农业、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陆地生态系统、海洋与海岸带、医疗卫生、自然灾害应急和管理等方面的重点任务。下一步,江苏将进一步提高气候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继续坚守在气候行动最前线。(张宣)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责任编辑:黄竹岩)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